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首次会员大会在津举行
近日,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举行,会议确定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并就联盟未来工作计划作了深入研讨。
来自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绿色发展领跑者企业、“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社会组织和科普基地的25家会员单位代表参会。会议由天津大学巡视办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洪波主持。
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启动以来,各会员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扎实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生态文化建设体验、生态环境科技交流合作等活动,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生态环保之力。刘洪波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本次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的召开,就是要总结凝练经验、分析建设不足、探讨实践路径、谋划未来发展,更好推动联盟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她呼吁各联盟成员单位在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协同联动、聚焦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共同发力,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更好地规范联盟运作,确保联盟各项规划有效实施,大会表决通过了《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章程》和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打造‘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环保金牌课程”“生态文明实践大课堂的构建与长效运行模式”及“联盟2024-2025年度工作计划”等三项议题展开分组讨论,共同为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擘画发展蓝图。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党委书记苏睿先表示,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汇聚联盟各成员单位优质资源打造“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实践”品牌课程,坚持“边学边练,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态文明实践中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案例库,形成可在京津冀地区各高校推广共享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院长王洪杰表示,构建生态文明实践大课堂要从课堂实践出发,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打造社会实践基地,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方向着手,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任英表示,后续要聚焦扩大联盟影响力等方向纵深发力,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科普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形成全链条生态文明思想科普宣传体系;打造联盟微信公众号,宣传各成员单位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成果,宣传推广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京津冀经验”。
任英在致闭幕辞时表示,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的历史责任,联盟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协同合作,推动联盟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典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会议间隙,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展览,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与会代表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联盟建设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京津冀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联盟是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教委指导下,由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9家单位发起,目前已发展成为由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绿色发展领跑者企业、“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社会组织和科普基地等单位组成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联合体。联盟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伟大实践,集聚京津冀“政产学研用”等优质资源,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大众化传播,推进生态环境科普,繁荣生态文化,实现联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促进绿色实践协同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平台支撑,为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推进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