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官风采】江津区法院立案庭法官艰辛调解矛盾“工作中说话都得注意声调”

接待群众

录入案件信息


随着当前经济纵深发展和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维权更为理智,越来越多的群众都学会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院受理的案件逐年增加,法院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那么立案法官一天的工作是怎样的呢?近日,记者走进江津区人民法院,体验了基层立案法官的一天。

连婧妤是江津区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的副庭长、二级法官,负责为前来立案的群众办理立案手续,筛选出可能调解成功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既减轻了双方当事人的诉累,又能减轻审判法官的压力。”连婧妤告诉记者。

工作窗口“业务忙”

“我身份证丢了,有人拿我的身份证去网上贷款;人家把我车撞了,怎么告状呢?”当天早上9点,在江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前,连婧妤忙着接待前来办理诉讼业务的当事人,而诉讼服务中心的各个窗口,早已围满了等候的群众。

有的当事人前来要求立案的法律涉及广泛,有的当事人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面对与当事人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连婧妤思路清晰,从容应对。

“你这个情况可以缓交诉讼费,因为这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符合缓交诉讼费的条件,但需要到所在地社区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还要到街道办事处盖章,办理起诉时,交一份缓交诉讼费的申请就可以了。”面对当事人的疑问,连婧妤态度温和,耐心回答。

“我们给大家介绍流程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声调,声音太小了别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了会被误认为你态度不好。”趁着喝水的机会,连婧妤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为大伙解答疑问、办理立案手续的同时,连婧妤还要将符合立案条件的申请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审判管理系统,将受理案件通知书、立案审批表扫描后,汇集到卷宗归档。忙起来的连婧妤像是一个“陀螺”,来回奔走在服务窗口与档案室之间。

“今天上午一共收案55件,录入20件。”连婧妤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案件也越来越多,工作时间不够用,连婧妤便会选择中午加班。

她说,因为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太多,在指导他们办理手续时,既要为他们讲解相关的程序等法律知识,又要录入数据,时间根本来不及,一般她都选择在午休的时候继续录入,争取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

诉前调解化解矛盾

上午11点,看着前来咨询诉讼的群众渐渐减少,连婧妤开始制作前一天调解成功的一起纠纷案件的调解书,一边筛选出可能有希望调解的案件,并逐一打电话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到法院协商处理。

“有些案件在立案前就处理好了,减少了双方当事人的诉累。有的案件在立案后都可能存在调解成功的希望。”连婧妤说。

中午12点30分,连婧妤匆匆在单位吃完饭后,便继续回到服务窗口录入上午未录完的案件信息。

立案法官做“和事佬”

下午3点,连婧妤开始着手调解一起财产继承纠纷案件。

因为父母过世后的财产继承问题,江津区李市镇洞塘村的几个继承人发生纠纷。连婧妤在了解情况后,认定这是一起可以协商调解的案件。

“约定几名当事人今天下午到法院协商调解,都是亲兄弟姐妹,没什么事不能协商解决的,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可以谈得好!”连婧妤很自信地说道。

在该院的调解室,连婧妤当起了“和事佬”。经过1个多小时劝说,最终,几名当事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欢。连婧妤也舒了一口气。

“每天都是这样的,从早上说到晚上,一天要喝好多水。”连婧妤对记者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个“话痨”法官。

下午4点30分,连婧妤回到服务窗口,对当天受理的案件进行录入和筛选,并开始整理次日工作所需文件。下午6点,连婧妤整理好第二天所需文件,仔细检查无误后方才下班。

据江津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江津区法院立案一庭共受理12610件民事案件,分流出适宜调解的案件1693件,调解成功873件,其中,连婧妤调解成功265件。今年1至2月,立案一庭受理民事案件1338件,分流出适宜调解的民事案件982件,调解成功439件,其中,连婧妤调解成功192件。

记者体验了一天后,对这位“话痨”法官不由得肃然起敬,只有亲身体会过之后,才知道立案与调解工作的艰辛。她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更重要的是,她还要一心一意为群众化解纠纷,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她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当事人的理解,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记者 周喜冬 实习生 刘 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