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对“乡村”有着丰富的想象。他们在外求学,又回到乡村,燃起一团团“希望之火”,点亮乡土的发展,还有青春的色彩。1991年,王世超出生在河南豫东地区的一个小乡村。根据他的记忆,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家里的三亩庄稼地。他在想,农民收入方式单一,种地靠天吃饭,关键是,种庄稼的收入也并不高。于是,一个小小的梦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改善这一现状,改变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上图为1990年,河南省荥阳县(现荥阳市)一位农民开着手扶拖拉机把刚收割的小麦运回家中(新华社记者王颂摄);下图为2019年5月29日,无人机拍摄的在河南省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一处麦田里,农民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新华社记者李安摄)。图源 | 新华社
当时,为给家里减轻压力,王世超一直在勤工俭学。他申请在学校饭堂洗碗,课余时间也做些兼职攒些生活费。直至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丰富的兼职经历给了王世超启发——也许,他可以通过创业改变生活。湛江,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以生蚝闻名的“中国海鲜美食之都”,靠海吃海的印象深入人心。
湛江炭烤生蚝 。图源 | 微湛江
湛江农海产品资源丰富,很多湛江人都靠此发家致富。王世超便想,有没有可能,利用大学生相对熟悉的电商互联网优势,帮助农民售卖农产品?一方面自己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当他投入到农海产品销售时,“海水稻”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他。“海水稻是我母校的科研成果,教授们做了40年的传承研发实践,就是希望能在荒芜的盐碱地种上水稻,能为老百姓增加收入,为国家多生产粮食。”广东有500多万亩的盐碱地和撂荒地,以往因为耐盐碱作物品种的短缺和种植技术的低下,这些盐碱地一直没办法被开发利用,十分可惜。而海水稻出现以后,原本贫瘠的土地便生出了希望。海水稻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已经培育出可以广泛推广种植的海水稻,但受渠道限制,很难销售出去。于是,学校老师找到了正在创业的王世超,希望他可以把海水稻产业做起来。2018年,他创立了广东海稻红农业公司,并先后在湛江遂溪、东海岛、雷州、廉江、海南三亚等地建立基地。团队通过不断改良配套种植技术,将海水稻亩产从200多斤提升至900多斤,并实现产业化发展,使农民亩均增收1500元到2000元。检查海水稻生长情况。王世超,现任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产业负责人、全国青联委员、广东创业导师。图源 | 受访者提供2019年4月,王世超到三亚参加国际水稻论坛,袁隆平院士在台上做了杂交水稻的主旨报告。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第一次现场向袁隆平院士介绍了团队在海水稻产业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获得了袁隆平院士的认可。之后,受邀请,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团队到长沙拜会袁隆平。袁隆平高度认可和支持他们在海水稻研究方面的探索,并欣然答应作为团队的首席专家。在座谈会上,袁隆平院士提出海水稻未来发展要向高产和提升耐盐碱度上继续努力,并号召全国的海水稻团队一起协作攻关。“在会上,考虑到袁隆平院士90岁高龄,原来只计划他和我们见个面,交流5到10分钟。但在现场,袁隆平院士一直在强调发展海水稻对我们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希望在未来八年的时间种植海水稻一亿亩,这样可以多养活中国八千万到一亿人口。”整场活动,袁隆平院士参与了半个多小时。袁老的敬业和坚持,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新农人。根据计划,王世超团队未来拟开发种植海水稻100万亩。海水稻种植出的海红米用于制作各种美食。图源 | 央视频《风物:稻米》除此以外,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王世超团队在2023年7月受马来西亚农业部邀请,到当地考察学习,并初步和农业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他们将帮助马来西亚东海岸开发盐碱地,种植海水稻。王世超希望把马来西亚海水稻项目做成中国援助“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安全示范工程。“让优质的农产品借助互联网插上腾飞的翅膀,技能兴乡,是年轻人该做的。”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下,王世超还经常组织青年电商团队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电商、做直播活动,帮助他们注册账号,教他们用智能手机拍摄农产品的照片和视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原来并没有那么遥远。黄鳍鲷,又名黄脚立,在当地俗称黄立鱼。黄立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沿海等地。美食家蔡澜曾说——全世界最好吃的鱼叫黄脚立。珠海市金湾区,地处咸淡水交界处,平均温度常年维持在22摄氏度,有着优厚的养殖黄立鱼的先决条件。因此,金湾区很早就成了黄立鱼养殖户的聚集地。金湾区黄鳍鲷(黄立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图源 | 金湾黄立鱼“随着市场知名度的提升,我们明显感觉到市场需求量持续上涨。”“而知名度的提升,也为金湾黄立鱼养殖业的未来提出了更高要求。”陆冠林,2010年大学毕业之后,曾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在海外当某品牌的大区总监,待遇非常好。然而,他最终并没有继续选择这条道路。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几年后,他回到了珠海,来到了父亲的鱼塘边,养起了鱼。陆冠林对水产养殖和黄立鱼的认识,来自于父亲。上世纪80年代,陆冠林的父亲来到珠海发展,最初种植甘蔗后来养殖水产。虽然当时养的都是“四大家鱼”,但本地人都知道黄立鱼的肉质最为鲜嫩。回国后,陆冠林很快在市区开起店铺,卖活鱼和农产品。起初几年,黄立鱼的行情很好,很多鱼塘都开始尝试养殖黄立鱼,对鱼苗的需求也逐年上涨。2018年,为了顺应新的销售模式,陆冠林开始了直播带货的尝试。他通过联动当地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在大林社区举办了金湾黄立鱼线上品牌推广活动,2个小时直播在线人数近万人,全网共收获近30万的浏览量。陆冠林(左),现场直播带货场景。图源 | 受访者提供除了营销,在养殖技术、产业链条上的迈步,才是解决产业痛点、难点的根本。“黄立鱼生产周期要一年半时间,农户就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吃喝拉撒都靠这口塘,没有收入的时间怎么办?”在这样的考量下,2015年开始,陆冠林团队通过多次实践,得出了鱼虾混养的结论,免费指导农户生产。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提升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陆冠林接受广东卫视《飞越广东》栏目采访。图源 | 荔枝网
2018年,他申报了《鱼虾苗打包机用抽水机》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极大缩短了鱼虾苗打包时间,保证了鱼虾成活率。
养殖的鱼塘。图源 | 珠海青年
在攻关养殖技术的同时,陆冠林充分发挥在种苗研发、养殖模式、品牌流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
“我们要做一头一尾的事情。随着养殖大环境的变化,加上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迫切需求,我们现正做‘瘦身’和‘无抗’的养殖探索,通过循环水养殖技术做到产品可溯源、品质可把控,让鲜活、优质的农产品能直供百姓餐桌。”黄立鱼有很多种做法,如清蒸、红烧、剁椒、鱼汤等。其中,清蒸最能保证肉质鲜美。图源 | 珠海青年
“年轻人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很高,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去创新生产。所以,当有技能、爱农业的年轻人加入农业生产队伍,乡村才有希望,才能真正振兴。”“令人心动的offer”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次选择,数十年时光,陆冠林也曾有过这样的思考时刻——如果当年没有回来,会怎么样?会比现在更好吗?“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岗位都可以发光发热,关键取决于你本人的定位和努力程度。”三华李,果大肉厚,爽脆酸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风味又极佳的水果。据记载,明朝年间,曾有人特意前往韶关翁源,一探此地奥秘,其时就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李子,大感惊奇。问是何物,答曰:“三华李”。这就是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种植的李子。三华李在翁源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悠久的历史及优秀的品质,让三华李成为了翁源最富盛名的水果。2022年10月,三华李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国字号品牌。
翁源三华李。图源 | 翁源电视
然而,翁源作为广东最大的三华李种植基地之一,却因为未打开销售通路,市场力和影响力远弱于其他产区。这时,90后返乡创业青年赵威平,想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每年三华李大量上市时间在6月,赵威平团队在3月就开始布局电商销售渠道和线下批发渠道,使用平台预售策略,对三华李进行分类销售。比如,可按品质分类,将三华李划分为特大果、大果、中果;可按送礼人群分类,分为家庭版和礼盒版,配以不同包装方式,等等。“通过细分销售市场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农产品多样化销售,增加三华李的附加值。”翁源农户种出来的三华李品质好、口感佳,但销路一直是比较大的问题,作物常坏在地里,十分可惜。为此,赵威平决意带领团队持续推进翁源的助农工作。赵威平,现任翁源县兰蝶妃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源县韶李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翁源县政协委员,获评“广东省乡土专家”等荣誉称号。图源 | 受访者提供创业之初,赵威平也跟不少青年一样,遇到过瓶颈。2021年,赵威平通过电商平台预售机制,在三华李成熟之前获取了大量订单,但自家种植的三华李还没有大量进入丰产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买家们纷纷催促发货,由于发不出货,退单非常多,让他特别难过。翁源本地农户多,但单一种植面积大的农户却比较少,单靠一家的力量,并不好解决供货问题。此后,当地政府部门和村委,将各农户的资源协调、整合起来,三华李终于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发货,各家农户果实成功“走”了出去。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电商”的模式,2021年,团队已带动农户1835户发展翁源县优势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户均增加创收5100元。2022年1月,公司获翁源县乡村振兴局授权,设立了翁源助农馆,帮助本地农户将农产品卖得更好。2023年,赵威平公司在销售三华李等水果时,在多个网络平台均拥有渠道,电商销售占比可达72%,大大拓宽了销路。三华李虽为翁源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但销售期具有季节性。赵威平注意到,翁源还有一项农作物同样享誉全国——翁源兰花。翁源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兰花作为高洁、典雅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于是,赵威平公司增加了兰花这个品类的销售,其产品成功入选粤字号品牌名录。翁源兰花也被纳入到了“基地种植+电商销售”的运营模式。未来3-5年,赵威平希望建立三华李种植资源圃,并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打开出口渠道,将三华李出口到国外,走得更远。从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到享誉翁源的“新农人”,赵威平对未来信心满满。“翁源农产品电商发展,未来可期,助农帮农本就是青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图源 | 翁源电视
十八般武艺的青年人,只要你想,任何地方都会是你的舞台。四季流转,时代更迭,我们不断收获,靠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源源不竭的“活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数青年人正以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回到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技能兴乡”的深刻内涵。不论是童年的初心,还是偶发的选择,大家的终点都是一致的:让传统农业焕发活力,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每个日夜流下的汗水,是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最炽热无声的表白。
作者丨Sofia、软;监制丨罗屿
广东共青团 × 新周刊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neweeklylifestyle)联合出品
编辑:软
(上期推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