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课结束后,你有转行做网红的底气吗?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22-10-09


提起三个月的网课经历
您会怎么形容?
是新奇、忙乱,一言难尽?
还是在挑战和挫折中
收获了巨大的成长?



如今
绝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开学
您会如何回顾、总结
甚至反思这段难得的网课经历?
您收获了什么?
有哪些思考和启发?
有转行做网红教师的底气吗?


近日
教育时报记者邀请有关名师、专家
围绕“网课背景下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着力点在哪里”
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和思考
助力您更好地拥抱时代发展趋势
实现更优化的教育教学——



网课时代:

教师的新专业素养得跟上


01网课究竟难在哪里?

教育时报:2020年,被称为“网课元年”。网课既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为老师们创造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就您的网课经历和观察来看,您认为和线下教学相比,网课的难点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



赵方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我觉得网课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学生不可控。上网课时,老师够不着、家长管不了,即使有在线率“监控”,个别学生还是会上演金蝉脱壳、分屏游戏、梦会周公等“花式逃课”老师自嗨,学生“潜水”。空牵缰绳遍地走,不知身后无耕牛


二是氛围太沉闷。线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多措并举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可在网课中,大家都隔着屏幕,气氛很难调动起来。



顾明银(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固始县慈济高级中学教师):就我的网课经历来看,主要挑战有五个。


一是师生互动较少,生生之间也缺乏探讨交流,学生无法像在线下课堂上那样获得及时的指导和答疑,时间一长,学习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就下降了。


二是网课一般不用板书,缺少教学的直观性。


三是课堂教学变成了单向输出,教师主导的课堂时间不自觉地延长了,而且由于节奏的问题导致教学速度加快,一些学生跟不上。


四是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单一,多为PPT课件、文档教案,缺乏新颖的设计,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难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是教师和学生隔着屏幕,缺少情感交流,时间一长会在无形中产生陌生感,师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张继刚(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洛阳市涧西区东升第三小学教师):对我来说,网课的难点在于两极分化的产生。


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师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网课,信息技术素养不够高。


二是学生的自律性不够强,而家长又忙于工作,疏于督促。上网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会“挂机”,看似在线,其实根本没有在上课


信息技术已经足够发达,如果教师信息素养高的话,不但会有从课程设计、展示上打磨、创新的意识,比如增强创意、控制时长和节奏等,而且会利用设备、软件上的相关功能对学生进行适时监督、交流和引导。



柳文生(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教研员):两极分化在同一科目、同一节课上也有体现。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线下课上,老师用的是全英授课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可是在“名校同步课堂”中,很多学生却反馈:“听不懂。”这是因为在线下课上学生是相互影响和感染的,英语水平相对高的可以带动水平不高的。


而在网课中,每个学生都单独面对一块屏幕,缺乏面对面的互动和现场氛围的感染。同时,网课的难点还体现在教学资源和素材的选取上。由于没有现场感,单纯的知识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哪些素材、如何编排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02网课暴露了哪些素养短板?

教育时报:利用好网络,从中汲取有益于教学的技术、知识、理念,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必修课。您认为网课中遇到的难点和挑战对新时代教师哪些方面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这些素养,弥补缺失和短板?



顾明银:我认为对四个方面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对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时代发展趋势,教师应成为优质网络课程的核心,增强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网课,教师要进一步细化学生的基础层次,以丰富、立体、多样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是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这一点较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基于新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作业,巧妙利用网络课程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是对教师的德育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教学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授课时进行德育渗透,并及时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



柳文生:关于新挑战、新素养,我主要谈三点。


一是教师的课前预设素养要提升,做到定点预设、多源选材。要立足单元和课时的教学内容,统筹考量、精准选择素材,让课堂更精炼、饱满。当今,很多名师都开通了自己或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是教师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素养要提升,做到巧设环节、激发兴趣。以英语学科为例,课前可由1—2个学生用英语进行新闻播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要从问题设计上入手,设计有价值、分层次、有逻辑关系的和开放式的问题,使师生的问答活动更有效,学生参与度更高。



张继刚:我认为,面对网课,教师应提升的最基础的素养是在精通学科教学之外,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对新事物永葆好奇心,像学生一样积极接纳、学习新事物,拥抱互联网技术。


同时,我们要从教材这个原点出发,多研读课标与教参、多看教育报刊,多思考、多琢磨,这样才不会跑偏。


赵方强: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自己努力,还需要相关制度、培训的加持。


比如,一是相关部门设立专项经费,进一步完善数字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二是发挥名校、名师的引领作用,完善学科资源库建设。


三是开展教师网络素养专项培训。


另外,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不断强化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就网课而言,关键要在“导学”上下功夫。“导”得科学,则网课的可控性、互动性、氛围等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导”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做到以趣导学、以问导思、以例导法、以情导变、以疑导研、以感导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



03网课带我们哪些启示?

教育时报:特别的网课经历暂告一段落,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本质是一样的。三个月的网课经历,您获得了哪些成长增量?您认为网课教学中的哪些创新举措、方法是可以借鉴、运用到线下课堂的?


柳文生:通过观察和调研,我发现当回首这段经历时,很多老师们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快速成长。


一是教学技术的增量。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实践、多种网络技术的学习,让我们在摸索中循序渐进、突破自我,获得了成长的丰富体验。


二是教学艺术的增量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相应地也倒逼着我们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比如在导入环节播放自制的短视频等。



顾明银:三个月的网络授课,让我实现了从“青铜”到“王者”的转变,最主要的是学会了变通,比如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授课风格等。关于课堂节奏、学习内容等,有时候我会去征求学生的意见,而不是坚持己见。


张继刚:我积累了大量的网课视频资源,还留下了每个单元学生的测试卷子与学情分析结果,这些都是我成长的见证和学习的资源库。


回归线下,我会继续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


一是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快速、单独反馈给家长。


二是继续精心制作复习微课,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及时推送学习资源。


三是继续实行每周积分、周末总结激励制度。网课期间,我创新激励形式,给学生发放电子证书,如数学学习小状元、自律之星、潜力之星。以后,我会继续使用这一方法,设置更多奖项,适时发放电子版证书到家长群里,进一步激励学生和家长。


四是继续采用网络问卷组题,以测试学生对客观题的掌握情况等。



赵方强:网课是挑战,也是成长契机。三个月时间,我们都经历了从迷茫到了解,再到掌握的过程……可贵的是,网课中的一些举措、方法、思路可沿用于线下。


一是继续使用“回放”。网课有回放功能,一些基础弱但很踏实的学生利用回放功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线下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把重点、难点的讲解过程做成短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供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学习使用。


二是发扬网络的共享精神。网课中,其实很多问题都是群策群力解决的,这也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线下我们要继续发扬,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三是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网课期间,平时内向、不常发言的学生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为我们的师生交流带来了新的启发。


四是继续贯彻家校共育理念。网课让老师和家长深刻认识到了对方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应该继续贯彻。


五是探究网课技术时秉持的勤于总结、勤于探索、勤于反思、勤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摸索有效导学时迎难而上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超越的意识,都应该在线下教学中继续发扬。


这些思考

是不是你也有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王帅民



推荐阅读:


疫情过后,有人变胖、有人变美、有人变聪明……你变X了?


最新调查:手机游戏和短视频,比你想象中的更耗时!


孩子越大,咋与我的话越少?哪里不对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直面挑战,方能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