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梵高故事1.1文如其人~畫如其人
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個人。
——畢加索
不懂繪畫,不懂藝術,不懂美學,同情梵高。
2011年,九百頁巨著《梵高傳》把梵高請下神壇。
普利策獎得主十年著成,梵高故事首度精確還原,依託梵高博物館檔案和學術研究,取材自數千封書信和海量文獻,……20餘位梵高研究專家幕後創作,評註超過2.8萬條,打印稿逾五千頁。首創特別軟件解析十萬張數碼卡片,數字技術引領傳記寫作和藝術史研究更加真實可靠。開設持續更新的全面支持網站,深度整合參考文獻、文本註釋、畫作和照片。——《梵高傳》封底
言下之意,再有不同意見,海納百川了。
1991年,二位作者巨著《波洛克傳》榮獲普利策獎,序言〈魔鬼〉開篇首句“我要自殺。”號稱美國第一的藝術家受魔鬼驅使,“靠舔著創傷生活,”從小父母擠壓出“魔鬼一直在蟄伏。”長大後一次又一次“魔鬼又被放出來了。”拎著油漆桶往地上畫布潑灑“滴畫”沒圖像、沒題目、沒意義,2006年拍賣單價打破畢加索(2004)梵高(1990)保持的記錄,榮登榜首。牛仔形象酒駕致死,不讀書,不寫信,“從小,他就沒有對素描或者繪畫顯示出任何喜好,直白地說,毫不精通。” 梵高世家出身,讀書如飢,繪畫似渴,寫作休閒,才華橫溢六卷本《梵高書信全集》神彩飛揚。波洛克(1912~56)梵高(1853~90)遠隔重洋。大獎得主感言,最遲提前了13年預告:
他是個典型的受虐天才,一個美國的梵高,與他的同時代人海明威和迪恩一樣,衝破了種種清規戒律,卻遭受著同樣魔鬼的折磨。——《波洛克傳》828頁
再接再勵一個荷蘭的《梵高傳》變本加厲,千言萬語一紙極簡病理診斷書:古怪⇋失敗⇋精神錯亂。家族幾位親屬有病,遺傳性格內向⇋古怪不近人性:寄宿學校失敗(自己回家),六年畫商失敗(解聘),半年英國教會學校教師失敗(家裡安排書店工作),四個月書店職員失敗(再安排學習),一年準備考大學神學院失敗(停止),三個月牧師短訓班失敗(考試未通過),半年煤礦見習牧師失敗(終止聘任),兩次學院學畫失敗(退出),十年畫家賣畫失敗(沒人買),在倫敦戀愛房東女兒失敗,在家裡戀愛表姐失敗,在海牙同居老妓女失敗,回家鄰居老姑娘戀愛失敗,溝通父母失敗,溝通伯父、叔叔、姨夫、大妹失敗,繼承伯父、父親遺產失敗,交朋友爭論、吵架、絕交(拉帕德)、割耳(高更)、住瘋人院,直至中槍身亡。走向社會,成家立業,一事無成,一敗塗地。
一點不古怪,137年前(1882)梵高在海牙學畫,畫廊老領導對他當面講過同樣的話:“你早期諸事不順,堪稱失敗,現今亦將如此。”梵高罵他“品性敗壞”向錢看,“毫無同情心、霸道專橫、冷漠無情、魯莽輕率”,巴結畫廊老闆,歷來和梵高作對,直說要“確保”提奧停止寄錢。“他親口跟我說:‘……哦,你的繪畫和你所著手做的其他事一樣— 它不會有結果的。’”
一點不古怪,愛情失敗促成工作失敗促成學習失敗促成信仰失敗促成家庭理解失敗促成朋友溝通失敗……禍不單行,失敗促成失敗,惡性循環。梵高7~37歲短促30年,每次失敗交叉互動成新的失敗,一個挨著一個,進一步養成孤僻、偏執、古怪的性格,進一步刺激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進一步撕裂自卑⇋自大的人格分裂,進一步喪失⇋不肯自食其力的願望和能力,進一步膨脹被愛的需求=被拋棄的恐懼,死皮賴臉找弟弟要錢,抽煙酗酒,縱慾嫖娼,揮霍成性,滿世界找模特不懷好意。大獎得主〈序言〉開宗明義:“他對自己和他人無可妥協的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無休止的麻煩。”→“他孤注一擲的自我毀滅,”
荼毒梵高的是他那顆狂熱的心。“在他的說話方式中,有某種東西,讓人要麼喜歡他,要麼厭惡他,”提奧這樣解釋,“他總是不遺餘力,不惮挑釁任何人。”當人們早已將那令人窒息的青春狂熱拋諸腦後時,梵高卻仍沉溺其中。巨大、無法平息的激情席捲了他的人生。“我是個狂人!”梵高1881年宣佈,“我感到內心有一股力量……一團熊熊燃燒、無法熄滅的火焰。”——《梵高傳·序言》
“要心裡火熱”是最高指示。聽上帝的話,“我們的內心是火熱的。”“永遠也不要讓心靈中的那團火熄滅,”“我不能把它給熄滅,而是應當給它煽風,”“內心的激情必須釋放。”科學西醫當然納悶:心臟何以火焰燃燒,能點煙嗎?古怪如斯,肯定瘋了。
誰還會訝異一顆狂熱的心能出創造出如此狂放不羈的藝術?提奧聽過關於哥哥的那些流言和議論。人們叫他“瘋子”。早在阿爾勒的那次意外之前,梵高還沒有進精神病院時,人們就已將他的藝術視為瘋子的作品。一位評論家曾將其扭曲的造型、誇張的色彩描繪為“瘋癲的產物。”——《梵高傳·序言》
大獎得主《梵高傳》讓人聯想魯迅《狂人日記》。不同的是,前者糟蹋傳主,後者控訴社會。所以,《狂人日記》絕無可能成為英國《經濟學人》年度書籍、美國《人物》雜誌年度最佳圖書、《紐約時報》年度最值得關注書籍,《時代》週刊隆重定義“當今一代對這位偉大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所做的終極肖像。”梵高離世129年,梵高研究浩如煙海,無數次蓋棺未能論定。大獎得主的團隊(八研究者+18翻譯)十年苦功,“甚至發明了特別的軟件來交叉研究他們多達十萬張數碼卡片的數據庫”並2.8萬條註釋五千頁,大功告成了?
緊接著,2012年開始,好萊塢聘請125畫家,五年時間人工手繪6.7萬幅梵高油畫。2017年底,人類首部油畫大片《至愛梵高》全球公映,每秒閃過12幅(67乘49=3283平方釐米)貨真價值的大團油彩,表情誇張,動作磕跘 — 油畫本來是用來靜觀的?視覺效果並不舒服。人工智能不用,製作成本高攀,始能表達美國藝術界對梵高的懷念、敬意、惱恨、困擾、抱歉?
大獎得主繪製梵高的終極肖像,尚未走出畫框,中文譯者滿腹狐疑。絕佳翻譯的資深主持— 沈語冰〈譯後記〉耐人尋味:
它改變了我以前腦海中的梵高是上帝派到人間來受苦的先知或天使的形象。梵高確實是天使,但是,在生活裡,他更多的時候是一個黑天使。
天使墜落成黑,《聖經》語焉不詳:啟明星再亮,擋不住一唱雄雞天下白?《神曲》、異端詩歌~《失樂園》、《浮士德》等文學作品添枝加葉,所有被造物裡本領最大的天使長,統領天軍所向披靡,驕傲自滿,自以為是齊天大聖,狂妄要求和上帝平起平坐,慘遭擊落,鏈鎖火海,翻身變蛇,誘惑夏娃偷食禁果,從此人類自識羞恥(誨淫誨盜)、自產小人(種族貴賤)、自知好歹(嫌貧愛富)、自判是非(優勝劣汰),自以為是=反愚民的原罪,逐出伊甸園。拉丁語路西法(Luzifer)是帶光者,指啟明星≈撒旦?
西方文化的撒旦≠孫悟空大鬧天空~降魔除妖~修成正果。造物主從未寬恕、原諒黑天使。對抗上帝=反天道=反人類(不得救贖)。黑暗光明、是非對錯、善惡美醜、生死存亡,勢不兩立。天使由白變黑=由善變惡=撒旦=魔鬼,人民公敵十惡不赦,明確定義是兇殺、姦淫、戰爭、貪婪、放縱等一切罪惡的淵藪。宗教改革、啓蒙運動、德先生和賽先生一浪一浪反教會,拜倫、雪萊、濟慈的詩歌,人稱撒旦派=造反派?恩格斯讚揚拜倫辛辣諷刺,雪萊天才預言。極而言之,馬克思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針鋒相對,尼采撰《敵基督者 — 對基督教的詛咒》。無論文學、美學、哲學如何反抗宗教禁錮思想,天使魔鬼,一白一黑,從未和解。《惡之花》調侃老天使長造反有趣:“你把你的印記巧妙地,打在為富不仁者的臉上,”布勒東〈超現實主義宣言〉超不出現實,當成偉大人物“失誤的痕跡”。智識分子離經叛道——畢加索14歲畫〈基督祝福撒旦〉,百姓日用約定成俗,撒旦~魔鬼~黑天使~敵基督,本領再大,絕非好鳥。
無論實際情況怎樣,一個人在寫書、實施一項行動、創作一幅有生命的畫作時,他本身必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致小妹1887年10月末《梵高書信全集》
沈語冰肯定“梵高確實是天使”是說他為人黑暗,繪畫光明?中國成語文如其人,梵高成語“畫如其人。”十拿九穩。譬如“海關稅吏”盧梭拿假支票(被騙)去銀行取錢,警察逮捕,法庭審判百口莫辯。“律師叫盧梭拿一幅隨身攜帶的畫給陪審員們看。‘您現在還懷疑我的委託人有罪嗎?’毫無疑問,法官對作為人和作為畫家的盧梭都有了相當瞭解。”
畫如其人的道理反之亦然。心理陰暗畫不出正大光明。譬如都說蒙蒂切利酗酒發瘋致死馬賽。梵高到阿爾勒以後,“我越來越懷疑蒙蒂切利豪飲苦艾酒的傳言是否真實。想到他的畫作,讓我覺得一個因為喝酒而神經兮兮的人是畫不出來那樣的畫的。”“我倒是真的想看到一個酒鬼站在畫布前或者畫板上。……所有陰險惡毒的傳聞,全是傻子都能看透的鬼話。”
蒙蒂切利是位思維縝密的色彩大師,能在協調色調變化進行最為複雜和細微的構思,這樣的工作必然會導致他用腦過度,就像德拉克洛瓦和里查·瓦格納那樣。——致提奧1888年7月1日《梵高書信全集》
應當說,倘若得以充分發揮,畫如其人比文如其人表現更直接。繪畫≠攝影≠照鏡子,同樣一個景色,不同畫家、不同時間、不同心情、畫出不同的畫。多樣化的構圖、造型、色彩和筆觸,取決於畫家的心靈感知。簡單一個顏色運用,可以表現出極大不同。
若是去做痛苦的如實模仿,畫家就失去了那種色調一般天然具有的在彼此映襯中顯出美麗的效果;而通過在一個相似但不必一模一樣、甚至與原物相距較大的色系中重新加以創造,畫家可以保留這種效果。
在調色板上調和分色時,它們會自然形成美麗的色調,要聰明地利用這些色調,然後再次從調色板上出發——這源於你對色彩美麗效果的瞭解,而不是去機械盲目地複製自然。
再舉一例。假設我要去畫一幅秋天的風景,一些長著黃葉的樹。嗯,如果我把它看做是一首黃色的交響曲,那麼,我的基本色黃色和樹葉的黃色是否同一,這又有什麽要緊呢——毫無意義。更重要的是,一切都取決於我對同一色系中千變萬化的色調的感知。——致提奧1885年10月28日《梵高書信全集》
寫這段話一年後,黃背景、黃桌面、黃花瓶、黃花朵的〈向日葵〉取得匪夷所思的效果— 梵高強調的繪畫追求。
作為畫家,蒙蒂切利用黃色、橙色和硫黃色描繪了南方的一切。大多數的畫家由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色彩家,看不到這些色彩,並把視角與他們不同的畫家稱為瘋子。——致提奧1888年8月26日
畫如其人→以畫品人。梵高未曾有緣結識巴黎畫壇諸位猛人,看畫,斷言塔薩厄特“他無疑要勝過舍費爾、德拉羅什、杜布斐和席羅姆,那些人簡直稱不上畫家。叫人大跌眼鏡的是,畫過〈囚徒〉、〈俄羅斯營地〉和〈敘利亞牧羊人〉的席羅姆,為人竟那樣冷漠和乏味。”
我一般對產生作品的人,尤其是畫家,總會仔細研究,就像研究作品本身。如果不知道是誰,我有時只好單從作品得出結論(我們無法親自認識所有的畫家),如果不知道作品,我只好單憑人來衡量。——致拉帕德1881年11月23日
在藝術中具有生命力、並且能不朽的,首先是畫家,其次畫作,這是真的嗎?……我斷定與其喜愛油畫作品不如喜愛畫家。——致提奧1888年8月26日
1.2癲瘋的產物?
1.3把傳記寫成病歷
1.4難以置信的胡說
1.5妙筆生花三級跳
1.6讓有限史料說話
1.7〈幻覺消失,崇高永存〉
摘自《參閱文稿》No.2019~2
讓有限史料說話(上篇)
因微信篇幅所限,刪節了註釋和資料來源
全文阅读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大风网站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