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此一说 | “孤烟”当指烽烟

陈增杰 咬文嚼字 2023-06-13


王维诗“大漠孤烟直”之“孤烟”指什么,历来解释颇不同,约分三说。一、指烽烟。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九引庾信诗“野戍孤烟起”;又引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烟,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二、指沙尘。赵注引“或谓”:“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三、近人注本多认为指炊烟。《唐宋百家诗新话》录陈铁民曰:“庾信《至老子庙应诏》云:‘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此句疑用‘野戍’句之意,孤烟或指沙漠戍所的炊烟。”

我以为“沙尘”说不足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描写的是边塞平静景象,辞气舒缓。如释作回风(旋风)呼啸,尘沙直上,显然不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调。再则,漠上多旋风,其起也飙突迅急,其为状也动荡而斜曲,且时间短暂,与“孤烟直”之为常见持续、缓慢升腾之景象亦不切合。

解为烽烟,不仅语有根据,而且与沙漠边塞情景相合。北周诗人庾信《伤王司徒褒》诗:“静亭空系马,闲烽直起烟。”写的就是烽烟。上文所引他的“野戍孤烟起”,赵殿成注的理解是对的,应指烽烟。王维的“孤烟直”也有可能从庾诗“孤烟起”和“直起烟”悟出,尤其是“直”字的选用;当然,由于取境配景不同和炉锤的结果,两诗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已不可同年而语。

陆佃《埤雅》说烽烟甚简要。早于陆佃,宋初钱易在《南部新书·辛集》中有更详的记述:“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冽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为候曰狼烟也。”两书均言明狼粪所烧之烽烟,有“烟直而聚”“虽冽风吹之不斜”的特点,这一点对解释“孤烟直”这句诗非常重要。

有人怀疑,烽烟只有在敌警紧急时才点燃,王维此行是宣慰打了胜仗的将士,诗中亦无边埸警急的氛围。不过这一疑问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因为唐代烽式中有一种称为平安火,日暮点燃,不同于告警的狼火。证之史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及暮,平安火不至。”元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时守兵已溃,无人复举火。”《六典》即《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中唐诗人的作品也屡有“平安火”的记述。《全唐诗》卷四八六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又卷五○二姚合《穷边词》二首之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都同王维诗所写“孤烟—落日”景象和边塞无战事的平静环境可相印证。

指为炊烟者,可备一说。王维他诗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渺渺孤烟起,芊芊远树齐。”孤烟均指炊烟。白居易《渡淮》诗:“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团。”这些都可以拿来佐证。但此释亦有缺憾。因为无论是“墟里孤烟”或“渺渺孤烟”,都为村野间小景,与气魄雄浑之“大漠孤烟”毕竟光景不同,境界迥异,不宜相提并论。白居易诗说“孤烟生乍直”,“乍”者忽也暂也初也,写明其“直”之短暂性。倘将这种“生乍直”的炊烟,置于浩瀚无际的大漠上,那给人的感觉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烽烟“聚而直”,强劲挺拔,才能与浩瀚大漠这个大平面背景相配,气魄相称,共同构成了简朴、粗犷、雄浑、壮阔的美。炊烟无此强度和力度,有减诗句的壮美感。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01年第1期《有此一说》栏目。)


扫二维码购买

《咬文嚼字》2001年第1期pdf版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跳转邮政微商城

订阅纸刊

2023年电子刊

pdf版

2023年电子刊

epub版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