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看非遗 | 暑期实践在杭州:斫琴竹编守匠心,古镇杭事诉传承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为主题,聚焦山海协作、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国际传播、文创设计等重点,由专业老师带队,四十余名同学深入杭州、金华、台州等地乡村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走访当地非遗技艺传承人,调研浙江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创作非遗多语种短视频,从大学生视角探索非遗和国际传播、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
团队成员合照
在杭州市内开展非遗国际播报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分批前往富阳东梓关村、余杭径山镇、龙坞上城埭村、桐庐新合乡和深澳村等地,实地调研古琴斫琴、茶筅制作、竹编工艺、新合索面等非遗技艺。今天,就让团队成员们带着我们一起领略杭州市内的非遗魅力吧!
富阳区东西湖南 斫琴竹编守匠心
“良材善斫妙指正心”,从选材、画形、修形、挖制腹腔,再到上漆、篆刻、合琴,小队成员跟随着斫琴师孙江云老师深入了解到一把古琴制作的全过程。小小的一把古琴,制作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它所需要的“大漆”,就有个让人望而生畏特点——容易导致接触者过敏。“我当时过敏就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整个脸都肿起来了”,孙老师在描述自己斫琴经历时的一番话让同学们动容,大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传承非遗技艺的不易以及匠人们对非遗技艺的热爱。
古琴制作
定居龙坞的竹编技艺传承人刁宽老师,也面临着挑战。右手的残疾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正如他所说,“做竹编工艺依靠的不仅是一双巧手,更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韧性与毅力。”正是刁宽老师的匠心与毅力,让他创造出的竹编手工艺品更加有力量、有情感。不仅如此,刁宽老师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时代需求、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传统手艺与现代社交媒体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时发展。目前,刁宽老师淘宝店铺中的产品已经远销海外。
竹编制作
天目山北桐庐东 古镇杭事诉传承
实践团队成员前往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陈金信老师的非遗工坊,了解各式各样茶筅的区别、用途以及制作茶筅的18道工序。对陈老师来说,茶筅的制作不仅是传承,更是一种吸收和创新。陈金信老师的父亲是一名竹编手艺人,茶筅的制作与竹编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技艺手法上也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早期国内茶筅市场较小,也没有适合中式点茶的茶筅。陈老师将这一段时间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探索中,他最终制作出了适合中式点茶的茶筅。
茶筅制作
“和面、索面、盘面、熟面、晒面、收面......”桐庐新合乡的朱阿姨向成员们介绍着索面的制作工序。她谈到,制作索面的最佳季节是秋冬季,气温较低,因而面条不易拉断。但如果想做出口感诱人的索面,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要下很大的功夫。采访之余,在朱阿姨的指导下小队成员们亲手尝试了索面、晒面等流程。色白如雪、细长如丝,是新合索面带给队员们的视觉感受。永葆热爱、坚守匠心,是新合乡共富征程中像朱阿姨一样的非遗传承人的生动写照。
索面制作
《古镇杭事》文创设计团队走进匠人云集的深澳村,与来自村里的“新”乡人共同设计杭师深澳联名文创产品,拉近了非遗和大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通过切身实践去了解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学生参与设计的产品在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后,将在杭师大文创产品店及网店同步开售。
桐庐深奥顾村合照
百Young非遗,浙里风采。除实地调研外,团队成员还计划依托学院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创作非遗多语种短视频和设计联名文创产品,推出英语、日语、朝鲜语版本的大学生体验非遗VLOG以及非遗传承人纪录片两个系列短视频,充分发挥学院VR虚拟现实外语实训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动建立高校非遗体验VR场馆,向世界传播杭州的风土人情和非遗文化。以“杭州之韵”彰显“浙江之美”,积极担当推动杭州非遗、浙江非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使命,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
近期发布
✦
···END···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 吴铭萱
文 | 方嘉怡 胡文聪 袁铭欣
审核 | 苏润原
终审 | 娄丹华
投稿邮箱 | wgyxwzx@126.com
欢迎关注“杭师大外国语学院”
杭师大外国语学院,为你呈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