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72岁的余映潮,为什么还那么拼?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19-06-24

一年365天

你算过平均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工作之余

又读了多少书

写了多少文章

还是……


最近

72岁的余映潮先生分享了

他的“2018年工作小结”——

学术讲座150次

讲公开课174节

发表文章60篇

出版1部专著

…………


小师特意将余老师的“工作小结”生成图片

让你感受一下“被支配的恐惧”

胆大尽管向下滑

☟  ☟  ☟




看完之后震不震撼、震不震惊?

网友们表示:“服”


@烟笼寒水:余老师是在为教育拼命!年近古稀的他尚且有如此的教育情怀,这让我们这些还在讲台上的教育人情何以堪?除努力努力之外,还能说什么?


@树木时光:一年才365天,老先生却在拼少年劲头,我等晚辈岂不是天天在混日子!佩服,并祝健康快乐!


@低智:我们眼中的神!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朵朵五彩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敬礼并追随


@^ ^:为人不识余映潮,就称英雄也枉然。


@mygu:余老师,年逾古稀,全年日程满满,硕果累累,让无数人受益,越来越年轻了


…………

72岁的老爷子都这样拼

咱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畏缩


丰硕得让人不可思议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

身体怎么吃得消

精力怎么跟得上

…………

在诸多疑问的驱使下,

《教育时报》记者忍不住打断

余映潮先生匆匆行走的步伐

做了一次简短的专访



余映潮: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导师。知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曾被张定远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已在各类语文专业报刊上发表教学文章1600多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怎样学语文》等十几本专著。



教育时报:余老师您好!很多老师读到您的2018年工作小结,都很震惊,您是全国闻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在72岁了还这样拼,到底是图个啥?


余映潮:谢谢,其实2018年的工作小结表现出来的是我的工作常态,于我而言,习以为常。许多年来我都进行着这样的“匀速运动”,平静地工作,有耐性地实践,不急不缓,让每个日子都有收获。


比如,2015年,我在全国各地讲公开课共178节;推出新课20个;学术讲座100余次,涉及20多个话题;发表文章70余篇。这一年,我大约有5个月的时间在家写文章、备课、写讲稿,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


2016年,我走进了70岁。这一年,在我的教学成果“仓库”中增加了18个新课、60余篇大小论文、168节课的教学量;增加了120次讲座、两部书稿——《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文言诗歌教学实录及评点》


2017年这一年,365天,没有休息的日子。我出版个人专著3部,推出新课22个,发表文章74篇,在全国各地讲课160节,推出高质量新内容的讲座约20个,在各地“余映潮工作室”听课评课约280节,写下的评课文字有40多万字


余老师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课堂上


教育时报:看得出您每年在工作上不仅有“量”,还在保“质”。是一种什么想法在推动着您?您还有什么“梦想”吗?


余映潮:我想一方面是自己对“语文教师”这份职业的珍爱,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想的推动。从我37岁开始任荆州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起,就立志让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走进千万个一线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此“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探究了几十年。


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体会比较深的有两点:第一,从学科教学的科学研究来看,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有不少空白,而且关注度不够。所以我需要多做研究,诸如语文教师“教材研读的技能”“教材处理的技能”“学生课堂实践活动设计的技能”“实用文的教学技能”“文学作品的教学技能”“文言诗文的教学技能”“课型创新的技能”“论文写作的技能”等,我都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悉心的研究与实践,并传播到语文教师中间去。第二,中语界、小语界名师的案例偏少,不少的教学主张、教学口号并没有多少课堂教学实例的支撑。所以我需要多讲课,供老师们参考、品味、研究。我的时间都耗在“实”上。所有的课、文章和讲座都是时时处在“更新”的状态,所以自然会辛苦一点。


说到“梦想”, 也很简单:多讲课,多写文章,多到课堂上听课,多培养优秀的弟子,多工作几年时间。


余老师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和学员共进午餐


教育时报:您已经连续三年担任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导师,此外每年还要走进很多学校为老师们做专题培训。近距离地接触您之后,很多老师都感到您精力充沛,总是神采奕奕,更重要的是不断有新内容、新发现与老师们分享,所以也好奇:一个好身体,不停歇地钻研学问,鱼和熊掌,您是怎么兼得的呢?


余映潮:我的身体,多年来自然地保持着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我没有什么锻炼的习惯。我想,这种健康的状态一定与勤劳工作有关。


我一个人主持荆州市初中语文整个学段的教研工作23年,那种忙碌、辛苦难以言喻;退休11年了,其劳累的程度有时还甚于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连评课都要事先备课的人,我每年要评点近千份学员的作业,这些细节,名师们一般都不做。我这样做,无疑增加了劳累的程度,但我仍然健康。


“秘诀” 大概是:


心情平静。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多要求自己,少计较外界;多关心教师,少考虑自己。似乎我每天都在劳累中,其实每天也都在单纯之中、美好之中。


保持思考。研究教材、备课、撰文、写讲稿、读书、做笔记,进行专项研究,观察现象、提炼规律……“思考”是思维体操,是让人身心健康的“劳动”。


特别活动。天天都要动手打字,基本上每天要敲千字以上。这其实是一种细水长流的运动,天天都有这种特别的活动,也就天天处于有益的锻炼之中。


科学作息。我的“疯狂”的工作习惯是“坚持”天天做事,但不是“夜以继日”,不熬夜是我的生活习惯:做事要有提前量,而不是急着赶路。


余老师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为学员上观摩课

教育时报:很多年轻老师也会在新年里给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比如读多少书,写多少文章,讲多少节公开课,等等。但往往做了一段时间后,就由于种种原因给耽搁了,一晃,一学期、一年就又过去了……您是怎么订目标、计划,又是怎么完成的呢?请给青年教师提一些专业发展建议。


余映潮:规划自己、塑造自己,将事业的“阳光”洒在自己的身上,非常重要。我的计划、目标其实就是:每年都要达到一定的“量”。


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有这些建议:


立志很重要。要立志做优秀的教师,矢志不渝地刻苦磨砺自己。


坚持很重要。“坚持”带来的巨大收获是,占有了时间,增加着积累。


目标很重要。要集中精力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着力夯实学问,二是用心苦练教学技艺。


规划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规划自己一年之内的可努力实现的目标,方向要恰当,目标要实在,要有“量”的指标。年年如此,就会年年有发展与提升。



采访结束后,记者又邀请到余映潮老师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黄金搭档”、映潮班班长周枫琳,请她给我们说说余老师:


映潮班上,导师与班长(周枫琳)的对话


余映潮老师不是用来“感动”的


将余映潮老师的《2018年余映潮著作、论文、示范课、讲座目录》转发至微信朋友圈时,我附上了两句话:“还能说什么呢?还需要说什么呢?”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今天的余映潮老师早就不需要“赞美”了。


早在2007年,余老师“退休纪念活动”会上,他的弟子章登享就撰文《给余老师颁奖》:


我们给余老师颁发师德风范奖。他让无数的老师明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口号;他让无数的弟子懂得,“忠于事业,恪尽职守”不是概念……


我们给余老师颁发勤奋治学奖。他的1200多篇文章和一本本专著编织成生命的云锦——是成功者的花环……


我们更要给余老师颁发红烛情怀奖。在担任教研员20多年的时间里,他走城镇,下油田,进农厂,穿乡村,双脚踏遍了荆州大地上的山山水水……


…………


十多年过去了,余老师还是那个余老师,2019年的春节期间,他每天伏案劳作10小时以上,每天写作万字左右。


十多年过去了,余老师不再是那个余老师,他的著作更丰了,论文更多了,示范课更耐人寻味了,讲学的范围更广了……


余老师不是用来供大家“赞美”的,余老师也不是用来供大家“宣讲”的,更不是用来供大家“感慨”的。


你真的爱余老师吗

那就把“感动”变成“赶动”吧

赶快行动,永远行动!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吴松超



推荐阅读:


两会给教育划重点:落实教师待遇、扩大学前教育供给、为教师减负……

第一名是女孩,班长是女孩……男孩究竟该怎么教?
我,32岁,有才有业,期待与优秀肯干的你携手!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给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