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欧亚3R咖啡分享会微信群
主持:王媛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巨博龙毕业5年,工作经历比较复杂,目前正在创业路上,非设计行业从业者。
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经历引发了我对此话题的一些感想,今天晚上借此平台跟大家聊聊,希望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能解决一些心中的疑惑!
巨博龙:其实也是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希望借助今天的探讨能有一些认识。
我先讲个故事吧!作为今天话题的开场。
曾经有幸听两个企业家探讨关于旅游地产的规划设计,其中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市上请一个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参与市上一些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结果市上有位领导看到设计师的概念图时提了这样一个要求“所有的建筑都给我加上唐朝建筑的檐子”这样几番折腾之下这个设计师选择的放弃不做了。
借上面的经历我说下当时的感想:
2.上面的故事是真实的,就发生在西安,所以当时我就联想到平时在西安看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一栋纯粹的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古代的屋檐,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我觉得好的设计作品是有灵魂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赋予了作品特殊的文化内涵。
我是希望跟大家探讨如何才能更好的融合,让大家看起来觉得他是一个好的作品,一个有灵魂的作品,而不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保存的是过去的,是亘古不变的,但是社会在发展,文化在进步,设计一样紧跟时代发展。
yemao:我觉得上面的故事就是沟通问题,没有协商
好,或者是都不愿意看到让步的事情,埃菲尔铁塔他刚出来不是也是这样嘛。
当今社会很多设计师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寻找创作的灵感。
我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不管什么作品让人看了舒服很重要。简单点就是好看很重要。
我感觉就是形似神不似,我觉得长安塔就是完全用现在的技术照着古代的建筑抄了一座。
生土豆:市上领导的想法我无端的揣测可能是对于文脉的传承,我们做的或许只需要前进一点,并不用太过超前,太过前卫,只需要改变个材料就可以了,按照这个逻辑是可以说得通的,不过对于年轻人的来讲也许就显得太保守。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虚虚实实的文化,很多东西根本无法量化,没有对错,其实西咸新区下属的所有新区都遵循了这样的制导理念,将人文、生态科技的结合。
生土豆:按照郭象的理论,历史文脉属于知识范畴知识就不是自然的知识就是模仿学习的,庄子孔子他们本身是没知识的他们有的斗士他们本身,这个建筑如果涉及到文脉就无法是与自然融合的,不过是为了模仿成为历史那样的东西,郭象认为知识是没用的,因为有三点:第一,模仿是无用的。向郭注写道:“当古之事,已灭于古矣,虽或传之,岂能使古在今哉!古不在今,今事已变,故绝学任性,与时变化而后至焉。”(《天道》“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注)“学”就是模仿。每件事物都在变。每天都有新问题,新需要,碰到新情况。我们应当有新方法来对付新情况,新问题,新需要。即使是在已知的一瞬间,不同的人,其情况、问题,需要也各不相同。他们的方法也一定不相同。既然如此,模仿有什么用呢?第二,模仿是没有结果的。向郭注告诉我们:“有情于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矣。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慕哉?虽下愚聋瞽及鸡鸣狗吠,岂有情于为之,亦终不能也。”(《德充符》“庄子曰道与之貌……”注)某物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一物总不能是另一物。第三,模仿是有害的。向郭注又说:有些人“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无已。夫外不可求而求之,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耳。”“此愈近,彼愈远,实学弥得,而性弥失。”(《齐物论》“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注)。
直至夜晚23:30,3R咖啡分享会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还在继续,在这里编者不做一一罗列。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