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磕头拜师”引热议,律界需要怎样的“师徒关系”?我们采访了老中青律师

张旭凡 上海法治报 2021-07-15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

都存在着拜师求艺的传统。

师父倾囊相授,徒弟虚心求教,

技艺在一门一派间传承,

相敬相亲也不失为一段美谈



但同时,师徒间严明的

规矩、礼仪也颇具争议

以相声界为例,

德云社的拜师仪式就曾深受讨论

3月17日

一段发生在云南昆明的

律师“下跪拜师”视频

也在热传后引起轩然大波。


律师“下跪拜师” (来源:上游新闻)


事情发生在3月16日晚,视频中一位中年男性向端坐着的一位老律师下跪并行磕头礼拜师,表示任何时候都会听从师傅的”。随后,受拜律师回应称,拜师的律师专门从外地赶来,自己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双方在交流中对方突然下跪拜师,自己是被他的真诚所感动


在当代律师行业需要“拜师”吗?

是否应当“言听计从”“三叩九拜”?

“资历”是否决定了一切?

“师生”间应该如何相处?

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了沪上老中青三代律师,

听听他们口中的律师“传帮带”……


“磕头拜师”是否需要?


律师慕名而来,

向自己钦佩的“业内大咖”

行磕头礼拜师,

网友对此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

“各行各业都有师傅带徒弟的行为”

“如果是正经师徒关系,跪拜才是礼仪”



也有人认为,

损坏了律师形象

拜了师也成不了优秀的律师”

“此风不可长”



身为业内人士,

律师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宏伟律师认为,民间本身也存在着拜师求学的习俗,如果双方都是你情我愿,磕头跪拜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发布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就存在着刻意炒作的“博眼球”之嫌。


上海名江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有明律师同样认为,这个事情本身没什么好刻意指责的地方,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磕头礼”也并不值得提倡与主张



上海七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潇歌律师表示,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角度,磕头拜师的行为是并不可取的。“即使是比较崇拜,也可以通过工作中的交流来进行学习,而不需要通过这种表象化的方式来进行展现。


视频中,老律师在拜师仪式中表示,自己在工作上比较严格,会骂人,而拜师者则表示,“自己任何事都会听师傅的”


针对这份师徒中的“言听计从”,廖潇歌律师认为,身为律师,应该讲究客观公正。“‘师父’”在工作中也并非百分百正确,倘若一味顺从,对于客户与案件的负责与本身的公平正义又如何能够体现。”


“并不是‘师父说一就是一’,师徒之间也是在沟通交流中不断互相学习。”陈宏伟律师说道。


不一样的“拜师”


在正式独立执业前的实习律师阶段,很多刚入行的“萌新”都会走过一段在带教律师的指导下逐步成长的历程,而这段“带教”关系也是新时代下另一种形式的一次“拜师”


陈宏伟律师认为,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实习律师们可能缺少了一份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这时带教律师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廖潇歌律师也认为,虽然每个律师的成长空间存在差异,但是在进入这样一个专业领域前,向业内优秀的人士进行学习很有必要。


作为一名带教律师,陈宏伟律师会对实习律师进行诉讼相关业务的指导,及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将经验倾囊相授。廖潇歌律师表示,实习律师可以向带教律师学习很多优秀的工作方法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业务能力。



经历了一年实习期后,上海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的实习律师潘芙佳在今年3月领到了“律师证”,正式成为了一名执业律师。当提及从带教律师处学到的东西,她表示无论是建立、维护委托关系的一份庄重、耐心、从容、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态度,还是应对诉讼与非诉讼业务的不同办案技巧,对于她未来的工作都影响深远。


而身为执业30载的一位“老法师”,谢有明律师讲述了自己很多年前带的一个年轻律师的故事。


当时这位年轻律师很粗心,对很多细节处都不在意,甚至在一次誊抄文本时把“活”抄成了“死”。作为带教律师,谢有明把年轻律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告诫他“细节决定成败”,在办案的时候更是无论再小的点不能放过


后来年轻律师办了一起法律援助刑事辩护案件,案件由公安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年轻律师在会见当事人后认为对方的年龄可能有误,很可能是未成年。谢有明得知了这个细节后,让年轻律师放手去查。


两人自掏差旅费,亲赴异地查证,行程上万公里花了10多天,在当地司法部门的配合下,终于查明当事人的实际年龄并不是身份证上的19岁,而是不满16岁。检察院最终确认当事人未到法定年龄,最终当事人被无罪释放。


事后,检察院专门向区司法局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对律师认真办案,避免错案的发生进行表扬。现如今,这名当初的年轻律师也早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律师,曾先后获得市、区七次表彰。而回忆起成长的轨迹,相信“师父”曾经的这段教诲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相互支撑中共同成长


既然这样一份赋予了新意义的“师徒关系”在律师界有着存在的必要,那么身为实习律师与带教律师之间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相处?除了“磕头”以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展现“拜师者”的一份“真诚”?


陈宏伟律师认为,所谓“磕头”“吃饭”,不过都是流于形式的次要内容,真正重要的是双方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作为实习律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对带教律师的工作带来帮助与促进,作为带教律师能够知无不言地传授经验,让实习律师尽快“出师”。



潘芙佳律师说:“虽然在劳动关系上实习律师与带教律师之间具有着一定的'人身依附性,但人格始终是独立的,应该用勤勉认真、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来展现自己的真诚。”谢有明律师同样指出:“年轻律师首先要有自身的信心,树立平等独立的人格,从带教律师身上好的东西要吸收,有问题的地方也要指出,真正做到‘扬弃’。”


“实习律师和带教律师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一方高于另一方’,而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样可以相互学习。”陈宏伟律师认为,刚步入职场的律师们对于一些新鲜事物的认知与看法同样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启发。谢有明律师也以自身举了例子,与年轻人相比,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上自己就需要向“小老师”们好好学习一番。


廖潇歌律师认为,作为实习律师,应该做到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事情的对错需要客观判断,而不是“无脑膜拜”地成为带教律师的“代言人”。“集体智慧始终大于个人智慧,无论身处‘师徒’的哪一方,心态都要平和且开放,在工作当中相互支撑,通过真正有效的传帮带不仅能把本身团队的工作做得更好,也能有助于律师行业的整体发展。


对于“师徒”关系你怎么看?

礼节、规矩是否重要?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见习记者 | 张旭凡编辑 | 张旭凡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