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CT | “莘莘”二误
编者按
近日,“悻悻学子,前程似锦”中的文字误用引起媒体关注。一般认为,其中的“悻悻”系“莘莘”之误。
“莘莘”一词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出错,我刊早在1995年就发过《“莘莘”二误》。如今看来,该文并未过时。现重发如下,以飨读者。
“莘莘”二误
楚山孤
“莘莘学子”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令人奇怪的是,小到中学生用的《汉语成语词典》,大到《中国成语大辞典》,竟都没有收入这条成语。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缘故,误读误用的人不在少数。
“莘”是个多音字。可以读 xīn (音心),如中药“细莘”(“细辛”的古异形词)的“莘”,上海地名“莘庄”的“莘”等等;而在“莘莘学子”中,“莘”的准确读音是shēn (音身)。笔者曾作过一次读音实验,二十个词语请二十个人识读,请的都是编辑、记者、教师、秘书之类的文化人,他们一见“莘莘学子”,都脱口而出把“莘莘”读作xīn xīn,甚至连电台播音员也未能幸免。
误用的情况同样也相当严重。这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误解词义。北京某报刊有一篇散文,描写使馆门前等候签证的青年人的心态,其中有这样两句:“(他)特意选一套朴素的装束,以显示出学子的莘莘。”句子有点别扭,意思还是清楚的,作者把“莘莘”误当成了天真、纯朴、稚嫩的同义语。另一家以学生为对象的报上,还有过这样的标题:《学子莘莘意,教师拳拳心》。“莘莘”和“拳拳”相对,显然是在用“莘莘”描述一种情绪状态。
“莘”可以作形容词用,其义为长,如《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莘其尾。”毛传:“莘,长貌。”而“莘莘”二字连用则表示众多义。所谓“莘莘学子”,指的是众多学生,和装束、情绪之类其实是不相干的。
误用的另一种情况也和误解词义有关,但主要表现为搭配不当。“莘莘”既然是用来形容群体的,自然便不能和表示单数的词或词组搭配,但这一类的差错却屡屡见诸报端。比如:“犹如一场暴风雨,这位莘莘学子的肩上,突然压下了千斤重担”,“课堂里也许多了一个循规蹈矩的莘莘学子,世上却少了一位博大精深的学者”。“这位”“一位”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用来修饰“莘莘”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1995年第10期《语文CT》栏目。)
扫二维码购买
《咬文嚼字》1995年合订本(精装)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