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为展览取一个好名字?

2016-04-17 毛珊君 文博圈

就像人人都要有名字一样,展览也需要有一个名字——展览标题。一个好的展览标题也能为展览加分。好的展览标题应具有的特征是:点题、易识、易懂、上口、有趣、真诚。




展览标题先不问精彩与否,点题是基本要求。点题就是点明展览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展览的筋骨,包含了主要展示内容与策展意图。拟定展览标题时应将这两个方面加以融合、提炼、升华。如果说一个展览的所有文字说明贯穿起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那么展览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应是最精简、最有力的文字说明,用以点透文章的精要所在。在讲究效率的今天,一些观众凭借一个明快的标题(其常见之于海报或网络)来初步判定自己是否对这个展览感兴趣,是否需要抽时间去参观。相反,如果一个标题对主题交代不清,观众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获知展览信息,比如阅读一篇四五百字的新闻宣传稿。但是,在不能保证大多数观众愿意抽时间阅读宣传稿的前提下,展览标题的指示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时命名会出现模糊、偏离主题的现象,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文字编写者不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展示内容或没有锤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因此,让名字贴合主题的先前工作是先建构好主题,即以文字形式切切实实明确展的是什么,想借展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要使标题易识就要避免生僻字。展览标题的文字本来就少,如果再含有生僻字,就会大大干扰大众对标题的认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利于大众完全掌握展览主旨。同时,可能也会让只具有普通文化程度和较低文化程度的大众产生“展览是如此高大上”的错觉,增强他们“也许会看不懂”的心理暗示,最终削弱他们的参观欲。再者,口头传播是十分有效的宣传途径,但含有生僻字的标题非常不利于口口相传。正如一个人的名字里有一个难认的字,他人也许会因担心念错而遇到尴尬就放弃呼唤那个人,也更不会把他介绍给别人。所以,保证大多数观众都能认识标题里的每一个字,会对展览的参观量产生积极影响。


标题应浅显易懂首先,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即使大众认识题目里的每一个字,但有时这些字组成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观众就可能需要借用辅助工具(书籍、网络等)明白标题是什么意思。但一般来讲,当初识某个令人费解的展览标题的时候,观众主动查阅资料研究其含义的可能性不大,取而代之的也许只是眉头一皱。此问题和生僻字产生的负面影响类似,阻碍展览主题顺畅传达,为展览提升了几分威严,却又降低了几分亲切。相比较长的其他文字说明,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会读标题,因为它们简短且带有标识性,所以如果标题出现这类问题,它就会成为展览和观众之间的第一道隔阂。其次,尽量避免在标题中纳入与展览内容相关的知识性词汇,因为对某个知识点的了解一般需要观众看完展览之后才会明白;否则,就要在展览其他文字说明中对该知识点有明确的解释。最糟糕的情况是观众在此之前搞不懂这个表达的意义,看完展览之后也不清楚。


好的标题还应朗朗上口。当然,这首先要建立在没有生僻字的基础之上,其次要让所有的字串读起来时感觉语音舒畅并富有节奏。一个没有偏字,意思明了,语音舒服的标题是容易被记住的。大众通过宣传媒介轻轻松松地记住了标题,潜意识里就可能会时常闪现出这个标题甚至浮现出对展览的预想,心里也就多少会有一份对参观的期待。同时,名字便于记忆也十分利于口口相传,这两点都有益于增加展览的参观量。


好的展览标题也应是有趣味的,能够吸引观众。一个有趣的标题首先应富有新意。当前国内博物馆展览标题拟定中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命题模式僵化,约64%的展览标题形式为主副标题联合。其中,副标题重在记实,多由“举办者”与“展览内容”组成,而主标题重在写虚,主要是将策展观点加以提炼并升华至饱含美感的词组或短句,意在引人注目,且60%为四字成语。不可否认,主副标题结合的形式能够完整、清晰地点明展览主题,但由于此种形式被用得过多,这种对优势的依赖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发展的阻碍。若拟定题目变得如套用公式,往往活的思路就得强行服从于死的套路,结果得到的题目就可能会显得呆板、拗口、牵强附会、交代主题不清。形式要服务思想。为展览命题要随心,拒绝任何套路的挟制,让题目先随着灵感迸发出来,再审视是否有其他技术问题,尽量做到让观众从题目上就能感受到展览有新意、有灵气。另外,除了要有新意,还要有点儿意思,以此激发观众的联想、兴趣、好奇心。这一般取决于策展人的文化素养、眼界、思维活跃度等。一些学术文章里介绍的展览标题拟定法,如联系法、直叙法、引用法等,可为增加标题的趣味性打开思路,但不建议生搬硬套。


然而,有新意、有趣味并不意味着求怪异。为了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而走入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妥当的。光怪陆离的题目空有一个噱头,但往往不能清晰地点明主题,也常令人费解,这就失去了标题应有的功用。展览标题的风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博物馆的面貌。所以,不可以一直停留在创作僵化,显出陈腐之态;也不能惯用花哨、怪异、过于前卫的展览名称,给人浮躁、急功近利之感。博物馆使用的展览标题起码应具有一种文雅、沉稳的气质。


展览标题要名副其实。换句话说,“名”与“实”必须相符。若言过其实,拟一个明显优于展览的真实规模、层次的标题就像发布了一个虚假广告,非但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让观众产生心理落差,有损博物馆的诚信。“大展”“特展”“精品展”这类代表高水平展览的名称标记词不能轻易使用;“艺术之巅”“千古绝唱”“登峰造极”这类宣扬展览优质内容的高端词汇也要慎用;“中国”“全国”“世界”这样的权威性头衔亦不能冠在与其实质不相匹配的展览上。所以,在决定使用一个标题之前工作人员应对展示内容、展示水准、展览意义等各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的客观评估,力保展览“名”副其“实”。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13日第8版  作者:毛珊君

文博圈,投稿邮箱3319995230@qq.com

文博圈,qq群 149299743


更多精选阅读(直接点击进入)

博物馆: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国家文物局、发改委、财政部都说了啥

文博界热议习总书记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