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辞职?日本“迷惘一代”有话说 | 有书看
有书看·有话说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常常感觉:每天吸收着海量的资讯,却总是过目即忘;信息迅捷传播,又容易陷入信息焦虑。我们总是期待能有一个“过滤器”,让优质的内容遇到合适的人。
为此,澎湃新闻·湃客创作者平台新推出“有书看·有话说”栏目。在这里,我们将联合国内出版机构,挑选优质好书,通过“共读-分享”形式,回应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社会话题。
阅读需要主张,观点需要碰撞。我们期待能和你一起内视自我,关注社会,收获新知。
“这个行业真的适合我吗?”
“保持现状似乎就是在走下坡路……”
“选择越来越少,我还能做什么?”
每当内心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分分钟有辞职的可能,不过很多人还是忍住了,生活已经这样难了,别对自己过不去。可是眼看着曾经的梦想逐渐远去,要不要再去追求呢?
别急,来看看邻国日本的年轻人吧,他们面对这样的困境,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呢?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时代走向终结,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双向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压力。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年轻人渐渐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质疑。
三十岁上下,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是去更大的企业,还是选择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是彻底转行,还是自己创业,或是留学深造?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作家稻泉连把8位“迷惘一代“年轻人的困惑,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有书看·有话说”
第1期书目:《工作漂流》
[日] 稻泉连 著,窦心浩 谭婉心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6月版
作者简介
稻泉连,1979年生于东京。1995年从神奈川县公立高中退学,1997年通过大学入学资格检定,考入早稻田大学,2002年从第二文学部毕业。
2005年凭借《虽然我也在战时出征:竹内浩三的诗与死》,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时26岁)。已出版的作品有《我的高中辍学手册》(1998)、《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2001)、《重生的书店》(2012)、《连接生命:东日本大地震,修复大“大动脉”国道45号之战》(2012)等。
这本书讲什么?
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样的时刻下定决心选择跳槽?
跟上司不对付、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工资太低……可举的理由数不胜数。但在这些被简单以一言作结的理由当中,无论哪种理由,都跟职场人士内心深处的一种“不安”相关——这份工作,究竟能否引导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正因为关乎“如何走好人生路”、“怎样设计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些实际性问题,所以在表面理由之下,一定还有他们独特的社会体验与思考。
曾一度住在象牙塔中的八位主角,在如今这个时代是怎样融入到企业这类团体当中去的呢?接着,当他们在观念上受到冲击之时,又是如何调整心态、磨合达成折中的呢?进而,被标榜上“社会人”身份的自己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孤舟一叶人飘摇,在时代的浪潮浮沉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漂流”最终才得以登陆上岸?
本书所讲述的,便是包含了他们以上种种心路历程、人生轨迹的八篇故事。
精彩试读
那一天,驶向屋久岛的轮渡徐徐地加快速度,大桥宽隆胸膛里心脏的跳动仿佛应和着这种节拍,律动得更加有力了。
虽然还未下雨,但天空已全然被铅灰色的云所覆盖,大海的波涛也汹涌不止。船引擎发出低低的闷响,这声音像是响彻在体内深处的某种钝响一般。每每和海浪撞击,船身便会大幅地摇晃。
大桥仍感到些微的疲惫。两天前,在熟人的婚宴上正好碰见了来鹿儿岛的旧友,两人相约一起去攀登了海拔922米的开闻山。疲劳感也许来源于此吧。
这座秀美的山峰也被称作“萨摩富士”。在山麓附近,具有当地风物特色的油菜花成片地开放。
在学生时代,大桥是登山部的一员,几乎每周都去攀岩。所以,要是放在以前,让他跑步攀登这座不消两个小时便能登顶的开闻山,也是没问题的。
可事实是,身体似乎不太听自己使唤,现实显得毫不留情,让他切身察知到踏上社会之后不规律的生活状态与随之带来的疲惫感。
他一边尝试着匀整呼吸一边继续向前迈进,身体的笨拙钝重却着实让人感到无奈。总之,虽然慢点,却也是在稳步向前推进。这种时候,并无匆忙攀登的必要,做到保持好自身节奏便足够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能翻过山脊、来到山顶,尽览美景了。
——在这段旅程中,某种答案就快要呼之欲出了。
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默然行进在漫漫登山之路上。
2002年一月的那次旅行,正是利用了年假才得以实现。
当年,大桥在某城市银行上班。因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喜欢旅行,于是心里有了一份被派遣前往海外支行工作的梦想和期待。但是,当时金融业界正迎来了史上从未有过的纷乱时代,以1997年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为首,山一证券、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陆续宣告经营破产,一度在业界掀起了狂风骤雨。
在大桥入行工作的1999年,由于泡沫经济时代的业务拓展所带来的遗留问题,他所在的银行又再次面临数额巨大的不良债权危机。2001年之后,关于这家银行陷入严重经营不善局面的传言播散开来,被多家媒体曝光,包括其他众多银行所派驻的海外支行,都眼看着被迫从当地撤走。考虑到这种情况,去海外支行工作的想法便已然泡汤了。
这三年间,长期经手着日常业务,对于金融机构不断宣告破产的严酷现实,以及行业信誉不断崩塌的过程,他也都是亲眼所见的。
银行业界大幅缩减着在泡沫经济时代扩招的聘用名额,极端的甚至下决心不再另聘员工。当然,大桥所在的银行所聘用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导致一年年地过去了,他仍以新职员的身份继续待在银行底层。
这样严峻的时代形势给他入职后三年的职场生活都笼罩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自己永远都是那个被前辈扔给各种杂活的对象。比如说,被指派去当工会办事员这事儿。工会送资料的频率总是很高,他通常是先要把这些资料复印好,再发给大家传阅,然而面对总是以“现在很忙” 而不耐烦甩脸的前辈,他还必须耐着性子询求他们对资料内容的意见。他还要时刻关注账票一类表单的用量,眼看着快要用完了便要重新订购。另外,复印和碎纸的杂活也落在了他身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边要处理好这些工作,还要接待自己的顾客,完成严格的营业定额无疑更为重要。
问题在于,在他内心里总认为自己被埋没在底层,因此坚守岗位的干劲总也提不上来。业绩滑坡、录用减少,他对这种现实逐步认清了,说不定自己在这所银行里永远都只能是个新人小职员。这样的念头越来越清晰,怎么也挥之不去。
如果说身边有崇敬景仰的上司或前辈的话,或许境况和现在会有所不同。但事实是,如今深陷此地,在和职业紧密相关的经验和技能方面,积累仍然单薄寥少,每天也只能忍气吞声,忍受着庸碌无为的日常。身处底层的无望感唤起了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被践踏的恐惧感。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公司上班,晚上过了十一点才回到员工宿舍。那段时间,大桥对这样单调的日子迎来送往,从他疲惫不堪的身体里,时常涌现出一种类似愤怒的情感——自己现在到底是在做什么?
——这样的日子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样想着,类似于某种隐隐恐惧心理的不安感在他胸腔里扩散开来。
去海外支行工作的梦想也沦变成了水中之月。原本就是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进入银行工作的,还偏偏怀抱着这种隐秘的期望,回想起这种侥幸心理和过于乐观的态度,他忍不住跟自己置起气来。
日常工作当中,在他强行压抑着自己情绪的同时,还一边和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打着交道,有时候不得不冷冰冰地明确告知他们现在不能融资贷款。在以一人之力主持小型公司各种事务的年长经营者中,不乏品格优秀、值得肃然起敬的对象,有的经营者还向大桥讲述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经验谈以及他们充满艰辛的心路历程。但有的时候,作为银行工作人员,他不得不辜负他们的期待,以尽到他明确告知的义务。
尽管知道一定会有上司或前辈批评自己年轻幼稚、不成熟,但对于刚出身社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长久以来的和睦关系忽然崩塌,这无疑给他造成了持久的心理创伤。
就在这个关口上,一次他在网上搜寻旅游度假地的讯息,为休假提前做准备时,偶然中看到了屋久岛招募渔夫的广告。于是他便大致浏览了一遍,上面介绍到渔业工会会派专人来进行洽谈并据情况牵线搭桥,为申请人介绍当地的渔夫来作指导。
他已然身心俱疲,不由得产生了单纯简单的想法——
有这种机会,不如就去当一个渔夫吧!当了渔夫,便不用再去理会那些糟心事了,好想过上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如何参加共读?
希望你是
1. 关注社会话题,具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
2. 有表达的欲望,能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3. 尊重彼此的时间,遵守我们的约定
你需要做
1.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为什么想读《工作漂流》,包括但不限于你对相关议题的了解及兴趣。截止时间为6月27日24时。
2. 等待回复。我们会选出5名读者,确认地址和联系方式,把书邮寄给你们。
3. 在10天内(从收到书当日起计)把书读完,发回500-1000字的评论。你的文字,将有机会在澎湃新闻客户端及“湃客工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如果你成为当期的共读成员,我们将邀请你加入“湃客有书看·有话说”微信群,让你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喜欢阅读、享受思考、愿意表达的读者交流。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