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农村的孩子没有音乐天分?给他们阳光,他们真的能灿烂!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19-06-24

小编的话:


市里的少儿艺术节比赛,往往是会城市学校的孩子“霸占”着舞台,而在这里,一所偏远农村学校的孩子却获得了声乐、管乐、舞蹈三个项目的全市第一名!



今年教师节前,这所小学仅用3天时间就排练了一曲器乐合奏,40多名学生用笛子、葫芦丝、古筝、二胡等乐器合奏的《映山红》,在教师节表彰会上演出,得到了一致称赞!


这所农村学校开设有笛子、葫芦丝、古筝、二胡、吉他、架子鼓、萨克斯、足球等等十几种音乐、体育类课程。这个镇里的其他几所农村学校,也开足开齐体音美课程。尽管超过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但学生能歌善舞、落落大方。



这个镇是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这所学校是老窝镇庙王小学。和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他们同样面临着师资紧缺的问题,却在乡村学校深入践行着素质教育,带动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10月19日、20日,第十三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传承文化·均衡发展”观摩研讨会将如期在漯河市召陵区举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名城,探寻如何在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实现体音美教学的常态化、有效化开展!


第十三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

“传承文化·均衡发展”观摩研讨会通告

这里是中国“字圣”许慎的故里,这里的学校充分挖掘许慎文化,让地域文化资源进教室、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这里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先驱王拱璧办学的地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这里的老师们扎根乡村、安心从教;


这里的乡村学校足球课、器乐课、舞蹈课等,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他们为农村学校体音美教学探索到了一条新路。


10月19日、20日,第十三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传承文化·均衡发展”观摩研讨会将如期在漯河市召陵区举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文化名城,探寻如何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乡土情怀;如何在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实现体音美教学的常态化、有效化开展!


会议内容:


1.“传承文化·均衡发展”组合报告。召陵区教体局领导及学校师生代表将做组合报告,全方面展示区域如何挖掘和传承文化,实现义务教育的深度均衡。


2.城乡学校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将走进召陵区许慎中学、青年中学、老窝镇庙王小学等学校,实地观摩文化给学校师生带来的精神力量,观摩乡村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3.音乐教育志愿者组合报告。他们风雨无租,只为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坚持9年义务送教,放飞了乡村孩子音乐的梦想。


4.乡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展演。这里的乡村小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农村的孩子不缺音乐天分,给予适当的土壤,他们都能落落大方,站在舞台的中央美丽绽放!


5.沙龙研讨。专家和与会代表将共同研讨农村学校体音美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6.专家点评及报告。知名专家学者将莅临现场,并做有针对性的报告。

与会专家:


申宣成: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特级教师,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特别奖获得者,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导师。



徐万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中心秘书长,特级教师,课程教学和学校发展研究专家,中小学课题研究指导和评审专家。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时报社

承办单位:漯河市召陵区教体局

协办单位:“教育时报”“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平台、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9日下午、晚上,20日上午

报到时间:2018年10月19日上午

报到地点:漯河市召陵区万景花园酒店(黄河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


注:本次论坛为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有意参会的老师,请通过关注“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留言进行预约报名。留言内容为“公益论坛+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微信后台管理员将及时回复并予以确认。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咨询电话:13592630195 (吴松超)



在我们走进召陵区老窝镇之前,先跟随《教育时报》记者的脚步,提前了解一下“老窝现象”——


破解乡村音体美师资困境的“老窝样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状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正逐步内涵发展,但其内部,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乡村教育师资匮乏。


提及乡村教育,就不得不提师资供给问题,如今,这一问题虽有改善,但音体美师资的供给不足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自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启动,截止到2018年,全国共新补充音体美、科学、信息学科教师22.8万人,占新补充教师总数的17.6%,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缺乏的问题依旧较为严重。


音体美师资匮乏,乡村学校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该如何保证呢?近一年来,记者多次走进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等地,观察当地学校音体美教育现状,从中找到了或许可以破解音体美师资供给难题的方法。


来了一群志愿者,自此,

乡村孩子们的音体美梦想开始有了色彩


9月12日,记者来到漯河市召陵区教体局,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召陵区教育现状。提及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学,召陵区教体局基教股股长张满有、教研室主任李建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我们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稀缺,但我们这儿的孩子照样多才多艺。”


“葫芦丝、电子琴、吉他、二胡、架子鼓,孩子们至少能掌握其中一种。”


…… ……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想:音体美教师稀缺,孩子们还能多才多艺,这是虚报吧?其实不然。



当前,漯河市召陵区乡村学校虽配备的音体美教师不多,但每所学校都配有一名专职教师任课,确保音体美课程开齐、开全,其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


“这得益于我们漯河市本地的一支教团队。”张满有口中的支教团队就是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


9月12日,在张满有的帮助下,记者加入该协会的微信群,当天下午3点35分,群内公告更新:@所有人,明天支教报名——赵庆九、张伟、郝嘉雯……当天晚上8点37分,6位志愿者陆续报名参加第二天的志愿支教活动。



9月13日,记者来到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刚走近学校吉他社团活动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段吉他弹唱的声音从室内飘了出来。


“孩子们,这个地方我们唱的时候要轻柔一些,想象一下妈妈对你轻声细语的场景,来,听我的发音……”这位在室内教孩子们吉他弹唱的人叫张亚峰,是该协会的志愿者,也是一名音乐教师,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只要每周周三上午有时间,他都会来庙王小学支教。



“每周周三上午,是我们协会对老窝镇乡村中小学音乐支教的固定时间,但这周,我们推迟了一天。”该协会副主席、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音乐教师赵庆九说,支教推迟了一天,却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好的消息:一家企业为庙王小学学音乐的孩子们提供了100套音乐书籍和5000元赞助金。


当天上午10点多,赵庆九将企业赠送的书分发到合唱社团里每个孩子的手中,孩子们小心地接过书,反复打量着,嘴角上扬。“我们有了专业的音乐教材,以后就能学到更多知识了,今天特别开心。”庙王小学四年级学生李萌珠和记者分享了这份喜悦。



记者从张亚峰那里了解到,协会里的老师们来自漯河市各个学校、艺术培训机构,都是志愿、不取报酬到乡村学校教孩子们音乐,如今他们却既高兴又难过。赵庆九说,他们来学校的目的,不仅为了孩子们,还为改变一个学校的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经过一番思考,向漯河市的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协会免费培训乡村音乐教师。”赵庆九告诉记者,本学期,经过培训拿到合格结业证书的老师们已经正式上岗了,这些老师里,有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老师。


周二支教报名、分工,周三早上9点准时到达支教学校,中午12点离校。自2016年开始,这是赵庆九等人的支教常态,他们来去匆匆,却让老窝镇孩子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孩子,好好学,自信起来,将来的路会更宽


9月12—13日,记者再次走进漯河市召陵区的庙王小学、果园小学,两所学校的孩子们都有了新变化。记者再见到庙王小学那9个喜欢吉他弹唱的孩子,中间间隔8个月,发现:9个孩子的吉他弹奏更熟练了,歌唱得更好听了,眼睛更亮了……面对镜头,他们害羞的小红脸不见了,尽显自信、大方。


8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变化很大,由内而外,这背后,是当地乡村学校的一次“华丽”转变。



“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其实并不差,他们只是太不自信。为了改变这一点,我们提出了‘自信心教育’,发现、找到孩子们的自信点,鼓励他们,并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爆发自己的‘小宇宙’。”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中心学校校长李占芳说。


李占芳所提到的“自信心教育”,即学校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不影响学生成绩的情况下,对学生在音体美上的特长进行培养。


这个设想不会是空谈吧?毕竟,音体美学科师资全国普遍不足、乡村学校稀缺的现状摆在眼前。



李占芳说,过去,音体美师资确实是个问题,但自从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到老窝镇支教后,老窝镇乡村学校的音体美教育有了新起点。


“师资配备确实是个难题,但我们仍可以借助到很多资源,比如家长群体、社会群体。”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果园小学校长杨晓力说。


“虽然学校的专职教师很少,但家长群体里不乏专业人士,这个资源学校可以借力,再加上学校出资聘请正规、专业艺术培训机构老师来校授课,师资不再是大难题。”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校长王艳华说。



“今年暑假,我和区内部分乡村教师分4批次接受了漯河市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的10天培训,培训结束时,协会对我们进行考核,达标者得到结业证书。今后,我可以帮音乐老师分担压力啦。”说话的人是庙王小学的教师孙卫娜,如今担任一个葫芦丝社团的教学工作。


记者了解到,老窝镇乡村学校对学生的艺术培养,是在保证开足音体美课程的情况下,依托学校的乡村少年宫组织孩子们每周开展社团活动,学生、老师到社团固定的活动教室上课,施行“走教走班”制,让孩子们有选择的自主权,进而发展自己的课外兴趣。


“我早在二年级就加入了合唱团,但现在,合唱团里的同学们有了不少我不认识的新面孔。”李萌珠说到这的时候,王艳华解释道:“我们虽然盼着孩子们能够多学点艺术丰富自身的内涵,但我们是有前提的,学校与孩子及家长签订承诺书,孩子必须得保证自己的成绩稳定,学业一旦被影响,就必须退出社团。”



葫芦丝、吉他、电子琴、二胡、架子鼓、合唱、舞蹈……在城市,孩子要学这些艺术特长,家长需要付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学费,而老窝镇乡村学校的孩子学起来则是免费,部分学习器乐的孩子只需负担自己使用器乐的购买费用。这一切,得益于当地乡村音体美教育的转变。


“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我不仅帮助志愿者老师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自己也会跟着学习,方便自己督促学生课下练习。”庙王小学教师于林才已经55岁了,如今却能弹得一手好吉他。“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9月13日,庙王小学的社团活动即将结束时,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庙王小学老师于林才弹起了自己喜爱的歌曲《传奇》,虽然歌声有些沧桑,但吉他的和弦让人陶醉。 



“孩子们总有一天要走出去,那么,音体美综合素养现在培训正是时候,他们自信起来了,将来要走的路才会更宽。”杨晓力说。


“老窝现象”,给乡村音体美教学的突围之路寻了一个方向


2013年年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于2014年公布实施方案,各地区开展落实,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还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份。


2013年到2018年,5年的时间过去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教育的困境是否得到破解?记者搜索、翻阅了近几年来国家、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具有权威性质的媒体报道后发现: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教育有所改变,但音体美师资供给仍有较大缺口,特别在乡村学校。



面对这样的乡村教育现状,有专家提出,加快推进与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供给的相关政策法规供给侧改革,各地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或举措,完善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队伍。


漯河市召陵区部分乡村学校音体美教育,在音体美师资供给问题的破解上,“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或举措,完善义务教育音体美师资队伍”的体现,与国家层面所提倡的“音体美教师一体化培养”“音体美教师专职专任、多校兼课”等举措相呼应。



“我们在学校专业音体美教师开齐正常课程的情况下,以‘不收费、保证孩子自身安全’为前提,借助志愿者团体力量、聘请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专业教师发展音体美学科的第二课堂,这在目前看来,是破解乡村学校音体美教育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张满有说。


近年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乡村学校生源外流严重,然而,在漯河市召陵区的老窝镇却恰恰相反,而这,正源于他们在音体美教育上的突破之举。



音乐志愿者的行动点亮了很多农村孩子的音乐梦,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打动我的,是学生渴望的眼神和那块热乎乎的红薯


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赵庆九


公益支教9年,各种声音都有,有赞扬的,有不理解的,也有怀疑的。


赞扬,是对我们的支持,让我获得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但那些不理解、怀疑的声音,让我很苦恼。


很多人不理解我和我的团队做这件事是干啥的,怀疑我们是不是在牟取一些私利,感觉我们在哗众取宠!我的工作单位是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这9年来,我都是在学校没课的时候请假出去支教,这也是我和学校协商的结果。团队里的其他老师和我一样,要支教,也得保证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


有些朋友曾跟我聊天说:“你想支教,没必要非得往偏远乡村跑,找些城郊农村学校做试点,一个月去那么一回,每次拍点儿照片就差不多了。”




我知道这种支教轻松,但给孩子们带去的东西不过是蜻蜓点水,哪能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带来改变呀,我的坚持还有何意义?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团队一直在寻找一个试点,用较长的时间在几所学校坚持教学,把音乐的技巧教给孩子,让孩子通过音乐教育提升自身的素养,让乡村学校的非专职音乐教师变得更加专业。


赵庆九老师给庙王小学的孩子们分蛋糕


我们和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的乡村学校联系上后,这几年的支教活动开展得出人意料的好,我们团队寻找试点的心放下了,自此,我们每周周三,风雨无阻到校支教。


一次合唱课上,我问孩子们回家会不会练习学过的歌曲,一个女孩儿说:“原来每天都会想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现在我可以在电话里唱歌给他们听,他们开心,我就开心了。”以前,我没想过音乐支教可以给孩子带来这样的影响与改变。



还有一年冬天,一个孩子在家拿来一兜蒸好的红薯说:“你成天教俺音乐,奶奶说让你尝尝。”这是6年前的事儿,那个包红薯的笼布我一直珍藏着,它支撑着我将支教继续进行下去。


我和团队里的老师们支教,不图在电视上露脸,也不图社会上捐助的物资,我们只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改变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未来,我们仍需要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到乡村学校去……


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会员

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果园小学教师 

张梦茹


我做志愿者有几年了,所以,对于乡村的音乐教育,我有一些话想说。


大学期间,我加入了支教团队,支教的第一个学校是庙王小学。记忆里,孩子们每周周三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等着我们。


我上的第一堂课是吉他课。看到孩子们抱着吉他,眼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的时候,我被他们彻底感动了。从那时起,我尽己所能,努力让他们接受到专业的音乐教育。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去教学资源优质的市区学校,而是选择了果园小学。作为独生女,家人坚决反对我的决定,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坚定了选择。最终,我成了果园小学的专职音乐老师。



学校里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每次上课讲到关于爸爸妈妈的歌曲和故事时,不少孩子会偷偷掉眼泪。那一刻,我真的特别心疼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却不能每天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所以,课上课下,我尽可能地多照顾他们,多给他们些陪伴。


工作之余,我依然会参加音乐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如今,我作为项目代表,连续参加了两届省级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且荣获省级示范项目及“第四届河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特等奖。我想,这是对我们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团队的所有音乐老师付出的充分肯定。



连续9年,700多个支教日,路途中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一路走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和其他志愿者老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会在音乐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会越挫越勇,越走越远!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梁美玲



推荐阅读:


这几个问题都搞不清,能上好课吗?


签赠丨为什么学生刚学完就忘?这位老师说透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