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故事|谢良地:中国好医生
民盟福建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于本月下旬召开。届时将有三百多位盟员代表参加本次大会。这些代表中有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勇于探索的科研工作者……在大会召开倒计时之际,小编邀您一同走近这些代表的世界,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故事。
谢良地,1998年12月加入民盟。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华高血压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常委、福建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老年病学会、全科医学会副主委,欧洲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专家会员。
2012年由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高血压杂志与赛诺菲ARB领先学院共同发起了“中国好医生”十大核心素质评选活动。作为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主任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良地教授,与时任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医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一同出席了这次评选活动的启动仪式。
在谢良地教授看来,“中国好医生”必须具备的十大核心素质,他提炼总结为十个字,即:仁、义、礼、智、信、教、研、宜、表、综。从医30年的他,一直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中国好医生”的行为准绳,以精湛医术、人文关怀和人格魅力,在患者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中国好医生”的丰碑。
谢良地教授心中的“中国好医生”是怎么样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病患者心中的“中国好医生”的?日前,记者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访了他。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谢良地认为,一个好医生除了具备精湛的技术外,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相对于医学的局限性,一颗仁爱之心能够给予患者的安慰却是无限的。美国著名医学家Dr.Trudean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如果患者是我的亲戚、朋友,我会怎么做?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谢良地始终以满腔热情和仁爱之心面对患者,能够“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对每一位病人,他都尽量做到对待亲人一样。他说:“关爱是人性善的表现,人在病痛之时,尤其需要被关心和关爱。”
即医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现代的医生义务强调的是对患者和社会负责任,谢良地认为,医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个人的能力有限,能治好的病人也有限,通过宣传卫生知识让更多的病人免除痛苦是事半功倍的善举”。除了主持日常医疗工作外,他还积极参加学会工作,多次在省内各地巡回讲学下乡义诊,宣传健康知识。多年来担任过两届福建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福建省老年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委员;同时兼任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理事。
2011年,谢良地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2014年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2017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他同时还是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会血管风险评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血压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老年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等国内高血压领域学术头衔。他还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为推动我省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做出应有的一份贡献。他还被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分别接受为专家会员(FACC,FESC)。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悬壶济世为患者解除痛苦,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谢良地说,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做为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最高天职。就像做人必须要有道德一样,一个称职的医生首先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依法行医。
即在“礼”的规范下充分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勇于突破创新。
1995年,谢良地作为国家教委公派人员出国留学,在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临床药理系进行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英留学其间,他充分利用国外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收集大量血管细胞生物学实验数据,回国后相继发表论文3篇,参加国际会议论文报告5篇,在高血压血管重建研究领域,从原来的宏观整体水平走向细胞水平。
2006年,谢良地再度获国家教委资助,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做访问教授,经半年的学习交流,回国后获得3项省部级科研立项,把高血压心血管重建的研究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即诚信。谢良地说,诚信不仅是工作的原则,更是应坚守的对患者的责任。“生命所托,健康所系”,要回应患者的信赖和托付,作为医生必须坚持诚信行医,实事求是地向患者做清楚明白的解释,为患者提供优质合理的医疗服务。
从医30多年的他,始终恪守着“用心做医生,诚信待患者”的医德,在患者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中国好医生”的丰碑。
即教学。在谢良地看来,过去的年代是英雄的年代,现在的世纪是团队的世纪,“中国好医生”还要带出一批“好医生”。在1997、2003年,谢良地先后成为心血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充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传授本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按谢良地原话说,“以前是看病中成长,现在是教书中看病”。他教学思想新颖独特、因人施教、方法灵活,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扩展,对学生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学科带头人,他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一支心血管领域的优秀团队。
即科研、研究。谢良地30年来,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着眼科研、立足临床,他以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为重点,进行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负责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参加过多项国家级科研和攻关项目,在省内率先建立活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测定工作。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参加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研究课题。
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获得省卫生厅奖项5项、省政府科研成果奖9项。他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10多部。2013年由他主编团队合作的80万字专著“高血压和脑”出版了。他还是国内高血压领域唯一公开出版的一份核心学术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的常务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对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和进展常常有“先知先觉”的学术机会。
即适宜,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症状“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若对患者进行笼统治疗,难以缓解各种不同病因机理病人的病症。
谢良地说:“这就跟我们做衣服一样,都讲究个体量体裁衣。虽然现在成品衣居多,但我们总感觉不管尺码多准确的衣服,买回来在某个局部还是不太合身。其实心血管病治疗也一样,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提倡给每个病人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而不是最贵和所谓“高精尖”的方案。医生应当和患者以及家属一起共同商量制定治疗方案。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病的治疗都应该有数个备选方案。
font-family:Calibri'>多篇。参加编写学术专著10多部。2013年由他主编团队合作的80万字专著“高血压和脑”出版了。他还是国内高血压领域唯一公开出版的一份核心学术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的常务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对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和进展常常有“先知先觉”的学术机会。
即表达,沟通。在谢良地看来,目前医疗领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相当比例的医患纠纷,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医生医疗水平低下,而是因为沟通不畅。因此,好医生要用最通俗的语言,甚至土话,告知患者利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一次接诊中,一位冠心病患者对采用保守的药物治疗,还是选昂贵的支架治疗,一直不理解和犹豫不决。谢医师当即打了个“食堂和炊事班”的形象比喻来说明心脏和冠脉的关系来解释冠心病,让患者一下子就听懂自己病的部位、治疗的利弊,还以“如果你是我的亲人,我会怎样选择”帮助病人做出判断和选择。后来,他们还成了好朋友。正是这种良好的沟通,不少患者都成了谢良地医生的好朋友。
即综合判断能力。中国有句老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患者急于减轻痛苦,不理解和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深入诊断检查。有些医生在看病时,面对患者的综错复杂的症状,缺乏深入分析,就开始治疗,这样容易出错。谢良地说,医生在诊疗时要充分发挥基础知识的作用,综合判断,通过表象分析本质,“顺藤摸瓜”,找到病因,因病施治。和其他行业一样,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医师水平的高低。
正是凭借个人顶尖的综合实力和孜孜不倦地耕耘,谢良地曾在短短4年之内梅开二度,两次超前晋升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这在常人至少需要10年时间。同时,他还荣获院十佳青年、第五届福建省优秀科技青年、福建省师德标兵、有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称号,获第八届运盛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尽管硕果累累,但谢良地谦逊地表示,未来的路还很长,知识的更新,独立的见解,需要进一步学习专业新知识,能为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事业奉献终生贡献微薄之力,是他的光荣。谈起“中国梦”,他说,“病人信赖,同行认可是我的心愿;成为一位集治病救人的医师、培养人才的教师、研究医学的学者三位一体的人才是我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