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大家关注的是12-13日新的降水过程,从目前的预报资料看,又是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过程雨量可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出现短时强降水及雷电的可能性很大。
12日还伴有较强的风力陆地阵风可达7-8级,主要降水大致从12日上午开始,早晨局部就可能有弱的阵雨出现,过程降水时间将持续到13日白天,但主要降水时段及雨势强的时段是在12日的白天到夜间,强降水可能对12日的晚高峰有较大影响。
☆☆近期降雨频繁,
土壤含水量高,
需防范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
积涝、滑坡、泥石流以及触电等次生灾害。
在潮湿闷热的苦夏日子,如何安全度过?听听中医专家们的防暑养生方法。记住这几个防暑养生法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在夏季缓解,若此时忽视治疗养护,或遭“秋后算账”,到秋冬加倍发作,更加严重。“夏季是养肺的黄金期。”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主任张纾难表示,如果患者自身阳气不足,遇冷容易发作、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夏天是外界阳气最盛之时,体内的寒邪、痰湿最易被驱赶出来,此时采用药物、贴敷等方式,可最大限度打开体内阳气和自然界阳气的“闸门”,做到冬病夏治。张纾难表示,苦味食物虽可清热泻火、定喘泻下,但易伤阳气、制肺气。而适当多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能够发散行气、活血通窍、补益肺气。中医认为“肺合皮毛”,若整日不离电扇空调,寒凉之气从皮肤、毛孔侵入体内,损伤肺卫阳气,可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若夏季过食冷饮瓜果,也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建议在夏天注意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少吃寒凉食物,喝水以温开水为宜。风湿病会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且多与免疫异常相关,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特征,不仅会有一些关节、肌肉疼痛,很多时候多系统损害也同样存在,且更加危险,需做好管理。“‘过堂风’是过去纳凉的一个主要手段,现在空调成为了另一种‘过堂风’,要注意它对软组织的不良影响。”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陶庆文提示,在空调环境要加强对肢体、关节的防护。对于风湿病患者在夏季受风、受冷的问题,陶庆文建议选择睡前泡脚,既促进血液循环,又有效缓解疲劳。怕冷明显的人群可适当加用川椒、蜀椒、生姜等药物,稍微用水煮一煮再使用,效果会更好。陶庆文医生指出,风湿病患者要注意紫外线引起的自身免疫异常、炎症反应加重,夏天戴宽檐帽、大墨镜,涂抹防晒霜等,减少紫外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此外,建议在上午6点至10点、下午16点至18点,紫外线不是特别强、日晒不太厉害时,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大部分人的痔疮处于“沉睡”状态,但在夏季特别容易被唤醒,发作起来。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肛肠科一部主任王晏美表示,夏季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辛辣、烧烤食物,或时常饮酒,中医认为辛辣、醇酒可化生湿热邪气,下注于肛门直肠,局部气滞血瘀、热毒郁结等,发作痔疮。久坐人群在又热又潮的夏季容易加重或诱发痔疮,夏季经常拉肚子、便秘的人群也常常面临痔疮发作。王晏美提示,轻度痔疮患者可取适量花椒、盐、明矾、醋加入温水,在盆中坐浴3~5分钟,能够消肿、止疼,坚持几次可以缓解症状。如果痔疮肿得很大,建议就医诊疗,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日常上完厕所不妨回头看一眼是否有出血,若是滴血或喷射而出,多是痔疮出血,需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以改善病症。若出血中混有黏液,像果酱一样,不要当成痔疮来治,一定要及时就医。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孕育万物的土地一样,脾胃功能在众多脏腑功能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如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说的“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脾胃病科副主任张喆表示,夏季吃寒凉饮食过多,或饮食过于油腻,可致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疲惫无力、反酸烧心、腹胀等表现,以及大便清稀、大便排出不畅、大便粘马桶等典型表现,均提示脾胃虚弱。夏季饮食方面,张喆推荐酌情选择红豆、薏苡仁、莲藕、木耳、芡实等,有助健脾祛湿。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瓜果放上十几分钟,温度与室温接近后再吃,减少损伤脾胃阳气。若想吃海鲜等寒凉饮食,可以搭配紫苏、姜茶,或少量饮用黄酒,有助驱散寒邪。建议一吃凉就上厕所、拉肚子的人群暖好肚子,保护脾胃阳气。即使再热的天气,晚上睡觉也一定要把肚子盖好,尤其不要对着空调直吹腹部。来源:半岛老友乐综合自@大连气象、健康时报
封面图来自@小花他爸
编辑:吴涛
投稿邮箱:laoyoul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