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川大高能青年你必须pick!绩点3.9、高水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2019年度四川大学十大团员青年标兵名单”出炉的时候,一位来自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三男生宋昕,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学习成绩优异——研究生期间绩点3.9;科研表现突出——发表十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TOP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第一作者累计影响因子58.894。
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特等奖、四川大学第十一届优秀学术之星、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密密麻麻能填满半张A4纸。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科技转化小能手,目前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项,公开6项。
学习好、科研棒、比赛强,还是一个“双创”好手,“高能学霸”这四个字,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对于这个标签,宋昕却很谦逊,他说:“越努力,越幸运。”
大二做科研、大三发论文
目标明确,没空闲也充满干劲!
本科期间,宋昕通过转专业考试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入了赵长生教授的课题组。
这个时候的宋昕,还只能算是一个科研小白。但他凭着对生物医学的强烈兴趣和一腔求知热情,竟拉起了一个五人的小团队,在赵长生教授的人工肾和血液透析膜研究方向上,开展抗凝血性能、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新型的血液透析膜的研究。
就这样,从刚开始接触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到通过科研项目逐渐对科研工作有了系统化的认识,宋昕心中的一腔求知热情也进一步升华为了明确的目标:要在高分子学科中继续深造、投身科研!
参加大创项目的那段时光,令宋昕异常难忘。
兼顾繁重的日常课程和要求极高的大创项目,宋昕每日都是“连轴转”的状态。
“天天都跑着去上课,下了课又跑回实验室,周末就整理数据写论文,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虽然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但心怀热爱和目标明确的宋昕,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宋昕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课题,课题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而他也凭着严谨的态度和不断完善的追求,在大三便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
“这篇论文来之不易啊!一共改了4遍,最后的成稿和初稿几乎是两个模样。”
最终,宋昕以专业第二的成绩保研进入赵长生教授课题组继续深造。
“做科研,真的挺有意思的!”宋昕说。
付出时间,付出汗水
仰望星空,以科研担起家国情怀
研究生期间,宋昕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净化材料。
“不仅因为课题组本身在这个方向上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同时也是因为这些研究可以切实地为国家、患者解决问题,减轻负担。”怀抱着家国情怀的宋昕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宋昕没少遇到问题和挫折,但他从未灰心丧气,每次都积极与周围老师、同学沟通交流。
由于血液净化材料的研究需要材料科学、生物学、临床应用等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宋昕还多次请教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等多位专家和老师,通过学习合作来克服所遇到的问题。
“做科研就像仰望星空,当遇到问题时,需要静下心抬头看看别人的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断精进。”宋昕感慨道。
“假性血友病抗凝模型研究”是宋昕目前经历的历时最久、过程最复杂的一项研究。
研究生刚入学时,宋昕就开始了该方面的探索,然而一年后,他却发现自己最初的认知完全错误!一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无奈都要全部推翻重来。
“的确有点受打击,但是当时导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在鼓励我,这给了我很大力量。”
于是,宋昕重新树立信心,改变思路继续前行。这一次,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并尝试与面向临床的华西医院肾脏内科相关研究团队、擅长血液肌理研究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宋昕每天早上7点起床,赶往实验室做实验、取样本、处理血样……一天忙下来,他总是在实验室要关门的时候才肯离开,回到寝室已经是晚上11点以后了。
有时候,实验会失败,一天的努力就全部归零。但当第二天一早,宋昕又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建立了一种新型体外抗凝模型,可以实现局部安全的体外循环抗凝血并同时规避抗凝剂的出血风险,对于人工肾、人工肝、人工肺等应用有重要意义。
宋昕在谈到这段研究经历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感谢一直鼓励他指导他的老师们,感谢陪他一起搬耗材做实验的团队成员,感谢那些无偿向他们提供透析液和机器的公司,也很感谢那个就算失败仍然继续坚持的自己。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子刊上,影响因子为17.135。
在与导师反复讨论后,他对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对相关成果实现实际工业化应用进行尝试。
在研究生期间,他先后申请了8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6项已处于公开阶段。其中与此次研究相关的“自抗凝高性能凝胶微球”课题对于肾衰患者的治疗及佩戴式人工肾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正在通过企业横向项目合作进行产业转化。
面向市场,创新创业
快速成长,做青年科技创新力量
“如何在学生期间就收获好的科研成就?”宋昕说自己的经验就是——确立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轻言放弃。“兴趣会给予人前行的动力,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勇敢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就算你做了100次实验,其中99次是失败,只有一次成功了。但你依旧是成功的!”宋昕说。
“我习惯把大目标分解许多小目标。”在宋昕的手机里,有许多用来时间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学习类APP,他说自己享受一天下来自己将每日任务一个个划掉的感觉。“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我的目标,我会很有满足感!”
虽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科研学霸,但是宋昕的生活绝非单一色调。课余时间,他参加了不少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赛是一个助力快速成长的过程,通过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本研究方向的前景,还能帮助我们发现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价值。”宋昕如此看待比赛。
在导师的指导下,宋昕将自己科研成果进行创业项目孵化,与高分子、医学、商学院的同学共同组建了“Colaney血液净化领航者”团队,获得了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特等奖、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铜奖、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省赛三等奖、第一届“京津翼-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等十余项奖项。这些项目还与多家工厂、研发机构、医院等关键性企业合作,在产品升级、加工生产和代理销售等方面都已有了明确的方向。
七年川大学习生活,宋昕总是以理论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真正做到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成为了青年科技创新的新兴力量!
目前,站在研究生即将毕业的路口,宋昕选择了再出发——继续在血液净化材料方向深耕,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之所以选择出国,宋昕表示是因为自己一直想去体验不同的学习环境、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了解更多的行业前沿。
面向未来,宋昕期待着自己能创造出更多造福社会的成果,“我的导师赵长生教授一直都是我的榜样,我希望自己能够向他看齐。”
回望过去,宋昕用“幸运”来形容自己走过的路。“越努力,越幸运”正是宋昕的座右铭,“每一个幸运的现在,都有一个努力的曾经”, 宋昕会一直朝着他的热爱努力下去。
|| 推荐阅读 ||
大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写编|鲁盈杉
责编|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