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引导学生向高阶学习迈进?武凤霞给你答案!

成长书院 河南教师 2023-06-27

当下的教学

早已不再是

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

而是注重引导学生

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追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

深度参与、反思建构


那么到底该咋样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习真正发生?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

小学语文班导师武凤霞

为您答疑解惑——


武凤霞2021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小学语文班导师,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出版有《武凤霞讲语文》等多部教育教学专著。应邀到20多个省做观摩教学或做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1000多场。


素养表现型教学是以学生表现为核心,把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及学习者内在素养充分外化展示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以致表”“学以致用”,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表现性任务把内在的知识、素养、能力、品格、心理等展示出来,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够清晰感受到、观察到,并在表现中获得知识、能力、思维的深层次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01

学生是素养表现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提供者

学习活动的主要设计者


素养表现型教学以“主题——任务——表现”为基本模型,聚焦特定情境中相对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帮助学生专注完成表现性任务以获取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深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助力学生个体多样化表现和学生群体共同发展为目的。


在素养表现型教学的课堂结构中,学生是素养表现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提供者、学习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指导表现的过程,聚焦表现的难点,强化表现的深度,共享表现的结果,反思表现的得失。素养表现型教学建构出的分享聚焦、立体研讨、整理建构、迁移运用四个环节,既是教学的流程,也是学习的方法,分享、研讨、整理、迁移分别指向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实践中,我们可以建构如下操作策略——


一是用表现性任务统领学习过程。素养表现型教学特别注意用可见的表现性任务来统领课堂学习,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设置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征:突显任务设置的情境性,立足文本学习的综合性,关注学习过程的独立性,提倡任务表现的合作性。如此,在表现性任务的统领下,学生的学习从文本阅读起步到完成具体的情境任务,再到表现学习的结果,呈现了一个以“学”和“用”为核心的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更能吸引学生沉浸其中。


一位教师教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就很好地使用了这一策略。在对教材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他设计了如下情境任务。任务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二是选择几处景点,为家人做讲解。


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这位教师似乎没有明确提出学习内容,学生也仿佛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但他们分明又在学习——阅读、提炼、梳理、概括、讲解,每一个环节都是真正的语文学习,都在表现着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不仅突显了学习的重点难点,还突出了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充分融合,让学习成了一种自我需求,让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变得直观、可感。



02

每一节课带给学生的

要么是新知识

要么是旧知识的新维度


二是用知识的结构化推进学习的不断进阶。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努力把“这一篇”真正教成“这一篇”,而不是以往任何时候学习的“那一篇”。发掘“这一篇”的特质,教出“这一篇”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应该是每个教师竭尽全力追求的教学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节课带给学生的要么是新知识,要么是旧知识的新维度。如,同样是立足“怎样写人”这一语文要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要求是“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不同单元,侧重点不同。知识就这样以“点”的形式,储存进了学生的头脑中。素养表现型教学强调把这些“点状”的知识放入属于它们的系统中,让同一类知识产生勾连,并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其由繁杂变为简化概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是知识的结构化。只有当知识形成结构的时候,才能形成学科力量,实现教学价值,并最终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三是用明确的评价标准保证学习质量。及时、准确的评价对于保证高质量学习十分有必要,素养表现型教学倡导的评价有两种形式。


形式一是用明确的学习标准规范学生学习。实际教学中,这容易被教师忽略。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出学习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其实很不明晰——读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流利?要表达出什么感情?评价标准不清晰,导向就不明确,学习也会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


为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不仅明确学习环节做什么,还要明确做到什么程度,检测的标准是什么。比如上述朗读的要求,我们会明确这样的标准: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畅,句中停顿要合理,尝试通过语调、语气、节奏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如此,学生就知道要读到什么程度,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


03

让学习在明确的标准中进行

在教、学、评的共融共生中

一步步深入


形式二是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意味着评价不是独立存在于学习过程中,而是融合“学的是什么”“用得怎么样”两个方面进行的。比如教六年级下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任务:假如我们是中国科学院宇宙生命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要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宇宙生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此解答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之一是《宇宙生命之谜》一书,我们该发布哪些宇宙生命研究的新成果?在这一任务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浏览全文,找出需要发布的研究新成果,标出相关语段,跳读。可以运用“找中心语句、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逐层分析”等方法学习。


活动二:交流归纳,列出拟发布的内容(至少找出三个方面)。


活动三:召开模拟发布会。1.作为“发言人”,自由组成三人发布小组,准备发布的文稿和图片资料,相应的佐证资料可从图书馆、网站等获取。2.作为“记者”,拟订问题。3.作为“观察员”,记录“发言人”发布信息的时间节奏、准确程度及现场效果,提出改进意见;记录“记者”的提问次数、问题的科学性等,做出效果评价。


这是一个教、学、评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在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引下,每一个学习活动都体现了教师的“教”——教学生有效地读书,有针对性地思考,有质量地表达;每一个学习活动又都体现了学生的“学”——选择重点段落阅读思考,梳理提炼重要内容,完成从文本语言到个人语言的转化;每一个学习活动同时又体现了“评”——对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如此,学生的学习会在明确的标准中进行,在教、学、评的共融共生中一步步深入,最终形成学科素养和能力。


总而言之,素养表现型教学就是要在学科育人的基础上,强调在相互关联中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的一种教学实践。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学生和知识能力等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可视与非可视并存的网络。同时,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又把网络各部分要素整合成了一个有机体,让学习者实现整体关联式的成长。



只有当知识形成结构的时候

才能形成学科力量

实现教学价值

并最终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亲爱的老师

不妨实践一番

让学生的学习“高阶进化”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武凤霞


推荐阅读:


教育生态向好!河南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进行时!

总说“把课堂还给学生”,究竟咋还?答案来了!

职称评审新变化:这些老师可走“绿色通道”!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掌控课堂,高效教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