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专题 | 全球抗疫——中高考深挖知识点+试题【值得收藏】

中考历史 2023-02-13
初中历史资料八上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

背景材料


     中新社伦敦2月3日电 (记者 张平)英国政府3日宣布,将投资2000万英镑用于加快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研发生产。

     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在访问英国波顿唐恩实验室时,宣布了该项最新投资计划。

     汉考克表示,“这2000万英镑将有利于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并有助于展现我们全球公认的疫苗开发能力。重要的是,投资这些研究开发,可以使英国继续走在现代科学的前沿,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全球分享这些知识。”

     截至2020年2月3日,英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英国政府启动此项资助计划,拟定于今年6月之前开发出新型冠病毒肺炎疫苗用于临床试验。

汉考克表示,“疫苗是抵御包括冠状病毒在内的一系列致命疾病的最佳手段。英国是世界领先的医学研究中心,我们的科学家来自全球各地,在开发新疫苗以应对全球威胁方面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项疫苗研发工作将由全球流行病防疫创新联盟(CEPI)主持。该联盟是由公共机构、私人和慈善组织支持的、预防与对抗流行病的全球合作组织,在英国伦敦、挪威奥斯陆、美国华盛顿均设有研究所。





热点解读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新型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月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

     截至2月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黑龙江省核减2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

     这一次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根源是来自少数人对野味的贪吃。对于某些人来说,应该对大自然有一个敬畏意识,不该吃的就不要去吃,不要贪一时之舌尖之味而给人类带来横祸。毫无疑问,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有些东西吃腻了,于是就有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与冲动。放过那些大自然的精灵,既是保护动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类已经被自己的欲望带偏了,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吧,每天我们都在为了豪华的生活而奔波,不惜熬夜,透支身体;稍一有空还要玩游戏,刷视频,迷恋美女、美食,沉溺在各种感官刺激里。同时,我们还经常幻想能够一夜暴富、甚至中彩票大奖,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不可理喻。

     如今世界的一切都围绕人的欲望去转,当人类的欲望被无限满足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危险了!正是因为一意孤行,不注重大自然本身的规律,所以大自然和人的默契就越来越少,每当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鱼虫未死一只,人类却尸横遍野,人类妄自菲薄造下来的孽债,终究是要还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亲情始终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如今交通发达了,网络发达了,过节了,大家不是驾车外出,就是去电影院,或者是每个都拿着手机,虽然与父母在一起,但过年的味道却大不如前。

     今年的春节,大多人都不敢外出,与亲人们在一起,吃吃团年饭,喝茶聊天,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平时大家难得相聚一起,利用传统春节,弥补一下久违的亲情,让亲情回归,让年味更浓,或者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每一次重要的公共疫情事件,都是一场凝聚人心的闪光时刻。为了围堵和控制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是奋战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广大干部群众,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总会有一些迎难而上,总会有一些事情令人感动。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国家在迅速行动起来,我们相信国家一旦全面动员起来所能形成的威力是巨大的,因此我还相信,国家一定能够战胜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发动的攻击,众志成城,这不是一句空话。

     感谢那些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群体的艰辛付出,感谢那些“逆行”的人们。不要抱怨病毒的不邀而至,不要抱怨今年的春节太冷清,在生命安全面前,我们更多的是凝聚爱心,凝聚人心。










考点链接


一、工业化与生态破坏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范围:

     1.道家(无为)、儒家思想(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2.建国后的50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

世界近现代史范围:

     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1.农耕文明时代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业的垦殖,虽然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国文明能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长期过度的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气候恶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认识到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能够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还给后人留下了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但其无法超越当时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深刻认识毁林开荒与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兴修水利来减少灾害,缺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而这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

     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用能源替代了人力、畜力为动力,使火车跑起来、轮船航起来!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二者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率更大的喷气式飞机、液体助推剂火箭等被发明出来,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人类的能源革命从煤炭、石油进展到利用核能,工业革命也从能源革命向原材料革命、化学革命等诸多方面扩展。

    (2)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由少数生态学家提出的,到了本世纪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接受,并且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行动纲领。在十七大的报告中,第一次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把我国今后的文明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阶段。

     目前,对生态文明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科学定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弘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要抛弃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包含了技术、文化习俗、法律制度、政治结构等方面。

免费获取  价值980元小初高各科思维导图 
已帮助3万多名初中生解决学习烦恼
开发大脑的潜能,掌握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经济危机与国际联动

     世界经济大危机又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间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纷纷采取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而德日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过度的信贷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2.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产品被销毁。

     4.特点

   (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前后长达5年,危机结束以后,经济“持续萧条”。

   (2)波及范围广:从部门上看,席卷金融、生产(工业、农业)、流通等各个部门;从地域上看,包括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3)破坏性特别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1/3,外贸额下降2/3。

     5.影响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提高捐税等,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另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处于不利地位的德、日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紧对外扩张,使世界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三、民族危机与全民奋战

     1.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2.过程:

    (1)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西安事变(1936.12):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3)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

    (4)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四、全球化与趋利避害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⑴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⑵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内涵: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3.表现:资本与技术全球化、跨国公司等;国际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4.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二)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1)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恶化。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严重。

     (3)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恐怖活动等问题日益突出。

     2.对策:

     (1)倡导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2)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五、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

     (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

     (3)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

     ②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4)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





1.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  )

A.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    

B.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

C.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选A项;锄社是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排除B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而非全国,排除D项。



2.中国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天地万物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生命活动、内部器官的运动变化,要受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和制约。……这种研究人体、认识疾病的辩证思想和方法,远比那种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机械地把人体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加以研究的机械论的思想和方法要优越得多。”这反映了(  )

A.“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价值

B.中医诞生的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

C.古代中医理论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D.古代医学家都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人体、认识疾病的辩证思想和方法,远比那种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机械地把人体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加以研究的机械论的思想和方法要优越得多”可知“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理论的重要价值,故选A项;材料主旨为中医主张,未涉及中医的诞生过程,排除B项;根据材料“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天地万物合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可知中医注重人与自然关系,并非神学色彩,排除C项;“古代医学家都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3.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请问中国东汉时期“医圣”的医学成就是(  )

A.创立了中医“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        

D.《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依所学,春秋时期,扁鹊创立“四诊法”,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国东汉时期‘医圣’”是指张仲景,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故B项正确;华佗发明麻沸散,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明朝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故D项错误。



4.公元前554年,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自己属意的人,但他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允许只限于那些不在疾病、药物或监禁的影响之下,不受迫于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该法律条文旨在(  )

A.允许私有财产无条件的继承    

B.强调人权至上利益其次原则

C.保护雅典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通过诉讼程序关注弱势群体

【答案】C

【解析】法律强调尊重私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C项;梭伦制定的法律规定私产是在有条件且尊重遗嘱人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得以继承,排除A项;梭伦制定法律强调私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至上的观念,排除B项;梭伦制定的是针对有产者的法律,且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法律,并非关注弱势群体,排除D项。



5.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排除B项;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分布,排除C项;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排除D项。



6.如果为右边示意图确定研究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 

A.疾病与灾难  

B.掠夺与杀戮   

C.交流与联系  

D.冒险与财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不仅仅是灾难,故A项错误;掠夺与杀戮是殖民扩张的手段和体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世界”是新航路开辟后发现的美洲大陆,图下方是指航行的船队,说明新旧世界物种的联系,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的物种交流不符,故D项错误。



7.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段不难得知,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刚刚完成,工厂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规模限制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西方社会真正重视社会立法是在罗斯福新政尤其是二战之后,故B项错误;疾病多发并不是各种社会立法颁布的主要社会背景,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正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才使得英国政府被迫频繁出台相应的社会立法,故D项正确。



8.1863年,英国一家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不洁空气造成疾病,失去了两个孩子。发生此事件的原因可能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内燃机的使用

C.发电机的使用                            

D.汽车的使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题意,蒸汽机的使用污染空气,原因可能性最大,故A项正确;内燃机出现在1863年之后,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故B项错误;发电机是一种清洁能源,故可能性较小,故C项错误;汽车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且达到污染环境还要有一段时间,故D项错误。



9.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垄断组织,政府没有限制规模,故A项错误;“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表明政府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故B项正确;法律文件的颁布主要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不是因为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故C项错误;法律文件的颁布表明政府重视社会立法,但不是法律文件出台的背景,故D项错误。



10.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免费获取  价值980元小初高各科思维导图 
已帮助3万多名初中生解决学习烦恼
开发大脑的潜能,掌握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材料中1982年宪法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同时也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2004年宪法则要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两部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非本身法制建设的内容,因而不能体现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排除A项;材料中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排除C项;由材料1982年宪法内容可知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及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均能享受社会保障,说明社会保障不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排除D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邀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剂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官药局的五个门市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欧洲医学活动的中心移到荷兰的莱顿。西尔维斯在那里牢固确立了临床传统。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18世纪末,马修?贝利撰著了一部专门图解人体病理变化的著作——《病理解剖学图谱》。贝利写道:“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剖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但是,我们关于疾病引起的结构变化的知识却仍然很不完善。”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医学发展对今天的启示。(5分)

【答案】(1)特点: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关注社会,服务民生;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6分)原因:儒家思想对中华医学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中华文明绵延不绝。(6分,答出3点即可)

(2)原因:欧洲科学发展迅速;启蒙运动推动科学研究和思想解放;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欧洲战争频繁;科学家对医学研究的执着精神。(8分,答出四点即可)

(3)启示:加强资金投入,提供科技支持;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医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积极推进医学行业的规范;服务民生,完善相关立法等等。(5分,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三点得5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卷帙浩繁,忽遇急症求检困难的情况,删裁繁重”可得理论与实践并举;根据材料一“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可得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根据材料一“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关注社会,服务民生。第二小问原因,儒家思想对中华医学的长期影响;唐宋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宋时期科技发展迅速;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2)根据材料二“伯尔哈韦在这里发展了临床方法,他对病人进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真诚渴求从自己观察来理解疾病。他激发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影响了18世纪医学的发展”可知科学家对医学研究的执着精神;根据材料二“人体各个部分的自然结构都已得到了十分细致的研究,因此,解剖学可以说已达到了高度完善”可知欧洲科学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二“19世纪早期,病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在英国扎下根来。在这欧洲处于动乱的时期中,英国引导着理智进步”可知欧洲战争频繁;启蒙运动推动科学研究和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一“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加强资金投入,提供科技支持;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医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积极推进医学行业的规范;根据材料一“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服务民生,完善相关立法等等。



12.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三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分)

(3)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4分)

(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2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1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分)

(2)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等。(任答2点2分)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2分)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

(4)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2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是从1492年开始的,结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相关史实,得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全球化的影响,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得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汽车、电话、电报、飞机等。

(3)据材料二“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得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国家之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据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得出意义是照亮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所有工作妇女总数的3%,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7.6%左右。

——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

材料三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人口,导致失业现象极其严重。流入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

——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的影响。(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6分)

【答案】(1)影响: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分)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根据材料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l年间大幅上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材料二“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可知,工业革命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阐述。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14.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 , 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 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15分)

【答案】(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4分,任答2点即可得满分4分。)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6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6分。)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5分,2点4分,3点5分。)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4分,任答2点即可得满分4分。)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6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可以从排污系统、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分别去概括。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所学,19世纪欧洲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可以从经济角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角度,代议制民主;科技方面的进步;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文明的程度等去理解。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可知起步晚;根据材料二“传教士倡其先声”可见受西方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可知差距大;根据材料二“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可知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慢。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时间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情,列强的入侵,西方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注意的发展,促进近代思想观念的进步,都有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城市管理,有利于文明的进步,有利于近代化进程。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嘉(庆)、道(光)以后,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与此同时,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实施后,巡警部将医疗卫生纳入职责范围;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然而,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

——据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8分)

【答案】(1)有利条件:清政府希望解决公共卫生危机;社会上逐步形成重视医疗卫生的观念;近代西医的传播,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中的官制改革为医疗卫生变革提供助力。(7分,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四点给7分)

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对民生有所关注的态度,是清政府在特殊政治情境下维护统治所做出的努力。(4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改革存在诸多不足。但改革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4分)

【解析】(1)由材料“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得出清政府希望解决公共卫生危机;由材料“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得出社会上逐步形成重视医疗卫生的观念;由材料“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得出近代西医的传播,逐渐赢得国人信赖;由材料“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得出新政中的官制改革为医疗卫生变革提供助力。

(2)由材料“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强民以重医为先”、“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得出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对民生有所关注的态度,是清政府在特殊政治情境下维护统治所做出的努力;由材料“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得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改革存在诸多不足。但改革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材料 雷切尔·卡尔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热爱文学和大自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大量利用剧毒杀虫剂来提高粮食产量,短期内效果显著。但这些杀虫剂的毒物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等潜入农作物、畜体及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卡尔森经过4年调查,指出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在书中阐述了农村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利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农药政策,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摘编自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雷切尔·卡尔森创作《寂静的春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寂静的春天》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

【答案】(1)背景:美国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系统;卡尔森对大自然的热爱;卡尔森责任感和科学家的良知;卡尔森拥有专业知识、文学兴趣与才能;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出现文学创作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结合的趋势。(8 分。每点2 分,任答4 点即可)

(2)影响: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改变了美国政府对环境的态度和政策;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7 分。每点2 分,答出1 点2 分,答出2 点4 分, 答出3 点7 分)

【解析】(1)由材料“这些杀虫剂的毒物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等潜入农作物、畜体及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得出美国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系统;由材料“从小热爱文学和大自然”得出卡尔森对大自然的热爱;由材料“她在书中阐述了农村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利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得出卡尔森责任感和科学家的良知;由材料“卡尔森经过4年调查,指出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得出卡尔森拥有专业知识、文学兴趣与才能,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出现文学创作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结合的趋势。

(2)由材料“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得出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由材料“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农药政策,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得出改变了美国政府对环境的态度和政策,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学文史,在此诚挚感谢!


往期分享:

2020年中考热点预测:新冠肺炎历史学科时政考点

微课|中考历史主题复习精讲(1-32)

2020中考:初中历史《周年热点人物》

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考重点】中国近代化探索详解

中考历史总复习核心考点(一)

中考历史总复习核心考点(二)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一览表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部编版:九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常考图片汇集》

2020中考: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专题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专题


来源网络  侵权告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初高中试卷、微课、课件 

 

2020年最新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总复习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