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6大招提升博物馆的12项功力
一是注重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 不断提升文物保护的服务能力和造血能力。 要让文物“延年益寿”, 我们认为既要做好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 更要做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我们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大力推动预防性保护工作, 目前重庆三峡博物馆即将完成馆藏珍贵文物一期预防性保护项目, 二期预防性保护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正在推进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项目和三期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是注重学术研究与深度策划相结合,不断提升陈列展览的策划能力和推广能力。研究是文物陈列展览的基础, 展览是研究成果的体现。 重庆三峡博物馆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承“巴渝文化、三峡文化、 抗战文化、 移民文化、 统战文化”课题研究, 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内涵, 转化研究成果, 推出主题突出、 内容充实、 特色鲜明的展览。 逐步形成了“1+2+N” 的展陈体系,即力争每年举办“1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展览”“2个风格各异的特展”和“N个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各类展览”。 目前,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 博物馆整合了十余家博物馆馆藏资源, 策划了原创展览“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览”, 此展览已入围国家文物局“纪念建党 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十项主题展览。
三是注重馆内与馆外相结合, 不断提升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和覆盖力。 馆内教育主要是利用专家导赏、 讲解员解说、 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推介、 语音导览、 微信导览、 社会教育活动等方式, 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 上半年博物馆参观观众达 101万人次。 同时, 为实现文化惠民, 文化共享, 坚持“四进”活动, 把展览、 教育活动送到“乡村、 社区、 学校、 军营”, 发挥博物馆教育的辐射功能。 特别是博物馆学堂不仅走进中小学校的校园和课堂,还通过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将博物馆学堂通过远程的方式惠及更广泛中小学生; 原创主题展: “清风正气——历史文物中的廉政文化”图片巡展首次在重庆市委党校和 19个区县委党校和文化系统巡展 275场, 服务观众27万人次, 发挥了文物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注重国内与国际相结合, 不断提升文化交流传播力和影响力。 把优秀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是博物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 今年以来, 博物馆已推出“乡土圆梦: 馆藏中国农民画展”“松石间意: 馆藏古琴艺术展”赴甘肃天水博物馆、 无锡博物院等地展出; 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引进了“吴昌硕艺术大展”, 与台湾鸿禧美术馆合作, 共同推出了“澄怀观道——中国画的形象与美感”特展; 还向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输出了 “汉风遗韵: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汉代画像艺术展” “綦江农民版画展”和“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3个展览; “自然的吟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花鸟画精品展”明年将赴英国、 韩国等地进行展览, 让更多的外国朋友爱上中国文化。
五是注重自创与社会合作相结合,不断提升文创产品的创造力和销售力。在文创产品开发上,博物馆除采取原创外,还采取馆际合作、委托和授权等方式。依托馆藏文物,注重市场需求,配合展览开发文创产品,开发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绿色环保、便利实用、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投入市场,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从而延伸博物馆的服务功能。配合原创展览“自然的吟唱” 开发的 “花鸟画系列产品”32 种、550 件,荣获 2016 年 “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最受欢迎奖” “重庆市首届十大文博创意产品奖” 和 “创意奖”。
六是注重合作与共赢相结合, 不断提升区域博物馆的驱动力和融合力。 为充分发挥三峡博物馆作为重庆历史博物馆群的龙头作用, 彰显社会责任, 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影响力、 传播力和辐射力, 博物馆积极探索博物馆总分馆制的运行模式和合作方式。 在考察调研、 征求意见、 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与巫山博物馆和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分别建立了总分馆制。 博物馆将以总分馆模式为主, 兼顾多种合作方式, 逐渐覆盖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博物馆, 推动区域博物馆事业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8月9日第3版)
原文标题:提升文物工作质量与效益 应注重“六个结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往期精选阅读(直接点击进入)
文博行业需要关注哪些新科技?
>>><<<
文博圈,qq群 14929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