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注意看,他在广东放飞了30万只蚊子!村民竟表示……
注意看这个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放飞了30万只蚊子!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男人说放蚊子的还远不止他一人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有一群“专业放蚊子”的人已经连续放了七年的蚊子而他们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预防登革热?↓↓↓10月22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全市报告新增49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437例)增加60例,环比增加13.73%。其中,本地病例431例,分布在全市11个区。截至10月21日,市内有157个街镇的相关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清除蚊虫滋生地、使用杀虫剂等是目前防控登革热传播的常见方法。然而,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专业团队却通过每周放出30-50万只蚊子,来防控登革热的传播。据了解,这种“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治技术已实施了七年之久,至今,全村未发生一例登革热病例。几十万只蚊子飞了出来!10月22日,记者来到峡石村,见到了“这个男人”和“这个团队”。在绿植丰富的沿江路段,奚志勇“以蚊治蚊”团队研究员甘任贤从便携式冰箱里取出一个透明塑料盒,并说道:“这里大约有3万只雄蚊,随着温度回升,它们很快会活跃起来。”稍等片刻,甘任贤打开盒盖。密密麻麻的蚊子一拥而出,飞向大自然,场面震撼。在峡石村的释放“绝育雄蚊”。与普通蚊子不同,它们是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白纹伊蚊,甘任贤称之为“益蚊”,也叫“绝育雄蚊”。“村里叮咬人的蚊子有多种,包括白纹伊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等。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的元凶。”甘任贤介绍,今年,广州受到多雨天气的影响,白纹伊蚊活跃时间提早,而且活跃期延长,“‘以蚊治蚊’的策略主要是减少白纹伊蚊的数量。”“我们的蚊子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利用昆虫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创建了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人工转染品系。经过精细的雌雄分离流程,我们筛选出了雄蚊,当这些雄蚊与野外的白纹伊蚊雌蚊进行交配后,雌蚊所产的卵将无法成功孵化,进而无法发育成为成蚊。因此,我们将这些雄蚊命名为‘益蚊’。”甘任贤解释道,“由于雄蚊不叮人、不吸血,可以通过长期投放益蚊来大大降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效防控登革热的传播。”当天,甘任贤和同事在峡石村内的休闲公园、村民群众居住区后的山地、水边等绿植覆盖率较高且适合白纹伊蚊栖息的地点,共计放飞约30万只“益蚊”。“这些‘益蚊’在野外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一周,所以,在4月至11月的登革热高发期内,我们每周来峡石村放飞30万至50万只‘益蚊’。”甘任贤说道。白纹伊蚊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以蚊治蚊”开展期间,项目团队同步开展防治效果监测。当日,在峡石村内多个地点,奚志勇“以蚊治蚊”团队研究员成志华更换了一批诱蚊诱卵器和成蚊诱捕器。成志华在检查诱蚊诱卵器。诱蚊诱卵器是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瓶子,瓶子内壁粘着一张白色长方形纸片,纸片上附着了一些黑芝麻样的小黑点。成志华称,“这些黑点就是野外雌蚊产的卵,我们回去在实验室标准条件下培养一周后统计分析,看能否孵化出来。如果无法孵化,证明‘益蚊’跟野外雌蚊成功交配,影响了受精卵的正常发育,‘益蚊’就成功完成使命。”而成蚊诱捕器是一个白色的桶状布袋,中间是一个风道,风道底部有一个风扇,上盖套着一个黑色渔网状的收蚊袋。甘任贤在组装成蚊诱捕器。“这个装置是利用蚊子趋黑性的特点,以风力吸入的方式,抓捕活体成蚊。”成志华称,“通过分析抓捕的成蚊种类、白纹伊蚊雌蚊的数量,可以了解当地的蚊子种群结构、某种蚊子的密度,将连续监测结果绘制成曲线,可以看到蚊媒密度的变化趋势。”成蚊诱捕器收蚊袋里捕到的活体蚊子。“早在2018年,我们就开始在峡石村试点‘以蚊治蚊’项目,至今已进入第七年。峡石村是目前为止广州市内唯一一个持续开展‘以蚊治蚊’生物技术防控登革热的村。”甘任贤介绍,峡石村所辖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相当部分面积为水域。当时,团队按照每平方米释放5只益蚊的比例,采用滚地毯式释放策略,每周两次,每次在村民居住区全方位释放约100万只沃尔巴克雄蚊。为了应对村内的复杂环境,团队使用无人机作为主要释放工具,人工释放为辅助,快速且有效地达到对白纹伊蚊的压制效果。“所以在当时,峡石村还成为全国首个利用无人机实现释放益蚊的现场。”甘任贤说道。“在项目实施的头两年,团队还以附近村庄为对照区,同步进行监测,以便对比分析释放沃尔巴克雄蚊的效果。”甘任贤介绍,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辖内白纹伊蚊的数量明显下降,控制率最高时达到98%。团队长期监测数据显示,村内白纹伊蚊的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10月,峡石村“以蚊治蚊”项目还吸引了美国、印度、泰国等多国专家学者组团前来调研。峡石村“以蚊治蚊”项目吸引了多国专家学者组团前来调研。(图源:峡石村供图)返乡青年率先把手臂伸进蚊箱峡石村背山面水,地理位置特殊。这样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六年前为何会尝试通过新技术手段来防控登革热?这与峡石村年轻的带头人朱杰湧有直接关系。2017年底,刚满30岁的朱杰湧决定回到峡石村,建设家乡。“我回来的前两年,村里曾发生过登革热病例,当时村里对疫情的紧张处置、村民们的担心,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朱杰湧说,在大学老师的引荐下,他接触到奚志勇“以蚊治蚊”研究团队。乐于接受新思想,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探索精神的朱杰湧决定,把这项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峡石村,应对白纹伊蚊。然而,要定期在村里释放上百万只蚊子,这让从事农耕的父老乡亲们如何接受?朱杰湧说,当时,村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科研人员来详细讲解“以蚊治蚊”的原理,反复宣传、培训,还有更直观生动的互动体验活动。峡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杰湧。(图源:广东新闻广播)“我印象最深是当时做了一个实验,专业人员拿来一个装满益蚊的箱子,让大家把手臂伸进去感受。村民挺好奇,更多人有点害怕。”峡石村党总支纪委委员周敏健记得,当时朱杰湧第一个把手伸进箱子,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尝试,“伸进去以后发现,真的跟一般蚊子叮咬吸血的感觉不一样。”周敏健介绍,试点工作开始后,专业人员在村内设立工作室。头两年投放蚊子比较频繁,专业人员在村内各处放蚊、监测的时候,就会跟村民聊天,向他们科普。“‘以蚊治蚊’的第一年,村里没再发生登革热了。久而久之,村民们对团队人员很熟悉了,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蚊佬’。”后来益蚊包围圈形成后,团队调整释放频次和投放热点区域,工作室也随之取消。放置在野外的诱蚊诱卵器。把益蚊育蚊房从工厂搬到村头“全村至今未发生登革热传播病例,我们觉得这项技术效果不错。”朱杰湧打了个比方道,“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用金箍棒为唐僧画了一个圈。现在,定期投放益蚊,已为峡石村形成一个看不见的保护屏障。”“‘以蚊治蚊’项目的引入,将登革热防控工作从‘人找蚊子’变为‘蚊子找蚊子’,防控工作变得更高效更精细。”朱杰湧说,此后,村里便没再请人来大规模喷杀虫剂消杀蚊子,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居住环境。今年暑假,峡石村还把“以蚊治蚊”防控登革热纳入了研学课程体系,受到了青少年的热捧。孩子们听专业人员讲解,实地了解、体验,对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用这个方法消灭蚊子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甘任贤表示,释放益蚊仅针对特定区域内的白纹伊蚊,把这一种传播登革热的媒介密度降低至不足为害的水平,对其他的蚊种没有影响。研究人员把收蚊袋装入风道上方。“目前,团队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在村内放置了20多个‘扩散站’,主动布置‘积水’环境。”甘任贤介绍道,“‘扩散站’是一个装有清水的黑色桶状容器,我们在扩散站里投放益蚊的蚊蛹,使其在模拟野外积水环境中羽化成蚊;我们还往‘扩散站’里投放‘杀幼剂’,杀灭其他蚊子的幼虫,保护益蚊蚊蛹的同时,避免形成新的蚊子孳生地。这种探索会降低成本,也会让村民的体感更好。”为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手段的“以蚊治蚊”团队点赞同时提醒大家秋蚊凶猛警惕登革热来袭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如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来源:广州日报(记者: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