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人绘与戴丹对话 论摄影

纪录之眼 原人绘 2022-09-05


原人绘:你好,能否介绍一下您此次参加的这个展览的相关情况?

戴丹:这次受到了金陵美术馆王方芳先生的邀请,参加他参与策划的“且展且布——反省展览的展览”,展览从2016年5月5日开始,到8月5日结束。这是一个群展,展出了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行为等各种媒介形式的作品,现场的布展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随著展览接近尾声,整个布展“结束”。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展览,以往对于艺术展览和比赛,我一直是比较抗拒的。首先,摄影不是我的专业,我是摄影的圈外人;其次,我一直觉得艺术类的比赛有点愚蠢,艺术不像体育竞技,谁跑得快就是快,输赢高下立马见分晓。严格而言,在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后,艺术没有高下,只有风格差异。艺术类比赛的奖项,更多地是反映评委的趣味标准,和艺术本身没有关系。



原人绘:能否介绍一下您参展的摄影作品?

戴丹:该展览摄影部分,展出了我的14件黑白作品。这些作品多数在2014年之前于南京和香港两地,用手机、数码和胶片相机拍摄。题材以街拍为主,关注街角“边缘”对象,比如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周边的拆迁户、拾荒者等等,这和我本科学习的社会学专业有很大关系,一直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拍摄理念是“to abstract the world from my B&W”(以黑白来抽象世界),大概从今年开始,我已经不这样拍摄了,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批摄影作品是对我以往摄影的一种告别。



原人绘:能否谈谈您的摄影经历?

戴丹:摄影并不是我的专业,我只能算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我从小就对光学物理比较感兴趣,玩放大镜,用凹凸透镜自製望远镜,自製小孔成像暗盒等等。大概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舅舅的一个同事朋友送了我一台旧的海鸥4A双反相机,这算是我的第一台相机,爱不释手,整天把玩。后来学业繁重,就不怎么玩相机了,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于艺术的关注。高中曾一度打算报考艺术类专业,后来觉得本科四年应该学习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于是考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社会学专业,大学期间经常用室友的相机乱七八糟地拍照,还算不上摄影。2006年本科毕业,同年跨专业考到了曹意强先生门下,攻读艺术史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算是正儿八经的开始玩摄影,当时是博士一年级,在ebay上买了两台前苏联的胶片相机,机不离手几乎每天都拍,之后就没有停止过摄影,一直玩到现在。




原人绘:能否谈谈您对摄影的看法以及您的摄影理念?

戴丹:极端地讲,任何艺术都由技术和理念两部分构成,摄影也不例外。技术问题的解决相对容易,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好比庖丁解牛。摄影的机械技术层面的问题,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等等,不用一天时间就能全部解决。每天的拍摄更多得是在视觉经验和观看方式层面进行积累。艺术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高超的技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理念。理念的解决,除了天赋之外,就要依靠包括知识在内的综合素养。



熟悉摄影史的朋友,在看了我这次展出的14幅作品之后,不难发现裡面有很多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的“印迹”。的确,在摄影趣味甚至是艺术趣味上,我不喜欢甜美典雅的艺术。就拿书法而言,我不太喜欢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那一路秀美的风格,更喜欢魏晋时代的摩崖石刻和楼兰墨迹。在摄影界,我喜欢马格南图片社的意大利摄影师Paolo Pellegrin,以及以森山大道为代表的Provoke团体的那种黑白摄影风格。



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并不担心自己作品中的这种“森山印迹”。如果再把视野放到西方,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森山大道的摄影风格也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模仿了美国摄影师William Klein的风格。西方艺术史本身就是一部“模仿再现”“技术进步”的历史,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理念论”以来,西方的视觉艺术都是在解决关于“真实”的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家Giorgio Vasari更是提出了学习艺术最好的途径便是“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即便是近现代的艺术大师,如梵高大量模仿了米勒的作品,毕加索早期对于伦勃朗作品的模仿等等。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也不是一种凭空的创造创新,在数千年之前的埃及艺术的“正面律”风格中便有体现。模仿不等于说是全盘照搬複製。艺术,尤其是当下的艺术,存在于知识语境中,艺术家不可能像原始人那样以一双“纯真之眼”面对自然,根据自己的直觉感受来绘製一幅壁画。现在人的思维方式、视觉感知无不受到经验和知识的萦绕,因此不可能完成一种凭空的艺术创作,正是由于作品中留有前辈大师的风格“印迹”,才能形成一个谱系,产生一部艺术史。否则,凭空的原创只是一种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罢了。




森山大道在中国之所以这么火热和受欢迎,主要还是国内媒体宣传导向的原因。其实像Provoke团体中的中平卓马,还有年轻一辈的冈田敏宏,他们的黑白摄影风格甚至比森山的更具视觉冲击力,只是没有得到很好地宣传和推广。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森山本人的坚持,从入行到现在,摄影风格和拍摄题材几乎没有变化,这种坚持使得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其老师细江英公、东松照明和William Klein。




至于我的摄影理念,前面也提到从今年开始,很少拍摄这样的黑白作品。现在更多地思考摄影的本质,一方面是探索构成事物的本质,计划拍摄 “金木水火土”五行谱系;另一方面是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想通过摄影来重构经验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些只是现在的初步构想,还在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之中。


2016-05-07



原       人      绘

用纪录的眼  看见艺术




展览信息:

“且展且布 ——反省展览的展览”

展览时间:2016.05.05—2016.08.05

展览地点:南京市秦淮区剪子巷50号   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2号展厅

主办单位: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

出品人:刘红沛    策展人:刘春杰



戴丹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

开设课程:1.外国美术史;2.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3. 14-17世纪意大利艺术;4.摄影观念史


学术背景

2002——2006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学 学士

2006——2009 南京师范大学 艺术史 硕士

2009——2012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史 博士


学术活动:

2016年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19分会青年主席,CIHA

2016年 第104届美国高校艺术年会(CAA),美国华盛顿

2013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中国:学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美国哈佛大学义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戴丹最新摄影作品“木之谱系”

更多戴丹摄影作品请进入其主页 http://bd4wm.lofter.com/ 或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