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新学期这些事情做不得(附危险指数)

河南教师 2019-06-24


目前,老师和学生们共同踏入了新的学期,


又开始了一段新的航程。


可是,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发生了许多事,


也算是给广大教师提了个醒,


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有风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让我们的新学期有一个好的开始~


1.给学生剃头



危险指数:★★★★★


2019年1月17日,河北一名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强制剃头。事后,校方向社会公开道歉,并辞退了涉事教师;


2018年11月2日,西安一名初中生被老师强制理发,数日后,在家庭与学校的压力下,该生跳楼自杀;


2018年12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强行剪掉一名学生的头发。涉事教师因涉嫌对儿童进行人身伤害被捕。


给学生理发,虽然蕴含着“从头开始”或者“削发立志”的意思,但是这样做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解决措施 


给学生理发这件事,老师们就不要去想了,如果是学校规定,那么就要事先与校领导、家长和学生沟通,一定不要私自处理。


如果遇到学生迟到、不写作业,也不要用“剃头”来处理这些事情,而要采取恰当的方法。


2.有偿补课



危险指数:★★★★★


2015年7月,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划出6条“红线”,包括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等,对于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私下讲课并收取补课费的现象将重点查办。


从这条消息可以看出,“有偿补课”已经成为了教师课外兼职的一条红线,碰也碰不得。


3.收受礼金



危险指数:★★★★★


2019年初,湖南省郴州市某班家长委员会商议,以宴请和赠送红包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谢意。事后,该校6名教师却因违规接受宴请并收受红包,接受调查并问责处理;


201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复强调“教师收礼六条禁令”,分别为:


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严禁通过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解决措施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礼”也是增进双方情感的一种方式,只要选择恰当的礼品,作为私人交往,不管是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是教师与家长之间,还是可以的。


在高级教师吕艳芝老师编写的《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第三辑第二章“让礼品插上情感的翅膀”中,重点讲解了教师如何选择礼品、赠送礼品、接受礼品与回赠礼品。


合理地选择礼品


第一,要考虑对方是否乐于接受;

第二,要考虑礼品的象征性和纪念性意义;

第三,要考虑礼品的观赏性;

第四,要考虑礼品的实用性;

第五,要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


恰当地赠送礼品


第一,注意礼品的包装;

第二,注意赠礼的时机;

第三,注意赠礼的方式。


礼貌地接受礼品


第一,用双手接受礼品;

第二,表示谢意;

第三,观赏礼品;

第四,尽量不要当面拒绝礼品。


适时地回赠礼品


第一,在选择回赠的礼品时,一般不要超过对方所赠礼品的价值;

第二,在会见、会谈活动中,往往选择活动结束时回赠礼品;

第三,在私人交往过程中,不要在接受礼品后马上回礼,以免给对方造成不乐于交往的印象。


如果教师和家长依然为此担忧,那么就不要去想送礼这件事情了,免得惹是生非。


4.体罚



危险指数:★★★★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解聘”;《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也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018年10月,一名学生因为迟到,被老师要求在教室外罚站,不久,老师被民警带走;


2017年,某学校老师因罚站学生,被学校通报批评,甚至给家长道歉;


罚站是惩罚问题学生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罚站也会引起家长甚至社会的舆论。所以,老师们面对问题学生时,还是要小心行事。


 解决措施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发表演讲,认为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并且需要惩戒。


就在去年,网上掀起一股“将戒尺还给老师”的热潮,在这股浪潮下,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心理专家和法律人士参加论证会,讨论学校的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的方式从轻到重分别是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和陪读。


5.家长群公布成绩



危险指数:★★★★


2018年6月,一名老师把学生在学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甚至将老师告到教育局;


2018年11月,一名老师发现学生上课睡觉,用手机将其拍下发到家长群里,瞬间让家长炸毛,继而引发教师与家长的矛盾。


2019年2月16日,教育部发文,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所以,通过这三件事,可以总结出来一个经验:不要在群中发布与学生隐私相关的东西,不要用聊天工具布置作业等。


 解决措施 


以上3个事例与微信群相关,所以就要谈谈如何正确使用微信群,来达到老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写在最后 


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也有责任、有义务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教书环境。


如果学校不能保障教师权利、家长不配合教师教育,那么教师越努力,就越寒心,最终我们丢失的,是对教育的信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不只是老师,包括社会、家长、学生在内,引以为戒,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来源:老师吧(ID:leiling221)



推荐阅读:


美哭了!原来老师的办公室也可以这样惊艳!


每天醒来,都有可能被校长“点课”是什么感觉?


两个重磅文件出台,与教师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给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