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课堂是理想中的样子吗?赶紧对照一下吧!

成长学院 河南教师 2022-12-05

身为教师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

“我的课堂是理想中的样子吗?”


你理想中的课堂究竟什么样?

如何抵达?

不同的人回答起来

也一定见仁见智

其实,要弄清楚这一问题

教师必须回归课堂背后的

教育深层逻辑



近日,教育时报记者

邀请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班长、学员

围绕“理想的课堂,究竟什么样”

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一起来看——


本期研讨嘉宾:

秦守洁  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程翔班班长、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教师

王彩琴  2018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彩琴班班长、濮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孟秀华  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应龙班学员、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教师

雷晓玲  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映潮班学员、孟津育才实验学校教师

司培宁  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闫学班学员、濮阳市实验小学


主持人:

教育时报记者 王帅民


1.在您看来,一节课上到什么程度才是成功的?




秦守洁:

在我看来,一节课成功与否,应该由学生说了算。如果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都有收获,课下都意犹未尽,那就是成功的课。


这里的学习参与包括,耳朵的参与、眼神的参与、笑容的参与、动作的参与、心灵的参与、生命的参与。学生不是“被逼”的,而是与教师同“场”同“频”、情不自禁地共舞。


这里的收获是指从听说与读写、练习与操作、合作与探究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训练了思维、习得了素养、得到了成长,甚至影响了生命。


课下意犹未尽的意思是,一节课结束,学生与老师“再见”时依然恋恋不舍,盼望着下次下节课早点到来。


王彩琴:

成功的课堂,一定是完成了基本功能的——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促使师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热情奔放、亲切和蔼、关注全体、善于交流、全心全意、积极向上的,传播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放眼世界的意识。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受到和谐、平等、愉悦、轻松和关注,同时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令人向往的事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孟秀华: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直觉可以用一个词表示,那就是“欲罢不能”。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把孩子们带到了思维深处,孩子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思考的收获,即便是下课铃声响了,也毫无察觉。


比如,在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吴正宪老师执教《小数除法》一课。尽管那节课已经上了近60分钟,当吴老师说“下课了”,学生们还是愣住了,说“老师,我们不想下课”。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这是教育”,最好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不觉得是“这是课堂”。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如呼吸般自然、顺畅。


雷晓玲:

在我看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评价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准。在一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拥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上课前和上课后有了变化,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二是教学相长。教师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所付出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愉悦,同时学生给予的反馈也使教师得到进一步成长、提升,感受到幸福,这样的课也必定是成功的。



司培宁:

成功的课堂是一切刚刚好,教师教得全情投入,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像于永正老师教《翠鸟》一课,指导朗读时,于老师“搭了很多梯子”,促使学生从读得“一字不差”,逐渐提高到“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再到“让人听了能感到你很喜欢它”,层层递进,学生读得兴致勃勃,越来越有味道。


第二课时,于老师创设了看图介绍翠鸟外形和采访翠鸟等课堂活动,将课堂反馈、口语交际和内容理解融于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读懂了、学会了,而且感到意犹未尽。像这样自然生长、发展的课堂,就是成功的。


2.理想的课堂一般有哪些特点?



秦守洁:

在我看来,理想的课堂一般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学生能充分施展和表现自己的思想才能,体现出自主而有序、生动又活泼、丰富而新奇、具有生命活力的成长状态。


二是不仅能看到学生的成长,也能看到教师的成长。师生山一程水一程,在无限风光中获得共同体验、产生共同记忆,获得等质的生命成长。


三是润泽而不放纵。课堂上,有安全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不虚假、不做作、无歧视,有激情、有带动、有笑声、有掌声,可以倾听、可以思考、可以讨论、以争辩、可以喝彩,也可以沉默。比如程翔、黄厚江、肖培东等老师的语文课,紧扣文本、不依赖声光电,看似朴实无华本真,实则匠心独运,引人不觉进入繁花深处。


王彩琴:

见仁见智。我认为理想的课堂一定要体现生成性、互动性、反思性和评价性,同时是有意义的、有意思的。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上出理想的课,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充分预设,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进度,整合教材,或者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最大程度挖掘,使之更好地服务学生生活。


有意义、有意思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艺术,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理想的课堂必须有教师的反思和评价。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的手段,评价是师生共同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能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反思,应该成为评判理想课堂的标准之一。


孟秀华: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说,理想的课堂要达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而在我看来,理想的课堂一般有三个特点:


一是有知识生长。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经过学习分数知识,会用 1/2表达,而不再用“一半”,完成由“生活概念”到“数学概念”的转变。


二是有能力提升。“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思辨、交流合作等能力能在一节节课的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是有共同进步。课堂绝对不是个别优秀生的独角戏,而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孩子可以在教室里抬起头来走路。



雷晓玲:

王彩琴老师刚提到两个概念,有意思、有意义,我想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有意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要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再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情感,使其注意力时刻被丰富的知识吸引,进入学习的曼妙境界。


再说有意义。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朴实、真实、扎实的,低耗高效的。课堂上,教师真正把每个学生当成鲜活的生命主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去把握学生的疑难点、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使其不断迸发思维火花。整节课上,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能给人以丰实、充实的感觉。



司培宁:

在我看来,首先,理想的课堂必定是教学目标明确,能围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落实语文要素而开展的,目标定位小而实,学生一课一得。


其次,理想的课堂上,学生一定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学,学生学得充分、习得充分。


再次,理想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定是不停跳动的、活跃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成长真正发生。


最后,理想的课堂一定是融洽的、灵动的、智趣的,它与生活和命运息息相通,学生在实现与知识深刻共鸣的同时,也产生人际之间、自我之间的深刻共鸣。


3.理想的课堂,都需要哪些因素来成就?




秦守洁:

成就理想的课堂,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


首先,教师需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突出自己还是展示学生,是热衷表演还是立足真实,是为了学生发展还是为了当下“好看”,是急功近利还是慢慢滋润,是只见分数还是见人见分?都需要一一辩证思考。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教育艺术和专业素养。教学设计能否立足核心素养,面对意外能否合理“生成”,评判时能否做到准确、明晰、简洁、专业,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生动,举止是否得体大方?都需要一一深入思量。


同时,成就理想的课堂,也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引领。树立什么榜样,舆论引向何方,教师如何培训,提供什么土壤?都需要一一实践探索。



王彩琴:

同意秦老师的观点,不过我认为,理想的课堂,还需要更多因素成就,比如环境、手段、学生和教师等,非要说哪些更重要的话,我会选择导课和对话。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


比如,在上一节英语阅读课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 时,我以2015年在英国学习期间周末购物的情景导入,向学生介绍我的购物经历:相中的很多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华为手机专卖店里,各色皮肤的人,熙熙攘攘;英国人没有微信支付......学生听完目瞪口呆。我仅仅问了一句“Why”,学生便迫不及待打开书本读了起来。


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一种现实形式,失去了对话,整个课堂就会失去教学活力。对话时,要遵循“尊重、愉悦、和谐、平等”的原则,达到思想碰撞与创造展示的目的。当然,最好是双边对话,跳出课堂走向生活。


孟秀华:

我认为,理想课堂的构筑,需要“四有教师”理念做支撑。 教师的“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构筑理想课堂的土壤,教师的“理想信念、高尚情操”是理想课堂成长的骨架和血脉。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


同时,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也是构成学校教育理想课堂的因素。我们只有为孩子创设和谐的环境,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形成构筑理想课堂的合力。



雷晓玲:

在我看来,理想课堂的构筑还离不开三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以语文为例,我们要依据统编教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文本特点和学情精准定位目标,力求“一课一得”。


二是本体意识。我们要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田”,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形式的同时,领会其所承载的背后的东西。


三是情感意识。理想课堂应该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以人为本的。教师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塑造成“一个人”,而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人”。



司培宁:

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实现理想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重在激励和影响,因此要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担当,有更广博的人文视野、更精深的专业知识、更精湛的教学技艺。


第二,需要老师多多观课评课。听和观的过程,是领悟和理解课堂的过程,更是追寻教育本质的过程,有助于改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与文本、同伴、自己的对话中完成一次次思想、灵魂和生命的探寻。




推荐阅读:
那次,学生哭了,校长哭了,门卫老大爷都哭了!你真的会听课评课吗?点开之前你肯定觉得会!“我警告你给我起来!”一男孩地铁上咆哮奶奶,这谁看得下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让课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