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霸、青年标兵、跳远健将、古筝达人……这个川大姑娘实力诠释“能文能武”!

四川大学 2020-08-22

翻开谭学莲的求学履历,“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大学团员青年标兵”“四川大学博士一等奖学金”“华西口腔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等各类奖学金及荣誉列满了一张A4纸。


不仅如此,她还是7篇论文的作者,其中4篇为SCI;拥有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是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研人员……


令人羡慕的成绩是怎么取得的?今天就和大川一起,看看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硕博连读毕业生谭学莲在川大奋斗的十年。



梦想在川大发芽


谭学莲的爷爷和幺爸都是医生。回想起自己选择学医这条路,谭学莲说,小时候看到患者从爷爷和幺爸诊室里满脸笑容地走出去,她觉得医生的职业是伟大而神圣的。渐渐地,“做一名医生”,成为了埋在她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


通过刻苦学习,高中毕业谭学莲进入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入校后了解到学校的转专业机制,大一结束,她决定转专业到华西口腔医学院。

   

转专业到华西口腔医学院,不仅对成绩有要求,还要对英语、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核。谭学莲经受住了层层考验,最终被录取。


进入华西口腔,她要在一个学年内完成其他学生两个学年的课程,“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在一天内完成了20个学分的考试,包括解剖学、药理学这种医学词语、术语、知识点多,灵活度高,逻辑性强,需要理解背诵的东西特别多的学科,连吃个排骨也会下意识地想想伴行的血管、肌肉有什么。”


墙上写着“加油!成功!”


回想这段略有些疯狂的经历,她庆幸成长在这样一个优秀的环境中,使她没有掉队,“学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很包容,我的室友会跟我分享她们之前的学习笔记和考试心得,时常还会特别地辅导我,辅导员老师也会每周询问我的近况,让我感到在这个大家庭生活很温暖,也更加刻苦努力了”。

 

随着对医生这一职业理解的不断深入,谭学莲开始产生了读研究生的想法,“我想成为一名不只是能看病的医生,最好是有所建树的研究型医生,读研究生才能完成这一梦想”。要成为一名“研究型”医生,科研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碰巧,谭学莲赶上了非常有利的契机。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和“科研训练”三大计划是当时川大为创新创业学子提供的广阔舞台,在这里,本科生们也可以提前接触科研,了解创新。在大三时,她作为课题负责人,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的三大计划项目,“当时觉得微笑这个东西比较有意思,就去申请了一个关于正畸治疗前后微笑改变方面的课题,这段经历很棒,让我提前经历了科研生活,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后来的研究生生活”。


连续四年的优异成绩,让她成功保送硕博连读研究生。而研究生生活则让这位女孩的梦想生根发芽。华西口腔医学院对研究生的培养尤为强调实践,学生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相应的临床任务。



谭学莲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来自对一位30岁女患者前牙的治疗,由于严重的牙齿发育畸形导致了患者的患牙根尖周和牙周组织的严重破坏,按照以往的经验,患者的牙齿需做拔牙处理,但前牙的丧失和患者局部骨量条件所限,拔牙对患者的容貌和后续治疗影响较大,加之患者保留天然牙的愿望强烈,对患者的治疗需另寻他法。在导师——国内知名牙体牙髓病学专家黄定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谭学莲对患者提出了采用基于显微根管治疗术和意向性牙再植术相结合的牙髓牙周序列治疗方法,成功保留并治愈了患者的天然牙。


“当患者对我说‘谢谢,谢谢’的时候,我真正意识到了治病救人对于医生来说是多么大的责任与使命”,回想起这件事,谭学莲颇有感触。在这之后,这个方法经推广,已经成为了这一类病例的常规疗法。也因为这件事,让谭学莲收获人生第一篇SCI论文。


 

生活因川大精彩


在学习上收获颇丰,但你可能想不到,看似文静的谭学莲居然还是“四川大学学生运动会跳远第一名”“四川大学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第一名”“四川省卫计委4×100接力第二名”的获得者。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团委书记张金军老师告诉大川,“她是我们学院的种子队员,从入学起,为学院征战了八年,她跳远比赛的照片每年都是最具观赏性”。


比赛中的谭学莲


同学们也经常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形容谭学莲。“我很喜欢体育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更重要的是,运动可以在无形中培养一个人做事的韧劲,如果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作一次次比赛,就会发现自己更有信心去克服它。”除了体育,音乐也是谭学莲的爱好,“休息时弹会儿古筝,能让自己静下心来,达到最好的状态”,持续的兴趣以及练习也让她在本科期间通过了古筝十级。



虽然医学生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压力很大,但谭学莲居然还有精力,选择投身了学生工作。她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加入了华西口腔医学院研究生会,从干事做起,到副主席,一直到担任研究生会主席。在学院老师及研究生会成员的帮助下,推进了学院研究生会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举办了各类学术讲座、论坛、联谊会等活动;同时她也担任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谭学莲认为学生工作和学习并不冲突,“我会在每天睡觉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按紧急程度进行排序,今日事今日毕,学生工作不应成为一种负担,做喜欢的事情并不觉得辛苦”。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在收获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她也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并先后获得“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干部”“四川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称号。




未来,从川大再出发


华西口腔医学院有着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优良传统,同学们有机会在学生阶段和国内外行业大师对话。2016年8月,谭学莲代表学院赴日本东北大学参与“樱花科技交流计划”,这段经历让她萌生了去国外实验室学习的想法,“我觉得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还是很有必要跳出圈子去看一看,向更多的人学习,获得更多的人生际遇,开阔思维,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


2017年10月,在导师的推荐和鼓励下,她参加了美国爱荷华大学卡弗医学院博士联合培养项目。谭学莲在爱荷华大学没有选择熟悉的牙学院,而是挑选了较为陌生的临床专业接受训练。她说:“我的导师时常让我们多阅读文献,不局限于口腔领域的文章,要广泛涉猎基础、大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因为科研是相通的,这样才容易找到科研的灵感和突破,也能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



在异国他乡,谭学莲需要面对的压力不小,“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我做梦都在看文献,琢磨分子、信号通路”。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她终于完成了博士联合培养,圆满回国,“是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让我有更宽广的平台和视野去认识世界和实现人生追求”。如今,即将回到母校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任职的谭学莲,真正开始从学生向研究型医生的转变。


回首自己十年川大的求学经历,谭学莲毫不吝惜地把功劳给了学校的培养,“如今的川大有‘双创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国际课程周’等优秀的平平台和资源,有‘文、理、工、农、医’多元化的学科融合,有‘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国际视野’的培养模式,相信在川大这样广阔的舞台,会有更多川大学子受益其中”。



|| 推荐阅读 ||

川大15个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川大军训求生指南

川大硬核本科生!学习+科研+篮球,拿下6份世界名校深造offer!


大川

文字 / 应厚非 李融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陈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