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惠院名师系列访谈︱杨雪梅:用“劳模精神”涵育时代新人

新闻中心 今日惠院 2022-10-23





    个人介绍

杨雪梅,女,宁夏银川人,教授,出版教材6部、专著2部,发表专业论文 38 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2个,主持科研项目24 项,经费近千万元。先后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惠州市“三八”红旗手、惠州市“十大魅力人物”、惠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是“广东省杨雪梅创新工作室”“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惠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惠州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




二十六载初心不改,带领师生

获多项国家、省级大奖


在杨教授的推动下,学校于2011年正式招生内衣教育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她从市场产品流程的角度出发,整合组建了服装数字化技术教学团队,并在专业教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关成果被旭日广东服装学院采用,获得了2014年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改革成果两次荣获惠州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内衣教师团队获“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和两门省级课程,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并获得正高组三等奖,其学生也拿下了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奖。当然,在她看来,荣誉除了带给自己精神上的升华之外,更多的是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杨教授一直关心、关注毕业生的创业就业。2018年开始,她组建学生技术开发团队,专项培养学生共计74人。4人留校创业成立公司,并参与到杨教授负责的省级重点平台的科研开发项目中,极大提高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杨教授及其团队的教研成果入选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案例集,省级课程《内衣数字技术综合应用课》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装面料图案创意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和“服装生产车间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两个项目入选“微实课堂”——高校实验教学课程共享服务平台上线,可共全国各高校学生进行在线实验。腾讯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网络版)、南方+、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惠州学院培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动能》一文还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服装设计与工程内衣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敢为人先促改革

成果填补国内服装教育“空白”


杨教授身上总带着一股强烈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她所带领的内衣教学团队,在疫情期间,聚力攻关,融合AR技术,打通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打造出“专著+APP+虚拟仿真实验”的立体数字化教学资料供给模式。据她介绍,同学们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课本上的图,就可以观看设计动漫创意、虚拟模特走秀、橱窗展示效果,还可以为产品换色,看纸样开发设计、缝纫工艺演示……在2020年全国第一届纺织服装虚拟仿真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惠州学院服装三维数字智能技术开发中心项目成果论证会上,《内衣设计与产品开发》一书获得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作为高校内衣专业教学的首本虚实结合教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今年1月份,杨教授带领团队老师与合作企业完成的“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系统的应用”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可,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是此次成果的一大亮点,对传统的服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VR、AR、3D仿真、多媒体等技术,提出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教学系统、立体化教学资源。虚实教学环境等数字化教学平台,打破了实践教学中空间限制问题,实现了教材立体化、知识动态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以体验为特征的教、学方式,顺应了全球教育发展新模式。





劳模精神诠释“美丽”

激励身边女性奋斗追梦


青春献教育、丹心绽芳华,执教26年,杨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秉承着一颗匠心,默默奉献,把最美的青春年华挥洒在三尺讲台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用青春和奋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育人之歌。




在采访中了解到,杨教授带领的团队教师共15人,均在教学一线进行教学及管理工作,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其中女性教师有11位,女性老师占比73%。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个团结、上进的“美丽”团队的支持,她们在劳模精神的砥砺下一次次“美丽出圈”。



凝聚“她力量”,集纳“她智慧”,发扬“她精神”。近年来,杨教授带领其团队成员弘扬劳模精神,积极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之路,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的方式,引领了学校的美育浸润工程,服务对象涉及校内师生及校外党政机关、小学、医院、银行,充分展示了劳模团队教学科研成果、传播中国服饰文化有关知识,受到群众好评。


杨教授积极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传授美学知识,潜心打磨出“相约美丽”美育工作品牌,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个“美丽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去年完成了10次美育讲座,在本学期己开展了4次。杨教授深知,“美”是“一项未尽的事业”,创新美育实践,让更多的人感受美、了解中国服饰文化之美,引导师生体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中国哲学智慧。


在实践中沉思

教育者既育人更要育己


“教育需要思想,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思考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末来,因为教育是作为有着丰富的、有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 杨教授说她对这句极富哲理的教育论述极为推崇。“教育是由此在向彼处的持续解蔽,由‘美’洞见生命的意义。” 杨教授说。



对于青年学生,杨教授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倾囊相授,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成长成才;同时,她也展现出了醇厚的母性光辉,让自己的学生既能有一技之长,也能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从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杨教授始终坚信“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这个质朴而深刻的道理。作为过来人,她认为要想青春之花常开不败,就必须行动起来,才能创造奇迹。努力,让心有阳光,人生才精彩。拥有想要的,释怀得不到的。她强调,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仰望星空可以永记初心,躬耕实践不忘砥砺前行!



用行动积极响应

为申硕努力贡献她力量

今年是学校的“申硕”攻坚年,杨教授所在团队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己有的教学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绵绵用力,为企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时,她常年保持与企业的沟通,一方面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是引进企业高管开发应用课程、共同授课,将市场观念、生产场景平移到人才培育实践中,做到无缝连接,延伸学校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的边界。


杨教授及其团队的付出也收获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她们的平台项目通过了省教育厅的验收,“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获得了省级成果鉴定,为学校申硕贡献了力量。





往期推荐




惠州学院新闻中心

资料:党委宣传部

视频:谢志雄

编辑:新媒体部 / 吴国柱

责任编辑:林少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