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受访者对中国文物事业现状不满意

2016-07-18 吴树 文博圈

商代双羊尊(青铜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您对中国文物事业的现状满意吗?”    “您认为中国文物业存在危机吗?‘危’在何处?”    “您认为我国的文物政策该‘放’还是该‘收’?”

    近几年,记者通过多种渠道就上述问题,分别向普通文物爱好者和文物专家做调查。70%以上的受访者对我国文物现状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理由综合起来主要有4条:
    第一,   我国国家馆藏文物数量太少,不足以佐证我们悠久灿烂的民族史;
    第二,   中国文物流失太多,现在去世界各地的古董市场,都能发现堪称国宝的中国文物被摆在地摊上贱价出售,而且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出土的文物;
     第三,中国文物的赝品太多,结果会导致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误读,损害中国文物的国际声誉;
    第四,国内文物市场疏于管理、杂乱无章。制假无罪、卖假不罚、专家虚假鉴定、拍卖行“假拍拍假”等现象普遍存在。



玉马首(汉代) 现存于美国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


    有一位在美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这样写道:“我在国内多次到国家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参观,初步印象是无论文物的数量或陈设水平,都不如美国博物馆。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有着令世人仰慕的进步,可是当人们要去博物馆寻找、亲眼目睹它的光辉历史时,却往往会扫兴而归。有一位美国同学和我一同看遍了北京的博物馆,末了问我:‘你们老爱吹嘘自己的民族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怎么文物数量这么少啊?还赶不上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贫瘠的国家文物,很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脸上无光!”
    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员直言不讳:“中国文物市场的管理可以说现在是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假作真时真亦假,是非多到无是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拍卖公司到各类文物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比比皆是,相关法律几乎成了一纸空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觉察:对第一个问题比较敏感的受访者大多是高学历、高职称者,他们都有着很浓郁的历史忧患意识和极深厚的本土文化使命感。
    对于第二个问题,绝大多数受访者一致认为,目前中国文物事业存在严重危机,他们还认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因素来自三方面——盗墓、走私和文物鉴定。理由有三:
    第一,泛滥成灾的盗墓现象不但败坏了社会公德,而且,盗墓者对地下文物的无序开采和恶性毁坏,从根基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研究造成无可挽回的毁灭性灾难。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先生说:“尽管考古年年都有新发现,但古遗址、墓葬的盗掘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如甘肃省的一处遗址曾经连续两年被盗,有些重要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这是令考古人员尴尬的事……盗墓猖獗,有些地方几乎失控,除了当地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外,巨大的利益驱使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电视节目片面宣传‘文物值钱’,也助推了贩卖文物行为。”

    一位湖南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回湘西老家一看,漫山遍野都有盗墓者留下的盗坑,犹如抗日战争时游击队挖的战壕……自古以来,盗墓者称贼,为人所不齿、世所不容。现如今世道昌明,社会上反称盗墓贼为‘业余考古队’,给予了充分的谅解与纵容。一些农民公开结伙掘坟毁墓,成为令人仰慕的农村新富!事态越来越严重,却没人认真去抓、去制止!看不懂、看不懂啊……”


    第二,巨量文物走私活动已经造成我国历史文化面临“国难”。虽然中国幅员广大、历史悠久,地下文物储藏量丰富,但是若按照近20年文物流失的速度计算,再有几十年,我们很快就会由一个文物富国变成文物穷国。
    河南公安系统的一位警官透露:“近年来,我国每年走私出境的文物难以计数,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要学历史、看文物,会不会得坐飞机去外国博物馆?”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文物走私想象更是深恶痛绝,愤懑之心脱口而出:“(文物走私)比贩毒更厉害,贩毒不过是毒害了几个人,但文物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毁了就再难补救了……这里丢了的东西(文物),很快就在境外出现了,这里面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牵涉腐败。被枪毙、判重刑的(盗墓者)都是农民,其实他们拿到的钱最少,拿大头的倒没逮住。他们有的是钱,明天再给俩钱,又有人来了……这里面和腐败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官员和开发商、商人相互勾结,搞腐败,结果出了很多事情!”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干部任杰对此很有同感,他说:“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败坏了市场。”


商代兽面纹鬲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一位讲学伦敦的学者来信佐证了任杰的说法:“在伦敦的一条小街的一个普通古玩店里,我看到货架上摆着100多片商代甲骨文,售价一共不过5000英镑……老板告诉我,他是以每公斤论价从一个英籍华人手里购买的,那人告诉他,这些甲骨文是2006年从中国河南出土的。店主人还说,头几年中国文物卖得很贵,象这么多甲骨文起价就要10几万英镑。现在很多人很容易就从中国带回大批文物,再好的东西多了就不值钱……”
    第三,目前国内文物鉴定队伍管理混乱、素质低下,老专家普遍缺文化,部分年轻专家缺德。前者面对高科技制假束手无策,“假作真时真亦假”,或对民间藏品一概否定,或铜雀春深、闭目塞听,不“识”人间烟火,以求洁身自好;后者是“钱到手时假亦真”,只要给钱就开鉴定证书,有的人干脆自己就跳进浑水,参与制假卖假,造成文物市场上假货遍地摆、证书满天飞,从而导致收藏者屡屡买假、海关频频放真(文物)的惨状不断发生。
    美国耶鲁大学人文科学专业华裔教授秦博士在复函中写道:“……在国内,真文物看假、假文物看真的现象已不是新闻。海关如此、鉴定机构如此,就连一些国家级的文物‘法老’也时常大跌眼镜……我和朋友曾凑钱在美国购买了几件走私过来的先秦陶器,要求捐赠国内某博物馆。在美国做过碳14测试认定,可是一入国门就被专家轻率地鉴定为赝品。无奈之下,这几件东西又被一个美国人买下捐献给纽约的一家大学博物馆收藏。后来,我们听说在国内捐献文物还要附带赞助费……”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国的文物政策该‘放’还是还‘收’?”虽然对立双方在人数上悬殊较大,‘放’派占48%,‘收’派只占12%,主张维持现状的占40%。但是,双方的观点却是针锋对麦芒,听起来言之凿凿、各占其理。
    有一位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在留言中写道:“应该彻底放开文物进出口限制,既然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世界大同,既然最后大家都会成为一家人,那么各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最终都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必要将文物锁关闭国吗?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我和我的中国同学就曾经为那里展出的中国文物而骄傲、自豪。一些法国本土的同学,并没有因为这些中国文物存放在法国而为他们祖辈对中国的成功掠夺而趾高气扬,相反,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十分仰慕,向我们伸出大拇指!”
    一位国内收藏家也认为:“国家的文物政策可以适当放宽,现在连一个清代的碗都不允许出口,有这必要吗?清代那么多老百姓,哪一家没有几摞饭碗?再说,你不让出口,他就走私,没收了也不要紧,这些东西国内市场上有的是。你一放开,东西那么多,这价格还上得去吗?这价格上不去,还犯得上跑去国外卖吗?”
    在受访者当中,一些反对开放文物市场或主张紧缩文物政策的朋友同样旗帜鲜明。

    陕西一位负责文保工作的公安人员这样写道:“我主张加大对文物犯罪现象的打击力度,凡牵涉此类案件的,无论是偷盗,还是走私,一律关押,该判的判、该毙的毙,决不能手软!”


一位国内大学的历史教授将这几年文物大量流失的现象归罪于文物市场的开放,他大声疾呼:“……史物将尽、族不识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并极力主张“锁关闭国,羁文物与吾族吾土,以保我万代子孙识历史、知耻辱……”


    一位持“维持派”观点的国内藏家则主张要象其它行业一样,严格整顿文物市场,严打假冒伪劣产品。他说:“既然文物成了商品,那就应当顺从商品的游戏规则,文物市场也应当有3.15,有对造假卖假者的惩罚……”
    当然,记者也收到过与此完全相左的玩家灼见。一位北京古玩市场的“老江湖”这样说道:“古玩市场的味道就在于真假美丑劣五味俱全,没有了‘捡漏儿’、没有了‘打眼’、没有了‘悲喜江湖’,东西都是老的、真的了,那里就成了富人的天下,成了拍卖公司,比谁更有钱,它就失去了赌性,失去了绝大多数参与者,还玩什么玩?”
    前国家文物局顾问、曾经主持起草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谢辰生老先生,近年来,曾在多种场合公开表达了自己对文物市场现状的不满,并提出措辞尖锐的批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古玩市场、拍卖业的兴起都可以算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产物,可它们的出现使文物市场进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全国成千上万文物市场。文物不是萝卜白菜,要那么多的市场干什么?现在,中国文物拍卖企业有160多家,过多过滥,假冒猖獗,也助长了文物盗窃和走私。现在的文物拍卖如果全放开,就乱套了。一些当事人通过拍卖公司炒价,最后还是国家掏钱将文物买回来,最后亏的是国家。总之这里面的漏洞很多……”
    是放?是收?众说纷纭。一般分为利益之外的纯理论派和利益所在的“干系派”。前者多半是持“收派”观点的国内学者,他们一般不亲身参与文物市场的交易活动;后者多半是持“放派”观点的收藏者。持“放派”观点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海内外的年轻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尽管自己不收藏文物,但由于长期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更偏向于“全球化”与“大文化”的文物概念,思想比较前卫。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对此问题,记者还走访了一些国家文物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似乎对此都如鲠在喉、左右为难。“收”,怕把文物市场搞死。继续“放”,又担心由于文物鉴定的特殊性导致整个中国文物链松垮崩裂。但不能不说的是,在几年的访谈中,记者发现那些对中国文物事业具有影响力的行政官员和相关专家,竟然没有一位良心发现,愿意承担在这个“乱”字后面自己应负的责任。当记者进一步问及应该如何治乱时,他们更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其它,显然无良策可言。倒是一些有思想的学者,敢于直面现实,仗义执言。
    社会学家夏尚周教授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明确指出:“中国文物业目前乱象纷起,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危机。一是媒体以天价为价值导向所引起的文化危机;二是文物盗掘和走私造成的资源危机;三是文物造假高科技化和文物鉴定技术滞后所引起的信任危机。”
    法籍知名美学家李博士完全赞同夏教授的看法,她说:“就文物自身价值而言,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都把文物的历史价值及其珍稀度摆在第一位。打个比方说,整体而言,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和清代的彩瓷,谁的价值更高?毫无疑问是前者嘛!可现在一件清代早中期官窑彩瓷器的卖价动辄几百、几千万甚至几亿人民币。而一件最好的马家窑彩陶,能卖上几万块钱就不错了。这叫什么事?文物的市场价值为什么不能正确体现它的自身价值?我分析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况,有钱的没文化,有文化的没钱?许多有钱的大佬把收藏文物当作炒股票,所以只能照着一些品位极低、毫无审美意义的电视鉴宝节目的误导去吃货、去收藏、去倒卖!”

文章来源: 胡枫宋瓷收藏

(声明:文中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往期精选阅读(直接点击进入)

博物馆IP运营时代来临

七月帝都的17个展览,最少要看3个

博物馆满馆精品 为何观众却一脸懵

推荐:近期出版的15本文博类图书

国外博物馆文创产品欣赏 - 雨伞篇

孩子们为啥爱听他们的讲解?

关强:文创产品开发将作为博物馆评价体系的标准之一

定向音箱给博物馆观众带来新奇的视听感受

“博物馆+”时代来临了!

文博行业需要关注哪些新科技?

>>><<<

文博圈,投稿邮箱3319995230@qq.com

文博圈,qq群 14929974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