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背景下的产业建筑:杭州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 | 王彦 俞佳春 | 时代建筑2019年第4期
作品文章简介
《时代建筑》从创刊伊始便以不同形式关注富有创意的中国当代建筑作品,我们坚持选择建成作品,关注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并重视其完成度和现场感受;坚持第三方评论为主,推动建筑评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每期作品栏目在作品选择上尝试走向设计探讨上有相对共性的可能性,在评论文章的作者的选择上,力求其研究背景与作品的设计探索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期的多个作品探索了特殊场地条件下的应对策略。莫万莉通过回溯OPEN事务所历时6年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设计与建设过程,分析了建筑师对城市公共性和空间开放性的追求;王飞讨论了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的“空间规划”和“规划空间”;王彦、俞佳春分享了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策略;贺勇讨论了孟凡浩的三个乡建项目的设计策略与操作路径;周凌、张莹讨论了苏家原舍酒店设计中所呈现的城乡互动关系与乡村建筑改造中的设计原则与工作方法;支文军、王欣蕊从10个方面对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阿塞拜疆巴库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设计上很好地平衡了先锋性与文化性;赵秀玲、刘少瑜、王轩轩讨论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耗能教学楼的被动式设计;钟文凯分析了其在北京延庆百里乡居设计中是如何维护乡村环境的朴实、清新与原真;黄元炤讨论了花房艺术中心、红砖塔在当代建筑中的意义与价值。
栏目主持:戴春
人文背景下的产业建筑
杭州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xt of Humanities
The Design of JNBY Storage Campus, Hangzhou
王彦 俞佳春 WANG Yan, YU Jiachun
东南角外观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江南布衣仓储园区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萧山区鸿达路
项目功能:物流仓储
建筑面积:91 000 ㎡
建筑总造价:2.7亿元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建成:2016年/ 2019年
设计团队:陆皓、王彦、杜立明、夏斐、李夫龙、殷长伟、付大伟、王文胜、魏民、王超伟
设计单位:GOA大象设计
业主:江南布衣集团
在线阅读
江南布衣(JNBY)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服装品牌之一,1994年始创于杭州,目前已在美国、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拥有众多品牌专卖店,推崇“自然、健康、完美”的生活方式[1]。这样一个在世界服装设计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携手GOA大象设计逐步开启了它的建筑之旅。2003年,JNBY邀请大象设计(以下简称“GOA”)为其设计了本部工厂园区,简洁朴素而具有质感的建筑体量相互围合、穿插,营造了极具感染力的厂区环境[2]。2014年,JNBY邀请意大利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与GOA合作,为其设计了江南布衣总部园区“天目里”,通过围合的方式在地块内进行切割,创造出广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和渗透,预计2019年竣工[3]。2015年,由于公司业务对于物流空间的迫切需求,JNBY又再次邀请GOA为其设计新的物流园,其中所有建筑企业均自用于生产和办公。这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认同及重视产业建筑空间,并将其作为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平面图
1 溯源与发展
1907年,德国工业同盟的先驱者、工业建筑师彼德·贝伦斯(Peter Behrens)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聘于工业企业的艺术设计师,并任董事,负责监督通用公司旗下所有的设计工作。1909—1912年,他参与设计、建造公司厂房建筑群,其中,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了当时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物,被誉为历史上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该建筑上,一切附加的装饰都被摒弃, 钢结构体系清晰可见, 宽阔的玻璃嵌板取代了墙身,这使得庞大的建筑体量变得通透轻盈起来,其简洁明快的形式中蕴含了建筑史上具有革命性的观念。与此同时, 这也是建筑师投入现代工厂建筑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开始[4]。
南侧鸟瞰
维特拉(Vitra)家具工厂成立于1950年,是瑞士最著名的家具品牌,厂区位于瑞士与德国边界的一个小镇——莱茵河畔维尔镇(Weil am Rhein)。1981年的一场大火后,维特拉项目(Vitra Project)陆续邀请国际著名建筑师设计重建园区内的各种建筑,其中多位先后获得了建筑普利策奖。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了会议中心,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了博物馆,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了消防站,瑞士本土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莫隆设计了展厅和椅具工房,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以及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设计了厂房,整个厂区俨然一个建筑博物馆。这些令人神往的建筑作品不仅让厂区环境充满了艺术气息,更奠定了维特拉这一家具企业在设计界举足轻重的品牌影响力。[5]
北侧鸟瞰
另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位于瑞士巴塞尔的“诺华园”——一个跨国集团(诺华制药公司)的企业基地。著名建筑师兰普尼亚(Vittorio Magnano Lampugnani)做了厂区的总体规划,他以骑楼式的长廊主轴将整个厂区串联起来,厂区在统一秩序中有着丰富的细节变化,堪称经典。而由瑞士迪纳与迪纳建筑师事务所、彼德·马克利建筑师事务所和SANAA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办公楼和研究中心,也颇受公众关注。之后,分别由拉斐尔·莫内欧和槙文彦主持设计的大楼于2009 年完工;谷口吉生、大卫·奇普菲尔德、安藤忠雄和弗兰克·盖里的建筑作品则于2010 年面世;而阿尔瓦罗·西扎和艾德瓦尔多·索托·德·莫拉所设计的办公建筑也于2011 年竣工。诺华园并不是建筑博览会,而是切实为诺华员工所建的办公室和研究实验室,它们象征着追求创新和一流品质的企业精神,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感染着每一个在那里工作、生活的人[6]。
南侧老厂区
园区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项涵盖建筑、景观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多个层面的企业发展战略,众多优秀的建筑师参与到产业建筑的设计之中,对于文化性和艺术性的追求逐步强化。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正迅速学习着西方企业的发展之道。
建筑模型
2 新与旧——基地语境
最初的基地位于江东六路与青六路路口,园区内除了物流建筑外,还包括员工宿舍、后勤食堂和办公等,是一个办公组群。在总体投资控制下,建筑师试图采用蒸压混凝土砂浆砖材料,以裸露结构框架形式营造出朴素而具有质感的建筑体量。同时,在人员活动相对密集的地面层区域,充分开放底层建筑空间,创造易于交流的厂区环境和氛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基地位置不得不改换到老厂区对面的地块,场地总面积也相应减少。因为与老厂区相邻,宿舍和后勤食堂等设施可以共用,项目功能定位最终也确定为企业自用的纯粹的物流园。功能上的统一,也为之后设计手法的提炼奠定了基调。
东南角外观
老厂区是以服装加工为主,兼顾办公和时装发布功能的建筑综合体,通过水域、树阵、玻璃、实墙等环境与建筑元素,结合加工、办公与展示等功能,以含蓄的基调凸显出现代时装工业的时尚气息,在气质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设计选用褐色手工砖和大面积玻璃为元素,营造出一个拥有某些艺术特质并能消除动和静、艺术和工业生产、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功能间界限的空间[2]。
作为仅一路之隔的新园区,该如何处理与老厂区之间的关系?是统一风格形成一体,还是变化一种建筑语汇?这是建筑师与业主在项目之初就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十多年的时间,两个园区从功能上来说有着较大的改变,从传统生产加工销售到如今网络销售比例持续增加,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迭代,销售上轻盈快捷逐步取代之前的扎实沉稳,这一特色在建筑上也应得以体现。加之这十多年的沉淀过程中,江南布衣的企业文化精髓也在不断提炼和升华,在坚持中更有探索,不盲从流行却始终很时尚,强调独立自我的同时越来越国际化。因此,大家最终形成的共识,是新园区的设计在延续简洁纯净气质的同时,以与实际功能与企业追求相匹配的方式形成一种更明快、柔和与时尚的变化[1]。
3 物流空间
物流(logistic)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在美国形成并发展,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称之为“物流”;20世纪90年代后才被引入中国。而近年来网络销售模式的快速崛起,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成为服装企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支持[7]。
剖面图
根据功能需要,建筑二层以上为生产和仓储空间,一层则是以分包运送为主的物流空间。为了提高生产物流的效率,生产物流厂房建筑规划为东西两个体态均衡的方盒,占地各约9 000 ㎡,中间留通道以满足消防、人员疏散及采光等需要,上部以连廊联通。底层连续的玻璃幕墙以及建筑上不规律的方窗在保持建筑雕塑感的同时能够解决底层作业区采光以及上层消防救援的需求,大量的窗开向中庭以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屋顶的绿化平台为繁忙的生产工作创造了适宜休憩的良好场所。货车上下货区位于园区北侧,保证了高效的物流流线和南侧沿路整洁的园区形象。生产物流基地的车行主入口位于地块东南角,与路对面的老生产基地的物流主入口对应,以尽可能提高生产物流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时,基地南侧正中的主要人行入口也顺利地连接老厂区的人流,形成完善的人车分行。
一层平面图
二至四层平面图
经过多年工程实践,物流贮藏设备与空间的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事实上,不同行业货品的种类、重量等情况不同,所需的设备构架以及内部运输器械类型等也不同,这导致建筑的柱网尺寸、楼层层高必须适合内部储藏运输流程的需要。经过与物流咨询的充分沟通,本案最终确认了11 m×8.6 m的高效柱网体系。二至五层生产物流厂房层高4.4 m,首层由于照顾到机械仓贮设备的需求,层高做到9.2 m。
北侧卸货平台
为了内部运输空间的高效连通, 需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折线运输路径。这要求所有防火分区所对应的疏散楼梯间必须凸出墙外设置,以避免妨碍内部运输线路的直线畅通,同时兼顾保证疏散和人员利用,最终推导出交通空间沿外墙均匀布置的合理模式。
所有功能平面的设计,不断围绕着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生产者使用体验这一目标而竭尽全力。当然这并不是全部。
4 柔软而有型
物流园区与JNBY老生产基地一路之隔,北侧即为杭甬高速,西侧为城市高架路,在这样重要的交通交汇点,如何展现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完整建筑体量和独特的企业形象成为本项目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设计从制衣中得到启发,利用“布料”的材质特性,量体裁衣。建筑继承了JNBY产品柔软、有型、纯净、朴素的特质,以简洁化一的立面处理手法塑造与企业气质匹配的建筑性格。建筑师选择有布料意象的金属波纹板作为主要的立面材料,利用其易于成弧的特性,将东、西、南三面挂在大空间外的交通核自然包裹,成为一件合体的“衣服”,实现表皮与功能的统一。而北面设计成一整个巨大的弧面,以一个合适的尺度来回应高速路,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现建筑的标志性。建筑重叠的弧面与服装产生的褶皱同样表达了一种柔软的姿态,建筑的雕塑感隐喻了服装的有型。白色的建筑带给企业新的形象,并与南面老生产基地的灰色面砖构成素色调的整体感。
窗侧口节点
对接缝节点
波纹板的表面肌理在弧面中产生细腻的光影过渡,底层连续的玻璃幕墙在保持建筑雕塑感的同时解决了底层作业区采光,建筑上不规律的方窗不仅为立面节奏带来变化,还满足了上层消防救援以及上部服装仓储区需要避光的功能需求。
设计最终选用的波纹板具有流畅的波纹状外形,可以自然成弧,轻质、高强且经济实用,板材系统以螺纹穿透方式固定,安装快捷简便。建筑师兼顾立面效果及使用需求,采用契合材料特性的设计方案,并对诸多细节进行必要的控制。例如,为弥补波纹板难以对接拼缝的不足,在转角处采用与外板同材质的T形板对接缝收边,不仅使建筑表皮完整延续,也使建筑轮廓更挺拔有型。窗侧口节点也进行精心设计,利用波纹板的韧性产生半径600 mm的弯弧,窗洞口形成边界柔和的凹陷,与建筑整体流畅温润的特点相融合。
5 延伸
5.1 材料的力量
每一种材质都有一种性格,无法复制。本次设计中,建筑师运用的是富含产业建筑气质的波形板,而建筑师对材质的尝试与探索是持续不断的。以极具特点的一种材质去描述一个建筑,所展现出的质朴纯净的力量常常让人惊讶。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设计中,建筑师选择了预制混凝土挂板作为墙面材料,由于浇筑条件的细微差别,墙面呈现出随机的色差与不尽相同的模板肌理,显得自然而生动。混凝土赋予建筑沉稳而棱角分明的个性,简洁而厚重有力的体量让人们从相邻建筑的装饰化立面感受中解脱出来[8]。在此之后,油雕院庭院中的大烟囱咖啡厅则尝试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材质——阳极氧化铝板,稍有模糊的镜面效果,配合弧墙,给人以朦胧虚幻的视觉感受,让这个不足60 ㎡的小体量建筑格外轻盈生动[9]。福建泉州鼎立雕塑艺术馆的设计则就地取材,采用崇武当地的普通花岗岩,建筑表皮材质与场地有所联系,营造合宜的场所感,抽象地表达了建筑与当地人文历史的联系[10]。
建筑师甚至把对材料的探索拓展到城市空间。2015—2016年,建筑师两次以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建筑装置作品发起名为“引力场——建筑艺术与公共文化的多场耦合”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在《韧山水》中,建筑师尝试了由先进的纤维热压胶合技术制成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简称“竹钢”。它不仅具备高强韧度的特性,同时更让人在情感上体会到亲近自然与文化的归属感。而《城市泡泡》则利用1 mm厚的透明TPU材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将其柔软而耐磨、可再生利用的特性充分发挥,通过热胶粘合的方式,形成两个轻盈落在城市广场上的巨型泡泡。建筑装置以艺术品和容器的双重身份激发了城市活力和创造力,展现出城市精神[11]。
5.2 产业建筑的未来
生产方式的全球性转变不仅带来了经济性影响,也引发了产业建筑的空间变革。中国未来的产业建筑在功能主导、成本集约的大趋势下,正逐步发展出不少新的思路。产业建筑的设计开发,开始变得更具创造性、可持续性与景观性。
人行通道和天桥
天桥
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参与建成了数十个产业园区项目,上海临港重工业区设计中,重点在于城郊“低语境”环境下产业建筑的“外壳”设计,如国际光仪电科技园标准厂房、临港智造园三期等。而在华为深圳新科研中心、成都华为软件工厂等几个国内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园区的设计中,则更强调以融入景观的园区规划、模块式平面、统一幕墙等建筑材料,来塑造可识别性强的企业形象[12]。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在浙江海宁设计的FUTURE STITCH智慧工场,则将休闲运动时尚品牌STANCE“拒绝妥协”的品牌宣言通过厂区建筑得以充分体现,厂区内有大量艺术作品、体育活动场所和花园,员工在工作之外能够享有更多的公共交往空间,厂房充满体验性,令员工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工厂也是美术馆,该设计方案特点鲜明,建筑师用一种“去工业化”的手法,不仅重塑了建筑外观,更考虑了功能上的拓展与延伸,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启发性[15]。
6 结语
江南布衣仓储园区的创作过程中,建筑师通过对空间的使用、企业形象的树立、建筑材料的尝试、园区环境的塑造等全方位考量,最终以一种去繁从简,回归使用和品牌精神的方式,应对产业建筑的建造本身。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产业建筑已不再只是放置复杂昂贵专业设备、为生产活动提供遮蔽的简陋外壳,在不断满足高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对设计提出了更具情感和人性化的追求[13]。越来越多的类似江南布衣、维特拉、诺华这样对企业形象及品牌标识性更有想法的企业,对产业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美学上技术主义倾向也不再占据主导[14]。产业建筑的发展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建筑师对产业建筑的探索与创新也同时刺激了企业的更新与成长[16]。
(图片来源:图纸、图片由GOA大象设计提供。摄影:吕恒中、郎水龙、张登星)
参考文献:
[1] 张紫妍,古怡.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的设计风格研究[J].服饰导刊,2017,6(1):57-63.
[2] 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OA绿城东方:1998~2008[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3] 孙凌波.探访伦佐·皮亚诺江南布衣杭州总部[J].世界建筑,2015(4):20-23.
[4]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5] 刘佳凝,庄惟敏.体验建筑——维特拉家具博物馆案例研究[J].世界建筑,2014(5):114-117.
[6] a+u建筑与都市.“诺华园”专辑[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邹旭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7.
[8] 王彦.以建筑的方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建筑设计感言[J].时代建筑,2011(2):114-121.
[9] 王彦.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及咖啡厅[J].建筑学报,2016(12):28-32.
[10] 王彦.表皮的力量——福建泉州鼎立雕塑艺术馆设计[J].时代建筑,2013(4):118-123.
[11] 大象设计.1:1引力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12] 吴蔚,郑珊珊.在三种语境中解读“产城融合”时代——gmp的产业建筑设计观[J].建筑技艺,2017(10):54-65.
[13] 李辰琦,张伶伶.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情感补偿——人文背景下的工业建筑美学思考[J].建筑学报,2005(12):13-15.
[14] 曼哈德·冯·格康,尼古劳斯·格茨.都市语境下的工业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15] 李耕陶.新环境下的工业建筑立面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35):85-86.
[16] 黄琪,亢智毅.浅谈工业建筑设计——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能源中心工程为例[J].建筑学报,2007(3):62-64.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19年第4期 新引擎: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与新城,王彦、俞佳春《人文背景下的产业建筑:杭州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GOA大象设计
作者简介:王彦,男, GOA大象设计 合伙人,瑞士建筑工程协会 会员,同济大学 客座教授;俞佳春,女,GOA大象设计 项目经理
本期作品文章相关阅读
[1] 莫万莉.重构地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J]. 时代建筑,2019(4):62-69.
[2] 王飞.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的“空间规划”和“规划空间”[J]. 时代建筑,2019(4):71-77.
[3] 王彦、俞佳春.人文背景下的产业建筑:杭州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J]. 时代建筑,2019(4):78-83.
[4]贺勇.再谈基本建筑:建筑师孟凡浩的三个作品解析[J]. 时代建筑,2019(4):84-95.
[5]周凌、张莹.城与乡的互联,山与水的拼贴:苏家原舍酒店改造设计 [J]. 时代建筑,2019(4):96-101.
[6] 支文军、王欣蕊.流动·无限·未来:阿塞拜疆巴库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设计解析与评价 [J]. 时代建筑,2019(4):102-111.
[7] 赵秀玲、刘少瑜、王轩轩.基于气候适应于舒适性的零耗能建筑被动式设计:以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教学楼为例[J]. 时代建筑,2019(4):112-119.
[8] 钟文凯.乡村建筑遗产与再利用:北京延庆百里乡居[J]. 时代建筑,2019(4):120-127.
[9] 黄元炤.现代之塔,共有之物,常民之用:一个“International”、社会主义意识倾向的花房艺术中心[J]. 时代建筑,2019(4):130-139.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戴春,王秋婷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新引擎: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与新城】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