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故事|陈礼辉:知“竹”者
民盟福建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于本月下旬召开。届时将有三百多位盟员代表参加本次大会。这些代表中有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勇于探索的科研工作者……在大会召开倒计时之际,小编邀您一同走进这些代表的世界,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故事。
陈礼辉,1996年11月加入民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政协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中国造纸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
2015年1月9日,对于陈礼辉来说,是一个值得终生铭记的日子:由他主持的“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化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份荣誉意义非凡。它是历史上福建林业产业领域所主持项目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也是福建农林大学迄今为止工科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它象征着福建省在竹材精深加工尤其竹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功能化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开发方面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当他双手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时,不禁感慨万分。因为荣誉的背后,凝聚了他19年苦心钻研的心血与汗水。而这一切,最初是源自一个朴素的梦想。
上世纪60年代,他出生于福建浦城县石陂镇塅尾村。这里山清水秀,谷深林茂,有着丰富的木材和竹材资源。如同传授母语,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一直伴随着他成长,深深地印刻了心中,就算走得再远,也始终念念不忘。
在那个年代,“闽北山区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家里也比较穷”。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多大,陈礼辉就帮着父母亲种田。在田里劳作时,他时常望着齐整的稻禾想:“要是能实现机械化种田该多好啊,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而且还有更多的收成呢。”
已渐渐懂事的他深知,要改变命运,没有别的道路,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而他的梦想是:“教书或是搞科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开始了筑梦之旅。
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福州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服从安排,被分配到福建林学院(2000年福建农学院与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任教。
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他看到,年少时的梦想正向他招手。
不过,他没有因此而满足,这仅仅只是一个好的开端。
1993年,他又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陈礼辉来说,也许不仅仅只是意味着学位,更是意味着人生轨迹的改变。
1995年,即将毕业的陈礼辉,在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中央财政林业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多个项目资金资助下,开启了漫长的逐梦历程。
在此期间,他也有幸得到了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卢谦和教授。
“卢教授是我读硕士时的导师。当时,我写了一份福建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书,拿给他看。这份项目书前前后后,足足改了四次。第一次,他看完后,就大刀阔斧地把项目书改得面目全非,并逐字逐句地告诉我如何突出创新点、如何制定研究内容、如何制定研究路线等,几乎是事无巨细。第二次,文章又改得不剩一半。直到改到第三、第四次,才算大功告成,文字、逻辑、语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一改过了。项目书提交后,成功地获得了项目资助,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谈起恩师,陈礼辉至今仍然充满了感激。
“在这19年研究开发与技术推广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往往理论成果、实验室阶段成果与实际生产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解决很多装备和技术难题,而且其中还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要跨越这一阶段,难度很大。”
克里斯·加德纳在《遇见幸福的自己》一书中说:“成功来自于内心不间断地坚持,不是直到你已经做了,而是直到你已经竭尽全力。”为了追逐梦想,陈礼辉带领他的团队作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尝试,从竹林到学校,从实验室到工厂,从福建到陕西、四川、贵州、湖南,都留下了一深一浅的脚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直到有一天,梦想之花绽放。
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在陈礼辉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终于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于是,也就有了人民大会堂颁奖这历史性的一幕。
事实证明,陈礼辉所主持的这个项目成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它主要有两个创新。一个是攻克了竹材预水解和蒸煮过程中选择性差、碳水化合物降解严重、生产能耗大等技术难题,开发出竹浆和溶解浆制备关键技术;另一个是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攻克了竹浆赛莱尔短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竹浆赛莱尔短纤维纺织材料,可取代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的传统黏胶纤维生产工艺。”他解说道。
他还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吨的鲜竹市价大约是700元,经过科技处理,7吨的鲜竹可以提取出一吨的竹纤维。目前竹纤维的售价大约3万元。也就是说,高科技,让4900元左右的竹子创造了3万元的价值,增值了6倍,在工业化生产中不仅实现了清洁生产,而且节能、减排和降耗效果显著。”他说。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天然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因此,该项目是以低值中小径级竹材为原料,研发竹纤维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关键技术,能解决传统竹纤维作品存在的产品性能差、生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难题,实现其在纺织、包装、装饰等行业的高值化应用,有利于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短缺所造成的供需矛盾,并且对推动我国竹加工产业和竹产区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和农民致富增收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从获奖数量来看,跟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相比,福建省的获奖项目太少……获奖项目少也充分说明了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从而影响了福建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陈礼辉在今年福建省“两会”期间的政协提案中写道。
从北京领奖回来的陈礼辉并没有过多地将荣誉挂在嘴边,而是从中看到了差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一名政协委员,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他看来,福建省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赶超沿海发达省份和台湾地区,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要打破一些束缚影响科技创新的旧观念,亟需出台一些有利于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政策。
他明确的指出福建在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高层次研发人才、科技投入、科技平台建设力度、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落地性强的建议,得到了省委书记尤权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