查看原文
其他

我自豪,我的老师是许慎!

河南教师 2019-06-24



小编的话:


“你的老师是杜甫?我的老师是许慎!”漯河市召陵区的孩子都敢这样自豪地对别人讲!


你想啊,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散布在中原大地上的文化资源灿若群星,那些被历史记住的伟大人物和珍贵物件,一直被教育工作者珍视和景仰,在课程与课堂中随处可以体现,让那些幸运的孩子们成长为有着深厚文化之根的人!


小编发现,漯河市召陵区教育系统近年来,重视挖掘许慎文化和王拱璧精神,把祖先留下的文化宝藏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一些成果。本期,小编带大家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挖掘“字圣”许慎这位老乡的文化与教育价值的!


许慎(约公元58年~约公元147年),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漯河市召陵区)人 ,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说文解字》是许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用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看文章前,先送一张河南教育时报社组织的公益论坛门票给您!



第十三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

“传承文化·均衡发展”观摩研讨会通告

这里是中国“字圣”许慎的故里,这里的学校充分挖掘许慎文化,让地域文化资源进教室、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这里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先驱王拱璧办学的地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这里的老师们扎根乡村、安心从教;


这里的乡村学校足球课、器乐课、舞蹈课等,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他们为农村学校体音美教学探索到了一条新路。


10月19日、20日,第十三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传承文化·均衡发展”观摩研讨会将如期在漯河市召陵区举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名城,探寻如何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乡土情怀;如何在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实现体音美教学的常态化、有效化开展!


会议内容:


1.“传承文化·均衡发展”组合报告。召陵区教体局领导及学校师生代表将做组合报告,全方面展示区域如何挖掘和传承文化,实现义务教育的深度均衡。


2.城乡学校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将走进召陵区许慎中学、青年中学、老窝镇庙王小学等学校,实地观摩文化给学校师生带来的精神力量,观摩乡村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3.音乐教育志愿者组合报告。他们风雨无租,只为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坚持9年义务送教,放飞了乡村孩子音乐的梦想。


4.乡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展演。这里的乡村小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农村的孩子不缺音乐天分,给予适当的土壤,他们都能落落大方,站在舞台的中央美丽绽放!


5.沙龙研讨。专家和与会代表将共同研讨农村学校体音美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6.专家点评及报告。知名专家学者将莅临现场,并做有针对性的报告。

与会专家:


申宣成: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特级教师,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特别奖获得者,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导师。



徐万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中心秘书长,特级教师,课程教学和学校发展研究专家,中小学课题研究指导和评审专家。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时报社

承办单位:漯河市召陵区教体局

协办单位:“教育时报”“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平台、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9日下午、晚上,20日上午

报到时间:2018年10月19日上午

报到地点:漯河市召陵区万景花园酒店(黄河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


注:本次论坛为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有意参会的老师,请通过关注“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留言进行预约报名。留言内容为“公益论坛+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微信后台管理员将及时回复并予以确认。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咨询电话:13592630195 (吴松超)


参加公益论坛之前,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这样去的时候就有主题可看,就不会眼花缭乱啦!


我们的老师叫许慎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与载体,在汉字发展的几千年中,“字圣”许慎厥功甚伟,一部《说文解字》搭建了“古字”与“今字”相通的桥梁。


史载,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人,因而漯河有“中国汉字文化名城”之誉,每年有高水平的国际汉字文化研讨会召开。


作为地道的“字圣”家乡,漯河市召陵区更是把“许慎”作为拉动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能源:2016年,召陵区一所新建的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就以“许慎中学”命名;开发地方课程,编撰地方教材,开展实践活动,使召陵区的孩子熟识许慎、了解《说文解字》;辖区内各中小学都做好“字”文章,让学习有趣高效,让“许慎精神”与经典滋润师生心灵,学校更有文化,教育更有价值……一言以蔽之:把“字圣”请回学校来!


“说文解字”进课堂,

伴随识字学文化、通思维、立精神


在许慎中学的校园里,记者看到“许慎符号”无处不在——许慎广场、说文楼、解字楼、甄陶堂、许慎文化走廊……校长杨军平说,这些文化标志好打造,真正让学校有文化气息,让师生身上有许慎精神的烙印,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事,一点点积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更是智慧全面开启的基础,但是,怎么去识字、追求什么样的成效,能够检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学校的教育品质。目前关于小学生识字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可杨军平更愿意领着学校年轻的教师们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亲身去经历探究的过程。

清明节,师生走进许慎文化园,诵读经典,缅怀“字圣”


学校的课题《小学“说文解字”进课堂教学研究》已经在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立项,课题组成员、许慎中学小学部教导处主任周娟娟告诉记者,现在低年级语文总课时量少了,可课文数量多了、课文篇幅长了,识字量随之增加不少,教学效率怎么提高就成了现实问题。“不少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挤时间做‘阅读分析’,生字教学像是走过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或干脆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后机械抄写,久而久之导致识字效益下降,学生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识字教学中一定不能少了字理讲解。”杨军平说。他领着课题组成员及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读《说文解字》,读《常用汉字字理》,读《汉字演变500例》……每个人都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笔记。


周娟娟提供的王婷婷、谢杰凤、黄艳艳、宋阿曼、李华芳、王三辉、常素侠等老师的教案、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显示,老师们都尽力把字形演变、字源解说、字理阐述,以及联想识字、集中识字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让孩子们感知识字的乐趣,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思想观念。


课题组成员张二丽老师经过两年的实践,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现在看见一个字,就想去探究一下它的演变。有了字理意识,每个字都能讲出故事来,课堂上学生有学习兴趣,我也特别有成就感。”


“每一个汉字都一段历史。”“每一个汉字的构造都有很深的道理。”张二丽的学生四(1)班的李莹莹、张雨萌不约而同地说。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很多字孩子们都能一笔一画地写出来,汉字在他们眼里,已经不仅仅是有含义、读音的符号,有了生命温度,有了智慧的光亮。

班级里的“诗词大会”一样扣人心弦


召陵区实验小学很多年前就参与了一项全国性的字理识字课题研究,成果显著,课堂上“说文解字”已成为常态,让孩子们在识字、写字、读书中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学校坚持的教育理念。林卫华校长告诉记者,“许慎”在学校不是一种特色,而是文化和精神资源,其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养成教育、社团活动开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据历史记载,除了《说文解字》,许慎还有《五经异议》和《淮南鸿烈解诂》传世,其专注于学问的批判性思维、学术创新精神,以及做事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踏实作风,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严谨务实,敏行图新”“崇文尚典,立德创新”——这是对许慎文化的教育价值非常准确的挖掘与总结,如今许慎中学的老师、学生每天抬头都会看到这16个字。她并不专属许慎中学,而是滋润着每一个认真研究汉字、对待汉字的教育人。


写出“最美”汉字:

向汉字文化最真诚的致敬


已是晚上8点,在翟庄小学古朴典雅的书法教室里,副校长杨爱军看到孩子们认真投入地练习书法,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随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一会儿就引来一堆的“赞”。看到朋友们这样热情地鼓励,他在评论区补充道:欧颜柳赵全面开花,隶、魏,大字、小字全部练习!


写不了一手好字,咋好意思说自己是许慎的“家乡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召陵区的中小学没有不重视写字的,每天,不仅学生有专门用于练习写字的时间,老师也不例外。


翟庄小学是一所城中村小学,位置憋屈、校园狭小,但就是这样一所名字普通、缺少 “空间”的学校,硬生生办成了家长向往、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的名校。翟庄小学校长张素敏告诉记者,学校的做法说起来挺简单,就是把字认好,把字写好,把书读好。

每所学校都十分重视写字


在2009年张素敏就任校长之前,学校就有这个传统,但张素敏把对书法的重视程度又提升了几个量级。彼时,由于计算机、手机输入法的冲击,“汉字书写危机”已经初现端倪,随着电子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一些学校老师的板书量也在减少,可翟庄小学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认为,对于小学来说,这些全是根本。


近几年,政府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书法进校园成为热点,但很多学校遇到了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起初翟庄小学也面临这个问题,在自称“书法爱好者”、实际上有专长的杨爱军的辛勤付出之下,学校把全体教师都变成了“书法老师”,督促和指导学生写一手好字,不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


与此同时,为了杜绝教师在写字指导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指导水平,学校研发书法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墨香书韵》,一二年级学习硬笔书法,中高年级学习软笔书法,书写涵盖颜、欧、柳三体。

经典诵读队伍不断壮大


学校整合课时,将书法课程排进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到两课时的写字课,而且每天下午固定20分钟的写字训练时间。


“写字、书法,就是一种技能练习,强调熟能生巧、笔不离手,以及提笔就是练字。最开始,我们领导班子成员除了自己练,每个人还分包班级,检查学生的作业书写及老师们的批改情况,确实下了很大功夫。” 翟庄小学教学副校长郑小红说。


学校还成立了书法社团,发现了好苗子,就吸纳进来。几年下来,翟庄小学收获硕果累累:不仅杨爱军、韩素华、周东娜、黄彩婷、师君英、许林娜、李贺等十多位老师的书法艺术造诣愈发深厚,频频在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学生的成绩也同样优异,书法小明星不断涌现。万思涵、万思源等十余名同学在漯河市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及少儿才艺大赛中,均拔得头筹,学校连续四年获得漯河市“许慎杯”书法比赛优秀组织奖,作品展中入选学生上百人次。


“练字让学习得到放松,自己做事更有耐性,同时了解到很多书法知识,开阔了视野。” 六(4)班的万思彤这样说练字的收获,而张素敏感慨地说:“书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孩子在把字写好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像审美、情操、专注力、意志力等对一生有益的素养获得非常大的提升,这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


“端端正正学写字,认认真真学做人”——每年初夏时节,在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之后,实验小学就会以此为主题举办一次写作大赛,全校总动员,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检验以写字养习惯、育性情的成效,激励引导学生。


写一手好字,是一种能力,更是对字圣最好的怀念、最真诚的致敬!


打开经典之门:

充盈内心,走向文明,拉大格局



在许慎中学,与张二丽班上的几个学生聊天时,记者随口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许慎要写《说文解字》?”可能这个问题离孩子们的生活有些远,没有探究过,故面面相觑,答不上来。采访归来,经过一番搜寻,记者终于搞明白,许慎耗费大半生的精力创作《说文解字》,竟然是为了让人更精准地“明经”:一字一句把经典真正的意思搞懂。


《说文解字》是为了让我们更精确地打开经典之门!


面向未来和世界的现代教育,并不能忽视中华传统经典及唐诗宋词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教育价值。政府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作为了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


召陵区的中小学没有拂字圣之“美意”。除了每年清明或端午时节,师生要到许慎文化园利用纪念活动做有仪式感的经典诵读,各个学校都在用心推广经典学习。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文,学校都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每个学期还要策划形式多样的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激励学生。

“汉字大赛”选拔赛竞争激烈


比如,翟庄小学自编校本教材《博学雅颂》,每天20分钟“晨读”落实,期末,每个班每个学生都要考核,日积月累,小学毕业,学生个个熟背《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锤炼了语言,文明了行为,更培养了气质。


召陵区实验小学除了常规性的诵读、大赛,还开办了“遨游诗海诵读社”,副校长张卫红与热爱朗诵的王秀巧、赵树瑞、林小燕等老师一起,吸纳喜欢朗读和古诗词的同学参加,师生陶醉在经典古诗词的美妙之中共同成长。


召陵区实验中学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时间不算长、生源也很一般,但召陵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李建岭告诉记者,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是位居全区前列。


校长周耀威说,学校没有什么绝招,实际上主要抓两点:一个是“读书”,一个“玩耍”。在他看来,小学重点是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看重四个方面——思想、身体、心理与文化,“读书、玩耍做好了,小学、中学的目标都能实现。玩耍,就是好好开展体育活动,孩子们都能有个好身体、不近视;读书,我们看重经典,这个做好了,中学生思想端正、心理健康,有了远大的目标,有家国情怀、大格局,文化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为经典诵读和读书开展得扎实、灵活、有效,还带动影响了学生家长,实验中学已经多次承办全市的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八年级语文教师庞灵艳,还担任着学校心理室主任一职,她发现现在很多问题孩子难以管教,根源其实在家庭。“等孩子出问题了,管教不了了,家长才非常着急。实际上‘预防’比‘治疗’重要,改变家长比教育孩子重要,我们学校长期坚持经典学习,孩子变得乐观、自信、上进,我就觉得特别有价值。”

教师书法大赛,越写越幸福


今年暑假,庞灵艳与九年级语文教师崔启智一起做了志愿者,推广经典诵读的公益活动,最初是自己的几个学生,到假期快结束时已吸引了150多个孩子参加,带动了150多个家长。受益的家长也成了志愿者,加入推广经典诵读的队伍,影响不断扩大。


八(3)班的胡丝怡原先内向胆小,身体也柔弱,最初诵读时,觉得气息跟不上,头晕眼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感到自己的肺活量大了,身体也有劲儿了,不知不觉有了妙不可言的愉悦感,深深爱上了诵读。“当主持人,读倡议书,参加演讲比赛,这些是以前我都不敢想的,现在都能从容地参加。”


更值得讲的是,读熟了的《论语》《道德经》等,进入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他们对人对事的见解和态度。


“我感觉自己现在有大气魄、大格局,会提醒自己要有‘快乐人格’,不再为小事焦虑、生气;我也懂得怎么爱惜和保护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哪些是诱惑,该抵制,这都是经典带给我的。” 胡丝怡说,“英文经典我也很喜欢,像《海滨仲夏夜》,就提升了我的口语能力,还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神奇。”


“作文也写得好啊!语文老师常常夸她,这都是多读经典的好!”庞灵艳满脸笑容。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吴松超  




推荐阅读:


人民网发声:把“合理惩戒权”还给老师!


从1岁到100岁转瞬即逝,你最想停留在哪一段人生?


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供教师参考)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