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孩子放在熟人班上就能一劳永逸?对不起,老师不是家长!

成长学院 河南教师 2022-12-05

近日,一个话题

“要不要把孩子放在熟人班上”

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老师,您班上有熟人的孩子吗?

有被交代过对其多加关照吗?

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

到底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近日,小师邀请

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几位班长、学员

展开了线上讨论——


1.您班上有熟人的孩子吗?家长当时是怎么嘱托您的?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何风彩(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闫学班班长、濮阳市开德小学副校长):

当教师30多年,也不知道教了多少熟人的孩子。每每遇到熟人孩子进到我的班级,家长往往会说:“孩子交给你了,该吵吵、该说说,当成自家孩子严格要求!”当然,有时家长也会提出照顾座位、安排优秀同桌及给予孩子更多参加校园活动的机会等请求。


我自己的孩子中学时也是放到了熟人班里,心中同样期盼老师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带给孩子更大的校园生活激情和学习动力。


就目前来看,很多班级的学生超过50人,教师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是不太容易的。把孩子放到熟人班里,如果教师关注方式恰当,当然会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有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搞不好也会有适得其反。



付莉(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冰冰班学员、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教师):

对于深耕一线多年的班主任来说,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常见,岁岁年年娃不同,但相同的是家长对孩子那颗殷殷之心:“付老师,孩子交给您了,我一百个放心,该吵就吵、该打就打!”“来,儿子,叫干妈!”······这样的情形让我哭笑不得,白捡一个儿子,内心“惶恐不安”。


当然,既是老师也是妈妈的我,特别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孩子在漫漫求学路上,碰上一位熟悉的老师,不失为一种小幸运,如果能多加关照,真可谓是锦上添花。不过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利弊几何,另当别论。



呼宝珍(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陈宇班班长、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我的班中曾经有过不少熟人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刚刚师范毕业时,一个朋友的弟弟分到我的班上。我不负朋友的信任和重托,对她弟弟给予了很多特别的照顾,不但安排好的座位给他,还让他担任班里的纪律委员,数学课上也特别多地关注他、提问他,但这孩子却因为我给予他的特殊照顾,开始自我膨胀。


一段时间里,他课堂上不好好学习、课下惹是生非,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因为我的特殊照顾得以提升,反而一落再落。学期结束时,我免去了他的班干部职务。


当这些优势不再,他开始陷入巨大的失落之中,对我也有了抵触情绪,而且朋友也觉得我未给予其弟弟更好的照顾,心生埋怨。我俩的关系日渐疏远。



李克杰(210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学员、安阳市第五中学教师):

曾经有同事的孩子在我班上。同事跟我关系很好,孩子恰好分到我的班里,我很有压力。关于孩子的教育,他们没有特别的嘱托,因为都是教师,明白教育规律。


我对待同事的孩子跟对待其他的孩子是一样的,因为我明白,所谓的熟人在孩子们的意识中其实是不存在的,老师就是老师,没有熟悉与不熟悉之分;孩子们处在相同的成长阶段、有相同的困惑和逆反现象,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教育他们的方式也不会有差别。


2.面对熟人的孩子,您对更偏爱、关注一些吗?您如何看待这种无意识小特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何风彩:

对熟人的孩子,我不会在班级显示出更多偏爱,但心里难免会多些关注 。应该承认,每一位教师手里都存在“小特权”:课堂提问机会、撰写作文批语、课间谈心鼓励等。


作为教师,如果利用手中的“小特权”让熟人的孩子享受到某种“优惠”,可能暂时会促进这些孩子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对孩子可能不利。尤其是当这些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同学中享有某种特权时,内心可能会滋生优越、傲慢、高人一等的心理,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级是个小社会,其他学生如果也意识到这种“小特权”的存在,那一定会心生反感。这不利于熟人孩子在班级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更不利于班级的良性发展。



付莉:

根据我的教学生活,我的观点和大家不太一样。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想要偏爱和关注熟人的孩子,很多时候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课堂,一个优秀的老师的精力通常只能够用来调动所有孩子的积极性,而难以再有多余心力去权衡取舍该提问谁、鼓励谁、表扬谁,更不会有更多精力去考虑这个孩子是不是熟人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亲友的?


选班干部也一样,新时代的少年们对班干部的认知早已不是“管别人”了,而是在服务集体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潜能、收获成长。如果强行为熟人的孩子安排班级职务,而非出于孩子个人性格特点和意愿,那对这个孩子、老师和整个班级来说都是不利的。


呼宝珍:

这些“小特权,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对于一些自律性比较强或长期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孩子来说,会是他成长的催化剂;对于另外一些自律性比较差或一直受到老师特殊照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滋长他坏毛病的温床。


一些孩子会在不断享受老师特殊的照顾中,觉得老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时间长了他会有一个错觉:觉得所有的人都会、都应该这样特别照顾自己,然后自我膨胀,难以准确定位自己。


可是,这种优势一旦被打破,比如进入一个新的班级,这样的学生可能会陷入巨大的痛苦和失落,身心发展受到损害。



李克杰:

所以,在我的班里,熟人的孩子是没有特权的。有时候为了锻炼他们,我还会刻意给他们设置更多的障碍,特别是批评的时候更加严厉一些,因为我的做法在他们的父母——我的同事那里是不会造成误解的。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规律,老师们往往可以很优秀,可以教育好班级中别人的孩子,但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很无力。“熟人”太熟就容易造成这样的结果,教育的过程受到干扰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会一直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早点让他们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才是真正地在帮助长大。


3.当熟人老师带来的一个个“小幸运”不在,您认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何风彩: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心木》,文章中写道:种树人为避免树苗过度依赖人工培植而树根浮生在地表上,就“不定期”给小树苗浇水,且浇“不定量”的水,树苗为在不确定中寻找到水源就必须拼命扎根,只有奋力扎根的树才可能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孩子失去了熟人教师带给自己的一个个“小幸运”,家长就应该启迪并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心,要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不确定,要学会在不确定中把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正面面对不确定的成长风雨。



付莉:

我在面对熟人的拜托时,往往直接讲出原则“家长有意识,孩子无意识”,什么意思呢,想要关照孩子可不可以?可以!这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情感基础。


在此基础上,家长更方便和老师沟通,可提前告知想要孩子达到的某些阶段性习惯、目标,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制订一些具体的方法措施,家校联动,共促孩子的成长,这是有意识的。而同时,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和老师并没有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沟通了什么,孩子在家校的联动下,无意识地成长、进步。


我从不给孩子特权意识,只对其成长策略进行DIY定制,这个定制当然不仅仅适用于熟人的孩子。



呼宝珍:

当熟人老师带来的一个个“小幸运”不在时,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及时帮孩子调整心态、擦干眼泪,使其多站在老师和同学的角度分析并懂得:老师每天都要面对教室里的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每个孩子也都是老师应该关爱的学生。所以,老师不可能把关注的目光只投向你一个人。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及时关注教室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和学生及时沟通。只有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直面现实、接受现实,才能让孩子在经历风风雨雨中走向成熟。


李克杰:

我的观点是学校教育更注重班级整体的教育,个体受益于班集体的影响。既然孩子分到了一个班级里,就应该努力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学习、奉献、交流与收获的痛与乐。


动不动就找熟人,过多地强调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忽略或者逃避家庭责任,孩子可能永远也不能真正地长大。


酸甜苦辣都是真实的生活

风霜雪雨都是成长的财富

家长只有和孩子共同面对、携手成长

才能帮助孩子

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所有家长:千万别再这样逗孩子了,别问为啥!


老师,学生问你借过钱吗?这几位河南老师有经验!


别再夸孩子“乖”了,“乖孩子”长大后可能心理问题更多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风霜雪雨都是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