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湘广记|捞河柴

湖湘广记 湖南图书馆 2024-04-09

作者:肖春红    插画:夏珺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湘南农村,那里远离省城、市区和县城,甚至远离周边任何一个集镇。


那时,除了过年,我最开心的事之一就是秋天跟着爷爷到水库捞河柴,村民也有叫捞浮柴的。



我家住在栗江上游斗山桥水库边上一个叫朱砂坳的小山村。


每到深秋时节,就到了水库的枯水季,山上的灌木柴草都被村民砍光了,落叶树的叶子铺满了山野,整个库区显得宁静通透。


秋风起,河水泛起阵阵涟漪,从上游漂流下来很多的柴草、树叶和各种杂物,被风吹拂着,被水推动着,一波接一波,一直漂到主库区的回水湾里堆积着、翻滚着,泛着白沫。


待到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爷爷就会在一天早上背着竹制的长梳耙去回水湾的河滩上捞河柴了。


一开始是用梳耙把最靠近岸边的河柴捞上来,直接捞放到河岸的沙滩上晾着,捞完一把,水波又把旁边的河柴推过来填补刚捞出的空白位置,就这样,一把一把地捞着。


不一会儿,河滩上就铺满了湿漉漉的河柴,像给河滩编织了一条厚厚的围巾。


爷爷在捞河柴的时候,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挥舞着梳耙,先沿着河湾巡视一番,看哪里是下风口,哪里最适合先捞,哪里最适合堆放,选好位置后,就开始捞。


满河的河柴次第挤到爷爷的跟前,像将军沙场秋点兵,叫一个到一个,到一个捞一个,把河水里的“士兵们”一个个地打捞上来放到河滩上重新排兵布阵。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上下翻滚的河柴,总是幻想着能不能捞着一条会说话的金鱼、一只成精的千年老龟或一只浑身长着红毛的水猴子。


有爷爷在一旁,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想,我甚至想象河柴下面深不可测的水里突然蹿出一头巨大的怪兽,爷爷拿着梳耙,我拿着木棍,同怪兽大战三百回合,最后打败怪兽,为民除害。



把一个回水湾的河柴全部捞上来要大半天时间,捞完后要先让河柴在河滩上晾上一天一夜把水流干,第二天才能用箩筐挑着半干的河柴倒到晒谷坪上晒干。


当天是不能挑走去晒的,湿河柴太重挑不动,但也不能晾得太干,太干的河柴又会被风刮到河里去。挑到晒谷坪上的半干河柴一般还要晒上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彻底晒干收回家。


回水湾的第一批河柴捞完后,过个十天半个月时间,又会漂来一些河柴,爷爷又要去捞。一个秋天,大约要捞个三五回,就基本捞干净了。


这时整个水库会显得更加澄澈透明。微风吹拂,碧波荡漾。


当爷爷把河柴挑到晒谷坪上的时候,就是我最忙碌的时候。


我会忙着用小竹棍翻动河柴,寻找有可能从未见过的宝贝。



有一次,我用小竹棍翻着翻着,突然发现一个像鸡蛋一样的白色圆球,我当时以为是河里的白鹭下的蛋,想着马上可以吃煨白鹭蛋,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


当我轻手轻脚地把它捡起来,感觉非常轻,不像是蛋。


我问爷爷这是什么,爷爷说是乒乓球,并示范着把球往水泥坪上一扔,竟然跳了起来!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玩的东西,又轻又圆还能弹跳,弹跳时的声音十分清脆悦耳,真是太神奇了!


我把它洗干净,放在书包里,上学时在课间拿出来玩,同学们追着它跑,抢着要玩,没有一个同学知道这叫什么球,纷纷来问我这球叫什么名字,我叉着腰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叫乒乓球!他们问我怎么写,我说我也不知道。


还有一次,我又用小竹棍在晒谷坪上的河柴里寻宝,突然,一个像秤钩一样的东西被我翻了出来,黑黑的,又像一对小小的水牛角,我捡起来仔细端详,左看右看也不认识,问爷爷,爷爷告诉我说是菱角,里面有肉可以吃,空的壳子还可以做成口哨。


我听了十分惊奇,这世界上竟然有既可以吃还可以玩的东西!


回到家里,我用小铁钉把菱角里面的肉一点一点地抠出来吃了,把空壳洗净晾干,爷爷用铁丝把菱角壳从中间对穿一个小洞,用嘴一吹,真的能吹出声音来。


我每天玩得爱不释手,连上课时都在课桌下小心地把玩,有的同学拿小人书来跟我换,我坚决不换。


我在河柴里寻宝的时候,爷爷也同时在“寻宝”。


他是把河柴里的废塑料橡胶、空瓶瓶罐罐等东西选出来,放到箩筐里,等收荒货的小贩上门来收,往往可以卖一些钱的。


现在想想,这也许是最早的垃圾分类吧。


当我和爷爷各自把宝贝寻找完后,河柴就真只剩下柴了,主要是一些枯枝败叶和烂木头,晒干后,爷爷把它们挑回家去当柴火,烧成的灰比一般的草木灰要暗黑一些。


听爷爷说,这种河柴灰比一般的草木灰要肥得多,可能是被河水浸泡过,吸收了水里的养分吧。


果不其然,爷爷用河柴灰做肥料种出来的花生和黄豆,又大又好吃。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年年都要陪爷爷去水库里捞河柴。


我每年都能从河柴里捡到我从未见过且十分喜爱的宝贝:我的第一个皮球、第一支竹笛、第一把弹弓、第一个木陀螺、第一把木头手枪,等等,都是在捞河柴时捡到的战利品。


每到秋天来临,我都在遐想,今年的河水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新宝贝呢?


这些宝贝在艰苦的岁月里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有时我真的非常感激和庆幸家门口有一条河,一年一度托秋风秋水馈赠给我神秘而可爱的小礼物,每次都让我惊喜不已。


要是没有这条河,没有捞河柴的经历,我的童年将是多么枯燥乏味呀。



参加工作后,我跟同事说起小时候捞河柴的趣事,他们也有人捞过河柴,但他们的故事却让我不敢置信。


他们居然是夏天在江河里涨洪水的时候,一群青壮年手持长长的铁制钉耙守候在岸边等候上游漂下来的木头、家具和牲口,一有值钱的河柴漂来,一群人上去争抢,有的人甚至还被湍急的河水卷走,被更下游的人们当河柴捞上来。


有的地方还把捞河柴说成是“捞河财”,形象地称之为“水里抢饭吃”。


每发一次洪水,有的下游沿河人家就可以发一笔小财,一年都够吃了。


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光景竟是如此的不同。


现在,随着近年来封山育林工程的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水库里的河柴越来越少了,爷爷也已到了鲐背之年,早就不到水库里捞河柴了,村里的小朋友们也不必再到河柴里寻宝了,捞河柴的故事渐渐地变成了历史传说,像一个遥远的梦。



作者简介:肖春红,1979年生,湖南衡阳人,现供职于某机关单位。热爱写作,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平台、《羊城晚报》《辽宁青年》《演讲与口才》《三湘都市报》《湘声报》等。



推荐阅读


湖南图书馆“湖湘广记”栏目长期面向社会征稿和招聘插画师,文章单篇稿费600元起(插画400元/篇)。点击可见详情

点击图片阅读:湖湘广记 | 长沙的二十年河西

长按二维码

关注湘图君

微信号:湖南图书馆   

ID:hntsg1904

你的在看,我还有机会获得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