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怎样的人?”这位川大学术明星用成长给出答案!
在2022年“四川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的评选中,一位耀眼的学术新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四川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每年仅评选10人。这位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明星”名叫潘翔宇,来自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在读博士三年级。同时,他也是一名“川三甲”。
在川大的岁月里,潘翔宇一路成长,他多次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
在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潘翔宇在川大的陪伴下,一直在寻找“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
现在,他已经找到方向,并一路高歌。
01
做充满好奇心与热情的人
潘翔宇与川大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结缘,始于他的好奇心与热情。
2015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川大后,潘翔宇便对生物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受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崇教授和刘玉教授的生物医学主题讲座启发,潘翔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兴趣,并于本科二年级时通过选拔加入了“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成为首届创新班的一员。
自此,潘翔宇便开始了与化学、药学、生物学和医学相伴的求学之路。
潘翔宇与课题组成员在一起
进入"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后,带着满腔的热情,潘翔宇一头扎进学习与科研之中。
在研究过程中,他与团队一起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技术平台,并在食管鳞癌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细胞身份混淆”的分子状态,为疾病发生和进展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指标,同时还报道了调控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可干预靶标,对肿瘤谱系的可塑性进行了重要补充。
在导师的主导下,潘翔宇和团队还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这项发明专利基于他与团队共同发表在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在共同的协作下,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治疗小细胞肺癌转移的药物,并基于临床前研究探索了该药物的分子机制和有效性。
目前,该项专利处于已受理的状态。
潘翔宇与导师刘玉教授(左)、陈崇教授(右)
“Think big, Aim high”,导师陈崇教授常说的这句话,是一直激励潘翔宇不断前进的金玉良言。
“以重要且有趣的问题作为目标,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落实细节。”潘翔宇说,当兴趣与激情同千锤百炼、锲而不舍的行动力相互碰撞时,他便看到了梦想的种子在“逐渐茁壮”。
02
做高效率与强执行的人
如果说在专业领域的好奇心与热情,是潘翔宇不断开拓未知领域的动力,那么高效率与强执行力,则是他在科研这片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利器。
潘翔宇与“CCLY-LAB”全体成员及导师
学习科研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潘翔宇的开局其实就不太顺利。
本科第二年,当潘翔宇在实验室开始自己的第一个实验时,面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失败:苦心搭建的新系统却落后一步、进一步的研究止步于其他团队申请的专利保护……
“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竞争是激烈的,除了好奇心和热情的内在驱动外,高效工作和强执行力是保障科研成果能顺利发表的‘左膀右臂’。”潘翔宇说。
认真反思之后,潘翔宇开始不断提升与磨练自己的科研综合素质,并于本科三年级时通过四川大学本硕博连读的选拔项目,立志成为攻坚于人类重大疾病前沿的探路者。
潘翔宇与导师陈崇教授(左)、刘玉教授(右)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他与导师共同探讨后,一脚踏入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方向——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探究表观遗传学重编程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机理。
鉴于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数学背景、编程技能和生物医学知识的交叉学科领域,潘翔宇将自己的学习强度进一步提升。
每天八小时的编程练习、三小时原理学习,成为潘翔宇行进于医学之路上的一砖一石,也使他离自己想成为的人越来越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潘翔宇的人生箴言。
潘翔宇始终坚信,只要方向正确,辅之以足够的努力,高效率的学习以及强执行力,最终一定能披荆斩棘。
03
做“多面”的人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设问,对潘翔宇来说是一个关乎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其答案并不唯一。
醉心学业之余,潘翔宇还积极投身于各项志愿活动。
“想成为一个能帮助他人的人,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让他们感受到陌生人的关心,从而更积极乐观地对面对生活与人生。”潘翔宇怀抱着自己的初心,一直在为唤醒更多人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注而努力。
潘翔宇参与志愿活动
“如果没有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我会想成为一个去记录的人。”潘翔宇说。
抽出业余时间,他也在尝试做一个媒体博主,去记录不同职业、年龄和肤色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与感触。
“以‘媒体’为线,去连接‘墙内’和‘墙外’,去传递对于不同人而言相异的观点与看法,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增添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心。”潘翔宇说。
尽管不常挂在嘴边,潘翔宇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潘翔宇(右一)与家人
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感恩家人给予了他能心无旁骛学习与研究的物质基础;感恩同学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他的慰藉与心灵港湾;感恩陈崇教授、刘玉教授以及其他教授们的耐心指导与悉心培育;感恩“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平台。
潘翔宇参与国际青年之星创新交流论坛
以好奇心与热情为内在驱力,
高效率与执行力为外部动力,
怀揣着感恩的心,
潘翔宇一路与优秀的老师、同学为伴,
一起品味生活与学习中的苦与乐,
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着。
他也用珍贵的努力与汗水,
寻找到了自己青春中最好的答案。
|| 推荐阅读 ||
大川
采写 | 袁月 曹丹
责编 |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