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团队?合作?我只知道这条路一旦开始,就不能停
编者按:去年10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湖北调研时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创业园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园积极配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在校或毕业大学生进入创业园区,近三年,创业园共入驻企业49家,吸引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创业人才。下面是创业园中的四个“创客”故事,呈现创业学子“双创”之路,以求为“双创”教育提供解读。
“我们感谢学校创业教育学院,让我们在创业园申请到一间办公室。同学们对我们的服务工作反响热烈,我们一年大概可以为学校8000人次的同学提供服务。”宏图会计负责人之一姜友情向记者介绍创业项目基本情况。“我们的项目由学生团队在2011年创立,至今已运营快六年,累计服务超过35000人次。平台致力于为校内同学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提供一条龙服务。”
谈及公司创业目的,姜友情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建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创业,也不是为了盈利,只是想做好这件事,为身边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姜友情说,“因缺少项目和校外资源的对接,我们的运作缺乏一个和外界交流的平台,很多东西都得靠自己摸索,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经验,所以发展起来也相对困难。”
像姜友情这样的创客,在创业园还有很多。公司另一位负责人吴思贤说,明知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不知项目能走多远、飞多高,但只要不倒下,就要把创业继续下去。
宏图会计团队
为了让创业项目发展壮大,作为宏图会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毕业于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吴思贤参加了创业学院的SYB课程。SYB培训提供了国家创业政策扶持及补助政策、创业公司在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创业计划书、初创企业现金预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团队的带领者,吴思贤把学习到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之中。
那么,公司的优质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一开始,我们就审核报考的资料,告知考试注意事项,为同学们提供考试代报名、考试培训、教材订购、考试包车、考后领证、继续教育、实习就业等全程服务。”姜友情熟练地向记者介绍服务流程。
“创业不是靠梦想和激情就能做到的,除了创业园提供的办公条件,还要找到很多与你志同道合和能为创业提供帮助的人。”姜友情说出了心里话。
公司发展到至今,得到种子、孵化、加速、服务等一条龙式的培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心,有耐心;沟通能力强;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待的工作;仅限广财大三大四学生,家庭贫困同学优先。”公司通过公众号每隔两个月招募一次实习生。
“加入宏图勤工俭学,我接触到一群优秀的伙伴,他们关注同学们的真实所需,根据政策变化及时推出专业、贴心的服务。团队的创业态度让我看到什么才是创业的实质,并萌发了一起创业的念头。现在我已从勤工俭学的角色转变为宏图团队中的一名创业骨干。”2013级财税学院的陈启发同学感慨勤工俭学让他走上创业之路。
如今,宏图会计已经从一个创业团队变为创业公司,拥有近万名微信平台粉丝,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微商城,近期更与财政部认可的机构合作开发了属于宏图会计的考试练习系统。
寻找机遇巧合,随时随地发现身边乐趣
网罗生活中场景内人与人的连接:每一次去学校图书馆、逛街或外出喝咖啡,你都可以认识同在这里的人。你不再是一个人,你可以通过Nowline认识同在图书馆看书的同学;在教学楼广场,你可以结交同在这里休闲聊天的其他同学;你可以结识在校外“美食街”同样和你在喝咖啡的朋友。Nowline是基于附近现场的场景社交APP,你可以体验校内、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
Nowline工作室的创业团队为你量身打造线下活动、线上实时互动分享的社交平台。平台打造专属95后中学生、00后的新一代体验式社交软件,它让你和现场的人一起体验、分享不同的话题,话题中有自己的心情、对方的态度,彼此都会被尊重。
Nowline团队
打造这个社交软件的是毕业于我校创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赵钦才及他的团队。在大三、大四期间就立志创业的赵钦才思维活跃,为了确立创业目标,在做了一年半市场调研后,通过了解用户和市场需求,最后以Nowline-基于附近现场的场景社交APP软件作为创业目标。
团队都是90后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有社会上的白领。这份Nowline商业策划书由赵钦才和校外的郑凯、徐珠华、徐鸿华、刘海兵发起。赵钦才落实每位成员的具体分工与协作,成员徐鸿华负责市场运营,郑凯负责产品运营,刘海兵负责软件开发。于是,创业就在这间9平方的创业空间开始了摸索。
Nowline场景社交APP平台主要盈利来源于场景消费方向,团队算了一本账,成本主要包括市场运营成本、人员成本等。工作室一年生产成本预估25万元,随着市场拓展,每年以1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人员采取校内勤工助学形式,每人每小时10元计算,一年人员成本共9万元。工作室根据市场行情估算,以日均10人,人均消费50元,每年增长50%。工作室运营离不开宣传,每月宣传成本约15元。
算清账目,要实现稳步盈利,风险风控少不了。策划书的分析显示,校园最大的市场风险来源于高校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工作室很容易出现内部管理松散,产品质量欠优,这是内部风险。防控风险,对内要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对外要开展市场调研。
产品开发,线下推广,线上运营,资源合作,商务拓展。遇到缺资源时大家一起做市场拓展,为了打造创业的前景,成员间的合作既自律又主动。共事过程既理清了做事的思维逻辑,又打造了一个朝平台深度延伸的线下集群体。赵钦才为此也收获了一群一起做事的好伙伴。
作为一名创客,赵钦才表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拥有时间成本等优势,但也存在阅历不足和资源不够丰富的短板。创业从个人的兴趣角度是找到自己喜欢并当作是一件信仰的事,而实际资源稀缺是团队面临创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有时候,成员一起硬着头皮跑市场找资源,向校内学生介绍产品。
因此,年轻人的创业亟需创业指导老师提供资源介绍,引进市场方面的对接、技术引导,尤其是法律方面的课程培训。对于初创期在拟定商业策划书的时候,有时会遇到法律中的困惑,需要对接企业来寻求咨询和服务,还需得到法律服务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创业团队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资金的短缺。作为创业团队的CEO, 赵钦才颇感压力山大,满脑子都是钱、资源、还有做不完的事,还有很多理不清的纠结:比如项目需要引进社会机构来做资金融资;需要校内指导教师作为顾问,指导孵化小微企业开展创业活动;还需要招募校园合伙人等等。
创业的路只能往前走,每时每刻都有欢喜和担忧。在赵钦才和他的团队看来,这话当然不错,但对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创业团队来说,创业也意味着通过自己平台找到创业发展的商业价值。
“创特”吉祥物设计创新达人
今年大四的黄泽彬是我校13级艺术学院展示空间设计专业的一名创客。2016年10月16日,在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视频展映暨宣传品颁奖典礼上,他设计的吉祥物“创特”获得比赛一等奖,并被主办方采纳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吉祥物,广泛用于活动宣传。颁奖活动期间,黄泽彬还将一套“广财印象”明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王进展、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朋等领导嘉宾。与工作室伙伴们共同设计的“广财印象”明信片已成为学校认可的文创产品,经过校园公众号的发布,获得近10000的点击量,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黄泽彬及他设计的“创特”
十月的广财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暨“双创活动周”吉祥物评委会主席吴冠英对“创特”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创特”的形象设计符合科技感,内涵符合当今时代的双创精神。
“‘创特’的概念‘智能机器人+双创’背景的组合,创作尽可能体现‘新时代的创新’”。黄泽彬向记者讲述他在对吉祥物进行创作时设计的构想。“创特造型简洁,配色大方,适用于平面及立体等多种媒介表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审美性和纪念性。”
黄泽彬表示,“创特”的创新灵感来源于兴趣和实践中的探索。据他称,这种创意可能是来自“先天的兴趣”。小学时曾获过“全国第五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一等奖、“安徒生绘画比赛”三等奖等,那时的兴趣爱好引领他走上艺术创新道路。回忆起来,这也成为他最为得意的一段时光,因为那时初懂设计创意的他也因此拥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
在创业初,黄泽彬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共同成立了“毕夫文创工作室”,开始承接摄影、logo、VI、空间设计出图、文创产品等设计业务。“看似文静却是一个闲不住是我的特质,我对于艺术与创新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傅昕、张宇奇等老师常常给我很多灵感和专业方面的指导,他们细心负责的态度也在极大程度上打开我的设计思路。”黄泽彬向记者分享他的创客思维。
“目前我所学习的专业也正是与艺术创新相关的设计。在傅昕、张宇奇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做过博物馆、展厅、咖啡厅、专卖店等设计作品。”他回忆,做设计业务和搞设计创意,在业务不稳定时还会出现连生活费都没法保障的情况。有些项目要去现场勘查,而工期赶时只能过上几天睡睡袋的生活…他也由此体验到了初创期的艰难,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吉祥物“创特”现在全国各地粉丝无数,在北京街头、深圳机场,光明日报等地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在此借学校的媒体平台,我和我的设计伙伴也希望能将‘创特’作为一份美好的礼物献给母校,能在毕业前为我的学院、学校做出贡献,是我的荣幸。”黄泽彬发自内心地说。
“在设计行业发展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用一生去付出的事业,我感谢自己一直以来对设计的坚持。”黄泽彬表示,我和工作室的伙伴们设计的“广财印象”明信片也是源于自己对母校,还有对老师和同学的情感。能把“创特”和“广财印象”明信片献给母校,这种感觉是值得铭记的。
让我们一起疯狂创业吧
“我想把‘蜂创’打造成优质的高校快递服务中心,我要带领团队疯狂创业。”说这句话的是就读于人文与传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房贤辉。
还在2011年时,房贤辉在三水校区西门就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休闲吧,当时生意平平、没有人流,而他发现西门的露天快递商却“生意兴隆”,用他的话来形容:人流大、场面乱。善于捕捉商机的房贤辉立即引入快递业务到休闲吧,这下休闲吧因为快递人流也火了起来!这时他知道快递具有引流的作用。休闲吧的生意与快递业务形成互补模式,满足学校师生们的刚需。让他对快递有更进一步认识的是2015年7月在本部“遇见”物流中心,店面负责人是他的师兄,看见师兄利用快递人流增加其他业务,将流量变现为财富,这时房贤辉懂得了快递业务也可以流量变现。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房贤辉到部队服役,退伍后发现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于是积极捕捉创业热点。当时发现北方已经被速递易铺下了“天罗地网”,速递易平台正在搭建,然而南方基本还没有智能物流,加上那时流行很火的O2O新概念,房贤辉想快递人流是可以引导到线上的,而且能够搭建一个精准互利的消费平台,找准方向后便再次开启了创业道路。
2015年10月14日,他开始组建创业团队,一个月时间基本成型。把撰写商业计划书作为第一步,整个团队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虽然团队成员对于商业计划书撰写没有经验,但是边写边学、克服困难、集思广益,最终完成了项目策划——易大师校园快递中心项目。
为了打磨项目,团队想办法参加各类比赛和路演,评委给了许多建议意见,促使项目更加完善和可行,这个过程让团队既看到了项目的亮点也发现了不足。这次,团队合作取长补短,合作能力更进了一步。
打磨过后团队开始开展项目落地工作。就在去年5月,中国邮政带着蜂创校园快递项目准备进驻高校,其中包括广财。机缘之下,中国邮政的蜂创项目和天台团队易大师项目一拍即合。经过长达数月的谈判后,“蜂创·校园服务中心”顺利落地。不到一个月时间施工建成快递中心,期间运营团队和各快递公司达成了合作,在国庆期间便开始试业。
蜂创团队
开业之后,蜂创中心运营团队经历着重大考验:快递柜系统崩溃、团队人员不了解快递业务、兼职人员设备操作不熟练出错多,工作繁忙压力大。但在困难面前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在指责声中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这才让这个服务中心逐渐走上正轨。开业后一个月,基本上捋顺了业务,逐步得到中国邮政、快递公司和老师学生的认可。
“快递服务作为服务中心的基础业务,必须稳扎稳打,如同一栋大楼的地基,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往上盖楼。”房贤辉总结。所以他没有马上开展其他附加项目,而是继续创新管理和优化中心内部流程。那时正好遇上“双十一”,作为网购最疯狂的节日,快递量随之疯长(是平时的3.5倍),服务中心把它当作是一次大考验,全力以赴应对,最终给师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的支持!
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房贤辉总结出大学生创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观察,关注社会经济动态,跟随国家风向标开展项目;二是要注重学习和实践,创业不是口号而是实干;三是要发挥团队力量,共同承担,一起成长成熟;四是要做好准备,寻找机会,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
园区小平台 学子大未来
创新
创业
到底容不容易
我们从上述四个案例可以找到答案。
“双创”时代,对许多创业者来说,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享受,创业者自己比谁都了然其中滋味。走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他们有困苦与收获,更有不懈的坚持。
在奋斗的激情与快乐背后,创新创业者常常付出更多的辛劳。跑市场、找资源、找合作伙伴、找融资机构…都是常常遇到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双创”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和国内创新潜力需要提出的重大举措,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让真正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才脱颖而出。
如何让真正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才脱颖而出?
首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我校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并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开放式课程及项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早期科研训练相结合,加大科研项目、资源对学生的开放度,创新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资助模式,建立跨学科交叉、本研学生共同参与的学生科研创新机制。
创业园的每间工作室都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学子创业的渴望,他们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不经意间的合作与碰撞,都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创业团队。也许下一个“创客大咖”,就是在这一间间几平方米的创业室里起步诞生的。
诚然,大学生创客普遍对市场环境缺乏认知、管理经验以及商业层面的指导和服务,这也造成大学生创业风险大,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创业孵化空间在硬件设备完善的同时,也要大力推动软文化建设,开展战略、团队管理及融资等培训培养,还要着重孵化创业者的思维模式。
可喜的是,学校创业教育学院正加大力度扎实开展上述工作,致力于提供“多职能、开放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更多优秀项目成功孵化。如今的创业园,有不少学子团队已结出了“双创”成果。
欢迎加入我们或投稿
newmedia@gdufe.edu.cn
往期精彩推送(点击即可阅读)
来源:第313期广东财经大学报
编辑:校新媒体团 陈蒂莲
责任编辑:宣传部 黄晓山 吴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