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2分)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他”是( )3.(2分)“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是( )4.(2分)春秋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促进了深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该时期“新的生产工具”是( )6.(2分)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驾齐驱,故有“非儒即墨”之说。下列主张出自墨家的是( )7.(2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成效最大的是( )8.(2分)2019年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2000多年前对丝绸之路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9.(2分)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B.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D.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11.(2分)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 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2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它的作者是( )13.(2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科技成就与如图人物相关的是( )
14.(2分)“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15.(2分)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标志着西晋“骤灭”,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16.(2分)如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除制瓷业以外,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17.(2分)“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18.(2分)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光辉的人生篇章。下列人物与作品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19.(2分)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20.(2分)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娇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太尉的职责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材料二:西汉王朝到了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何种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一项怎样的政策?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文帝景帝在位时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3)材料三反映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统治者是谁?他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此外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材料二: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住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1)材料一中“官渡一战”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曹操完成局部统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哪战役奠定了材料二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在哪里建立了政权?(3)根据材料,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材料一: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材料三:“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孝文帝都实行的哪些汉化措施?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特点: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军事。(2)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1)西汉初年,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2)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3)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曹魏政权;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1)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2)迁都洛阳、改汉姓等;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巩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精品课件 | 9年级下册历史(1-22课)
精品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
精品课件 | 八年级上册历史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要材料解析(世界近代史1-6)
试卷|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九上1-九下1-5课」
历史材料题失分多,试一试这份提分技巧!(建议收藏)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精品)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全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微课
复习课件|九上历史期末复习「可下载」
九上历史三种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
七上历史《1—12课知识速记手册》(高效问答模式)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重要材料题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