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粤北,大口吃肉!隔着屏幕都能听到滋滋冒油声...

追梦的 广东共青团
2024-10-11

凌晨两点半,风不大,轻盈又温柔。


这个粤北小镇中心的屠宰场,四牛相对,静寂无声。



凌晨三点半,档口的灯陆续亮起,人们开始忙活。


杀牛、解牛、分肉、起火、烤制。



从深夜到清晨,黄肖衡一家人必须马不停蹄地干将近5个小时。


作为丰阳牛肉干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他,


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


除了将技艺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一年365天,


至少364天要让全镇人,以及南来北往的人们,

都吃上这一口现杀现烤的丰阳牛肉干。


点击播放完整视频,走近粤北这个最“牛”的城市

连州西北,粤北凤山之南,便是丰阳。


过去这里被称为“凤阳”,有「彩凤朝阳」之说。


如今,一幢古庙、二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

串联了丰阳古村的千年文化脉络。



那条贯穿南北的丰阳古道,

跨越了千年光阴,早已不见跑马人。

阳光打在石板路上,鹅卵石程光瓦亮。

南北走向的古道辗转蜿蜒,连接着粤北、湘南和桂东,

是旧时的交通要塞。

如今,这里是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中山大学人类学副教授,

赵萱说起丰阳的古往今来,早已如数家珍。

这是他驻扎在这的第三年。

以一片牛肉干为故事起点,

从凌晨两点蹲守牛铺开始,一路寻碑寻古。

他带着中大学生上山下乡,走街串巷,

挖掘村史,记录民俗。

一点点让丰阳古城的历史和文化拼图,愈发完整。


也终于,在中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丰‘遗’足食”实践团的努力下,


他们制作了牛肉干宣传片,推出了预制菜,


登上了各大媒体,打造了文化IP,建造村史馆,

并以此获得了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全国重点团队等荣誉。

让丰阳牛肉干破圈,走出了丰阳,走出了广东,走向了全国。

原本只有本地人熟知的牛肉干,就此成为了丰阳的产业名片之一。


而赵萱,也成了中山大学人类学学院同学们口中“马丁堂卖牛肉干的赵师傅”。

他很欣慰,通过和学生们这两年的坚持,

让一座千年古城,逐渐地拂去了历史的尘,而被更多人看到。


从古时“凤阳”到丰阳,这里至今,仍留存着千百年来的历史痕迹。

从千年、百年,到今天的黄肖衡,牛肉干还是那不干的模样,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村子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他们,过去在驿道上讨生活的挑夫,常常将牛油带在身上。中途休息时,牛油上撒上辣椒,然后下饭吃。

后来,根据老人的讲述,赵萱复原了这道菜,并得到肯定。


你看,时光荏苒,岁月斑驳,不变的是味道。


如今,漫不经心地走在古道上,从东门走到西门,南门进,北门出。你会被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明、清建筑包围。一砖一瓦一墙,感受到时光在这里留下的浓烈痕迹。


斑驳的石板古街、重檐飞翘的古宅,还有那古代24小时不打烊的小卖部——伙铺。

整个古镇,如同一道南北文化的门户,更似一座富有生命力的博物馆。


中原文化南下与岭南本土文化相互交融,触地新生。


谈及对丰阳的感受,赵萱用很多的活态,来形容这里。

千年之古,生态之活,人文之活。

都是丰阳,独特的魅力。

老祠堂里爷爷们日常弹奏的乐曲,千年古驿道上人们的来来往往,广式民居里溢出来的泡椒牛肉干,一年一度比过年还要热闹的祖诞传统……

以及,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文保意识。

这一点,让赵萱,惊喜又意外。

有户人家,屋子快塌了,多次邀请他去看看古宅里的碑,有文物价值,就及时保护下来。


最初,他带着学生处处寻古,到现在,“古”自己找上门。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里,让赵萱觉得自己和同学们所做的一切,一点也没白费。


其实丰阳的宝藏,远不止于此。

它在无形中,召唤着更多的年轻人,回到这样的乡村、古镇。


这便是他们,在未来更希望看到的:把青春带回乡村。


在今天这个高速飞转的时代,年轻人离开乡村,越远越久越难归。


赵萱觉得,需要探索新的方式,让年轻人和时代和乡村重新连接。


所谓,中国文化里面,最好的耕读。


古代仕子,出自农耕。然后,告老还乡,荣归故里。


“我们在想,传承了2000多年的耕读文化和思想,不要断在我们手上。”


丰阳,便是个很好的阵地,也是个很好的开始。


始于牛肉干,让味道的记忆,

将古今、将城市和乡村重新连接。



来源:广东共青团

编辑:sivir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共青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