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解
My understanding of CUHK(SZ)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港中大(深圳)14级学生家长,博士,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文中简要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诞生及意义以及作为14级家长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解。期待对准备报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家长提供帮助。也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和家长有所参考,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y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Running University in China, the origin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CUHKSZ)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Shenzhen and also her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give some reference to the students or their parents on how to choose the best University in accordance to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for those who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UHKSZ.Key Words:International talent,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Running Universit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CUHKSZ)
我的孩子2014年9月,以高出当地一本线九十多分的成绩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三个学期过去了,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在知识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同时还能在我们工作遇到问题时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提出解决之道,待人处事上愈显谦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大提高,游学UCLA开阔了他的眼界,找到了自己与世界一流学校高水平学子之间的差距,社会责任感和人生目标更加明确,这一切的变化超出家长的预期,心里深感安慰和欣喜。当每每被有些家长问及当初择校、选择报考直到入读期间的感受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并想付诸于文字,为择校的未来孩子和家长做个参考。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陈述: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诞生及意义;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解。
一国际化人才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作为60年代出生,8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互联网+,工业4.0浪潮的到来,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渗透到了知识的储备、技术的更新及信息的传播的每一个层面, 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你我越来越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了国际化的如影随形。国际化的人才定义繁多,我认为下述三种要贴切一些。
(1)2009 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弗兰克(Robert G. Frank)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这样描述(1):能在多样化世界背景下的团队合作中有所建树;通过对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树立全球意识;能和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在多维度的全球环境中显现出洞察力。(2)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学院魏华颍(2)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道德与职业操守;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拥有全球视角和战略思维;拥有跨文化环境下沟通、分工、合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3)国家教育规划纲要(3)对国际化人才的界定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我在中国科学院一家企业从事药品研发工作,由于英语沟通能力略强,有幸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Nature杂志主编、生物医药相关领域顶级专家等做过同传、交互传等翻译工作,也兼任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的翻译并多次出访和工作。多年的海外交流经验让我感受到在上述国际化人才的定义中还应该加上一条:对自己本国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对本国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对外交流当中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毕竟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可能脱去中国这个“根”。基于此,我们再来看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始人团队的初衷(4),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可以溯源到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由钱穆、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于1949年创立,其教育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5)。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校名冠以“中文”二字历经艰辛,中大的出现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了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以「结合传统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是香港、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学。校训「博文约礼」语出《论语》。
我想如果您也认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观念,那在众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港中大(深圳)应该毫无悬念的放在你的选项里。毕竟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都发源于东方,而其中华夏文明的地位不容小觑。
二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
(Background and History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Running University in China)
中外合作办学是将外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引入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办学活动,是国际教育市场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为我国培养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过去30年间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规范期三个阶段(6)。
探索期:从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中美经济学、法学培训班开始到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属于探索期;发展期:《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于1995年1月26日正式颁布出台。中外合作办学被正式列入部门规章的管理体系中,在此之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规范期: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和机构在数量上不断地增加,多种合作办学模式的迅速发展,国务院于2003年3月1日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2004 年6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该办法对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所碰到的细节问题、办学流程和监管管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补充,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规范化管理手段。
从分类上来讲,中外合作办学可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类;从法律上来讲,根据中外合作办学者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可以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为两类,分别是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迄今为止,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七所,分别是(括号内是首届招生时间):宁波诺丁汉大学(2004),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06),西交利物浦(2006),上海纽约大学(201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4),温州肯恩大学(2014),昆山杜克大学(2019)。
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诞生及意义
(The origin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CUHKSZ)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创校之日始,就以服务于中华之崛起为己任,随着1997年的回归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交融,香港作为中国经济的桥头堡,对珠三角经济的再次腾飞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深圳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重要的国际门户。然而,深圳的经济地位与文化教育地位差异极大,急需引进世界一流名校增加城市的精神底蕴,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同时,深港创新圈的发展要求深圳、香港两地,通过优势互补、创新资源,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体系。基于此,以沈祖尧、徐扬生为首的有识之士萌发了在深圳建立校区,将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基因移植到深圳的划时代的想法,同样有赤子之心的邵逸夫生前的最后一笔捐款投向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2012年开始筹办,一直受到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14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7),将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深圳市政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筹建提供了3000亩办学用地以及数十亿资金,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足见港中大(深圳)被寄予了多么深厚的期望,深圳市政府也因此成为了地方政府支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8)。
学校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前期以理工商为主,兼顾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学校秉承书院制度,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充分尊重学术自由,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创建扎根深圳、辐射珠三角地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诞生之日即可同时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大学。可谓系出名门,丽质卓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成立为深圳乃至广东更好融入香港并加强其金融地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9.10)。金融行业已成为国际竞争最为重要的领域,大国金融博弈需要多层次人才。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不论是业务创新还是机构设置,最大的挑战是培养高端、专业的金融人才。国际金融人才的发展对推动广州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广州的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45800人增加到2012年的63627人,但是相比于上海25万金融从业人员,北京28万金融从业人员,广州金融业的从业人数明显不足。近年来,各家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快速扩张,金融人才总量存在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市场紧缺的是高端金融管理人才、金融产品研发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金融业务人才和风险控制等专业服务人才,而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具备相关方面的专业水准,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实际脱节。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同时还存在高端金融教育、培训与国际交流不足的问题,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新增首席或高级经济学家、高级风险评估预测专家达到7.3 万人,新增金融分析师、理财分析师、保险精算、保险核赔等重点领域高级金融分析专家18.9 万人。而现实差距是非常大的。以国际金融分析师(CFA)为例,美国有25000 会员,中国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 会员,国内约有4000 会员,广州市仅有100 多会员。
《金融人才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11)预测到2015 年,金融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左右,其中持有国际通行金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人才达到1.5万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的比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从业比重达到6.4%和4%以上,2020年分别进一步达到9.6%和6.9%以上。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中层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升成为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端金融人才是指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理论前沿动态,具有金融创新意识和实际金融问题解决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主要包括行业拔尖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人才。高端金融人才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金融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具备国际化视野、全球化资本运营意识, 能够熟练驾驭全球性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金融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高端金融人才无疑是人才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在注重吸引国外优势人力资源填补我国高端金融人才需求的同时,我国更应当注重国内金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高端金融人才的自主培养。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为亚洲历史最为悠久、声誉最为卓著的商学院之一,是亚洲首家获得AACSB International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商学院,该协会制度之严、标准之高、冠居全球,世所公认(1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期设立的经济管理学院完全移植本部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都遵从本部的框架,并同时接受五年一度的资格认证。学校也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10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习。目前招生专业包括国际商务、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与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翻译和同声传译。2016年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计学、翻译3个专业,本科专业已达11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已与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2015暑期已有40%的一年级本科生开始学术交流计划。 同时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城,紧挨着已经破土动工的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其他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也有意向到龙岗办学,即将形成深圳东部高等教育集聚区和人才高地。
四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理解
[My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港中大(深圳)从制度设计到细节把握,与港中大一脉相承,两个学校属于同根同源,在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方面完全一致,从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到教授及院长遴选,日常运作和学术评估均参照港中大模式。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为港中大校长。合格毕业生将授予港中大学位。港中大(深圳)本科课程采用学分制度,在科目选择以及修读的次序和进度上均具备灵活性和自主性。课程审批及监管由港中大教育会负责。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港中大(深圳)学位等级须根据学生主修科的平均积点及全部科目的总平均积点评定。
标准修业期是四年,毕业生必须修满120学分及达到各类别的学分要求。整体课程结构如下:类别 | 科目 | 学分 | 总学分 |
大学核心课程 | 语言类(15学分) | 中文 | 3 | 36 |
英语 | 12 |
信息科技类 (1学分) | 信息技术 | 1 |
体育与教育类(2学分) | 体育 | 1 |
形体与健康 | 1 |
通识教育类(18学分) | 通识基础:与人文对话 | 3 |
通识基础:与自然对话 | 3 |
通识范围A:中华文化传承 | 3 |
通识范围B:自然、科学与技术 | 3 |
通识范围C:社会与文化 | 3 |
通识范围D:自我与人文 | 3 |
专业必修课程*(此部分课程设计具有高度通用性) | 72 |
自由选课 | 12 |
总计 : | 120 |
学校核心课程30%,专业课程60%,自由选课10%。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通识课程的设置。
关于专业课程以经济科学为例:专业课学分只有57分,分为三个部分:1、学院公共课六门18个学分(财务会计导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中国与世界经济,应用微积分与线性代数);2、专业必修课七门21个学分(中级个体经济学,中级总体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商业战略,高级个体经济学,高级总体经济学);3、专业选修课十一选六(货币与金融机构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福利经济学,中国金融市场,微积分,数学分析)经济科学专业学生修完专业课和大学核心课程,学分加起来93分,剩下的27分可以自由选课,同时学校允许部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降低至54学分,提高通识课或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另外,学校的校历兼顾香港高校以及海外高校和中国传统新年,便于学生融入香港本部以及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选修。
与之对照的一所合办学校类似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是这样的:大一为通识教育,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将学习以下方面的内容: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理论、统计学概论、金融会计学基础、管理会计学概论、经济与商业数学、金融学基础、经济政策问题;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理论、数学经济学、金融工具;投资学、金融经济计量学、对策论、国际政治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经济学、毕业论文。
国内另一所多年研究并效仿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体系经管学院的课程设置大致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36分,主要是马列,思品,军事,形势与政策类,占24%;2、公共选修课程主要为人文经典,全球视野,科技类16分,占11%;3、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线性代数,概率计算,英语,会计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金融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社会实习论文等总计71分,占47%;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中国经济专题,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产业组织,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应用,经济学文献选读,区域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和商务与经济统计等27分18%。专业课程至少选修三门英文授课课程。
而国内一流学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分要求:137学分(含毕业论文)。其中:1、校必28学分、院必54学分、院选至少15学分、专必18学分、专选至少8学分、通选课12学分、毕业论文2学分;
2、至少选修3门本院开设的英文专业课程,其中至少一门是本专业开设的课程;3、光华学生不用修形势与政策理论课;4、港澳台、留学生免修政治课和军训课,对应学分可由学院开设的课程及通选公选课程替代,建议学院开设的课程多于通选公选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将通识教育视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确指出通识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宽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襟。全人教育是内地高校所致力提倡的育人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内地高校也通过设置通识课程来实现这一观念,但是由于长期受“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现行的通识教育改革还不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而是回应市场需要对原有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些修修补补,把通识教育简单理解成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中规定所有学生要学英语、数学、计算机课等,功利色彩浓厚;许多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实际上是将一些降低了要求、删减了较深层次内容的专业课程直接用于通识课程,将通识教育简单化甚至庸俗化,通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13.14)。港中大(深圳)对全人培养的重视也可以从学校每年岁末的“高桌晚宴”上看到一二。“高桌晚宴”是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传统学堂晚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各个环节。它更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仪式,而参加这个仪式的学生都会被要求正装出席。而且“高桌晚宴”对餐桌礼仪也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进餐、如何祝酒、如何与邻座同学打交道以及如何回应,都有一定的讲究和礼节规定。为此,学校也专门请业内资深专家做培训,去年年底朋友请儿子吃西餐就发现他的用餐礼仪大有进步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教师熟悉国际上同一课程(学科)的教学体系,能够借鉴国外重点大学的课程科目及教材设置,许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力图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上与欧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国外原版教材对国际学术前沿成果的吸收非常及时,有些甚至是国际顶尖专家撰写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都很强。
教学中实行讲课式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并着重通识及书院教育。具体体现在:(1)在课堂上:全英语小班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敦促学生在课前和课后主动学习,查阅资料,便于在课堂上以演讲(presentation)的形式展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的形式还锻炼了学生协调、整合、思辨、互助等团队共赢的意识,同时更好地在多元思维多元视角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一致等,小班教学便于师生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交流。研究讨论式教学类似于教练式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是死的知识,也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口袋,而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和运用以及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堂外通过“博雅讲堂”、“博雅沙龙”、“中国文化大讲堂”、“大师讲堂”以及资深校友主讲的“行业聚焦”,高端国际会议&研讨班等方式开拓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和深切体验,提前进入职业体验,激发提升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 12 月18 日—19 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金融稳定与房地产风险国际论坛”。(3)在校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港中大本部多年积淀下来的校友资源,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兴趣点为每一位学生量身配对职业导师,不定期地以各种形式交流,我的孩子的三位导师分别是所毕业的本科学校的校友会主席,又是跨国公司区域总裁或者上市公司董秘,银行行长等,这样的资源也是港中大(深圳)可以无缝对接的金矿。(4)积极建立高水平研究院和创业基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于1月20日揭牌;2015年9月25日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投入运行。(5)广泛加强面向全世界的交流项目。国际化程度高是香港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其中与欧美一些著名高校开展广泛的交流学习计划是其重要表现,通过互认学分、课程交换的方式开展。2015年暑假,港中大(深圳)的首届三百多名学生中有一百三十多人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暑期交流,最长会在国外游学六个星期,可获得4-8个学分。学校承认在国外所拿到的学分,实现了学分互认。
为了培养立足中国且同时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港中大(深圳)还在与德国法伦达尔WHU 管理学院、哥德堡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众多国际精英院校商谈建立合作关系,届时合作伙伴将覆盖北美、中北欧及亚太地区。很多国外的高校也慕名而来。尽管创办才刚一年多,港中大(深圳)已接待了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爱荷华大学、罗格斯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苏萨克斯大学、华威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法伦达尔WHU 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及昆士兰大学。
考核:决定一门课程最终成绩的项目包括平时作业、写作、实验、实习、研究论文、测验、考试及其他评核标准。每一项所占权重不同。
港中大(深圳)引用全球招聘的方式招聘最优秀的人才,建立教师队伍。薪资水平也与国际一流高校相当,十分有吸引力。有从美国、英国等著名高校聘用过来的一流师资,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层次的国际知名专家在担任名誉教授。他们中大部分以全职的身份在港中大(深圳)与学生朝夕相处地传授知识,保证学生与世界知名学者有近距离交流的机会。一年以来,由于金融界的国际知名教授熊伟等知名学者的加盟,“马太效应”和“鲶鱼效应”凸显,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深圳,为学校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港中大(深圳)的办学模式是“移接”而非“嫁植”,采用的是包括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在内的现代大学制度和理念。学校一贯主张“保障学术自由,鼓励独立思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才德兼备及对社会有承担的高端人才。”这是徐扬生校长和教授们一直在追求并正在践行的港中大(深圳)的办学目标。鉴于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2015年上半年刚开学半年时就与香港中文大学一起接受香港质素保证局(Quality Assurance Council (QAC))并高分通过检查。这些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的认证充分保证了毕业生在国际上的认同度。
港中大深圳家长微信公众号:cuhkszjz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方微信公众号:cuhks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