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NG云观展 |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

龙美术馆 2022-06-07


为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龙美术馆(西岸馆)自3月10日起临时闭馆,美术馆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萌宠乐园、滑板公园、篮球公园、攀岩墙区域,也将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将视实际情况另行通知。在此期间,龙美术馆公众号将推出系列线上“云观展”活动,让艺术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六展厅展览“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呈现了20余件日本艺术家中西夏之1980年后创作的油画、水彩画、大型装置,6件同一时期日本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以及4件中国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


这是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一直以来想举办的展览。4件中国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与中西夏之的绘画并置,艺术家画作中的交错纹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瓷器在烧制中出现的裂纹或特殊效果,二者同样充满对于色彩和空间的表现以及对于偶然与无限的追问。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1.21 - 2022.5.8,摄影:shaunley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图为:[清] 雍正窑变釉铺首蒜头瓶,“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高24.2厘米,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龙美术馆(西岸馆),摄影:shaunley



[清]雍正,窑变釉弦纹瓶,“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高25.7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中西夏之(Natsuyuki Nakanishi),1935年生于东京,1958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与音乐大学。作为60年代日本前卫艺术的先驱,中西夏之曾与高松次郎(Jiro Takamatsu)、赤瀬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创立前卫艺术团体“高赤中心”(Hi-Red Center),该艺术团体活跃于1963至1964年,探讨各类社会议题。1965年,中西夏之与暗黑舞踏成员土方巽(Tatsumi Hijikata)及大野一雄(Kauo Ono)合作。在此之后,绘画逐渐成为了他的创作重点。


1970年代后期,中西夏之在绘画中加入真实的弓箭,此后弓箭演化成了更抽象和微妙的弧线和相关元素。弧线意味着画面之外有一个更大的圆, 暗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无限空间中的一个片段。



中西夏之(日本,1935-2016),《D》,1980,布面油彩、竹子,180 x 97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图片版权归属艺术家,图片由上海华氏画廊提供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1.21 - 2022.5.8,摄影:shaunley



在展厅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艺术家持田总章、田中敦子、小清水渐、菅木志雄、草间弥生这一时期的作品,空间、距离、人与自然都该时期比较常见的探讨课题。


到1980年代,中西夏之逐渐找到自己绘画表达的重心。作品《LlR - 87 - I》(1987)是这一时期代表作之一,画面中间纵向的紫色将画面一分为二,多变的笔触与轻盈的节奏充满张力,表现他对于无限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中西夏之(日本,1935-2016),《LlR - 87 - I》,1987,布面油彩,194x142cm,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图片版权归属艺术家,图片由Christie’s Images Limited提供



对于“紫色”,艺术家曾写到:“在中间慢慢地涂上紫色,慢慢地,就像让紫色的柱子生长一般”,或是形容“紫色逐渐分散开来”。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于紫色的偏爱与他对色彩与空间关系的理解有关。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1.21 - 2022.5.8,摄影:shaunley



1990年代起,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名为《着陆与着水》(日语:《着陸と着水》)的装置,作品皆与某地有着密切关联,包含对于某地的地理形态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群岛地形的讨论。  



中西夏之(日本,1935-2016),《着陆与着水 XIV 五浦海岸》,2013,黃铜板、木制台座、木制框架、小钢球、金刚砂、纸、茶碗,黄铜板:180x90x0.15cm x6块;底座:边长为182cm的六边形,版数:1/3,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这件装置中的相关之所是位于日本茨城县五浦海岸边的六角形亭堂,也被称为六角堂,由冈仓天心(日本,1863-1913)于1905年设计建造。1955年“六角堂”被捐赠给茨城大学,同年茨城大学五浦美术研究所(后更名为茨城大学五浦美术文化研究所)成立。2011 年在日本大地震中损毁,此后重建并于2012年重新对外开放。



六角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着陆与着水 XIV 五浦海岸》(2013)与“六角堂”有相同形状的底座,上面悬挂着6块矩形黄铜板。“六角堂”本身是结合了佛教文化和茶道文化,是一个冥想的理想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凝视着茶杯里的茶水平面,同时俯瞰太平洋上的水平线。这件装置作品向曾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被摧毁的六角堂致敬:垂直悬挂的薄黄铜板,在白沙上的金属球闪耀光芒。



《着陆与着水 XIV 五浦海岸》,图片版权归属艺术家,由洗澡堂画廊提供


中西夏之工作室,图片提供:中西宣子,致谢洗澡堂画廊


中西夏之在工作室创作,图片提供:中西宣子,致谢洗澡堂画廊



展览的后半部分展示了一批艺术家200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如同“弧线”提示着一个更大的圆一般,从作品题目到画面都反映看艺术家有意营造的关联性,以及对于“背面”和画面以外的提示。1996年起,艺术家就任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绘画科教授,因此也留下了不少对自己绘画理念的阐释,其中的不少文章充满隐喻,探讨艺术、意识、人与自然、艺术家与作品等问题。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1.21 - 2022.5.8,摄影:shaunley



艺术家认为作品与其所处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他不断强调、考量和实践的理念之一。在玻璃展柜里,展示了艺术家2009年在巴塞尔展示绘画作品时进行的设置。他使用可移动的画架展示作品。这种方式令人联想到“屏风”这一形式,分隔空间、设立边界并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中西夏之:时空韵律”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2.1.21 - 2022.5.8,摄影:shaunley


《着陆与着水- XIII 巴塞尔展示系列作品》在巴塞尔艺术展艺术无限单元的展览现场,2009,瑞士巴塞尔



中西夏之认为:“绘画是一种进入时空的形式,绘画是瞬间运用感性和理性把本来融合的时间和空间分割。”


时空无限、万物变幻无常又具有某种韵律。从画面笔触与纹理、使用的颜色组合到对于创作过程的记录、作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设定,艺术家对于世界和艺术的理解体现于其理论和艺术实践的方方面面。艺术家探讨着这些严肃沉重的课题,却在视觉表现上富有动态、轻盈之感,在混乱和秩序之中建构出独特韵律。



关于艺术家


中西夏之(日本,1935-2016) 图片提供:中西宣子 致谢洗澡堂画廊



中西夏之(Natsuyuki Nakanishi),1935年生于东京,1958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与音乐大学。作为60年代日本前卫艺术的先驱,中西夏之与高松次郎(Jiro Takamatsu)、赤瀬川原平(Genpei Akasegawa)创立前卫艺术团体“高赤中心”(Hi-Red Center),该艺术团体活跃于1963-1964年,探讨各类社会议题。1965年,中西夏之与暗黑舞踏成员土方巽(Tatsumi Hijikata)及大野一雄(Kauo Ono)合作。在此之后绘画成为了他的创作重点。1996年起就任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绘画科教授。中西夏之2016年去世。他在北九州市艺术博物馆(1985年)、西武博物馆(1989年)、爱知县立艺术博物馆(1995 / 2002-03年)、东京当代艺术馆(1997年)和川村纪念DIC艺术博物馆(2004/2012年)等地举办过个展。





LONG MUSEUM

热 门 展 览 Current Exhibi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