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2年第2期




专论





钟南山院士学术访谈录:体育融入生活的“主动健康”模式探索

李秋利,张少生,罗亮

摘要: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健康、免疫力的重要性,健康和免疫力的提高离不开身体的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大家纷纷投入运动健身的行列中。钟南山院士根据自身实践,畅谈了他的健身之道、“健康中国”建设、体育促进健康的认识、体育培养人的精神、青少年如何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以及体育如何融入生活促进“主动健康”等。其相关论点对今后体育促进健康领域及健康中国建设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关键词:体育;钟南山;健康中国;主动健康;新冠疫情





“北京冬奥会”专题




中国梦与奥林匹克风——《体育与科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学术工作坊综述

崔旭艳,殷怀刚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它带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如何拉动中国的冰雪产业是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的中心议题之一。后奥运时代如何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主体拉动冰雪经济,作为振兴东北经济的增量,是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构建方式的重要议题。《体育与科学》编辑部2月9日举办了线上学术工作坊,邀请四位专家围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做主旨发言,形成了冰雪认知、具身体验、文化消费、体育产业四个不同面向的认知。由此,看到了北京冬奥会推动中国冰雪文化建设的启蒙价值与冰雪经济效益,理性审视冰雪文化消费现象,探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东北经济振兴中体育产业发展理念,为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及后奥运时代冰雪产业发展贡献理论智慧。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冰雪认知;具身体验;文化消费;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运动行为志:徐梦桃与谷爱凌——徐梦桃、程志理、路云亭、周维方四人谈

钟小燕,丁文

摘要:运动行为志作为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因北京冬奥会徐梦桃获得金牌后,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的一则话题选用的主体论文之一《徐梦桃运动行为志研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实践叙事——徐梦桃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而成为了热搜,超过一亿人次的阅读量,“运动行为志”深入人心。本文以徐梦桃的口述史材料与谷爱凌、徐梦桃的媒介事件的专家分析,构成运动行为叙事的实践图景,展示了运动行为志方法论在运动行为意象分析中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运动行为志;徐梦桃;谷爱凌;动态稳定性;媒体叙事








结构与规约:文明互鉴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徐国琦教授学术对话录

赵妍,于海渤,旸洁卓玛,王智慧

摘要:在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之际,本研究重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切入点,从文明互鉴视角审视中国奥运百年征程中体育与国家休戚相关的依存关系。研究表明:(1)体育文化表意一方面体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抗衡与秩序重构中的政治性隐喻,一方面在于体育与宗教经由身体文化形成了关联机制,并在机制的反身性中丰富了身体文化的内涵;(2)国家的意志与策划、个体的情怀与表达在共有的体育历史中抽离为奥林匹克之梦的行动图式,通过体系化与结构化设置来达成既定的目标;(3)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体育作为工具的结构性与能动性依然囿于国家体制之中,体育文化观的培育既成为解构体育工具性的纾解之策,也是体育文明得以赓续的根基所在;(4)实现体育与政治剥离,要摒除体育赛事话语体系中体育/非体育二元对立的逻辑基础,将奥林匹克运动的自我叙事与可以辨识和本真呈现的符号联结起来,以改变集体性体育认知惯习。

关键词:奥林匹克之梦;文化互鉴;体育外交;体育本质;奥林匹克文明赓续






“谷爱凌现象”五人谈

范可,吴驷,路云亭,杨海晨 林志义,王资博

略谈“谷爱凌现象”            范可

谷爱凌:最优的游戏体验   吴驷

谷爱凌的心理世界           路云亭

群体性焦虑的时代镜像     杨海晨 林志义

谷爱凌的社会镜像           王资博








后冬奥时期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延续:政策变迁、行动框架及路径选择

李艳

摘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契机,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等推动下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整体化布局。后冬奥时期,推动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延续,成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现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冰雪运动相关政策变迁呈现为治理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主体协同”的转变、发展侧重从“重竞技”向“均衡发展”的转变、结构布局从“局部发展”向“整体布局”的转变。在后冬奥时期,以空间文化挖掘为核心,提升产业空间竞争力,以空间消费耦合为基础,强化产业空间吸引力,构成了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延续的行动框架。加强基础性建设,推动产业空间扩大,鼓励多主体参与,促进产业空间文化表达,推动一体化发展,满足产业空间消费需求,则构成了后冬奥时期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延伸的路径。

关键词:政策变迁;行动框架;空间文化;空间消费;多主体;一体化








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景观的“视觉性”生产研究

李慧

摘要:随着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在系列仪式展演、集体欢腾中,国民的冰雪项目认知、冰雪参与热情迎来了一个高峰,我国的冰雪旅游也将由此开启发展新篇章。鉴于旅游的视觉体验性,以冰雪旅游景观的“视觉性”生产来吸引国民目光、提升冰雪参与兴趣与热情等,成为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以冬奥会为契机,我国逐渐生成了跨区域协同发展、跨产业交叉融合、跨视域呈现的冰雪旅游景观。在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景观的视觉生产逻辑中,自上而下的符号建构和自下而上的文化再生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冬奥时代冰雪景观的“视觉性”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冰雪旅游本土化与一体化升级推动视觉品牌建构,通过冰雪旅游主体记忆唤醒与再造促进冰雪文化视觉传播,提升冰雪旅游景观“视觉性”生产的内生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冰雪旅游;符号建构;文化再生产;本土化;一体化;内生力




学术对话录





科学化:中国运动训练发展的孜孜以求——陈小平教授对话录

于炳德,周守友,徐懋华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鉴于此,围绕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等问题,对陈小平教授进行访谈。他认为:(1)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迈向科学化的过程,且科学化仍是中国运动训练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2)对于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强调一般体能是专项体能的基础与支撑,切勿“早期专项化”,否定体能与技术的对立关系,需在运动训练中实现体能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板块”训练理论是经典分期训练理论的良好补充,而非替代关系;(3)未来中国运动训练的研究要达到科学化、体系化,强调全方位整合,才能让运动训练上新台阶,强调科技助力,从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个层面提升整体运动训练水平,运动训练不仅要强调体能训练,还需要加快专项体能细化发展。

关键词:运动训练;科学化;体能训练;训练理论;体育强国





新探索





乡土精英与族群边界的文化秩序——基于藏族三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质性考察

王智慧

摘要:文化秩序是保证文化传承与族群认同的基础,研究乡土精英与族群边界的内在互动机制为维护其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本文从边界互动的视角出发,通过田野实践揭示了乡土精英与族群边界文化秩序互动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民俗活动的文化特质、仪式性身体展演和个体主观认同,促使“我群”和“他群”以及当代族群意识得以呈现。其间,不仅国族共同体语境之下的族群边界呈现清晰又模糊的互动状态,而且“现代性”语境之下的族群文化呈现出“赓续变迁大于固守”的“文化再生产”趋势。乡土精英是基层文化秩序治理的践行者和建构者,对其而言,族群边界是动态而流动的,“制造边界”“维系边界”抑或是“跨越边界”的群体分类行为实践,是基于个体的理性选择和主观文化场域空间认同而确立的,乡土精英在稳定文化秩序、稳藏固边进而实现国族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族群认同;体育文化;民俗文化;仪式;文化调适;文化治理;藏族体育;族性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与家庭体育参与的行为实践研究

何满龙,李凤梅

摘要: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家庭体育是国家体育的基本组成。以家庭体育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方向。鉴于家庭观在家庭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关注家庭观对家庭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以积极的家庭观促进家庭体育参与行为等,为新时代家庭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本研究通过对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与家庭体育参与的行为实践研究,认为:基于“亲子关系”建构的“小家”家庭观,以及基于“家国一体”建构的“大家”家庭观,是新时代家庭观的主体构成。受家庭观影响,家庭体育参与呈现出家长的体育认知主导家庭体育参与方向、代际互动促进家庭体育参与模式更新、“家国”观促生家庭体育文化再生产等特点。新时代,发挥家庭主体引领作用以建构积极家庭体育参与氛围,结合家国一体情感连接以建构共识家庭体育参与观念,为家庭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考。

关键词:家庭观;家庭体育;家国一体;家庭主体;代际互动;文化再生产








新阶段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及世界意义

陈芳芳

摘要: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体,既是体育精神在中国本土化的延续与发展,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以体育为载体的呈现,兼具民族性、历时性、共时性等特征。伴随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华体育精神也随着现代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互速度加快等,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新发展阶段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主要表现为,历时性传承中的“人本”升华、共时性交流中的开拓创新、本体性坚守中的自强不息;在新发展阶段,中华体育精神具有推动国族凝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守民族本性的时代价值;同时新发展阶段的中华体育精神,不仅以整体观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而且以交互观促进了世界文化新生态的建构,对国际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体育精神;本体性;创新;全面发展;共同体;文化生态




“武术文化”专题





近代武术身体图像的编码与解码

苑城睿,戴国斌

摘要:近代武术在中西话语的碰撞与化合中进行了身体图像的再造。本研究从话语分析出发,对近代中西融合话语中武术身体图像的编码与解码进行分析,认为近代武术在“救亡”“康健”与“集体”话语爆炸中出现了转型。一方面,西方话语为中国武术提供了新知识,武术在中西话语的交融中完成了对西方体育的吸收与传统武术的再造;另一方面,武术不仅被视作“救亡”“强国”之手段,解码为救亡、康健、集体的身体图像,还对其进行“技击化与侠义化”“结构化与功能化”“操练化与体操化”的编码,并融入民族国家建设的发展经验之中。当下武术的进一步发展,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继续其新的编码与解码。

关键词:近代;武术;身体图像;编码解码;民族国家








从兵剑到体育之剑:中国剑的文化审读

薛文传,杨建营,冯香红,王建强

摘要:剑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剑在历史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文化身份认同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梳理兵剑到体育之剑的历史轴变对中国剑的文化进行审读。研究发现,从兵剑到体育之剑首先经过了到礼剑的跃进,在这一阶段,剑文化主要表现在贵族斗剑缔造出来的尚武之风,由“技”到“舞”的飞跃,实现兵剑到礼剑的过渡。同一阶段剑的文化附庸惯性体现在剑及剑器的权力意象、剑的仪式学价值和从原罪走向禁忌的剑。最终在剑文化的当代阐释中实现时代精神传承的体育之剑。

关键词:剑文化;兵剑;体育之剑;文化审读





研究报告




炫耀性消遣:大众跑步行为及心态描摹

夏成前,吴德州,杨小明,乐钟远

摘要:运用田野调查方法,长期追踪观察一个跑步群体,描摹不同跑者日常跑步行为。目的是揭示大众跑步炫耀行为背后的不同心态及解释机制,助力大众健康。研究表明:跑步炫耀是大众跑者对社会认同的一种期望和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宣示。跑速的炫耀反映了大众跑者对超越体能极限的渴望与追求,对精英跑者的仰视与崇拜。跑步里程及坚韧品质的炫耀则表明大众跑者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健康的关注。悠闲心态和跑途风景的炫耀,体现了大众跑者对自己有闲有钱阶层的身份期待与认同。个体形象的营销反映了大众跑者对个体形象的自恋和个人事业的关注。团队精神的彰显,表明大众跑者对团队的依赖和跑步过程中对友伴互助合作的憧憬与期待。过度炫耀者痴迷于追求个人最好成绩和挑战极限,有可能损害健康并带来惩罚性后果。健身休闲是大众跑步行为的基本尺度,建议大众跑者明确定位,适度展示,保留自信,享受跑步和健康。

关键词:大众跑者;马拉松;跑步圈;炫耀;社会认同;行为;心态








身体的质感与镜像:5G时代的体育影像、符号与身体

周义义,黄鹤,杨冠强

摘要:数字化正在以新的模式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体育短视频、赛事网络直播为我们的身体带来一种沉浸式体验。体育作为一种身体仪式性活动,从固定的物理空间场域已经过渡到5G时代虚拟符号空间、象征空间、关系空间。传统体育影像中平面、单一和静态的身体在现代智媒体情境呈现了动态、绚丽的质感。本文基于文献和影像资料的分析,以技术和身体的关系为主线考量互动情境中身体的建构和符号意义的表达。研究认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从技术对身体的操纵到技术的具身化,传统体育的影像中身体呈现一种被动接受单一的图式,凸显的是国家意志与话语权力对于身体审美认知的控制。智能体育影像中身体符号的生成逻辑不再局限于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单向被动的途径,而转向网页、短视频等多元、交互的信息智能获取方式。从理想化身体标准的确立,到身体的消费与再造,最终在网络互动情境中进行审视和确认,在身体的发现、再造和互构三个维度上勾勒出一幅身体图景。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其逐利性也为社会带来一种不确定性。在数字文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如何规避和防控身体有可能再次陷入异化的风险是后续身体社会学关注和反思的方向。

关键词:技术与身体;身体质感;符号互动;数字文明;异化;体育文化








利益相关者视阈下体医融合的实施路径研究

何佳莉,韩金勇

摘要:为提高国民身体活动水平,并改善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2016年爱尔兰健康服务管理局修订并颁布了《国家运动转诊框架》(以下简称《框架》)。通过对《框架》中运动转诊计划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者分层路径、混合商业模式等内容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框架》以运动转诊单位为核心,联合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广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中促进身体活动的实施路径,并引入混合商业模式以保障运动转诊计划的实施。该文件对我国构建体医融合实施路径的启示如下:为提升组织力,明确具体着力点和凝聚关键利益者;为强化辐射力,推广最佳实施路径和优化循证决策;为增强续航力,推动“惠民”与“商业”一体化和开发滚动式资金模式。

关键词:体医融合;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身体活动;运动转诊计划






往期回顾 

学术自述| 明清武术的佛教谱系探

北京冬奥会:真·造星工场

学术自述| 太极拳套路分类交流探析——以交流比赛史为立足点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2年第1期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