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李岚晰,你的作业被团中央官微点赞啦!
李岚晰,一位来自川大建筑与环境学院2018级的女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川大的五年,她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老生常谈。基于对建筑学的热爱,她的建筑抄绘作业不仅登上了共青团中央官微,还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至东南大学。
1
20%是幸运 80%是勤勉
早在高中,李岚晰就对建筑学有了兴趣,再加上学过素描、水粉等美术基础课程,建筑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的高考第一志愿。
在刚到川大时,李岚晰发现建筑学和想象的有些不同,但她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并未消减,“因为感兴趣,所以我会争取把每件事都做好。”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力学、材料学的知识,也需要历史、文学的储备,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去设计图纸、搭建模型。
在大一的设计基础课上,当设计对象由二维的图纸转向三维的空间时,李岚晰开始感到吃力:“当时,其他同学的设计都在一步步深化,我却在老师的建议下不断推翻重做,来来回回做了四五个模型。”
手工模型作品
面对挫败,李岚晰没有气馁。模型做不好,就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边动手边理解,在修改中学习经验;面对建筑构造、工程估价等较为枯燥的知识,她就告诉自己“有好的基础才能做出好的作品”,硬着头皮学下去。
李岚晰抄绘与手绘作品(左右滑动查看)
那幅登上共青团中央官微的笔记,实际上是李岚晰提交的建筑抄绘作业。建筑抄绘要求同学们基于对经典作品的临摹,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取能够运用的元素。在她看来,学习是在日常的积累中完成的:“设计时再找参考是来不及的。”她坚持每日浏览相关资讯,无论是经典的设计,还是前沿的手法,都会被她纳入“库存”;她也喜欢四处走走,在新鲜的环境中收集“碎片化记忆”,储存未来可能的设计灵感。
李岚晰(后排左二)2019年参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交流项目
2
从设计图纸 走向实地项目
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李岚晰开始着手参加实践项目。字库塔是古时人们出于敬惜字纸的信仰,为了焚烧字纸而专门修建的高塔。大三时,李岚晰作为省级大创项目的成员,对绵阳盐亭县的字库塔石刻图谱进行了梳理。
项目持续了一个学期。李岚晰曾与其他成员前往盐亭,对当地字库塔上的石刻图案进行扫描、测量,掌握一手资料,制作3D模型与平面图谱。除此以外,她们还需结合当时的政治、人文因素,对装饰图案进行解读。为此,李岚晰查阅了大量文言文,撰写了两百余页的资料。
李岚晰制作的字库塔图谱
与此同时,李岚晰开始参加专业竞赛,并陆续拿下4项国家级与省级奖项。不过,其中最让她难忘的反而是一次未获奖的竞赛——eVolo摩天大楼竞赛。“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对项目的落地性做出要求,更鼓励参赛者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李岚晰和其他成员设计了一座位于海洋的摩天大楼,通过海洋温差发电,运输海水至顶层并蒸发为云朵,再通过吹风装置将雨水送至澳洲东海岸,以解决当地的干旱与火灾问题。为了完成设计,她不仅要学习与国际接轨的建模软件,也要接触诸如温差发电原理、装置功率与射程、降雨规模等知识。“这次比赛很有挑战性,我当时抱有很大的热情,因此也收获了许多奇思妙想。”
eVolo摩天大楼竞赛设计图纸
保研后,李岚晰开始了在西南设计院的实习生活。这是她首次真正意义上深入行业,而实习的体验超乎了她的想象:“当时我还没接触过施工图,画个楼梯都花了两天时间,不仅要考虑到各种细节,还需要不断与同事沟通。”
在项目招标时,李岚晰参与了副标的制作,每天在各项工作间轮轴转。设计院的工作量是学校课程设计的好几倍,但整个部门依然能有序、高效地转。这让她深有触动:“我还有很多知识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不停地发问 不停地思考
李岚晰喜欢阅读与写作。在高中时,她就喜欢写作,到了大学,也会时常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作能够让人心静,回顾时也十分有成就感。”
因此,刚来到川大,李岚晰就加入了《川大人》报社,报道学校的优秀教师与同学。她坦言自己刚接触采访时会“十分紧张”,甚至“要让室友陪着一起”;但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采访与写作的技巧,慢慢懂得如何将问题串联,又如何提高报道的可读性。
到了大三,曾经还有些青涩的小记者,已成为报社的总编,负责每个月选题的筛选与审稿。同时,她兼任着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撰写新闻通稿、管理团委官网等工作。
一次机缘巧合下,李岚晰采访到建环学院的李沄璋老师。此后,她一直与李沄璋老师保持着联系,定期和老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写作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是一种媒介,能让你认识许多给你带来成长的人。”
不停地“发问”,是作为报社记者的工作,也是李岚晰学习之道。她多次提到“来自老师的帮助”:“建筑学的学习,有时需要老师点拨,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找一位导师,定期汇报成果,并听听他的建议。”
除了李沄璋老师,学院的方志戎老师也对李岚晰影响颇多:“以前方老师会热情地向我介绍学长学姐,让我有问题就去请教;现在他也会把我介绍给学弟学妹,让我多帮助他们。”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关系:“每届学生都传承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与坚持,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学习科研、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出国交流、学生工作,李岚晰在川大一样都没落下。国家级奖项、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俯首默默耕耘,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给出了努力的答案。
回顾在川大的五年生活,李岚晰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变得平和从容”,面对困难不再去怀疑自己,而是接受挑战、解决问题。
当被问起“是否还害怕失败”,李岚晰说:“失败是可以的,但努力的方向一定要是对的。做好了选择,就不惧怕每一次失败,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 推荐阅读 ||
川大的窗大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陈胤璇
责编/王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