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ecoming youself · 生成你自己 ▎阅·录·评1岁回顾

2015-02-06 ·阅·录·评· 阅录评



生日
快乐










2014.2.6—2015.2.6








目录










Becoming youself阅与量











知识虫洞






【阅录评】这是一个倡导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自我量化、关注自我的跨界、跨文化实践群组。


我们希望通过创作的方式,用创意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来切入量化自我、关注自我。把科技的数据做成一种文化。我们鼓励大家使用可穿戴设备“记录自我的数据”,“阅读自我的数据”,“测评自我的数据”。



【阅录评】之所以避开大脑,单独给你们写公开信,是因为我们坚信大脑们已经积重难返,但是身体却从未偏离正轨,每时每刻都在称职地新陈代谢,严格遵循生老病死、周而复始的大道,就像风吹草动,日月更替,潮涨潮汐,公转自转一样。



【数据·艺术·禅】苹果有毒,不是新鲜事。有一次,夏娃咬了一口,眼睛就张开了,从此人类拥有了知识,但是却失去了上帝的宠爱;又有一次,白雪公主咬了一口,眼睛就闭上了,手里的苹果滚了开去,沿着山坡,一直滚到牛顿的头上。于是启蒙时代开始了,什么数学、物理、天文统统重建,科技的发展推动人类走向现代,而牛顿称得上现代科学之父。苹果继续滚,滚到塞尚的盘子里,艺术的新时代也开始,什么构图、色彩、透视统统重来,而塞尚称得上现代艺术之父。又过了一百年,乔布斯先生一把抓住经过的苹果,开启了社会文化的新时代,他把艺术、科技、个性与商业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在很多人眼里也称得上现代逼格之父,只要去星巴克坐五分钟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



【数据·艺术·禅】什么东西可以把科幻、艺术和禅宗这三个不相干的主题同时表达出来?


且看苹果公司总部的未来主义建筑,是不是正好符合这个标准?跟所有科幻电影里想象的雄伟霸气、机器感十足的大楼相反,苹果大楼是一个极简主义的圆环。如果不是乔帮主亲手设计,手下也必定是参透了帮主教诲的精髓。城市中心总是充斥着高耸入云的阳性符号,好像一丛丛的蘑菇,相比之下圆环这个符号阴性十足,它是满月,体现着包容、孕育、永恒、收纳、平衡、神秘等等特质,并且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性,因此像婚戒和皇冠这种需要神圣性的佩戴物,必定要设计成圆环的形状。



【微分享·Joy】为了充分彰显阅录评群组跨行业跨年代跨地域的全方位跨界的特色,现推出每周一次的《微分享》栏目, 邀请各位群友介绍各自领域的精华信息及知识,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地方,一款产品,一部电影,我们欢迎全媒体的分享。下面是根据本群第一次《微分享》者 Joy 的读书笔记及语音分享编辑整理。Joy 多年来从事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投资及管理,现往返于美中两地。



【数据·艺术·禅】在电梯和地铁这些拥挤的地方,环顾四周,会发现人们都是尽量一脸的木然,目光回避着对视,而对于被迫的近距离接触,大家都感到很抱歉。智能手机出现后,以救星的姿态解救了尴尬的人类,让无处安放的目光和交流都有了归属,“小屏你好”成为新时代的标语。



【数据·艺术·禅】经过岳老师的点拨,原来当一回艺术家是如此简单的事,睡手可得。白天在外面打拚奔忙,到了晚上睡觉,就是自己的艺术时间;美美地睡上一觉,等价于一种创作和审美体验。一方面,做梦本身就是奇幻的乐趣,做梦不但不累反而休息得很好;另一方面,艺术是围绕着自我探索的,只需要开启一个睡眠监测设备,即可实现对自己存在状态的勘探,实现身心两方面的同步艺术创作。



【数据·艺术·禅】古代有人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答,云在青天水在瓶。在商家看来,这些水以云计算的方式收拢起来之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装瓶出售,牌子呢就叫“依云”水吧。但在水看来,还是自由自在流动的好。禅师说,不管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水,不要因为在云里就看不见水的Identity,只看到云的Profile。



【微分享·陈怡】《地心引力》里有一个片段:被困在太空舱里无法发动设备,眼看氧气即将耗竭而绝望地关上灯、熄灭火、准备让自己在昏迷中进入死亡的瑞恩朦胧中梦到了和她一起来执行这项太空任务,但中途因为意外事故已离开了她的同伴马特。马特对瑞恩说:“你可以把灯关掉,安全地呆在这里,不理会四周,也不会有人来伤害你。但是,人为什么要活着?”



【微分享·周宇】前两天刚好有一家公司开了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他们号称是同行中最贴心的。他家的Logo是个锤子,目标是制造一流的手机,创业者是新东方的罗永浩。据说方舟子对他很反感。我怀疑是不是方舟子对一切锤子榔头型的东西都有犯忌。



【数据·艺术·禅】程序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行业传统:任何语言的第一个程序都是Hello World,也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向世界打个招呼。程序员离开这世界的时候,也应该写个Goodbye World的程序吧。经典的C程序结尾一定是一个花括号,跟程序开头的花括号完美对称,其中分配的内存必须干净地释放,打开的文件关闭,缓冲区也冲空,所以好的程序员多有洁癖,连语句和标点都是对齐的。



【微分享·廖晓飓】建筑师的工作一般是自上而下式地创造,因此多会从规划和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城市和建筑,但更多充实城市的因素其实是其中自下而上式的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经济运作。在这本书中,建筑师以非常谦逊的无角色姿态观察东京,从使用和经济立场介入向固有现象学习,只有跳脱出类型和建筑师角色的束缚,抵御异化解放自己,才有可能认识城市中自由的魅力和更多可能性。《东京制造》并不是第一本这种类型的书,之前类似的还有文丘里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等等。



【微分享·廖晓飓】全知全能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抽象愿望,我们都在不断朝那个乌托邦行进,本质上二者都是个体追求积极自由的表现——更主动地决定自己乃至世界。如果以全知全能作为目标实现的出发点,则直接扼杀了自由意志,最终成为自由诉求的异化;如果以具体的自由意志为出发点,通过消极自由的方式,我们有可能一直处在全知全能的路上并收获其他精彩。



【微分享·岳路平】本群第7次微分享长达两个小时,内容极为丰富。 第一部分对《黑客与画家》的作者及书部分章节做了详细介绍,此部分根据分享者岳路平的语音编辑整理。 第二部分,作为本书的读后感,岳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在数字互联网时代讨论语言关系的艺术实践,超级语言。这一部分与岳老师在本群微分享后隔日在一个题为“新媒体,互联网与变动中的中国” 的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有很大重叠,我们将转发这个演讲的文字链接。分享者岳路平是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策展人。



【数据·艺术·禅】于是我们归结于岳老师的另一个论断,“现象即本质”。小爱神,你应当去世界当中感知世界、审美世界,那是你的存在感的真实源头,所谓现象就是世界在你心灵里的认知和感悟,新颖设备的出现使得人更加深切地感知自己、感知世界,在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同时,也是在与自己深度融合。



【微分享·郑杰】群友吕波@善因佳泽在#医疗健康#微信群邀请杭州全科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超级KK粉郑杰老师 @阿杰 (也是#阅录评#群友)为大家做了题为《“失控”的组织》的微分享,并进行了多群同步转播。经郑杰老师授权,将吕波老师整理的分享内容编辑在本公号发出。



【微分享·周宇】医药占星术是一个属于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领域,直觉上感觉可能比较荒唐可笑,但是另一方面中医也是一个前科学的领域,也有人认为是伪科学,相比之下中医却是国宝,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且在海外的势力很大,像加拿大等国家甚至立法对中医进行认证和资质监督。因此我们今天分享这个话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猎奇,理想的话呢,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切入对于中医和健康的探讨。



【微分享·朱盾鸣】这是本群的第十次分享。分享者是世界零排放研究与创新基金会将新奇项目引入中国的负责人,Daniel Zhu,朱盾鸣先生。朱先生的分享引起了本群空前热烈的讨论。不等分享结束,各位群友就按捺不住插言讨论了。



【微分享·李小敏】这是本群的第11次分享,分享者为雷锋网记者李小敏。在采访过程她中发现想上Kickstarter 众筹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从KS成功众筹的案例来看,什么样的产品比较容易众筹成功?怎样在KS上培养死忠粉?国内众筹与国外众筹有什么区别?李小敏将与大家分享一下她这段时间的观察。



【微分享·刘静】从70年代末到今天的30多年中,中国的工业设计总体都是处于一个模仿、追随西方设计的阶段。但,在这其间,也就是大约2000年左右的样子,一些设计公司和企业开始根据中国用户的喜好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良和调整。在近五六年的时间里,设计产业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设计理念才正式提上日程。



【微分享·夏抒】这是本群的第13次分享,分享者为新西兰归国企业家,夏抒。夏总与大家分享了他如何从一个极右的自由经济主义分子成为环保人士,以及他回国以后对看到的环境灾难及人类宿命的思考。



【微分享·起司】截止到2014年7月,电台总共采访了50多位国内外优秀独立音乐人,包括逃跑计划、梁晓雪、玩家帮、卡齐社、吴虹飞、玉麟军、痛仰、战斧、木玛、岛屿心情、玩具船长、Evocation招魂乐队、Ant、Ataraxia、Edwina Hayes等优秀的以及很多同样非常优秀的国外独立音乐人。



【微分享·汪永晨】这是阅录评群组的第15次分享。分享者为资深媒体人,绿家园民间环保组织创始人,汪永晨老师。汪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她发起的江河十年行计划,这个计划到今年已经是第9个年头。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汪老师的所观所感,她的呼吁和她的坚持。



【陈小怡·Insight】在政府被专制统治者所控制的国家,知识阶层不会产生出像今天这样巨大的影响力。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礼治社会中,文化和知识历来又是重要的威权来源。在最近几个世纪里。随着文化和政治力量不断向下传播到社会的各个经济阶层,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不断得以壮大和强化。



【周宇】江本胜的科研著作宣称,人的意念可以影响水分子的结晶,积极的和消极的意念,分别可以造就美丽的和丑陋的冰晶花纹。江本胜的著作主要有三本,同时还注册有相关机构,他的论断,跟来自欧美的吸引力法则一起,近年来被一些身心灵导师们加以推介。但如果宣称自己是科学,那么必须经过科学的检验,要不就是伪科学。聪明的话就不要说自己是科学,说自己是文艺就好了,勉强还可以原谅。



【雷锋网·岳路平访谈】“欧式艺术是教堂艺术,而美式艺术则是纯粹的商业艺术,苹果和科幻电影在内的科技都属于这种艺术,我对艺术的判断只看它的效果,‘美式艺术’非常简单粗暴,没有任何历史负重感,它让人们在掏钱买商品的过程中相信他们的文化,所以足够牛逼。”



【微分享·朱篱】这张图片上的男生叫王建林大土豪。在纽约佳士得的一场拍卖会上,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约1.72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同专场,还拍下另一件毕加索的作品《戴帽女子》。若万达要将《两个小孩》回国展览,17%的增值税和6%的进口关税,再加上其他税费,总的税费估计要超过4000万。



【野城】《解山构水》好似化学实验的玻璃器皿里幻化出的“海市蜃楼”,仙气缭绕。但它不是幻象,而是一种精神的物质体,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雕塑,并试图对“道无常形”作以一种可视化表达,我把其称之为“幻化体”。幻化体从玻璃器皿里发端,从细微无形之中蔓延出来,逐渐膨胀,直至形成凝聚的山水景观,整个动态过程被浓缩在一个图像中。而在山石之上的是山水画中常见的亭台楼阁和宝塔,这一传统符号又与现代的化学玻璃器皿形成对话。这些配景的建筑随着幻化体膨胀的形态,在其表面成发散状分布,试图摆脱物质世界的重力系统,也可以说是对传统山水画中横平竖直的建筑系统的解构。



【微分享·王禹】留美机械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王禹,几周前在Founders Book Club 分享过《信仰-孙正义传》这本书。配合阿里巴巴上周在美交所的上市,我们请王禹在本群再就这本书做了一次语音分享。王禹分享后,新群友,来自日本的神经科医生,Tetsuya与我们带来了来自日本本土的观点,这里也将T医生的分享一并记录。



【微分享·袁坚】之前我们说到了一些关于公益的基本问题:普通人为什么要做公益、如何选择靠谱的公益机构、怎样捐款、怎样做志愿者(区分体验型志愿者与专业型志愿者)、怎样创建公益项目/机构。在这一篇文章里我想说说对“公益”这件事的一些私人理解,我将它简单总结为三个原则、一个追问。



【廖晓飓】一切好的艺术形式的终极意义就是超越自身形式本身,电影也如此。今年从Transcendence开始,一系列电影都开始更多涉及到类似的宏大而原始的经典命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这种宏大命题在Interstellar如此纯粹、宏大格局下才更显得震撼人心:当Cooper观看儿女飞速长大的影像痛哭流涕时,当小Brand在新的星球下仰望星空等待同类时,眼泪莫名得就留了下来,浑身无一处不爽,却也深感人类的渺小和局限。



【阅录评群友】

1.《星际穿越》到底是个电影还是个科学假说影像

2.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上帝到底玩不玩骰子

3.人类是否可以拯救自己?科技是否能拯救人类?什么可以拯救人类?人类追求永恒到底是为了什么。

4.如果星际穿越是可能的,那么我们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5.你认为电影中的有逻辑硬伤吗

6.电影中的诗歌与配乐



【极浪派分享·王子一】在【极浪营/社交传感器】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王子一的“寄生计划”,并意由未尽地,邀请王子一作为我们极浪派微信群的第一位分享者。在此次分享中王子一从“寄生”和“自生”两个方面诠释了“城市寄生”的主题。我们将以两次专题的形式发布此次分享内容。王子一——青年建筑师,Yeah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



【极浪派分享·王子一】我们最终在这张一个原始森林的一张图里面去结尾。这张图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里面有主要的高大的乔木,也有无数的那个小的灌木,也有寄生在各个缝隙里面的植物和生物。整个自然就是以这么一种看起来很没有秩序的,一种自生长的状态在跟着这个宇宙一起发展着。我想着我们的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应该是像这个样子一样。这个生存空间包括了城市包括乡村城镇等等一系列有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



【微分享·顾玮】阅录评群组第26次分享,邀请凌锐科蓝信科技的创始人,顾玮,为大家普及专业网络的知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专业名词,VPD,CDN,MPLS等等,这些名词都代表什么?用来做什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时代,专业网络又是如何发展的? 为什么叫云端专网?让顾玮通过下面几张PPT为你娓娓道来。



【微分享·李小敏】之前Misifit在Indiegogo成功众筹,他们的创始人Sonny Vu接受我硅谷同事采访时说:“钱是第六位的……社区的建设、媒体报道、对于产品的信誉、对于国际市场的知识以及发现销售周边这个新的商业模式(排在前面)。你可以从投资者那里获得更多的钱,但投资者不可能给你整个社区。如果你上众筹只是为了钱,那是个很糟糕的想法,有很多更简单的拿到钱的方式。



【微分享·周宇】总之生命在生物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是网络化的,生态系统相辅相成,作为生物圈整体生命的一分子,人天然地是生态人,世界最核心的学问不是物理学而是生态学。作为有思想、爱交流的人,同时你又是思想生物圈的一分子,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已经是网络人。不能认识到这两点,就是跟生物圈和思想圈割裂的人,也是一个觉识跟时代脱节的人。总而言之,网络人和生态人这两个身分就显示了人生命的网络性。同时,生物圈和思想圈着两个有机整体,是人需要联结的整体生命。



【极浪派分享·高舒元】有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运动叫做“城市农场”运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发动城市居民利用大城市里废弃花园或者空地来种菜,以为周围居民提供新鲜健康的食物,同时也为社区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景观,并向公众介绍经济环保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



【欧亚3R分享·侯涛】在欧亚3R咖啡分享会第二期,我们邀请到导演侯涛,为大家做微分享,分享题目是“一个动漫宅的众筹实践”,在微分享中,侯导为大家讲述了他本人的整个众筹过程,以及在众筹中的一些感受与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准备众筹与正在创业的各位小伙伴。



【极浪派分享·何成瑶】因母亲所受屈辱而开始的行为艺术,到如今的为自己而赤裸。何成瑶说:“我感觉到这些作品是为了我的外祖母,为了我的母亲而作。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感觉他们通过我的身体去说话而我不得不为他们去说。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极浪派分享·周曙光】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独裁到分权和授权。讨论数字讨论空间的演变,激发大家对网络社区营造的想像。周曙光,籍贯湖南,自称楚国人,70年出生,最高学历初中毕业,高中肄业,大学肄业,网络工程师,独立BLOGGER,专栏作家。15年前开始工作,10年前开始在独立BLOG上写。目前和高雄老婆隐居在花莲乡下,过着永远发不了财但简单快乐的乡下生活。



【欧亚3R分享·田栎】"事件艺术"不是艺术流派也不是艺术思潮,我只是试图从这些案例和现象中萃取艺术的“咖啡”。大师级艺术家一定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有贡献的,并不意味他一定要关注和参与政治,当代艺术是另一种言语政治,艺术家本身的劳动无法像政治家或律师那样直接参与社会结构,但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实践和言语方式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和价值判断,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种可能性,人类的感官大大的扩展与延长,在未来,精英式的样本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艺术对于人们就像ios操作系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样无处不在。



【正和岛分享·岳路平】极体是一种新身体,新体验和新群体。在身体的维度,极体类似超体;在经验的维度,极体验类似于“超验”;在群体维度,极体是对“集体主义”的超越,也是对启蒙时代“个体主义”的超越。



【阅录评群友】

1,枪击事件和言论自由是否有关呢?

2,你认为言论自由包含侮辱他人的自由吗?如果我们有侮辱他人的权利,穆斯林是否有拒绝被侮辱的权利?

3,媒体的言论既然有更强的社会意义,是否媒体的言论自由是否应该受到更多的约束?

4,亵渎神灵的行为是否应该有所控制呢?侮辱和讽刺是否会传播仇恨?

5,侮辱伊斯兰教对反击恐怖分子有积极意义吗?

6,除了法律之外,言论自由,漫画讽刺是否应该有另外的底线?欧洲人讽刺耶稣和讽刺穆罕默德是一回事吗?



【噪物分享·王子一】形成一个模块生态系统

各种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回收

各种模块自动售卖机,便利店,超市,网上商城

方盒子是个简单的基础形态,可以是任何形态哒




【周末阅录·热点评】1月22日,微软和NASA合作的全息眼镜在WINDOWS10的发布会上出现。朱篱的一篇随笔,引发了关于科技产品和艺术品,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思考。这次热点评的内容也是关于这个话题。阅录评群于北京时间1月25日周日10:30 关于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肉身世界





【北京】帝都的雾霾天现在也算是举世闻名了,自从到了冬天,天气app上的运动指数基本天天都是“不宜”,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如果不运动只是正常出行究竟会呼入多少雾霾?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app,叫“乐动力”,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所在地的pm值来测定每天抽了多少根烟,同时也能测定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以及步行数……因此作为一个绝对的非烟民,我有了一份吸烟日志。



【多伦多】自从手机装了Nike的Runmeter,跑步就平添了乐趣,还不用提iPhone5拍出来的照片是多么好。加拿大的气候严酷,冬天总有几个月出不了门,这个“几个月”,短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任何健身计划都会大受影响,而跑步机从来不是我的选项。我大概有密集恐惧症,受不了健身房里的万马奔腾,喜欢在大自然里一个人闷头跑步,自从在河边峡谷之地安家之后,就拥有了最为理想的锻炼场所。第一次上阵实测,沿着河边北上再从另一边回来,行程六公里,偶尔还停步拍几张照片,很是惬意。



【北大】这是一个穿越学科边界的讲座,根据你的需要,你可以给它贴上以下标签:艺术、可穿戴设备、存在主义、哲学、新媒体艺术、移动互联网、美国文化史、互联网自由、存在感、宗教、社交网络、心理学、人工智能、禅、迷幻剂、数据……



【苏必利尔湖】在量化自我阅录评讨论群组,艺术家岳路平从存在主义和存在感角度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人体观,而学者周宇则在他的著作《雏菊世界》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定位,从火土气水空五个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合一性。对这些高大上的理论我只有仰视学习的份儿,在此,窃以世俗的理解把旅行定义为自我感知及与自然定位的实践吧。也就是说具体到旅行,存在感就是真实足迹的旅行记录,与自然定位就是身临其境的状态呈现。发掘了moves手机应用后,感觉它或许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理想。



【北京】3月30日,“阅录评——Close Day 1”线下沙龙如期在北京酒仙桥M8创新孵化器举行。我们将第一次线下活动的主题定为“Close Day 1|白天讨论夜晚的事”。


睡眠,是每天一次的、寂静的陈述过程。白天,我们用嘴巴和大脑记述历史,只有在夜晚,身体才有机会发言,但直到不久以前,我们的身体一直都是“哑巴”。我们想关注自己的睡眠,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身体已经可以透过移动设备及其软件开始“发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发展迅猛,量化自我的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此日志展示了四种不同的基于传感器、卫星定位的手机APP记录, argus、咕咚运动、乐动力、moves。可以看到记录结果差异不小,但就单纯督促自己动起来的动机来说,这种概念性的量化也算达到目的了,但是,大多数人应该不满足于此。



【青岛】最近瞄上了号称可以锻炼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平板支撑(plank)。实话说是看上了这款运动的简单易行,随时随地。所以,体验五天,并上日志。



【美国】这是农场的卫星照片,呈长方形,与其他农场邻居旁边有道路或者分割带, 我开着拖拉机按照可行的路线走了一圈, GPS追踪作为标示。图的左侧(南方.)是水塘,原来是给农场奶牛饮水及农田浇灌用的。可以垂钓或者冰钓。农场总体面积80英亩, 合市亩480亩。三年前买进。



【广州】流动人口的净土,这个净土不再像是过去是远在他乡,在美利坚、在法兰西或者是英吉利,而是在任何的地方,净土无所不在,你自己的房间也是别人的净土,别人的房间也是你的净土。



【纽约】“凤凰”装置精选了北京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建筑工地的废料,并把它们转化成为迄今为止艺术家徐冰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并意义深远的装置作品。步入宏大,庄严的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前一后悬吊在大厅的凤与凰装置。



【北大法学院】我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并不想钻这个死胡同,我一开始就希望探讨人类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才是今天真正需要面对的话题,而不再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假关系。因为我觉得人类不存在不可交流的东西,只是我们需要有一种语言被发明出来。这种语言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它叫代码。



【北京】【Close Day,大家都狠Open!】40,50,60,70,80,90后都有,代沟不存在;中国人,美国人,美中国人,中美国人都在,国界不存在;化学,工程,文学,音乐,建筑,景观,艺术,中医,环保,摄影,硬件,数据,媒体,新儒家,音乐治疗,医疗互联网,设计,投资,公益...人数不多人种多。跨度大,尺度宽,口味重——这就是千奇百怪的温床,奇花异草的沃土:阅录评群组。



【环铁艺术城】

我热爱艺术,我混迹艺术圈。

我讨厌产品化的世界,事物变得平庸。

我不希望人心也是产品。

我有我心跳,我是阿桂。



【上湖艺术园林】

我对自己还没有定位。

我不信人会没心没肺,除非僵尸。

我会认为那些只是机器。

我有可能会跟他们打交道,也有可能我活不到那个时代。

我是宋兮。



【上湖艺术园林】

一切都会消失。

没心没肺的目的是对抗死亡实现永生。

如果永生可以实现,我想听听顾恺之的想法。

永生的世界里依然会有艺术。

我是朱篱,我相信心脏会消失,我相信永生。



【上湖艺术园林】

我相信人的心和肺会消失。

因为一切都在变,人存在的形式也会变。

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

所以无法判断那样的世界好与坏。

我是艺术家,我是杨欣嘉。



【上湖艺术园林】

吸烟过了肺它会影响我的心跳。

我躺在地面上,

心跳可以让我感觉到整个身体在颤抖。

我是贾茜兰。



【桥梓艺术公社】

技术上我相信心脏和肺会消失,

但我是悲观的,

我认为这将是一场灾难。

如果世界将变成没心没肺的世界,

我愿意做另类。

我会反抗,难道我还打不过那群没心没肺的家伙?

我就是死也要全尸,我是沈少民。



【北京林业大学】

我不相信心脏会消失,

我很爱自己的心脏我怎么会忍心它消失呢?

所有人都没心没肺我只有自杀,

我觉得这个世界也不会好了。

我学的是工业设计,我是刘静。



【上湖艺术园林】

我相信心脏和肺会消失,

假如世界变得没心没肺,

我也会变的没心没肺。

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

但这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



【上湖艺术园林】

我相信人的心脏会消失,

这种可能性很大。

因此人对生命的恐惧会减少,

人也会活得很自信。

我觉得这样的世界非常好。

我是艺术宽客,我是大相。



【中关村】我觉得设计师不一定只做外观设计,他做的是人性设计,其中也包括对制度、或者算法的设计。对,你不可能完全把算法设计、外观设计、材料设计和人性设计割裂开来,你不可能说1号员工负责人性设计,2号员工负责算法设计,3号员工负责外形设计。你应该一体化的去理解这个事。



【莫干山】我们这一代中青年,正在超越70、80、90的代沟,我们正从网民1.0时代,进化到更有责任感的网民2.0时代。我们也正从苦苦追赶西方的人民1.0时代,进化到更加自信的人民2.0时代。


我们跟焦灼突围的莫干山前辈不同,也跟10年前稚嫩的第一代全球化网民不同。我们是人民2.0和网民2.0的结合体,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立体的未来。



【莫干山】很多的90后宁可放弃嗅觉也不会放弃手机,这就证明了手机已经影响了他的存在感了。他的“气”就是手机。



【望京SOHO】

极浪派是什么?

极浪派不是激浪派,但是极浪派同意

激浪派。

极浪派应极客浪潮而生。

极浪派是极客的浪漫主义派。



【海淀区】【Close Day3】

时间:2014年10月27日下午18:00—22:00

主题:新群友、极客狂想、艺术家咖啡、群组建设……

地点:海淀区·大家咖啡

主持:Joy



【三里屯】本期阅录评群组的微分享移师线下,在 Close Day 4 以咖啡分享会形式进行。 此次分享会共有三个演讲者,YEAH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筑师,文天奇,与大家分享了“移动建筑”。他对比了植物建筑和动物建筑,梳理“移动建筑史”介绍与王子一合作的“寄生计划”,现场播放在大栅栏实施寄生计划的现场录像,并提出移动建筑的未来方向。



【三里屯】本期阅录评群组的微分享移师线下,在 Close Day 4 以咖啡分享会形式进行。 此次分享会共有三个演讲者,有着社会学背景的纪录片、影视剧策划人苏静洋,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北京大栅栏地区改造工程”的纪录片《寄生·寂生》。新型移动建筑设计是寄生在大栅栏地区的现代细胞。而大栅栏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像是寄生在现代都市里的,来自过去的人,寂寞地生活在喧嚣的北京。



【北航】按照摩尔定律,机器智能将在2045年超越人类智能,“奇点”降临。地球进入“后人类”时代,不能与机器协同演进的老人类将被淘汰。


后人类将用“新的光”取代圣经里“要有光!”的光。机器将会最终完成人类留下的“巴别塔”烂尾工程。后人类的交响乐也将由人与机器协同演奏。


机器越来越占据主宰地位,奇点降临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机器的欲望。机器究竟想要人类做什么?机器最终想要什么?是本期极浪营Workshop面对的命题。



【望京SOHO】社交传感器极浪营 X D9X


时间:2014年12月7日 14: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望京SOHO·D9X

主持:林吉、岳路平

议题1:“方月亮”智能画框

议题2:沙漏·倒计识 APP

议题3:量化自我运动

议题4:“优百”大学生电商

议题5:树状结构的终结



【西安】丝筹织路:移动时代的数据、建筑、艺术与咖啡

时间:2014年12月14日 19:00

地点:西安欧亚学院新教学楼B座艺术设计学院一层大阶梯

主持:岳路平

嘉宾:

Tony Brown(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数字媒体艺术家/策展人)

Hagen Fendler (中兴全球首席设计总监,慕尼黑科技大学教授)

苏中秋(艺术家,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专家委员会学术专家)

文天奇(野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鲁大荒(微米公司创始人)



【西安】苹果公司最好的产品部是Iphone,是苹果发布会。我觉得你理解这个媒体推广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应该重新定义媒体,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媒体,比如微信微博都是你自己的媒体,你可以每时每刻发表你的观点,这是自媒体。另外一切都是媒体,比方咖啡本身就是媒体,并不是说媒体一定是电视台,现在一切的物体都有媒体属性,就像Iphone本身,不是里面的东西是媒体,它可能造型本身就已经是媒体了,所以关于媒体这个事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北大】“北大·安平”公共传播系列沙龙

主持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曾志教授

演讲人:岳路平

演讲题目:极体主义——奇点之前的身体、经验与公共空间

时间:2014年 12月24日 下午3点10分到5点30分

地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会议室347

主办: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支持: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

协办: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798】@馬清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在「Readsign@ALL爬梯」上分享了「農市主義|Agri-Urbanism」及該理論的最新實踐成果:果然|ofcourse。 @岳路平 分享了 @段永朝 老師提出的萬物互聯時代的「萬物返靈」論及胡泳老師翻譯的《未來是「濕」的》,提出「農村最濕,科技和城市最需要加濕」的觀點。 小夥伴們也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爬梯還發酵出「DiWo自果酒」、「果然發佈@ALL」等「噪物」新玩法。爬梯有美女、美酒、美景、酷思、酷實踐,請期待未來的各種知行合一主題爬梯。








产作品作产品





【艺起睡】【南都讯 记者许晓蕾】公益加上艺术,再加上科技,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日前,著名艺术家岳路平做客广州,与记者聊起了其最新的艺术项目“阅录评”,这个项目就是公益、艺术、科技三者相结合,倡导大家“艺起睡”,“我把生命作为最好的艺术品去雕刻”。



【艺起跳】一次旅行,一次顿悟。


10000位心灵行者,10000幅“心跳线条”,10000块玛尼石……2014年夏,由艺术家岳路平发起的爱否(AAIFF)艺术小组,以众筹的名义,发起“艺起跳”,走进西藏,创作象征着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循环轮回的玛尼石……誓作互联网艺术家的岳路平说:这不仅是为了净化自我的旅行,更是一次突破自我的艺术尝试。




【阅录评咖啡】阅录评咖啡是一种知识沙漏。2014年11月9日推出三款阅录评咖啡,分别对应“阅”、“录”、“评”:


*Read - Columbia Supremo Huila

*Record - Indonesia Golden Mamdhelin

*Review - Ethiopia Yirgacheff G1








阅录评集































阅你,录你,评你!

敬请关注


2015年的阅·录·评


微信号:阅录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