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霸占互联网的三分天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良大师 Author 良叔大大
来源 | 公众号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在中国的互联网圈,有一支不可忽视的流量大军:
湖南人。
“微信之父”张小龙、“腾讯五虎”之一的曾李青、58同城姚劲波、陌陌唐岩、快手宿华、快播王欣……
这应该是互联网最庞大的一个群体。
有人估算,在中国的互联网圈,湖南人可占到三分之一。
虽然这么说,并没通过严谨地统计,但也足以证明“湘军”在互联网圈的影响力。
100年前,是“得湖南者得天下”。而100年后,是“得湖南者得流量”。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也说过一句话:
“张小龙、唐岩都是湖南人,投社交就要投湖南的产品经理。”
曾李青
湖南衡阳人曾李青,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界的元老级人物。
他和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并称“腾讯五虎”,在腾讯的发展初期,功不可没。
而且腾讯“五虎”和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也不太相似。
“十八罗汉”实际上是“以马云为中心”,而“五虎”却是一种互补关系,缺一不可。
1998年,当小马哥和他的大学同学张志东开始合伙创业。在深圳电信混得风生水起的曾李青已经有了一个很牛逼的身份:
深圳互联网的开拓者之一。
因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第一个宽带小区,就是在他的推动下建成的。
不过到了1998年,电信局整顿“三产”,曾李青所在的项目公司,面临被裁撤的命运,他也萌生了辞职下海的想法。
最后,他决定去找他的领导——深圳电信局局长许文艳,请她帮助拿拿主意。
许文艳说:
“局里这座庙才多大啊?不适合你这样大开大合的性格,你当然应该去外面发展了,天大地大,你这样的有志青年,一定大有可为。”
嗯,这话说的蛮有水平,当年我也是这么劝退员工的。
只是许局长,送佛送到西,还推荐了一个人给曾李青:
马化腾。
其实,曾李青之前和马化腾也打过一些交道,当时小马哥还在润迅,因为工作方面和曾李青有些接触。
身材高大,能说会道的曾李青,让内向柔弱的小马哥印象深刻。
而彼时,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四人联手创业,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次开会时,大家突然发现,场面冷静的可怕,因为四个人都是技术宅男,个个不擅言辞。
因此,这次会议的主要决定是:一定要找个懂销售的人来合伙。
曾李青恰逢其时的出现,把一只巴掌终于给凑齐了。
马化腾和张志东,来到曾李青的办公室,商报路奥林匹克大厦的17楼,一个只有10平米的小格间。
茶还没喝两口,三个人的分工就已经明确了:
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
那是1998年的秋天,曾李青办公室窗外就是莲花山公园,粉红的簕杜鹃花洒的漫山遍野,三人心情颇好,憧憬着将来能搞点大事儿出来.......
不过,他们怎么也不会意识到,这竟然是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开端......
曾李青加入腾讯后,虽然按照股份,他坐的是第三把交椅。但他健谈,派头足,每次出去谈生意,都被人误以为是大老板。
而斯斯文文的小马哥则被认为是运营助理,或者是秘书。
但是小马哥并不介意,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账上没钱了......”
当时QQ已经有了百万用户,但那时的世道和现在不一样,流量压根儿不值钱。
有家公司倒是有意收购,他们上门清点了一下桌子、凳子、电脑,出了一个数:
60万。
小马哥觉得太低,对方问他要多少?
他咬了咬牙,说:“至少也值100万啊”,对方笑了笑,闪了。
后来,曾李青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卖不掉,可以找VC(风险投资)啊!
小马哥根本就没听过什么VC,因为当时风险投资模式刚进入中国。
而将VC引进中国的,也是一个湖南人:熊晓鸽。
虽然后来的徐小平、沈南鹏等风投大佬名声很大,但中国VC的始祖,是来自湖南湘潭的熊晓鸽,他因此也被称为“中国 VC 第一人”。
90年代的中国,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
1993年,当熊晓鸽从美国回到国内,和同学们说起自己的创投大计,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大忽悠:
“我们每个月都只拿120块工资,他哪里来一千万美金?”
当然,虽然曾李青和熊晓鸽是湖南老乡,但一开始曾李青并没有去找熊晓鸽,而是找到了其他两个好友。结果这两个好友牵线搭桥,分别推荐了两家投资机构:
熊晓鸽的IDG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的盈科。
最后,IDG和盈科各投了110万美元,并分别占股20%。
投资腾讯,既成全了曾李青,也成全了熊晓鸽。
因为在此之前的7年里,熊晓鸽的IDG颗粒无收。
之后,熊晓鸽又投资了百度、携程、搜狐、B站……所以他不仅成为了国内顶级的投资人,而且他还有了一句口头禅:
“我们投的。”
反正不管和他聊起什么公司,他最后可能都会冒出一句:“我们投的……”
而借着这两笔融资,腾讯不仅熬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后来在2004年又顺利赴港上市。
腾讯的上市让曾李青实现了财务自由,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刘炽平。
当时腾讯的上市承销商,是高盛,而高盛负责与腾讯对接的人,叫刘炽平。刘炽平比小马哥小两岁,两人一见如故。
很快,小马哥就把刘炽平挖到了腾讯,一年之后,刘炽平又从首席战略官升任为腾讯总裁,是仅次于小马哥的企鹅帝国二当家。
而在刘炽平刚加入腾讯的2005年,他还完成了一笔腾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收购:买下一个名叫Foxmail的产品。
而Foxmail的创造者,是另一个湖南人:张小龙。
当时谈判时的任命颇有意思:
刘炽平代表腾讯负责收购工作,曾李青协助执行......
在引进张小龙这件事上,腾讯的功劳簿向来是记到刘炽平头上的。
不过,据曾李青自己说,他协助工作时也是蛮用心。
他飙着自己的保时捷跑车从深圳赶到广州,去和张小龙谈收购时,湖南老乡的身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无论怎样,刘炽平和张小龙先后进入腾讯,企鹅帝国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2007年,曾李青离开腾讯,位置被刘炽平取代;
2014年,创造了QQ的技术大牛张志东也壮年退位,其位置被“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主攻游戏业务的任宇昕取代。
曾李青离开腾讯后,走上了他的老乡熊晓鸽一样的创投之路,之后江湖中才有了那句传言:
北有徐小平,南有曾李青。
后来,曾李青投资了他的一个老乡——湖南郴州的王欣,也就是曾轰动一时的快播的创始人。
当然,这笔投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张小龙
2005年,当曾李青第一次见到张小龙,曾李青可能没有想到,他眼前这个沉默寡言的老乡,日后会在互联网圈封神。
1969年,张小龙出生在湖南邵东魏家桥镇的一户穷人家,爷爷做过铜匠。
家里有兄弟两人,一个叫小龙,一个叫小虎。
小虎虎虎生威,可是小龙哥却比小马哥还文静。
后来记者问张小龙为什么会加入腾讯,他想了想说:
气质接近......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住在一栋苏式建筑风格的宿舍。宿舍外边有个水塘,没事的时候,他就和室友们到池塘里钓虾。
读研期间,张小龙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做计算机软件开发。
因为一向爱睡懒觉,所以每天中午会睡到自然醒,然后骑着单车去实验室,晚上12点再骑单车回宿舍睡觉。
1994年毕业的时候,原本张小龙是被分配到了一家国家电信机关。但当他站在单位那栋死气沉沉的大楼前,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生?”
问完这个问题,他就放弃了铁饭碗,转而跑到广州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起了码农。
1994年的时候,码农还不用“996”,所以业余无聊的时候,他就偷偷写代码,准备开发一款邮箱。
1997年,张小龙的Foxmail一推出就火遍了全国。
当时,中国大约有600多万台电脑,其中有200万台都在用Foxmail。
但是,Foxmail并不能给张小龙带来一分钱的收入。只是为了更好的维护Foxmail,他还是辞了职。
当时周鸿祎慕名跑到广州去找张小龙,两人很快成了朋友,经常一起下馆子,淘影碟。
有一次,周鸿祎提醒他:
“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要加广告,要盈利。”
结果张小龙说:
“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但很快,张小龙就意识到情怀不能当饭吃,因为他后来真的穷得快没饭吃了。
直到1998年的某一天,张小龙收到了一封邮件,对方说Foxmail有漏洞,想和他探讨一下。
发邮件的人是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
后来两人通上了电话,雷军问 :“愿不愿把Foxmail卖给金山?”
张小龙激动地开了个价:“嗯,15万,不能再少了……”
之后雷军派了两个码农去找张小龙详谈。结果两人回来后对雷军说:
“这样的软件,我们一两个月就能做出来。”
大家都说“文人相轻”。其实码农也差不多,码农都觉得自己的语言最牛叉,自己写的代码也最牛叉,谁也不服谁。
就这样,收购的事于是不了了之,一时大意的雷军错失了一个时代。
所以到了2000年,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Foxmail,后来张小龙又做出了微信,把雷军推出的米聊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雷军的那段日子,过得特别的阴暗,以至于每早醒来,满脑子都是“Are you OK?”的声音。
然而,张小龙在卖掉Foxmail之后,却变得很OK。
他揣着1200万,给自己买了一辆豪车,又来了趟说走就走的西藏之旅,然后开始给博大打工,继续负责Foxmail。
一转眼5年又过去了,博大因为不善经营,把Foxmail连人带软件转手卖给了腾讯。
张小龙带着Foxmail加入腾讯后,并没有搬到深圳,而是继续留在广州。
当年,国家总设计师在深圳画了一个圈,这时小马哥也在广州画了一个圈(也就是传说中的广研),并对张小龙说:
“你和团队继续留在广州,而你们的使命,就是把鸡肋的QQ邮箱打造成为中国的hotmail!”
2007年,QQ邮箱新版本上线,并推出了“超大附件功能”和“漂流瓶”。
2010年,QQ邮箱跃居全国第一,成为了“中国的hotmail”。
QQ邮箱做成功之后,张小龙又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半退隐状态,直到当年10月,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上线,半个月就收获了100万用户。
张小龙脊背一凉,赶紧给小马哥写了封邮件:我们也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移动社交软件。
小马哥回复道:“做,你马上就做!”
也正是在这时,雷军也打算全面进军移动社交领域,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赶在腾讯之前研发出米聊。
2010年12月10日,米聊上线。
一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
上图是微信后台第一天提交的代码
当时,小马哥虽然让张小龙马上就着手研发微信,但稳妥起见,他也同时安排了腾讯无线事业部的两个团队(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同时进行研发。
但这两个团队的历史包袱太重,反而是孤零零在广州,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且不受利益牵扯和权力掣肘的张小龙团队,最后赢了。
由此看来,当年小马哥让张小龙继续留在广州组建团队,远离腾讯大本营,简直是神来之笔。
微信推出半年后,雷军的米聊彻底失势。
不过当时张小龙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强敌,除了雷军,还有一个他的湖南老乡——唐岩。
唐岩
很多人说张小龙是互联网圈的一股清流。
但只要一提起唐岩,很多人会说:
“这哥们就是一股泥石流……”
而他创立的陌陌,更是移动社交领域公认的一朵奇葩之花。
有人不可自拔,有人口诛笔伐,还有人一边口诛笔伐,一边不可自拔......
唐岩是湖南娄底人,比张小龙小10岁。
当青年张小龙在大学沉迷于钓虾和写代码的时候,少年唐岩还在娄底矿区拉帮结派,拎着铁棍斧头在街上晃悠。
1996年考上大学后,头上还留着斗殴时的疤的唐岩已经喜欢上了看《电脑报》。
后来他又迷上了聊天室,天天混迹于娄底一个叫“神童湾”的聊天室,里面聚集着一群文学爱好者,而路子野的唐岩有一个很霸气的签名:
“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
聊天室里的唐岩不仅言辞犀利,一言不合就和人论战,而且他还喜欢写小说,他曾写过一个矿区混混和一个姑娘的爱情故事,文风粗粝。
结果他的小说引起了当时的网易新闻副总监黄章晋的注意。
两人不仅成了网友,黄章晋还把唐岩带进了网易。
后来,唐岩一路从编辑做到了总编辑。
回想起2003年,当时小城青年唐岩刚到北京,看着帝都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他收敛了在娄底时的狂妄。
有一天晚上,他坐错了车,却不敢向售票员问路,下车后,身无分文的他,只能沿着北三环走回月租330元的地下室。
后来他自己也如实承认:之所以不敢向售票员问路,是因为北京话太好听了,所以担心自己的大弗兰口音被对方鄙视。
那时候虽然穷,但唐岩始终认为,自己早晚会逆袭。所以到了2007年,他刚搬出地下室,就买了辆福克斯。
2011年,当他的老乡张小龙刚推出了微信,唐岩手里也已经攒了一百来万。于是他跑去问太太,说他准备创业,假如没做成怎么办?
太太说,那就去上班。
他又问:如果不想上班了呢?
太太回答:那就继续创业呗。
他接着问:如果又失败了,能不能把房子卖了?
太太说:行。
结果唐岩又问:假如又失败了呢?
太太没好气地回答:那就离婚!
唐岩心里有了底:
他起码能试3次。
2011年3月,唐岩带着另外两个从门户网站出来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开始开发一款手机软件。
当时他们都没有接触过手机软件,于是买了一本《iOS30天速成》,一边看一边写代码。
在创业前,唐岩没有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当年的小马哥创业时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后,腾讯的员工要达到18个人,一定把100多平米的办公室坐满!
但当时唐岩没想这些具体的东西,他想的是:
要搞就搞把大的!比如说,搞出一个像腾讯那么大的盘子!
当时唐岩一直紧盯着张小龙的微信,2011年8月4号,陌陌上线。而在此前一天,微信推出了一个新功能:附近的人。
虽然唐岩自信满满,但还是有点沮丧,他心里很清楚,他的湖南老乡张小龙,是个可怕的劲敌。
后来就有人问他:如果腾讯做陌陌这个事,怎么办?
唐岩回答:该咋办就咋办,难道就不干啦?
又有人问他: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
唐岩哭笑不得: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
唐岩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自信心爆棚,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经常说:
“我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却一行代码也没写过,也不会做设计,不会做销售,不会搞运营,我什么都不会,我就是公司的吉祥物。”
作为一个“吉祥物”,每次去见投资人的时候,当对方问他:“你以前做过什么?”
他回答:“管新闻。”
对方又问:“管新闻能干什么呢?”
唐岩又回答:“就是管哪条该不该上,标题怎么做。”
对方满脸疑惑:“这个跟你创业又有什么关系?”
唐岩理直气壮地回答:“没半毛钱关系!”
2011年,在陌陌第一年的年会上,唐岩喝醉了,他向大家吐露了心声:
我其实最想做个古惑仔。
有人就说,如果陈浩南出来创业,大概就是他那样。
2013年的12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唐岩在公司附近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结果被人抢了,两个人很快打了起来。
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和人打架,他回答:
“他打我,难道我不还手?!”
唐岩这种性格,当然不招公众舆论的待见。
以至于,2014年,陌陌赴美上市,大家一边炮轰陌陌是约炮神器,一边说唐岩痞里痞气。
但是,我倒觉得唐岩是个蛮真实的人,不装逼,这种人实在太少啊......
而那些一边骂陌陌,一边骂唐岩的人,也是不开窍,根本不懂得“气质接近”的道理......
要说唐岩还真是个性情中人,他老乡王欣因为“快播涉黄”而面临牢狱之灾时,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一年后,王欣的太太发了一条名为《老公你好吗?》的长微博,此时的王欣已入狱一年。唐岩看完,激动地对该文章打赏了一万元。
而在这篇文章的打赏名单中,还有另一个王欣的湖南老乡兼“好基友”——58同城的姚劲波。
姚劲波
2018年2月7日,在狱中呆了3年半的王欣出狱了。
出狱的当天晚上,姚劲波就和李学凌、何小鹏,三人在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大院里一起为王欣接风洗尘。
几个人拥抱了很久,之后兴致勃勃地讨论了AI、视频、区块链等技术。
19天后,由王欣控股的深圳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在股权结构上,除了占大头的王欣,还有其他五位股东。而在这五位股东中,除了有李学凌的影子,还有一位叫戴科英的女士。
而戴科英正是姚劲波的妻子。
王欣是湖南郴州人,姚劲波湖南益阳人。
一个在湖南的南部,一个在湖南的北部。
但比起王欣,姚劲波的互联网创业之路显然要顺利得多。姚劲波曾多次创业,并且先后把两家公司送到了纳斯达克,而他最看重的,无疑是58同城。
假如你问姚劲波:为什么要创立58同城?
他可能会讲起一段辛酸往事:
1999年的夏天,刚大学毕业的姚劲波成了一名北漂。租房时,中介收了一千块中介费,之后就消失了。
6年后,姚劲波创立了58同城。
至于为什么叫“58”呢?
因为“58”的谐音是“我发”。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姚劲波一路披荆斩棘,终成“狠人”。
但他的这种“狠”不同于唐岩的“狠”。唐岩是痞里痞气的“狠”,是古惑仔式的好勇斗狠的“狠”;而姚劲波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
姚劲波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收集域名。
他收集的域名价值可能超过了一亿。他还创立了一个以域名注册交易为主的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被万网收购。
2001年的时候,他还和朋友创办了学大教育,9年后,他又把学大教育送到了纳斯达克敲钟。
敲完钟,姚劲波和几个创始人在纽约的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他涕泪横飞:
为什么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不是58同城?
相比起学大教育,姚劲波显然更看重58同城,因为这才是纯正的互联网创业。
但一开始58同城发展得并不顺利。
2005年创立后,过了几年,融资就被烧光了。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姚劲波不惜卖了几个珍藏的域名。但有些员工还是提出了辞职。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厅,姚劲波当场飙泪:
“你们走了,我怎么办?”
哭完,姚劲波就回到办公室开始找融资,他和另外两个人挤在一张办公桌上,疯狂地打桌上仅有的一部电话。
拉到融资后,58同城总算是活了下来。
2013年,58也登陆了纳斯达克,为了走到这一步,姚劲波瘦了十斤。
纳斯达克敲完钟,姚劲波便去拜会赶集网的创始人杨浩涌,向对方描述敲钟时的激情场面,并透露自己收集域名的喜好。
姚劲波还展示了几年前,收藏到的两个域名:
http://58ganjin.com和
http://ganjiwang.com。
小学生都能看出这是“赶集网”的拼音。
“缘分啊,要不你干脆把赶集网卖给我吧,价格好谈......”
姚劲波终于图穷匕首见。
杨浩涌则直愣愣的看着他,随后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
姚劲波和阿祖一样,都是不愿意轻易收手的人。
2014年一个燥热的仲夏夜,睡不着的姚劲波,发了一条短信:
浩涌,人生苦短,咱们再聊聊呗?
杨浩涌回了一句:
“你先别挖我的人,我们再谈”。
杨浩涌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几年前,姚劲波就从他眼皮底下挖走了一个重量级牛人——陈小华。
陈小华也是姚劲波的湖南老乡,和张小龙来自同一个地方:邵阳。
2007年的时候,陈小华入职刚创立两年的赶集网,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让赶集网的流量从10万提升到了40万,远远超过了同一年创立的58同城。
求贤若渴的姚劲波就给陈小华打电话,结果被陈小华拉入了黑名单。
姚劲波换了台座机,继续给陈小华打电话,一通死缠烂打之后,陈小华依然不为所动。他又跑到赶集网,对陈小华撂了一句狠话:
“我已经到你楼下了,你不下来,我就上去。”
陈小华被姚劲波这种执拗的气质所打动,遂抛弃杨浩涌,转投姚劲波的门下。
加入58同城后,陈小华又用8个月的时间,将58同城的流量从20万做到了100万,为58同城行业第一的位置奠定了基础。
那一年,出生于湖南农村的陈小华只有26岁,任58同城副总裁。
自从陈小华转投姚劲波门下,并把58同城搞得风生水起,赶集网的杨浩涌开始坐不住了。到了2015年2月,杨浩涌终于答应见姚劲波。
结果两人见面,杨浩涌从头到尾没怎么说话,一直是姚劲波在噼里啪啦地说。
又过了2个月,赶集网的投资人在三里屯威斯汀酒店安排了一个豪华总统套房,让姚、杨二人做一个最后的了断。
中午12点,姚劲波走进了那间总统套房,并在里面呆了整整20个小时。
那20个小时,是唇枪舌剑的20个小时,也是改变很多人命运的20小时。投资人们轮番上阵,姚、杨二人则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
次日,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总统套房,大家几乎已经谈崩了,姚劲波甚至想把手里的酒杯扔出去,而律师、会计师、投融顾问也几近崩溃,有人甚至掏出手机,准备订票回加州。
结果到了早上十点,套房里传出开启香槟的庆贺声。
那最后两个小时具体谈了些什么,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姚劲波成功扭转了局面。
随后,58和赶集成功合并。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大佬,活跃在互联网圈的湖南人还有很多。
比如说,世纪佳缘的创始人龚海燕、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
以及“湖南视频三杰”:快手的联合创始人宿华、映客集团和多米音乐的创始人奉佑生、musical.ly的创始人阳陆育。
只是,湖南帮不仅仅活跃在高大上的互联网圈,一些泥腿行业,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之前由于工作原因,我和深圳很多运输公司都打过交道,发现风生水起的公司,老板基本上都是湖南人。
这可不是个好做的行当,风险不小,利润不高,时不时还要和各路神仙小鬼过招,能做好,还真不容易。
我当时就在想,这湖南帮到底有啥本事呢?
后来,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提出了“霸蛮”一词,感觉好像有那么点意思。
我们不知道为啥湖南人会拥有这种特点,但是观察身边的湖南人,好像多数人还确实比较的“霸蛮”。
无论对待爱情,还是对待事业,都是一通穷追猛打,像一坨化掉的牛皮糖,甩都甩不掉。
当然,你也可能觉得是一种死皮赖脸,并不喜欢,然而,这却是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
就像作家老喻所说:
咬住不放,是致命性动物的主要攻击手段。
这虽然是条丛林法则,但是在弱肉强食的商业环境中,同样应验。
-End-
参考文献:
《腾讯传》,吴晓波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林军
《熊晓鸽:江湖浮沉》,财经天下
《揭秘“微信之父”张小龙:华科走出的“独孤大侠”》,长江日报
《腾讯的三生三世》,何加盐
《探秘马化腾背后的男人:张小龙》,拾遗
《陌陌唐岩:CEO不需要什么都懂,但一定要知人善用》,金融女王
《唐岩学“乖”:陌陌遭遇天花板,坏小子开始守规矩》,商业DNA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你对湖南人有什么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欢迎来留言#
程序人生携手【北京大学出版社】送出
《Python机器学习一本通》一本
截至12月10日14:00点
更多精彩推荐
☞UNIX 之父和 Linux 之父:创造新系统真的只是个意外 | 赠书
☞阿里 AI「一对多」挑战人类律师;谷歌或将推出自研手机和电脑芯片;JavaScript诞生25周年|极客头条
☞升级版APDrawing,人脸照秒变线条肖像画,细节呈现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