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你富起来了,然后呢?
这是一片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中提速的地方,如今仍一路向前。
40年来创造的经济奇迹和数字,是这个南中国省份最显著的一张名片。
比如省会广州,2017年人均GDP达14.8万元,连续八年跻身高收入城市。一天中,有20万人在广州白云机场起落,800万人出现在广州地铁里。这座城市的炫目灯光每天需要靠2亿千瓦时电量支撑。一家最有名的乳鸽店,一天可以卖出10958只。在今年的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创下一天签约1900亿元的战绩。
而同样是广州的一天,还有一些极易被我们忽略的数字。
200多位街头露宿者收到“老朋友”的关怀,2000个残障儿童享受着少年宫的免费学位,6717位志愿者温暖着素不相识的人。这座城市1350万常住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位志愿者,并以日均700人的速度持续递增。
▲广州市少年宫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在排练,这是全国首个由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组成的融合艺术团。
这或许是广东的另一张名片。自2010年亚运会有精确记录开始,到2018年10月,广东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007万,为社会贡献了2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
广东这另一面的故事,同样延绵了近40年。
01
在每一个你想到
或想不到的角落
广州城新的一天,始自早茶酒楼里翻滚的老火靓汤。
“广东气候炎热,老人家不能缺汤水。”康金华掀开锅盖,鸡汤裹着无花果在锅中嗞嗞翻滚,香气扑鼻。
她是广州环市东路志愿驿站站长。每周三和周日上午8点,康金华就和其他几十位退休姐妹一起,变身“妈妈私房菜”的大厨。火上的靓汤很快要送到附近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手中。
这一天,1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夹杂着粤语和普通话的笑声,菜刀与案板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声响已经持续了近7年。
起因很简单。一次重阳节敬老活动,康金华发现有些孤寡老人对饭菜随便对付就是一顿。“对吃格外讲究”的广东人,决定用汤水滋润这些独居长者。
“四个人能凑一桌打麻将,就能凑一起做志愿者。”这位平日里好“管闲事”的退休阿姨张罗出一个小分队。穿梭在菜市场,有的店家会多搭些青菜和水果。亲戚朋友里,不会做饭的,跑来送餐,没时间做饭的愿意出钱。多年来,连这间小院的房租都没涨过。
▲康金华(左一)是广州越秀区环市东路世贸大厦志愿驿站站长。每周她和几十位退休的姐妹一起,变身“妈妈私房菜”的大厨,让独居的长者暖胃又暖心。
在广州城,类似的场景在一天里交替出现,分布在这座城市7434平方公里和9689公里道路上。
每天上午8点,在天河路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会被一队叫“单车侠”的志愿者整理妥当。
周六下午3点,一批志愿者在海心沙集合,徒步倡议,为保护珠江水出一份力。另一批人在城市里开展垃圾分类推广,他们以“广州骄傲”命名。
周六晚上7点,在一德路批发市场的屋檐下,一位叫“天津大哥”的街头露宿者,拆开一张装冰箱的纸壳当沙发,招待一群愿意席地而坐陪他聊天的志愿者。
珠江炫目的灯光闪烁不到的地方,约有50人睡在桥下度过了2018年中秋之夜。志愿者悄悄为他们建起“关怀加油站”,让露宿者能洗上热水澡。
就连这座城市里的流浪动物,也会在每周六、日上午准时接受志愿服务,享受猫粮狗粮和干净饮用水。
▲广青启智关怀露宿者分队的志愿者,每周都会组织“街友”活动,让露宿街头的人回归社会。
这些场景同样出现在广东的其他地区。
在深圳,河流污染不只是政府的事。20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骑兵队,“认领”了茅洲河、龙岗河、深圳河等覆盖全市九大流域的22条河流,清理垃圾2.5吨。
在中山,驴友选择在出行时“多背一公斤”。衣服、文具、图书,力所能及地帮助所到之处的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只是举手之劳”。
2018年的广东,新增163万名志愿者,如同毛细血管,在环保、助残、敬老等11个领域,往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输送新鲜力量。
许多人把爱人、孩子变成了志愿者。有人说,诞生自广东的“志二代”概念,完爆“官二代”、“富二代”。
02
富起来了,然后呢?
这一天上午,她们捧着煲了2个小时的鸡汤,出现在5户老人的餐桌上。有的老人家干脆敞开家门,端个板凳守在门口。当这一天到来时,站在楼下,就能听到四楼传出的笑声。
“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广东”,康金华一直相信,老的时候也会有年轻人对她这么好。
在这些公益组织的助推下,2016年起,广州拿出一个亿,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出“长者饭堂”。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有长者饭堂928个,覆盖到每一个社区。
康金华和她的姐妹们,见证了广东飞速发展的40年。她们年轻那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矗起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市场经济的种子在南中国土地上发芽。1979年,在《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的旋律中,她们卯足了劲儿往前冲,体验了广州的“时间”与“效率”。
▲1982年,深圳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有人说,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正是从这句口号开始的。
那是一个“高楼大厦即影响力”的年代。坐落在广州沙面岛的白天鹅宾馆于1983年建成,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后第一家五星级宾馆。随着花园酒店、广州友谊商店的先后建成,环市东路成为中国国际都市的缩影。
▲1983年白天鹅宾馆开业,当日涌入1万多名市民参观。
▲1998年的环市东路远景。
美国人傅高义曾在书中回忆,1980年广东改革开放初期,他很容易判断街边一位年轻人是香港人还是本地人,因为神情和衣着很不一样。但到了80年代中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因为那时候的广东青年已经可以购买更好的衣服,也开始追求时尚。
窗户打开了,苍蝇蚊子不可避免。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青年问题研究》中记录,改革前沿的青年不乏出现“金钱越多越幸福”的价值观,“不分良莠地接受外来思想”。在武汉,一家单位甚至拉起横幅:“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精神污染”。时任省委书记任仲夷提出“排污不排外”。
“年轻的时候嘛都是往前奔的,追求钱追求名,都经历过。”这个问题也困扰过康金华,“富起来了,然后呢?”
思潮激荡中,广东共青团尝试以“学雷锋、做好事”的方式,引导青年价值取向。1987年,学习香港“悄悄话”服务热线,“心声热线”诞生自广州。第一批上任的志愿者潘佩玲至今仍记得那个号码3330564,两台分机,8个咨询员,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年轻人聊天。每次近7小时,繁忙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有人甚至还“点名”,一定要找某位咨询员回答。
▲“心声热线”于1987年6月9日正式开通,图为当时志愿者咨询员的合影。
▲陈丹(晓红)姐姐与广州著名演员张悦楷在接听电话。
上世纪80年代,靠众人行走来筹款的“公益金百万行”风靡香港。向“邻居”取经,中山发起慈善万人行。深圳成立义工联,众人喊出“在一个缺乏理想的时代,我们创造理想;在一个缺少热情的时代,我们创造热情”。
“乘车难”、开“斗气车”、“不让座”是广州市民对当年公交车的记忆。1986年11月, 5路公交线的“共青团号车”、“青年突击队车”等标兵车,发起“友爱在车厢”,被票选为“广州改革开放十大成就之一”。
从让出的第一个座位起,30多年后,广州公交让座率超过95%。2015年一张排队乘车图走红,在早高峰8:15的78路公交总站,候车队伍绕了一个长过百米的圈,无一人插队。被网友点赞“广州式排队”。
“广东的社会风气有很大改观。”一名亲历者说,他看到了一股积极的力量在南中国大地生长。
03
他们在弭平,一街之隔的泾渭分明
如同广东的发展一样,这股积极的力量,在1992年加速。
邓小平南巡后,广东出现了另一块标语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大厦、厂房、柏油马路从田野里、山坡上冒出来,就像历史上的盛景一样,南中国土地开始春耕。
▲1992年,矗立在深圳蛇口的这块著名的标语牌。
广东宣告,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在经济上要赶上,而且在社会风气、精神文明方面超过他们。
1995年,这个南方省份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区。
深圳青年志愿者创造出“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最初,“助人自助”是香港专业社工理念,意为助受助者提升能力,最终实现自助。这句口号落地深圳,入乡随俗,变成了“帮助别人也是成就自己”,有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本土韵味。
这标志着,“广东地区的志愿服务从学雷锋式纯粹利他型服务,转变为互利意识”。
▲出现在深圳街头的“我为社会,社会为我”标语。
有研究者指出,这股积极的力量,在当时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军南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弥合了社会裂缝,消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世纪之交,广东聚集着数以万计的外资工厂,庞大的外来人口涌入广东的城市。《外来媳妇本地郎》创造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这部一播就是十八年的情景剧,从街坊四邻、海外友人,到闯荡广州的外地人,无所不包。
直到现在,这股浪潮仍然在广州100多个城中村里延续,那里容纳了大约600-800万外来务工人员。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村,见证了这股积极力量带来的细微改变。
这个距离华南最高学府中山大学仅500米的城中村,小微型制衣厂密布,集聚着20多万外来工。除了供车辆通行的主干道外,康乐村遍布着间距仅一米的“握手楼”。空中,是像蜘蛛网一样缠绕的电线。地面,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果皮。路旁,绵延着以湖北、四川、重庆命名的各类餐馆、旅店、发廊。一街之隔,是单价近五万元的花园式小区,路面平整,一尘不染,每一户都有落地窗。
城市与村落,泾渭分明。而志愿者,在试图缩小这样的差异。
由海珠区团委与启创社工机构共同创办的“青年地带”服务站,希望通过一张地图,让外来务工者的孩子有更多归属感。
▲“青年地带”服务站里,正在手绘地图的孩子们。
志愿者引进香港的“导赏”概念,让小朋友通过绘制地图,了解他们生活的地方。地图上,牛杂店的阿婆哼着歌,总会给客人多来两块肉。村口的小河,阿叔常下河摸鱼,晒成鱼干分给左邻右舍。
这个持续了许多年的导赏项目,后来更开始陆续接待来广州游客。一些企业家开始支持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建立图书室,培养尤克里里等兴趣爱好。有人说,这些孩子懂得去寻找很多美好的东西,会让人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自2011年,康乐村陆续有志愿者进入。后来,4家社会组织落地生根,为打工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维权课程、家庭婚恋咨询、亲子关系辅导,还专门设有粤语课。仅服务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小雁子”社工站,平均每周服务500人次。
当年,让一些经济学家困惑的是,为什么市场经济发展最快、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强烈的广东,公益和志愿服务却最红火?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志愿者与患白血病的孩子在一起。
为解答此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专门去深圳翻出了当年首批志愿者的报名表。其中,一位女志愿者在动机一栏里写:“因为我有慈祥的父母,所以希望天下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因为我有活泼的子女,所以希望天下儿童都有快乐童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催生人们追逐经济、追逐利益的思潮,也催生人们在获得经济利益、生活改善的同时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动机。”谭建光找到了答案。
04
在我面前,有两个广东
广东赶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目标,在2007年时已实现四超三。这时,广东的另一张名片开始为人熟知。
这一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首次向社会发出邀请,寻找“白骨精”志愿者,希望吸收“白领、骨干、精英”参与志愿服务。“我志愿,我快乐”的标语和“科学发展观”一同出现在广州街头。当时的组织者希望,和摩天大楼一起长起来的,还有人的包容精神。
2010年,广东志愿服务这张名片迎来前所未有的盛况。这一年,亚运会在广州召开。
在招募亚运会志愿者时,令组织者头痛的不是人少,而是人多,需要组委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每周连续面试600人以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86万志愿者和16万发烟火一起绽放。他们在870多个公交站点、100个交通路口开展志愿服务,为亚、残运会提供了1.28亿小时志愿服务。
设计志愿者口号时专家犯难,认为很难恰如其分的反应广东志愿服务盛况。“不是一轮红日,而是满天星光”。这句话被更口语化的表达为“一起来,更精彩”。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2.5万名赛会志愿者及50万名城市志愿者投入服务,成为广州这座城市一道风景线。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保护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这座城市将150个赛时志愿服务站点保留下来。因其岭南建筑风格,被称作“西关小屋”。
经受过亚运会的考验后,一个更大的公益网络像地图一样在这座城市铺开。
当年的广东年鉴有这样的记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兴起。其中,还收录了一位普通市民的评价,“有两个广东在我面前,一个是高速发展的广东,一个是充满爱的广东”。
这座城市第一次出现巨幅地图,是在1998年的广州火车站广场。初来乍到的务工者,凭借这张地图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上面,标记着当时广州地标性建筑,包括亚洲第一高楼中信广场。
几年前,一位大学教授在广州地价最贵的珠江新城、当时的广州第一高楼西塔做过一个展览。在四季酒店可以360度俯瞰广州城的大堂,摆了一圈心智障碍孩子的画。每个画摆放的位置,都对着一个广州地标。有参观者留言,这是一副最有人情味儿的广州地图。
广东流行起 “粤志愿,粤幸福”的说法,深圳用“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彰显包容。在中山,人们追求“快乐义工,快乐奉献”。
有人说,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往往隐藏着一些人们不易觉察的东西。称之为,“人和人之间流动的情感”。
05
社会越进步,越珍视这份善意
若提起自己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很多广州人会下意识地回答:开放、包容、自由、务实......
在这座城市的地图上,道路总长度9689公里,拥有1213条公交线路,30多家五星级酒店,169座摩天大楼,359座人行天桥。
但看不见的是,这座城市和广东其他城市一样,由愿意向陌生人表达善意的人,用最精细的手法,编织着城市的机理。这些年来,广东省日均增长注册志愿者约5000人。对于这些善意,广东同样珍视。2018年国际志愿者日当天,“感谢志愿者”出现在城市地标广州塔和猎德大桥。这座城市以最高礼遇,向志愿者致敬。
▲志愿者日,广州塔和猎德大桥集体亮灯。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你为他人服务,社会为你回馈”“让公益循环,让爱心流动”在这里渐渐成为现实。
在广东,注册志愿者会领到一张小小的志愿者证,银行卡大小。这也是一张“可自主激活的特种银联IC卡”。2016年,共青团、民政、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在全省正式发行,配套赠送志愿者服装和保险。卡上有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照片,里面记载的数据,实时联通着互联网公益平台“i志愿”。这里每天有4000多个公益项目在招募志愿者,记录着广东1000万志愿者为社会的每一分钟付出。
根据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志愿者在110家A级旅游景区享受门票优惠甚至免费,在五十余家线上电商平台、线下爱心商家,享受实实在在的折扣。有人评价,公益激励机制越完善,也表明社会越来越进步。
但广东还“不够满意”,认为提供奖励的种类算得出数,说明志愿服务理念还没有蔚然成风,需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样一种价值取向的珍贵。
在研究者看来,广东追求的,不再是单维度的GDP增长,而是人均享有的绿地面积、每个社区拥有的社工人数、居民对于社区营造的参与度,甚至是外来人口的融入度。在广东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外来人口积分入户的重要指标,“社会贡献”与“急需人才”“专利创新”一样重要。
也因此,这里的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文化和政治现象。票选深圳“十大文化名片”,深圳义工排在第二位,佛山、东莞等市也要建设“志愿者之城”,广州、江门分别把“慈善城市”“爱心城市”建设写在了市政府文件里……
但广东的志愿者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
当新的一天开始,家门前的河道清理干净了,陌生人俯下身,把善意顺着棉被递给露宿者,残疾人和普通人一同走在阳光下,外来务工者子女同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刻,广东的另一张名片才和它飞速增长的GDP一同刷新……
本文由广东共青团、中国青年报联合发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玥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跳转观看视频,遇见不一样的广东生活。
长按识别图片二维码,打开H5,进入广东人的一天。
广东共青团微信编辑: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