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19年第3期 包豪斯与现代建筑
主题阐释
1919年,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包豪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理想,主张打破设计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的界限,尝试将设计与制造结合,形成适合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包豪斯所带来的变革性的美学与教育思考,无疑改变了中国的建筑教育版图,催生了新的学科诞生,促进了设计与建造、精英与大众、院校和生产的结合。在包豪斯诞生百年之际,《时代建筑》试图反思其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激进的进步主义对美国、亚洲、中国和同济的影响,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包豪斯精神。
李振宇、钱锋对德绍包豪斯校舍与同济大学文远楼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其历史意义和建筑本体的异同,由此管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的源流。侯丽梳理了包豪斯现代教育理念的出现及其跨国迁移,指出包豪斯所传播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最终跨越了时代和政治、改变了社会认知,已成为我们所生活的“新建造”环境背后的基本逻辑。黄向军以民族主义和亚洲的地域性为认识框架,来理解20世纪60年代的许多重要亚洲建筑师和建筑师组织,讨论了诸如“新加坡规划与城市研究组”、“亚洲建筑师联盟”等城市研究组织的重要探索项目。童明的文章通过历史解析,反思了包豪斯的理念和内涵,以期对当下的建筑实践带来启示。海伦娜·查普科娃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和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揭示了当时日本和欧洲由机构和个人形成的复杂关系网络。芒福德的文章回顾了CIAM从创立到解散的过程中对欧洲和美国城市设计运动的影响,以及这段历史和包豪斯思想的关联。爱德华·柯格尔探讨了格罗皮乌斯和中国建筑的关系,认为格罗皮乌斯和贝聿铭的合作迈出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第一步。王家浩将汉斯·梅耶担任包豪斯第二任校长前后的经历与他针对各种现实场域做出的实质性回应结合在一起,深入建筑与政治之间的对抗、更替和主从关系,概述了由他主导的包豪斯行动的动力与意义。王达仁等作者的文章介绍了包豪斯基金会主办的包豪斯百年活动,并对如何延续包豪斯精神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本期专题“零能耗太阳能住宅研究”的三篇文章从类型学实验求解、技术发展及应用以及技术与空间同构三个角度针对太阳能住宅进行了深入探讨。作品栏目为读者选登了沙丘美术馆、“悠游堂”建筑改造、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大理慢屋·极目酒店以及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
感谢本期客座主编李振宇教授、侯丽教授在主题栏目的策划和组稿工作中的重要贡献。
主编:支文军教授
封面:同济大学文远楼(来源:同济大学)
目次
包豪斯与现代建筑
1 / 编者的话 / 支文军
时事点评
4 / 观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公布随想 / 赖德霖
包豪斯与现代建筑
6 / 栽花插柳、源远流长:德绍包豪斯校舍与同济大学文远楼 / 李振宇 钱锋
12 / 包豪斯教育的跨国迁徙:从德绍、哈佛设计学院到上海圣约翰大学 / 侯丽
20 / 亚洲现代主义的产生:林少伟与新加坡规划与城市研究组、亚洲建筑师联盟 / 黄向军 著 张洁 译 张璐嘉 校
28 / 反思包豪斯理念:关于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的复杂、矛盾及其未竟之业 / 童明
38 / 包豪斯与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 / [捷]海伦娜 · 查普科娃 著 张洁 译 温静 校
43 / 1928—1959年的CIAM与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运动 / [美] 艾瑞克 · 保尔 · 芒福德 著 应悦佳 耿涛 译 耿涛 校
50 / 地方化的现代主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与中国建筑 / [德]爱德华 · 柯格尔 著 吴婧彬 译
55 / 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则: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的合作与组织 / 王家浩
60 / 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在德绍 / 王达仁 李振宇 宋健健
专题:零能耗太阳能住宅研究
66 / 以型驭能:零能耗太阳能住宅的类型学实验求解 / 余中奇 傅嘉言 钱锋
74 /“技—艺”同构:主-被动太阳能技术与当代乡村住宅结合的试建 / 吴建
78 /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技术发展及应用展望: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技术综述 / 李立 尹鸿玺 李昂 瞿明
设计作品
84 / 作为一种“塑性偶发”的沙丘美术馆 / 王骏阳
98 / 被重组的资源:嘉兴“悠游堂”建筑改造设计 / 王方戟 董晓 游航
104 / 无界生活的无界居所:广州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项目的解读 / 刘小康
110 / 风景下的建造:大理慢屋·极目建造札记 /陈俊 苏云锋 宗德新
120 / 高密度环境下中小学设计的三种策略研究: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 / 阮昊 詹远 陈文彬
建筑创作
130 / 场地重构与共生:绍兴柯桥新城棠樾示范区设计实践 / 于涛 谢凤飞
134 / 纸构叙事:温州绿轴翡翠文化馆 / 初子圆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
140 / 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重庆分室始末 / 郭璇 张著灵 林琼瑜 王小菁
152 / 理论的焦虑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 王颖
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
158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存的三种转型策略:埃森关税同盟、杜伊斯堡内港和多特蒙德凤凰湖的经验 /蔡永洁 张溱
163 /上海中心城工业风貌街坊的保护更新:以M50工业转型与艺术创意发展为例 /薛鸣华 王林
境外事务所介绍
170 /世界经验的输入与中国经验的分享:国际建筑设计公司Aedas设计理念及作品解析 / 支文军 郭小溪
当代建筑期刊研究
178 / 批评的极限:《时代建筑》与“中间阶段”的批评性 / 丁光辉
书评
183 / 网络城市公共空间的阈限性转向:《地缘媒介——网络城市和公共空间的未来》述评 / 周术 [英]乔纳森 · 黑尔
时代建筑视窗
186 / 今日建筑 / 章明 孙嘉龙 (主持)
188 / 简讯 / 王秋婷 孙嘉龙 (主持)
主题文章作者及主要观点
栽花插柳、源远流长
德绍包豪斯校舍与同济大学文远楼
Origins and Evolutions
Comparing Dessau Bauhaus Building and Tongji University Wenyuan Building
李振宇 LI Zheny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咨询委员会 委员
钱锋 QIAN Fe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德绍包豪斯校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面旗帜,影响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教育的进程;文远楼亦被称为中国的“包豪斯”校舍,是同济大学建筑系长期的所在,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钥匙盒”。在包豪斯诞生100年之际,作者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对比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建筑本体的异同,由此管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现代建筑教育理念的源流。
包豪斯教育的跨国迁徙
从德绍、哈佛设计学院到上海圣约翰大学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of Bauhaus Education
From Dessau, Harvard GSD to St. John's of Shanghai
侯丽 HOU Li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文章通过德国包豪斯、美国哈佛设计学院、中国圣约翰大学三地三所设计院校的教育史追溯,梳理了包豪斯现代教育理念的出现及其跨国迁移。作者尤为关注培养通才与保持先锋性、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抑或一种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以及打破学科藩篱这三条主线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经济条下的际遇,以及最终在不同的大陆上所形成的复合与折衷的结果。文章指出,包豪斯所传播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事实上跨越了时代和政治,改变了社会认知,已经成为我们所生活的“新建造”环境背后的基本逻辑。
亚洲现代主义的产生
林少伟与新加坡规划与城市研究组、亚洲建筑师联盟
An Emergent Asian Modernism
William Lim, SPUR and APAC
黄向军 著 H. Koon Wee
香港大学 亚洲城市项目 项目负责人,SKEW Collaborative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
张洁 译 Translated by ZHANG Ji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研究员
张璐嘉 校 Proofread by ZHANG Lujia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作者认为,以民族主义和亚洲地域性的职业组织为框架,来理解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些重要的亚洲建筑师和智库,是比较合理的。60至80年代亚洲城市的现代化和都市发展中兴起的民族主义计划间存在着深层的关联。文章深入讨论了诸如“新加坡规划与城市研究组”和“亚洲建筑师联盟”等城市研究智库形成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思想计划。
反思包豪斯理念
关于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的复杂、矛盾及其未竟之业
Reflecting on the Ideology of the Bauhaus
On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of One Ki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 Unaccomplished Task
童明 TONG Mi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对于20世纪以来的现代建筑运动而言,包豪斯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它既是一所从事设计教育的学校,也是一个思考现代建筑的焦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其中汇聚了大量的内容与思想,以至于从今天视角来看,包豪斯这一标志已经充满了众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章针对包豪斯的理念进行反思,通过融入历史背景的解析,探讨在其主要概念——整体艺术与时代精神——中所包含的基本内涵,重新审视理性主义、新客观主义对于现代建筑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反思现代建筑的基本含义,以期对当下的建筑实践带来启示。
包豪斯与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
Bauhaus and Japan: Entanglements of Mutual Impact
[捷]海伦娜 · 查普科娃 著 Helena APKOVÁ
京都立命馆大学艺术史 教授
张洁 译 Translated by ZHANG Ji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助理研究员
温静 校 Proofread by WEN Ji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助理教授
包豪斯教学方法之影响远在德国之外。直到1933年包豪斯关停,一种日式的感性始终贯穿其中。文章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和日本设计教育的相互影响,以揭示当时日本和欧洲紧密交织的关联网络。日本的艺术史写作绵密地勾勒了包豪斯在20世纪20~30年代复杂的历史与自相矛盾的思想。仲田定之助和水谷武彦于1927年4月至1929年4月求学于德绍包豪斯,他们的写作中展现了这一旨趣。仲田深具影响力的文章《包豪斯城邦》发表于Mizue艺术杂志,他在其中引用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这位倡导艺术和技术合一的校长的话,用“综合的艺术”来描述包豪斯[1]。这一综合方法是建筑师川喜田炼七郎创造性活动和教学的特征,忠于包豪斯最初的艺术与设计教学模型,保持了综合的本质。
1928—1959年的CIAM与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运动
CIAM and the Urban Design Movemen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28-1959
[美] 艾瑞克 · 保尔 · 芒福德 著 Eric Paul MUMFORD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瑞贝卡和约翰·沃伊尔斯建筑教席 教授
应悦佳 耿涛 译 Translated by YING Yuejia GENG Tao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硕士研究生
耿涛 校 Proofread by GENG Tao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称“CIAM”,由欧洲现代建筑师联盟于1928年6月创立。CIAM呼吁将现代建筑与一般经济体制联系起来,将建筑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面向所有人的住房和城市规划上。CIAM的主张与实践属于20世纪20年代国际艺术、建筑和激进政治运动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勒·柯布西耶在巴黎的实践,以及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于 1919 年在德国创立的包豪斯上。文章纵览了CIAM从1928年创立到1956年解散的这段历史,并简要回溯了最后一任CIAM主席约瑟夫·路易斯·塞特于20世纪50年代在哈佛GSD开创“城市设计”这一新领域的过程。
地方化的现代主义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与中国建筑
Modern Vernacular
Walter Gropius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德]爱德华 · 柯格尔 著 Eduard KÖGEL
World-Architects.com网站负责人
吴婧彬 译 Translated by WU Jingbin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学硕士生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从未去过上海,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接到了上海一所大学的新校区设计委托。格罗皮乌斯在1946年创办了协和建筑师事务所,这个大学即为新公司的第一个项目。事务所的项目主管还有诺曼·弗莱彻,格罗皮乌斯曾经的学生贝聿铭也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了设计。整个大学校园布局的概念,反映出鲜明的传统中国园林要素,例如中心的人工湖,相互连接的走廊和开放式的长方形庭院组织。这个项目作为格罗皮乌斯设计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没有贝聿铭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两人的联手合作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第一步。
不完美世界中的原则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的合作与组织
Principles in an Imperfect World
Co-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by Hannes Meyer, Second Director of the Bauhaus
王家浩 WANG Jiahao
建筑与艺术批评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中国美术学院硕士,集体策展团队“BLOOM绽”发起人,“BAU学社”联合主持
在包豪斯短暂的14年里,政治条件的变动不居、建筑理念的差异集聚、地点的迁徙、人员的更迭、体制的调整,都实时地在这一被后世奉为神话的内部制造出各种震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甚至不应该把历史上的包豪斯看作是同一所教学机构。文章将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在此前后的经历与他针对各种现实场域做出的实质性回应结合在一起,深入建筑与政治之间的对抗、更替和主从关系,概述由他主导的包豪斯行动的动力与意义。
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在德绍
Bauhaus Centenary in Dessau
王达仁 WANG Dare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
李振宇 LI Zheny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通讯作者)
宋健健 SONG Jianjia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
年包豪斯今天留下了三支同名的机构——魏玛的包豪斯大学,德绍的包豪斯基金会以及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包豪斯基金会主导的德绍包豪斯百年活动分为六大部分:其一为包豪斯庆典,包含“教育——基础”“建筑——激进”以及“舞台——整体”三方面,庆典与旧时包豪斯教学体系相呼应,致敬意味浓厚;其二为包豪斯历史建筑,以再叙、当代和更新为题呈现代表性历史建筑;其三为包豪斯博物馆,博物馆竞赛过程以及获胜方案建筑形式都反映了包豪斯的新精神;其余三部分为现代主义三年展、研究以及合作。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以多样的形态呈现,其过程也反映了当下的包豪斯精神。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丰碑的纪念,而是对如何延续包豪斯精神的再探索与新思考。包豪斯与同济建筑的源流,也彰显其深远影响。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彭怒,尹珅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包豪斯与现代建筑】,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