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真敢干丨把小组合作与“板块式教学”结合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19-06-24


小编的话: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0位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犹如一朵朵盛开在基础教育土地上的娇艳花朵。他们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然而也不忘自身专业成长,终于站在高处,彰显楷模的风采。


9月起,《教育时报》陆续刊发他们的课堂创意,“河南教师”也将发布他们的成长故事,一是传播成长典型,二是表达敬意。  


来,快跟小编一起,看看本期推出的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吧!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人物榜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在2018年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举行


他的光


本期聚焦: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

李克杰


李克杰 安阳市第五中学

获奖感言:


激动于成长被肯定,鲜花和奖杯为我指明方向。同时,我深深明白,成长无止境。我将不再犹豫,不再为落后与懒惰找借口,每天都给自己新的目标,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完成更多蜕变。


他的事

成长,坚持在路上


回首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我很欣慰,尽管有时候陷入低谷,但我一直在思考、在追寻。我知道自己一直在成长的路上,从不曾失去方向。


课堂的魅力,让我为之疯狂


2015年,我参加了市优质课比赛。从初选到决赛,整个过程我都全力以赴,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我的课,不一定是最好的课堂,但体现出了最好的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让所有人看到我的课都能感受到我为之所做的努力。正是在这个原则之上,校内初选,我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错过》一课让我顺利过关。优质课复赛,一篇没有明显亮点的文章——《不给失败任何借口》,我从补充细节描写入手,让整个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板书以自创的一副对联结尾,文化气息浓厚,赢得了满堂彩,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


优质课决赛是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讲起,进行大胆取舍、锐意创新,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获得安阳市优质课决赛一等奖。在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示范课活动中,我讲朱自清的《春》,同样是从小角度切入,极为巧妙地对这篇散文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获得了当年的“安阳市教学标兵称号”。



一连串的公开课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甜蜜。带着这份甜蜜,我开始重新审视近几年来的工作。语文课一直坚持课改模式,也许是因为对课改的理解不到位,我曾把自己改出了课堂,使语文课失去了味道;我爱上了读书,却发觉学生错失了初一最好的读书时间;我坚持练字一年,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周安排的很精致的背诵,落实的却不那么到位……一阵强烈的挫败感后,一种强烈的愿望也在我的大脑中产生: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把事情变得更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开始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思考,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研究,写成《借助小组合作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并作为市级课题申报、结题。课题研究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也坚定了我理论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大师的引领,使我加速成长


很多同事都说,克杰的课,变化特别大,自从上了市优质课以后。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转变其实也得益于2015年冬天的濮阳之行。那是在河南省第二届语文名师教学风格展示会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孙永芳的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什么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人性关怀。一个我身边的榜样,在那一刻真正地树立起来了!


也正是在那几天里,我读到了杨卫平老师的《为课痴狂》。细读之下,我越发地不忍释卷,静心思考,方觉这才是真的老师所做的真的教育,那种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辉,让人叹为观止。做这样的老师,何愁没有快乐、何愁没有激情。我想,我找到了方向: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在纯正的教学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成长的快乐。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专心干两件事:读书、教学。


于是,在2016年春天,我开始了新的征程。



3月,讲《柳叶儿》,我提出“超周预习”的概念,为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做足了准备。


5月,讲《卜算子·咏梅》两首,我尝试用朗读导入的方式直接进入文本,舍弃了走过场式的字词检测、作者简介等环节,而是将这些知识穿插进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导入语不再僵硬、突兀,让课堂显得更完整、紧凑。另外,对比阅读在处理这两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很突出的作用,这促使我在此后的教学设计中多次运用对比阅读来深度解读文本。


6月,我带着录课《孤雁》参加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尝试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路径。


8月,我为七年级教师进行新课改培训,对课改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其说是对其他老师的培训,不如说是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培训,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新了。


9月,我给师院国培班教师做课改示范课《最后一课》,打造了自己的小说课例,独特的解读与思考开始有所体现。



11月,我给师院国培班教师做课改示范课《苏州园林》,有了自己的说明文课例,文本的深度解读让课堂有了深度,让学习有了更细更小的切入点。


12月,我上校内示范课《望岳》,真正实现了将文本的深度解读融入语文课堂,将板块式与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契机,整理了自己近一年的课改实践经验与教训,形成文字,在《五中教研》上发表,同时在语文教研会上进行汇报。


12月下旬,我上校内示范课《幽静悲剧》,有了自己的散文课例,将板块式与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二次探究的使用也让课堂的层次与梯度更趋明显。去年开始,我担任学校语文备课组长,创立“中心评课人”制度,让课堂教研更有深度、更有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果的实现,很多是在我参加了2016年暑假举行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之后的事情。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给我的教学实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2017年夏天,我第二次参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的学习,并且班门弄斧,学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讲朱自清的《背影》,尽管略显稚嫩,但六易其稿的备课过程,以及余映潮老师条分缕析的课堂解析,都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又开始思考如何将板块式教学思路与学校课改相结合,历时一年研究,我申报的省级课题《将板块式教学与小组合作模式有效结合的课堂实践研究》即将结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再上了一个台阶。今年的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我又一次报名参加。


读书的坚持,给了我一份从容


工作很忙,白天很难抽出时间读书;杂务纷繁,也很难有细细阅读的空间。于是,我就开辟了新的时间段,用早起的时间来读书。


这样的选择,始终是让我引以为傲的。我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一个半小时用来读书,安静而充实,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我新的一天总是从读书开始,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惶恐,多了几分自信,少了些许匆忙。几年的时间里,我感到充实而丰富。


早起的人清醒而沉静,所以读书就能更加投入,读《论语别裁》、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读卢梭的《爱弥儿》……我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而那时的我,仿佛找到了一生精神的寄托,一页接着一页、一章接着一章、一本接着一本,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在河南教师读书会的引领下,我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先后分享了杨卫平老师的《为课痴狂》和《朗读手册》等阅读感受;主持何孟娟老师分享《镜花缘》的活动;参加“河南教师读书会带一本书进学校之洛阳站”活动,见识了徐良惠校长的睿智;参加“河南教师读书会带一本书进学校之安阳站”活动,见识了林州三小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风采。2016年,我又获得了“河南教师读书会年度优秀会员”称号。



我坚持读书的同时,也带动学生读书。我引导学生将读书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不会因为课业的紧张而荒废。我教导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读书都是生命中的必需品,即使是中考真的来了,也要做到“任他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我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书推荐给班级同学,每月一期的“好书推荐会”成为学生的最爱。同事们都说,我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是最乖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捧着一本书,哪有时间闲聊。我爱书,我的学生也爱书,因为有了共同的爱好,所以,我们的心贴得很近。


我知道,成长没有终点,所以要让自己一直在路上,只有一直在路上,才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有新的收获。未来在哪里,现在还无法预知,不过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路上,我们就有未来,就有成长的空间。


他痴迷于读书,深谙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坚持师生共读,两周举办一期好书推荐活动,带领班里的孩子共同沉醉书香。他工作严谨认真,教学灵活多样,将板块式教学与学校“思辨课堂”的课改理念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他倾心教研、致力创新,主持并参与省、市级多项课题,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很快,必将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榜样。


——安阳市第五中学副校长 王艳军



他的课


让小组合作与“板块式教学”有效结合


在我看来,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成长的,要在吸纳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将“板块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结合,效果不错。



单纯的“板块式教学”课堂节奏较快,会使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产生差距,而在单一的小组合作中,教师又往往缺位

“板块式教学”思路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多个块状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即教学的内容、过程等都是呈板块状分布的。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有区别: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一段一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而“板块式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学生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结构化。


“板块式教学”对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课堂设计的预设性也比较强。近几年,我学习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很有收获,所以也尝试着用这种思路来设计我的课堂。不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缺陷,比如课堂节奏较快,使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产生差距,因为这样的课堂设计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互动交流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路往往不能完全打开。



我也曾尝试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比如,我在讲《三峡》一课时,先是简单地导入课题、介绍作者、提示重点字音,接着便用大屏幕展示出几个思考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最后让学生上台分组展示。在展示环节,上台学生有板书、有讲解,台下发言的学生也很多,有质疑、有补充。


通过观察发现,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但是同样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这节课从流程上来讲,并没有体现出教师巧妙的设计思路,简单导入后就将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基本上消失于课堂之中。学生在探究展示的过程中有不少疑难问题,但是教师并没有及时进行讲解,重、难点的突破也都基本缺位。其次,合作探究题的设计也值得商榷,因为没有进行必要的、厚重的背景知识的铺垫,而直接进入探究阶段本身就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很热闹,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种将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永远机械、单一地设计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单调与僵化到连小组活动的人数都永远不变,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说,无疑是平庸与粗糙的。






优势互补,“板块”中有小组合作,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清晰性、生动性,又能使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学习


综合来看,以上两种不同的课堂形式,都有其优缺点,而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其优势互补,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应用,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结合点。我在讲《望岳》一诗时,就有意识地将这两种教学思路融合起来,确实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我将整节课设计为三个板块:一是诵读,读景物描写之妙。二是品读,读炼字用语之巧。三是对比读,读杜甫用情之深。


余映潮老师说过,“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使教学的清晰性、生动性得到鲜明的表现。我的这一设计以“读”贯穿整节课堂,诵读、品读、对比读三个板块层层推进,从诗歌的整体感知到诗歌的语言艺术,再到作者的思想探究,都有一定的梯度,充分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精髓。


同时,在此基础上,我又分别在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一:1.本诗题目是《望岳》,而全诗无一“望”字,结合诗意,说说本诗是如何扣住“望”字展开的。2.结合诗句,说说“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3.“钟”和“割”字用得极妙,请你分别赏析它们的妙处。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词用得好,请举例。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也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围绕本诗的“炼字用语之巧”,目标明确、侧重突出,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学习。


合作探究二:对比《望岳》和《登岳阳楼》两首诗,根据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你所了解的杜甫,说说两诗的异同,并做出你对杜甫的评价。


很显然,这一次的探究题比第一次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仅凭两首诗就形成对杜甫的评价,会让不少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不过,这只是个由头,我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一问题,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融会各自认知,从而使每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内容变得更加完善和丰富。


既要体现教师解读文本的高度和深度,也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探究、讨论上,它从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的复习巩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在本课中,学生对“合作探究二”的交流就主要借助于课前预习时对杜甫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在这个体系中,课堂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而它向两端的延伸则应该是无限的。


同时,在这一节课里,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主持人”,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进行了精到的知识讲解和分析引领。特别是在第二和第三板块结束时对两首诗的比较,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更是让整节课富有了诗的韵味。



通览整节课,这一教学设计既体现了教师解读文本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变一个人思考为几个人共同探讨,实践了先自主后合作的课堂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影响,使得课堂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至于因思路打不开而让课堂停滞于某个环节或某个问题。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和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与理解的程度,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中,上台展示环节看似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只要用好了,它便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坚持每堂课都设置这样的环节,长此以往,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受益无穷。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式学习与“板块式教学”完全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板块式教学”思路体现了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底、对课堂设计的理解等;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堂角色的定位问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课堂实践研究,使其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同时又能够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既充满预设的艺术性,又体现出对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密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从而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再来认识一下李克杰:



第九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安阳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安阳市教学标兵,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安阳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痴迷于读书,曾获“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称号,坚持师生共读,带领学生沉醉书香。


原载:《教育时报


推荐阅读:


最大的侮辱是瞧不起我、不看我


教师丢了天职,学校失去中心,形式主义正在折腾教育?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