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跨界起来有多猛?20年资深IT老兵,写了本130万字的科幻小说!
出品 | 程序人生 (ID:coder _life)
乔布斯曾说,每个学过编程的人,都在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思考世界,能发现那些最意思的事。你以为程序员只会写代码?当他们玩起了跨界,你拦都拦不住!当敲代码的手开始写书,愿意探索世界多重的可能性时,他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
程序人生本期的采访嘉宾是一位将跨界玩到飞起的程序员——白丁老师,他是一个IT界的资深老兵,四卷本科幻小说《云球》的作者。(为了方便叙事,以下用第一人称讲述。)
Q:介绍下个人经历
白丁:其实我大学的专业就是计算机,毕业后一直在IT圈工作,在这个过程里,CSDN帮了我很多。写程序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写了20年(的程序),那时候并没有人要求996,但我很喜欢写程序,就像玩游戏一样,一写就非常投入,花的时间也很长。
Q:为什么想写小说?
白丁:上大学时,我就喜欢读书写作,那时候有一个写小说的梦想。写小说或者创作文艺作品,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你要经历过足够多的事情,心里头才会有很多感触。
虽然我写的是科幻小说,但读过《云球》的人会知道这本科幻小说,它不仅仅是科幻,还涉及到很多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的东西,四卷本是一个很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Q:是不是有这种说法,作者一旦创作了一个人物,他就自己独立出来了?
白丁:不要预设立场,在创作过程中特别重要,和我以前写程序很不一样。
比如有些小说是开放式结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反而会增加它的魅力。所以有这个说法,作者一旦把作品写完,它就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不属于作者了。不同的读者理解到的东西不一样。
Q:能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吗?
白丁:为了研究地球演化和生物演化的过程,地球演化研究所运营着计算机虚拟世界“云球”。运营了十年后,云球上产生了人类社会并达到农业时代,但此时演化却出现了停滞现象,而同时在地球上,各种新生科技为地球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地球演化研究所所长任为和他周围的人们,在这个时刻围绕云球社会和地球社会的演化和进步发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有了地球演化的过程,而且演化出了生命,在这个过程中,科学院的另一个研究所发现了一个人意识的独立载体,叫意识场,它是一种物理场,他们又发现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人物借助量子计算机的功能,能产生意识场。
整个世界里的生命,不仅仅是人,都是有意识的,和真实世界非常像,但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理解、怎么接受的,他们互相之间理念上有一些什么样的差异。其实涉及到一个很古老的哲学问题,很多哲学家或者科学家都研究过这个事情——意识和躯体的可分离性,即意识和躯体到底是一体的,还是二元的,这是一个大家争论了很久的问题。
在《云球》里的一个设定是,它是二元的,意识和躯体是可以分离的,但意识本身是一个场,这个场的体现需要一个物理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生命的载体,也可以是计算机里虚拟人物的载体。
Q:有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实验——缸中大脑,在浴缸里,大脑放在里面,有电机(连接)着它,那怎么知道我是有四肢、生活在现实社会,还是说这些信息都是一些必然的事情?
白丁:理论上可以这样理解,用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现在的大脑,比如我现在坐在这,我的大脑、我的感知本身也是伪造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存在颜色这种东西,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其实这个五颜六色,只是光波的频率不同,但我们的大脑为了便于处理,原始数据raw data已经没有了。
Q:你现在(作为)作家,有没有跟别人签约?碰到过dead line吗?
白丁:我没有跟人签约,事实上,我第一部书出来后,确实有些人想跟我签约,但我最后都推掉了,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我不希望有dead line,也不希望因为签了约,别人会对我写的东西提各种意见。
就像程序员写程序时,本来他有自己的思路,周围忽然来了8个产品经理提各种需求,他很快就写不下去了。就像后来,你可以告诉他,不要在意房子里的大象。
房子里有大象,对他的思维,反而会有很大的扰乱,创作还是需要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说到这个,让我想起来一个术语叫design by committee(委员会的设计)。
我在微软工作很长时间,微软很强的是它的产品经理。在微软早期,很多产品不如别人,但它有一帮比较强的产品经理不断研究用户需求,改进。通常在第三版时做的已经差不多了,但别的竞争对手可能第一、第二版是天才的想法,做得很好,但是受到项目管理或个人管理等影响,就让它脱轨了。
微软在3.0、3.1版本后,会让别人觉得这产品不错,这实际上是一帮人做出来的。其实这有一个弱点,当一帮委员会在设计时,没有任何离经叛道的想法,因为它们被“杀”掉了,它的主体永远是大部分用户需要的。
虽然我不是committee的成员,但作为业务人员其实是向committee、工程师提要求,我们负责把用户的需求反馈回去,事实上,一方面推动了开发人员,但另外一方面也束缚了他们,事实上这是一把双刃剑。
外面的人看我们编程序,好像觉得很神秘,突然间就把这东西弄出来了,但如果你有些方法,也是跟上班一样,就去做,最终会做出来。我觉得大家好像神秘化了程序员,我以前经常跟我的员工讲,大家不要神秘化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软件工程的创始人说过,编程工作95%就是按部就班,只有5%的工作需要一点创新。
不同的行业当它成熟后,就是比较按部就班的状态,但对于读书或读小说而言,我们叫做fiction,它是虚构的,别人是期待创意的。
如果写程序,95%是按部就班,5%需要创意,而写小说是不一样的。
写小说可能有个不同的部分,这个部分是和你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或和你自己的情感相关联的部分,其实你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对这个世界、对社会的理解的想法。它不是创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验。
Q:如果你再回到大学,你还会选这个专业吗?
白丁:一定会。在大学时,我其实浪费了很多时间,天天就是在学习,目标感很弱,很难建立一种渴望,如果要再读大学,我一定会想办法参与更多具体的事,这有助于我建立一种目标感和渴望,学习效果就会好很多。
我认为对年轻人而言,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第一个要素就是建立某种渴望,如果建立不了这种渴望,这件事既折磨,又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这就是双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