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中考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
初中历史资料 | 八上历史总复习 |
中国近代史专题 | 中国古代史专题 |
复习整理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产生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
发展 | 阶段 | 时间 | 原因 | 表现 |
缓慢发展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状元实业家张骞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 |
迅速发展 | 辛亥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2)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 |
曲折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3)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厂)、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 |
总体特征 |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2)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交通通信 | 概况 |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
影响 | 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 原因 | (1)客观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2)主观原因:清政府奖励发展近代工商业;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
表现 | 剪辫放足 |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 ||
改礼 | (1)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2)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 |||
服饰变化 |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 |||
饮食 |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 |||
婚丧 |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 |||
娱乐 |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 |||
特点 | 总体特点 |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 ||
表现 |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
【拓展延伸】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区别。
(1)目的不同: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
(2)性质不同:洋务企业主要是由清政府官办,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带有明显的封建性或半封建性;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多为商办,属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3)行业不同:洋务企业主要是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的民用工业。
(4)管理不同:洋务企业受清政府控制,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虽保留了某些封建残余(如封建把头的存在),但基本上是采用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如股份制,董事会主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名师点拨】
1.评价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
“实业救国”主张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在此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支持封建军阀混战,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实业救国”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就不可能实现。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实战演练
1.图2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2.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4.右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数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表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2分)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l)(2分)
思想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1分)
(2)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1分)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1分)
(3)推动近代化进程: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得1分)
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得1分)
来源网络 侵权告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
2020年最新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总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