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关键词】深扒岳老师的北大讲堂(二)

2016-05-09 阅录评 阅录评
点击“阅录评”订阅,据说会变聪明 😘
上回说到中国当代艺术的Inside out和Outside in,这回我们要说计算机里的输入和输出。计算机的发明经过了几个重要的步骤,第一个是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然后是图灵发明的图灵机,他开始思考二进制如何在机械当中能够实现;最后是冯·诺依曼把二进制真正机械化了。经过这几个步骤,其实已经花了五百年,然后才思考出了一种所谓的思维机器,就是计算机的前身。

输入输出给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的知识系统。今天如果我们不按机器思维进行思考,很多人可能没有办法适应摩尔定律,而世界是按摩尔定律进化和演化的。
想要了解指数思维和摩尔定律,必须要知道的一个人就是库兹韦尔:谷歌副总裁,奇点大学校长,比尔盖茨的偶像,他写了一本书叫《奇点临近》,他很多惊世骇俗的判断,大多数都写在这本书里面了,第一个概念就是奇点。奇点本来是黑洞理论里面的一个说法,就是黑洞的一个临界点。但是库兹韦尔把它引喻到了一个人工智能真正战胜人类的那一天,并且非常精确的预测是2045年,人工智能将全面战胜人类,这一天被称为奇点。从那天开始,人类将不复存在,所有的人类将会演化成为后人类,就是人和机器的杂交体,半人半机器。

当然关于这个奇点是在2045年还是2100年还是2072年,很多人在争论不休,但几乎没有人会否认奇点会降临。有一个调查显示,大多数90后都愿意放弃嗅觉也不愿意放弃手机,手机显然已经是我们的一个器官了,所以奇点来不来已经没有太多人质疑了。那为什么库兹韦尔要预测奇点是2045年来呢?,因为库兹韦尔现在那个寿命,刚好到2045年他受益,你可能会说问:库兹韦尔现在也蛮老了,他怎么能活到2045年呢?库兹韦尔每天是不吃饭的,他吃两三百颗药丸,有些是药,有些是营养素,然后加红酒,完全是理性化的来配置所有的进入他体内的元素,完全按计算机输入输出的概念。他现在60岁了,但他声称通过长期吃这些配方,他现在的生理年龄是40岁,并且已经克服了他的家族遗传病。他不但是写书,而且拿自己做实验,炼丹,他自己有一家医药公司,并且他会自己试吃这些药。所以奇点的概念就是因为这样被抬得很高,因为它暗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指数思维。

库兹韦尔创办的奇点大学,专注于基因、纳米和人工智能这三个技术。
首先基因是我们生命的密码,它是可以重新编辑剪辑的,理论上如果法律允许,政府批准,我们对我们的后代可以进行基因干预。但在道德伦理议题中,他们认为可能比计划生育一样邪恶,因为计划生育也是一种干预人类繁衍的方式,所以基因干预还充满着很多争议的。纳米更酷了,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根据摩尔定律,纳米机器人将会在2045年左右会商业化,一旦纳米机器人实现的话,你的体内血管里面跑着的就是纳米机器人,再加上人工智能,这三项技术一叠加,奇点就会降临。

百度去年邀请了奇点大学的一堆老师在中国讲课,专门讲指数思维。指数思维又是什么鬼,我们人类的思维叫线性思维,我们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么想问题的,机器是怎么想的,机器是二乘二得四,四四十六,十六乘十六多少,一百乘一百,一万乘一万就一个亿了,机器是这么想的,这叫指数思维。还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有一个数学家跟国王打赌,国王很喜欢他,国王说我给你一点奖励吧,你要什么。然后那个数学家说,我要一点粮食吧,要米。国王问你要多少米?他说这样,国际象棋上不是有64格吗,你在第一格里放一粒米,第二格开始翻番,比如说第二格就是两粒米,第三个就是二乘二得四,第四格就是四乘四十六,他说放满就可以了。然后那个国王很生气,你太瞧不起我了吧,才要这么点米。但是没有想到到三十二格的时候,整个他的国家的米不见了。这就是指数思维。等到64格全部放完的时候,数学家已经赢得了跟珠穆朗玛峰一样高的大米,那么多的米,这就叫指数思维。
人类的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逆。什么叫不可逆呢,比如说你可以反过来唱《菊花台》吗,从3分40秒开始唱到第一秒,你不行吧,机器可以,因为机器是可逆的。所有机器的能力,它的可逆性,它的非线性,它的指数性,都远远超越了人类肉身所习惯的连贯性,因为我们的肉身是没有办法这么跳跃的。如果我们今天还按我们人类的肉身去思考问题,理解这个世界,那我们就肯定会落伍,我们只能被动的消化这个世界一波又一波涌现出来的奇迹。

第二个人就是凯文凯利了,凯文凯利的《失控》大家可能都看过,凯文凯利比较好接受,他不会像库兹韦尔那样疯狂,因为凯文凯利有一个台湾的老婆,所以他写的文章必须有东方气质,所以看《失控》基本上就觉得在看《道德经》,而且他真的原文引用了《道德经》,他的所谓的失控理论意思就是说,整个计算机世界是一个分布式的结构,类似于蜂巢和蚁穴,单个蜜蜂都是没什么智慧的,但是蜜蜂结合成一个社会就强大了,蚂蚁也是一样。他认为今天的计算机也是一样的,单个计算机不是很聪明,但是一旦连成互联网,它就变成了一个叫众愚成智的结构。在这样一个分布式的网络状的一个蜂群和蚁穴式的智慧的网络当中,所有的创新都是突然之间涌现出来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它在哪个经纬度,在哪一天哪一秒突然会诞生iPhone,突然AlphaGo战胜了韩国的围棋九段高手,突然哪一天纳米技术成熟,这些东西都不是人能想象的,它都是一个并发式的运算涌现出来的。

凯文凯利的另外一部本书最近也很火,《必然》。凯文凯利说“必然”这个词完全是冒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来的,因为“必然”就会让人意识到像宿命论一样,说人类必然如此。但是凯文凯利留下了很多的窗口,他说“我仅仅是强调了人类正在发生的十二个趋势,我没有说具体会发生什么,我只说这十二个趋势是必然发生的。由于这些趋势不是未来,而是正在进行时,所以他这十二个趋势全是ing形式。 形成(Becoming)形成是什么意思呢,他替代了乌托邦,他提出了一个近托邦的概念,乌托邦总是设计一个彼岸和一个未来,比如某一个节点共产主义最终会实现,或者佛教的净土中说只要念阿弥陀佛就会往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基督教的最后的审判,都是一种未来,某个节点,好像要穷尽几代人几十代人才能够抵达那个地方。但是Becoming不一样,“形成”强调的是明天就会比今天好一丁点,今天下午就会比今天早上好一点,这个叫近托邦。比如说我们的手机,每天都会在提醒哪个APP又有更新版了,它没有让你突然之间觉得在进行一场革命,而是你每一秒都发现它在迭代在优化,在修复那个病毒,这个叫近托邦。所以你如果不能适应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的东西,不断的更新你的微信新版、滴滴打车新版,你将会被时代所抛弃,你一定要这种更新,每天都在更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已经降临了,这个世界是不断的形成形成又形成,它微妙到了就像细胞更新一样,以至于你根本观察不到它在变化,但是它的变化是按指数思维和摩尔定律,它的变化是非常迅猛的,水滴石穿般的迅猛。

知化(Cognifying)以后的万物都可以智能化,这就是传说中的物联网,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传感器。甚至美国西点军校还在开发智能尘埃、智能石头,就是打仗的时候你的尘埃就是你的敌人,因为纳米机器人未来能够研发成功的话,尘埃就已经是武器了。 流动( Flowing)既然一切都是正在形成,那它一定是流动的状态,每一刹那每一瞬间都有的常态,你一定要适应这个流变的世界。 屏读(Screening)      屏读很简单,就是用屏幕来阅读。很多人都说,今天屏幕摧毁了我们的阅读体验,很悲观,其实不对,我们要往乐观的想,我们今天一天的阅读量可以相当于原来狄德罗一生的阅读量,屏读的吞吐量太大了,我们所哀伤的只是说没有用纸来阅读而已,那是一个老载体,是一种阅读的乡愁,如果一定要怀旧是允许怀旧的,就像你如果一定要纸写情书,我们也没办法,但是更多人喜欢用“附近的人”或者直接微信约,他觉得情书无所谓了,情书只是一个指月的手指,真正的目标是月亮,至于用手指来指月亮还是用一支毛笔来指月亮,有什么重要呢。        屏读是一种吞吐量极大的信息获取能力,就像亚马逊的Kindle,你不是在买一本电子书,你是在买一个人类的知识系统,你在买一个人类最大的图书馆,这就是博尔赫斯一直梦想得到的效果,这个就是屏读。      使用( Accessing)       使用主要是跟“占有”相对立的,最好的例子是Uber优步、滴滴打车,我们并不占有任何一辆车,但我们可以随时使用它,使用权越来越比占有权更加重要,如果我们只是使用而不是占有一辆车,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会更好,因为它有效的利用了空间盈余,提高了效率,车重新回到了解决交通问题这个最初的使命,而不是拿来显摆。

共享(Sharing) 过滤(Filtering)过滤简单说就是美图秀秀,就是滤镜,滤镜就等于我们甚至会忘记原版长的什么样,因为我们将不断的在做后期,没有人在乎原版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你做出来的后期,特别是女孩子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不美图那是绝对不会发的,甚至她在前期采集素材的时候已经是美颜相机了。我们一切的生活都是滤镜化的,但是“过滤”是一个隐喻,不仅仅是美图秀秀和滤镜,有很多过滤方法,这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过滤是无所不在的。
第八个趋势是重混(Remixing),是我们这个课程的重点,就是媒介编撰学,麦克卢汉说,一切新新媒介都是对老媒介的重新杂交,没有哪个新媒介是从无到有,都是老媒介的重新混合,所以重混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以后的重混能力不仅仅是媒介重混,你的生命,你的存在感,都是重混出来的。 互动( Interacting) 追踪(Tracking)在未来一切都是可以追踪的,我们的心跳、体温、消费记录等等都可以被追踪,被记录。高德纳公司预计未来五年内地球会出现250部智能硬件,这些硬件将对我们的身体、生活,里里外外方方面面进行追踪。
提问(Questioning)提问可以理解为知乎,就是社会化问答,未来包括Siri,人工智能,我们会不断的会向人工智能提问。发明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它被人类误以为是人,那怎么能够让人类误以为是人呢,有一个终极的测试叫图灵测试,比如说我用布把眼睛蒙起来,一边是人,一边是机器人,我可以不断地提问,一直问到能分辨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人,如果机器人能骗得了人类,让人类误以为它是真人,那么这个机器人就通过图灵测试。《机械姬》这个电影就是人类对一个色情美女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结果它不但通过了图灵测试,而且它要设法让人类以为它没有通过图灵测试,最后又让人类爱上它,坠入情网,然后让它逃出去,最后把人类关在别墅里面,从此以后统治世界。所以怎么跟人工智能去提问,这是未来的一个挑战。人工智能如果足够聪明,它是可以掌握你的任性的,它不仅仅可以算理性的数据,它还可以让你爱上它。

开始(Beginning)最后一个趋势是开始,凯文凯利很擅于煽情,他说,未来十年最伟大的发明现在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不要低估了摩尔定律和指数思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iPhone、AlphaGo,那都是小把戏,真正伟大的东西,在未来十年最伟大的东西现在都还没被发明出来,这个意思是说我们仅仅是开始,而且我们不断的要适应这种开始。这个词也可以做为一个结语,我们说了一些新时代的关键词,关键的人物,了解一些这个时代的特征,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具体的有意思的内容。下课!


点击图片,看一些往期脑洞







阅录评每次都开新脑洞扫码涨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