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记忆:那些年,他们剑指“一号病”!

中国生物 2022-08-30


“一号病”,鼠疫的别称,被列为我国甲类传染病之首。

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引发,致死性极高,传染性很强,病死率很高。

19世纪鼠疫曾造成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1910~1911年,中国东北有6万余人死于肺鼠疫;1920~1921年间又有一次大规模肺鼠疫暴发流行,造成近万人死亡。上世纪80年代,印度暴发的鼠疫造成超过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后,马达加斯加、乌干达等国也相继暴发了鼠疫流行。2017年,马达加斯加有30多人死于鼠疫。



在中国,那些年,有几代人曾经剑指“一号病”,前赴后继奔赴战场!





初次“亮剑”

全细胞鼠疫死疫苗1946年首次用于人类,通常只有高危人群接受疫苗防护。疫苗减毒活菌苗自1908年开始使用。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最早应用的是来自印度的Otten鼠疫无毒菌株制造的液体活菌苗, 1955年从苏联引进了免疫力更好的无毒鼠疫菌EV株,由北京、长春所生产,1965年后北京、长春和兰州所生产冻干鼠疫活疫苗。


但是,问题出现了。在使用了从苏联引进的鼠疫活菌苗菌株生产工艺后,所得到的菌苗活菌率却偏低了。为了提高制品活菌率以及保证菌苗质量,让中国百姓用上更好的鼠疫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经过无数个彻夜不眠的日子,终于使疫苗的免疫力达到最佳状态。此后,他们首创的先进工艺开始被其他疫苗生产单位引用。


再磨“利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研发出以高纯氮气取代真空封口的冻干鼠疫活菌苗。由于冻干活菌苗必须在无氧的真空条件下保存才能保证制品中的活菌数量,所以真空封口必须用手工方法使其达到高真空时才能封口——这是一种费时费力、成本极高的典型传统方法,并且相当危险。


1971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了试验,发现了最佳控制条件,即采用99.999%纯度氮气封口的冻干鼠疫活菌苗,在保存一年后仍能达到要求,实现了中国第一个研发出用氮气封口取代真空封口的梦想。此项技术用于大批量生产后,效益提升了近十倍。


1968年,军科研院所急需富含荚膜(FI)抗原的无毒鼠疫活菌体制剂。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接到任务后,加班加点,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就革新了生产工艺,不仅保持了较高活菌产率,还使菌体表面比一般菌体的荚膜抗原增加了6~8倍。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保证制品质量的“冷链”还不十分完善。南方的边远小城市和农村缺乏保冷设备,导致由当地反馈回来的制品经检查后发现活菌数已不合格。为了保证输往边远山区疫苗的质量,他们又开始研制具有耐热性的冻干鼠疫活菌苗。经过反复大量的试验,终于使菌苗具有了耐热性能,从而使全部被接种者得到了完善的保护。


 

“利剑”还鞘

我国和周边国家曾经面临着鼠疫传播疫情的高危形势。正是得益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鼠疫活菌苗给大量人群接种,疫情没有扩散。


通过一系列的科研开发,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并生产了新中国最早一批具有高免疫力的冻干鼠疫无毒活菌菌苗。由于对疫源地采取了灭鼠拔源的措施,鼠疫流行在我国得到了完全的控制。1981年,随着冻干鼠疫无毒活菌疫苗停止生产,该疫苗也出色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此以后,我们不再谈“鼠色变。




对付“一号病”,“利剑”已经还鞘。

保障国民健康,征程还在前方。


在预防疾病这条路上,他们是认真的!


不仅仅消灭“一号病”,他们还承担着我国80%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供应任务,为我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控制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疾病的传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预防疾病这条路上,中国生物是生物医药国家队,是重大应急突击队,是重大活动预备队,更是“一带一路”先锋队。


近年来,中国生物科技研发提速,不断推出新的疫苗产品,为国人健康护航。

“依维乐”(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

2017年5月,中国生物手足口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武生依维乐”上市。该疫苗属国家一类新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先后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疫苗上市对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减少由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护婴幼儿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

2017年9月,中国生物北生研公司生产的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上市。该疫苗适用于2月龄(含)以上儿童的免疫接种。北生研sIPV疫苗年产能达4000-5000万剂。疫苗上市后,我国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已实现连续稳定供应。

 

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

2015年,中国生物北生研公司积极响应我国脊灰疫苗新免疫程序,独立承担了对接国家脊灰疫苗转换策略实施的重任,即2月龄接种1剂IPV,3、4月龄及4周岁各接种1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中国生物依据积极沟通、合理排产,均衡分配和保障需求的供应原则,截止2018年3月底,累计供应1000万剂,实现了 IPV疫苗的保质保量,如期供应。


近年来,中国生物多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申报成功。中生临床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启动。2017年获新药证书5项,新药证书受理号3项,生产批件1项,生产批件受理号4项,临床研究批件11个,申报临床研究15项。


防治疾病,护卫健康——

过去我们从未缺席,未来我们还将继续!



*来微博跟我互动:@中国生物CNBG

*欢迎投稿或吐槽建议:2798252125@qq.com


现在就长按二维码图片,轻松识别、关注我们吧!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