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课什么样,教师就会是什么样?

成长书院 河南教师 2023-06-27


入职时间不长的新教师

独立备课的能力比较欠缺

工作时间较长的老教师

独立备课的水平

呈显著下降趋势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互联网时代

面对海量电子信息资源

还需要手写教案吗

老师们还需要独立备课吗


今天,小师向您分享

2021河南教师成长书院

小学数学班导师贲友林的智慧——


贲友林

2021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小学数学班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出版有7部教育教学专著。


如果一位教师不上课,还是教师吗?如果一位教师不好好上课、上不好课,那算是怎样的教师呢?其实,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教师的生命、成长、价值与意义,都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无论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都是值得的。


如此备课,教师的独立

备课能力不退化才怪


我所熟悉的一所小学,曾经组织全校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其中一项内容是独立备课。学校只提供教科书和白纸,请每个老师独立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比赛结束,几位评委老师给出一致的意见:所有学科情形相同,入职时间不长的新教师,独立备课的能力比较欠缺;工作时间较长的老教师,独立备课的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



为何会这样?不妨看看当下的很多教师是怎样备课的。如果是公开课,他们往往是团队协作、数易其稿、反复试教、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果是家常课,他们就借助互联网,搜索、下载、打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搞定”备课了。


尤其是统编教材使用后,我们在网络中不时看到“求教案”的字样。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发现,这样的“电子”备课方式有问题,于是制订了不少关于教案撰写的管理规定。如电子备课稿打印后,必须要有二次备课手写的痕迹等。倘若第二天学校要检查教案,那么,前一天老师们在忙什么呢?我不说,你懂的!


考虑到备课与上课的“两张皮”现象,也有学校明确规定:工作在3年以内的新教师必须手写教案。可是,这些新教师又是如何备课的呢?他们基本上是把在网络中找到的资料抄写下来。如此备课,久而久之,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不退化才怪。


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教师一般都只重视上课。不知他们是否想过,上课是“面子工程”,备课才是“里子工程”。备课是“养兵”,上课是“用兵”。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上课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不过,备课本应是脑力活儿,在现实中却变成了体力活儿。



谈教师的独立备课,不是说不和他人合作、不向他人借鉴,独立备课实际上对教师的抱团成长、集群发展、团队建设都是有积极作用的。这正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一样,备课中的团队合作是需要的,但个人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加工更是不可或缺的。


倘若教师上课都用他人的教案,那就沦为了教学机器。但实际上,教师的备课、上课,都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富有情感的工作。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点关注“怎样备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怎样更有效地备课”。备课有法,但无定法。网络时代,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私人定制”的备课方式的。


独立备课,需要教师

用一辈子来修炼


不知不觉,我做教师已经30多年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也是我学习备课、寻找自己备课方式的一段旅程。1990年,我中师毕业,初登讲台,不会备课。每天上课前,我把两本教参中的教案都抄一遍,然后照着教案上课。在抄写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明白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课堂作业”等课堂教学流程,虽是套路,但我就这样在课堂中蹒跚起步了。


2001年,我在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但我认为,真正成就我获奖的不是那一节课,而是我之前6年独立备课的经历。那6年,我将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



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周末,我都是先看教材,再独立手写教案,尽管那时已有各种参考资料,但我从不抄袭。6年独立备课的锤炼,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后来我的比赛课、公开课、家常课,都是自己琢磨、自己设计。


从2002年开始,我坚持每天在上完课后写课堂教学手记,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考,记录学生是怎样学的、我是怎样教的,记录我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等。这些记录的过程,也是我再次与自己对话、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的过程。


我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备课方式,而且养成了关注内心世界的习惯。近20年来,我一直从未间断地记录课堂教学手记。这是我给自己布置的作业,我要把备课作为基本功来锤炼。


备课,不应狭义地理解成撰写教案。我经常把自己的课堂用录像或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回看、回听,整理成文字实录。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发现课堂中的亮点、败笔还有遗憾,进而从混沌的感觉走向清晰的认知,对课堂、对教学、对学习进行新的审视与反省。



迄今,我已经整理了70多节课的教学实录,也写下了这70多节课的教学思考。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天每节课都如此这般,但可以与自己约定,每个月一节课或者每两个月一节课,日积月累,一定会大有长进。


我不仅自己备课,而且探索让学生“备课”。学生备课,就是自主地展开学习活动,对学习内容有所准备。通常,教师总是关注“教”,备课时为“教”做了万般准备。其实,备课时更应关注“学”,设计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的方案。


教师备课,要先入格,再出格,要坚持独立走自己的路。一个教师,要用一辈子寻找适合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备课方式,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真正助力学生的发展、真正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独立备课

成就的不仅仅是课堂


一个记者曾经采访我:“贲老师,你每天带班上课,哪有时间写教学手记?”我当时的回答是:“每天写教学手记,就是备课。”我认为,不能把教师的写作仅仅理解为写论文。每天撰写教案,就是一个教师的写作,留下的就是他的个人课堂教学史。


我在2007年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此岸与彼岸》,里面的30万字就是从我日常积累的300多万字的教学手记中遴选出来的。2014年,我出版了第二本专著《现场与背后》。这本书,记录了我4年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历程中的30节课,每节课的教学实录中,学生“实名制”出现。



我想表达的是,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是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而非抽象的、冷冰冰的符号,不能简单以“生”来统称。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能说明具体的教学过程都是一次性的、难以复制的,但透视具体课例的思考与提炼的做法,又是可以借鉴与推广到其他课堂教学中的。而且,学生“实名制”出现,也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肯定与激励。写之前的学生,激励当下的学生。


《现场与背后》那本书中呈现的那班学生毕业了,我又新接了一个班。开学第一天,我就将《现场与背后》带到了教室。我告诉全班学生:“这是贲老师的一本书。”学生很好奇,都急切地想一睹为快。我接着告诉他们:“这本书中写的都是贲老师以前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你,将走进贲老师的下一本书中。”


于是,全班学生和我都有了美丽的期待。他们甚至比我还关心自己的课堂表现。每天上完数学课,他们会把自己在课堂上展示的材料送到我手中,会在讲台一侧排队,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自己对在课堂上探讨的问题的想法讲给我听。在下一节课上课前,他们也会主动找我,告诉我自己的新想法,申请、预约课堂上与全班学生交流。



原本带有教师个人私密化、劳动性质的写作,成了我公开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实,这也转化成了我的一种个性化的备课方式。教师备课,不仅要完成写在纸上的教案,而且要设计并实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的系统方案。


后来,我又陆续出版了《此岸与彼岸2》《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重新认识课堂》等书。每本书都和课堂相关,每本书都是我日常备课积累之后的思想凝练。备课,丰盈了我的写作;写作,反哺了我的课堂。所以,我认为,每个老师都要学会独立备课,都要寻找自己的个性化的、有效的备课方式,并强化备课过程中的思考。



成功的课堂教学

是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抄的


在很多教师研修活动中,常有同课异构环节,即不同的老师就相同的课题,在同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呈现,用课堂表达各自不同的设计与思考。我认为,不仅是公开课的研讨活动,日常教学中的每一次备课、上课,我们都要有与自己进行同课异构的自觉,即由与他人的同课异构转向与自己同课异构。


“异构”改变的是自己,目的有两个:对教师而言,是要通过对同一个课题的比较与再思考,构建一种对话场域,促使优化、走向深刻;对学生而言,是要针对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因为学生不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全新的、一次性的。当教学方案能被复制甚至“工业化生产”时,就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方案是有问题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是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抄的。


独立备课成就的是从“这一次”到“每一次”的教学;独立备课,成就的是学生的成长;独立备课,成就的是教师的发展。


备课功的修炼,是“慢工”、是“细活”,需要教师有“面壁十年图破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勇气、自觉与韧性,更需要“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每天每夜,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下功夫”的恒心。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十年的积累,一定可以孕育出巨大的变化。


教师备课,设计了课堂,也就设计了自己。你的备课是什么样子的,你就会是什么样子的。


原载:《教育时报》



推荐阅读:
这些师者善良,一如您的模样

签名赠书丨还为数学头疼?这套绘本让孩子“瞬间破防”!

老师,有人“抄了你的作业”,该咋办?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不上无准备之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